高质量发展战略下国有企业ESG信息披露研究

2024-01-08 08:44钱子翕
关键词:报告国有企业责任

钱子翕

高质量发展战略下国有企业ESG信息披露研究

钱子翕

(阜阳师范大学 商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近年来,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其ESG评级整体表现有所提高,但ESG信息披露行业差异较大,面临着信息可信度和标准化不足、缺乏严格的ESG监管体制、对ESG体系认识不足以及缺少ESG专业人才等问题。鉴于此,建议国有企业ESG披露标准向国际标准规范看齐,健全企业ESG信息披露监管机制,深化国有企业ESG信息披露认知及推动ESG专业人才培育进程,以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ESG信息披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1]21-22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真正地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只追求单一的规模、利润,而是要兼顾内外部价值链所有利益相关者,积极并勇于承担更多和更大社会责任,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近几年,随着ESG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成为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监管机构、外部投资者及内部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关注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目前,学术界对于ESG(环境、社会、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SG评估评级、投资指南、体系建设以及ESG对企业绩效和风险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上市公司,较少聚焦国有企业。因此,本文结合高质量发展背景,根据国有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概念界定

(一)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不仅包括创造利润、履行对股东和员工的法律责任,还包括对消费者、环境和社会的责任。CSR要求企业摆脱传统的以盈利为唯一目的思维,强调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重视人的价值,同时积极为环境、消费者以及社会做出贡献[2]。企业社会责任思想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最佳地满足需求。根据这一理念,企业应当以尽可能高效的方式利用资源,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出售,从而履行其社会责任。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受国际零售商和品牌商的推动,社会责任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国际上建立了一系列关于实施社会责任的准则、标准和框架,以适用于国际采购。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国际间交流合作的增多,国内企业开始接受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进入21世纪,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内开始引起广泛的重视,学术界开始较为系统地介绍和广泛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政府部门和一些社会组织也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可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品牌声誉,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等等。在立法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6年1月1日实施)第五条明确规定: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企业家要在推动创新、履行诚信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全社会应大力宣传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特别强调了企业家在稳定就业岗位、关心员工健康方面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二)ESG信息

1. ESG

ESG 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首字母缩写,是一种用于评估和衡量企业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表现的框架和方法。ESG既是一种投资理念,也是个衡量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指标,这个概念通常与投资和商业决策相关。20世纪初期,社会责任投资(Social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简称 SRI)作为ESG的前身出现在投资领域[3]。SRI投资者试图将投资与道德信仰结合,避免将资金投入到“有害”的行业,如烟草、枪支等。1987年《布伦特兰特报告》的发布标志着ESG的形成,该报告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相互关联。这份报告奠定了将ESG原则纳入业务实践和投资策略的基础。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于2004年发布《Who Cares Wins》报告,正式提出“ESG”概念,倡议企业不再只注重单一的盈利指标,而要从环境、公司治理和社会影响多方面,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在之后的十几年里,气候变化、侵犯人权和企业丑闻等全球事件促使ESG演变成一个综合性的框架。

ESG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三个维度。首先是环境,该维度评估了一个公司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其碳足迹、资源效率以及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它还评估对环境法规和可持续实践的遵守程度。其次是社会维度,社会因素涵盖广泛的社会问题,如劳工实践、人权、多样性、社区参与和产品安全等。公司承诺接受公平劳动实践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评估。最后是治理,该维度评估一个公司的内部实践及管理效率,包括董事会构成、高管薪酬、股东权益和道德行为,它确保公司的内部管理透明、负责,与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ESG不是一个静态框架,它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全球商业和金融领域不断变化的格局。目前,ESG已经从一个狭义的概念转变为塑造可持续和负责任的全球经济的主流驱动因素。其历史演变、在当代商业和金融中的重要性以及多维度的特点,都凸显了其在塑造一个道德、公平和有韧性的世界中的重要性。随着ESG的崭露头角,它将在企业和投资实践的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最终有助于打造一个更加道德、公平和有韧性的世界[4]。

2. ESG信息披露

ESG信息披露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一是环境信息,包括公司的环境政策、碳排放情况、能源使用、水资源管理、废物处理、生态保护等相关数据。公司可能还需要披露其在减少环境影响方面采取的措施和目标。二是社会信息,包括公司的员工权益、劳工关系、员工多元化、社区参与、人权政策等。公司通常需要披露有关员工福祉、社会影响和相关社会责任项目的信息。三是治理信息,包括公司的董事会结构、股东权益、公司治理政策、反腐败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公司需要披露有关公司内部管理和决策结构的信息,以确保透明度和道德准则的合规性。

ESG信息通过多种形式披露,例如企业年度可持续性报告。企业发布年度可持续性或ESG报告,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目标、政策和实施情况。这些报告通常提供详细的ESG数据和指标,以及公司的可持续性战略。二是ESG指数参与度,一些公司选择参加ESG指数,如道琼斯可持续性指数、MSCI可持续性指数或富时罗素可持续性指数。这些指数通常要求公司进行详细的ESG数据披露,并根据其ESG表现进行排名。三是ESG数据报告可以提供详细的ESG数据,包括环境数据(如碳排放、能源使用)、社会数据(如员工多样性、员工福利)和治理数据(如董事会结构、股东权益)。这些数据通常以数字和图表的形式呈现,以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可持续性网站和在线平台也是许多企业选择ESG披露的一种方式。许多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设有专门的可持续性部分,提供有关其ESG战略、倡议和报告的信息。另外,近年来,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也被频繁用于与利益相关者分享ESG信息。总之,ESG披露形式因公司而异,也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法规的影响。随着ESG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公司正在努力提高其ESG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以满足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此外,一些公司可能也会采用国际标准和框架,如全球报告倡议(GRI)和国际整合报告框架(IIRC),以指导其ESG披露。

二、国有企业ESG披露现状

(一)ESG评级整体表现有所提高

根据中财大绿金院的数据报告中2020、2021和2022年度的数据,采用自主研发的“1+1 ESG评级体系”对国企上市公司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进行评级,将评级结果分为12个级别,最高为A+,最低为D-,并对上市国企的ESG评级和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进行综合汇总,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评级分布均衡。在过去三年中,上市国有企业的ESG评级分布相对均衡,大多数企业位于较高级别,即A+、A和A-级,但也存在一定数量的企业位于较低级别,如D+、D和D-级。二是评级趋势上升。2020年至2021年,评级为A至C-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2021年至2022年,评级为B+及以上的企业数量显著增加,而评级为D+及以下的企业数量显著减少,这表明,上市国有企业在整体ESG表现上有所进步,头部企业的表现明显改善,同时尾部企业也呈现出向好的趋势[5]。

图1 A股国企上市公司近四年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2020-2023)

数据来源:中财大绿金院

近年来,我国上市国有企业ESG报告披露数量逐年增加,披露比例逐步稳定在23%至26%。

图2 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情况

资料来源:西部证券研发中心

ESG报告是企业向外界传达其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实践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增加透明度、建立信任,同时也促进企业在ESG领域的改进和创新。ESG信息披露的目的是让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可持续性实践,以便它们能更全面地评估投资决策、与公司合作的风险和机会[6]。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ESG报告的重要性,并在其商业战略中将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考虑为关键因素。

(二)ESG信息披露行业差异较大

根据证监会一级行业门类标准,2023年国内A股上市国有企业的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呈现出明显的行业分布差异。具体来说,采矿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表现出色,披露率达到100%;其次是金融业和建筑业,它们的披露率也相对较高;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虽然披露率较低,但仍然达到了50%以上;农、林、牧、渔业的国有企业在ESG报告披露方面概率最低,截至2023年7月31日,还没有农、林、牧、渔等领域内的企业发布相关报告。此外,在已披露ESG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数量最多,占比最高;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占比次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国企披露数量最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披露数量也相对较少[7]。农、林、渔、牧业国企尚未有ESG信息披露,表现相对较差。

综合考虑整体行业企业数量和ESG信息披露表现情况,可以得出结论:采矿业、金融业以及建筑业的上市国有企业在2023年度的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方面表现良好;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上市国企在披露数量上较为靠前,但仍有提高披露率的潜力;而一些行业,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需要加强ESG信息披露,以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农、林、渔、牧业国企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其ESG信息披露状况[8]。

图3 2023年各行业A股国企上市公司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表现

数据来源:中财大绿金院

图4 2023年A股国企上市公司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中财大绿金院

三、国有企业ESG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可信度和标准化不足

由于我国对ESG信息披露尚未制定统一的规章准则,并且ESG报告的披露尚未在全球范围内强制实施,相关鉴证业务也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企业选择进行ESG报告鉴证的情况较为有限。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调查报告,2021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仅有16%的公司的ESG报告进行了第三方鉴证。对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而言,截至2021年8月,超过一半的公司选择自行编制ESG报告,而超过40%的公司选择聘请第三方机构指导或编写ESG报告。然而,不到20%的企业选择聘请第三方机构对ESG报告进行鉴证或审计。这导致尽管我国近年来有许多企业发布了ESG报告,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只能满足最低合规要求,不同公司之间的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可靠性亟待提高。由于缺乏统一详细的披露标准和指南,公司对于应披露哪些ESG信息仍处于试探阶段。此外,国家最近也在发布相关标准和规范,对企业的披露行为提供指导,这可能导致不同年度的披露信息发生较大变化,进一步降低了规范性。

(二)缺乏严格ESG监管体制

目前,国内ESG信息披露的监管机构包含证券交易所、行业监督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券商等,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国内各监管部门正在逐步加强规范上市国有企业ESG报告披露的具体内容,通过制订相关指南和监管文件来推动这一过程。然而,尽管监管机构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对于不遵守规定的企业缺少明确且严厉的惩罚措施。在国际上,如美国纽约梅隆商业银行(BK)及高盛都曾因未披露ESG报告行为收到高额罚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较强的监管力度,国有企业在ESG信息披露中出现选择性披露问题。例如,国有企业发布的环境维度信息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节能减排措施、规章制度的制订以及优质项目等能够塑造企业正面形象的方面,但对企业负面信息则语焉不详,如一些企业在废气排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施工活动对人员及周边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损害等方面的信息。这使得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难以全面了解企业对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2021年某国企子公司未能严格执行防尘降噪措施,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扬尘、污水排放和噪音污染等问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因此被当地环境保护监管部门处以行政罚款,罚款金额累计达到了1652.34万元[9]。然而,这些信息却没有在ESG报告中得到充分反映。

(三)对ESG的体系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要求的执行效力还远远落后于全球领先水平,这其中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困境之一就是对ESG体系的认知不足。这种不足通常导致国有企业轻视ESG相关专业知识内容和ESG体系建设,进而影响了ESG内控体系的建立。根据国有企业发布的ESG和可持续性报告,大多数企业在报告中仅简单描述管理政策,较少提及到实际执行方法和具体措施,更少涉及能够反映实际执行效果的数据。从根本上说,这反映了国有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ESG的重要性,未能及时披露相关信息,未将其纳入公司战略的核心部分来规划和指导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尽管有效的ESG信息披露可能有助于提升声誉,但ESG相关信息内容广泛且收集处理成本高昂,中小企业可能缺乏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如果企业未充分认识到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很容易放弃收集和披露相关信息的努力[10]。

(四)缺少ESG专业人才

国有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管理层应清醒地意识到ESG信息披露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良好的ESG 表现不仅是为了完成其受托责任,更是为了帮助企业获得持久、稳定的财务收益。如今 ESG 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但不少企业在 ESG披露方面的进展较为缓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许多董事会成员缺乏 ESG 相关专业知识,甚至没有意识到企业需要对重大可持续发展问题保持关注。例如普华永道的《2020 年企业董事年度调查》,通过对全球80多个国家的3000多位CEO进行问卷调查,仅仅有不到半数的董事会成员认同 ESG 问题与公司财务影响之间存在联系。

ESG披露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尚未形成完整的专业体系。国有企业内部从事ESG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多学科背景,包括环境、法规、财务、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全局性的战略思维和国际化视野[11]。由于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与ESG背景下的财务会计工作存在一定差异,ESG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尚未形成规模,并且相关人才供应不足,因此导致ESG领域的人才较为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企业ESG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四、国有企业ESG披露建议

(一)根据国际标准规范企业ESG披露

1.根据行业特点规定信息披露框架与内容范围

各行业协会应在借鉴国际上已经相对成熟的ESG报告框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所属行业和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ESG报告披露框架以及必要的ESG关键议题项目。以社会信息披露为例:首先,可以通过明确的目录来列出“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保障”“公司价值创造”等关键议题,以便公众在阅读目录时能迅速和清晰了解报告在不同领域中披露了哪些与ESG相关的信息;其次,在确定关键议题后,需要对收集到的ESG信息按议题进行合理分类,以避免在正式报告中出现信息混淆的情况;最后,在编制ESG相关报告时应保持披露框架的稳定性,避免频繁或随意更改报告目录,以确保报告的可比性不受影响。

2.清晰区分披露的定性和定量指标

根据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发布的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可以观察到,所披露的ESG相关信息主要以定性形式呈现,缺乏足够的定量数据支持[12]。ESG信息披露范围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环境、公司治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依赖纯文字性描述显然无法提供足够的具体信息。因此,有必要在关键性指标等方面引入更多的量化数据,以增强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可信度和质量,从而展现出卓越的企业形象。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披露某些议题时,一些企业在不同年度之间采用了定量和定性描述间的摇摆不定的做法。因此,在编制ESG报告时,不仅需要确保有足够的定量指标,还需要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对同一议题保持一致的描述方式,明确指定哪些指标是定性的,哪些是定量的,或者是否可以兼而有之,以便清晰地呈现企业信息,方便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

3.建立与ESG信息披露相关的奖罚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企ESG信息披露的管理,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对违反ESG信息披露要求的企业,应采取批评、罚款等惩罚措施,同时定期评选并奖励那些更好地理解和践行ESG理念、积极执行ESG信息披露要求的部门和企业。如在能源使用方面,可以通过能耗指标、定期巡检等管理控制方式来管理和监督,确保数据合理计算和按时巡检,从而提高相关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促进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如果发现公司存在潜在风险或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由监事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或处罚。此外,还可以考虑从企业的管理层入手,将董事和监事的薪酬与公司的ESG信息披露质量挂钩,以确保管理层认真履行对ESG相关报告编制等职责的监督。

(二)健全企业 ESG 信息披露监管机制

1.逐渐推动ESG信息披露工作的强制性

监管部门可以采取渐进式,充分考虑不同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差异,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的ESG信息披露要求,鼓励企业通过信息披露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一方面,由于ESG披露规定要求统一内容、期限和形式等要素,监管机构可以更清晰地评估报告机构的合规性和信息质量,并公开评估结果,这有助于监管机构对上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监督;另一方面,通过推动ESG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可以为机构和投资者依据ESG披露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在企业管理层面,应提升监事会的独立性,以确保ESG信息披露工作高质量进行。企业可以考虑设立环境、社会和治理委员会以及相关工作小组,将监管工作交由ESG委员会负责,并进一步细化分配到各个工作小组中,进一步提升ESG信息披露的工作质量。

2.聘请第三方独立机构对ESG信息披露进行审核

第三方独立机构可以帮助企业提高ESG信息可信度和透明度,降低道德和社会风险。一是,由于第三方独立机构独立于企业之外,他们的审核结果更有利于消除潜在的披露偏见或误导性信息,为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客观的评估,增强ESG信息的可信度。二是,第三方机构的审核可以帮助确保国有企业披露的信息是充分透明的。通过验证数据的准确性,确保信息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从而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多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透明带来的风险。三是,第三方机构因其特殊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可以降低国有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道德风险,防止企业故意或无意地提供不准确或误导性的信息,减少了可能导致声誉受损或法律问题的风险。四是,第三方机构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第三方机构具备专业的审核和评估知识及能力,可以协助国有企业提供框架结构完整、数据资料完善、专业有效的ESG信息,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ESG标准,以确保信息披露更具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符合国际最佳实践和法规要求,这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可持续性和吸引更多的ESG投资者[13]。

(三)深化国有企业对于ESG信息披露的认知

1.积极宣传ESG信息披露模范公司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公司在ESG理念的实践和ESG信息披露方面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推广宣传的方式,选取ESG信息披露效率高、内容全面的优秀国有企业公司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报道。以在ESG信息披露表现优秀的国有企业为案例,在行业内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如2023年9月,在重庆市委宣传部及相关部门的组织指导下,由重庆市慈善总会、重庆市光彩事业促进会等组织协办,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上游新闻承办的“责任引领·共创未来—2022年度重庆企业社会责任典型案例发布会”, 共吸引全市200多家企业踊跃参与。活动开展以来,通过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对入围企业、人物、项目进行集中展播推广、专题采访报道,多层面展示了重庆市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有益经验,发掘和培育了一大批富有家国情怀的重庆企业家典型,并在全社会进一步推动形成优秀企业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大业、努力践行社会责任的浓厚氛围,获奖案例均来自在对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做出显著贡献的企业。这一举措,推动更多的企业深入关注ESG理念,培养出良好的企业ESG文化。

2.将ESG价值观与企业发展章程紧密结合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章程是一个企业为保证其组织活动的正常运行,系统阐明企业的性质、宗旨、任务,明确规定企业的组织结构、日常管理和运行规则,要求企业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规定性文书。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制订企业章程时,应将ESG价值观与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能够使企业深化对ESG的理解,从而高质量地开展ESG信息披露工作。在国有企业日常管理和经营方面,可以依据企业章程中有关ESG信息披露的规定,通过将ESG事项纳入治理层面的讨论,加强企业对ESG披露的认识,提高管理层在ESG方面的参与度,增强管理层积极参与ESG信息披露的意愿;也可以通过定期进行ESG管理培训或采用将ESG信息披露的质量与管理者薪酬挂钩等方式,加强各部门对ESG的理解,从而促使ESG理念自上而下、更全面地融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推动 ESG专业人才培育进程

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不仅仅是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要求,更是实现降低碳排放、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等长期目标的必经之路。ESG 近年来在中国市场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已成为衡量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新标尺。在此背景下,培养 ESG 人才迫在眉睫,也成为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随着 ESG 理念日渐深入市场、深入人心,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熟悉环境会计、社会责任法规等 ESG 相关知识,以确保公司披露的信息准确可靠,从而促进 ESG 管理和信息披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对企业管理人员的ESG信息披露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一方面,企业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对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ESG 信息披露相关知识系统性学习和培训,提升各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并强化培训成果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和ESG信息披露方面的运用;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在人才招聘时提高对有 ESG相关工作经历和背景的人才待遇,通过人才引进,助力提升企业 ESG 信息披露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1]21-22ESG评价体系作为目前被企业所普遍实行的评估公司环境、社会责任和内部治理的方法,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因此,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既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措施,也是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国有企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1]党的二十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

[2]Dorfleitner G, Halbritter G, Nguyen M. Measuring the level and risk of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ESG rating approaches[J]. Journal of Asset Management, 2015(7): 450-466.

[3]Wu, T., Zhang, L.G., Ge, T. Managing financing risk in capacity investment under green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9(3), 37-44.

[4]Wang, Zhihong, Joseph Sarki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governance, outcome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7(2): 1607-1616.

[5]我国央企ESG信息披露现状研究[EB/OL]. (2023-08-17) [2023-09-28].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7438.html.

[6]Zhou G, Sun Y, Luo S, et 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bank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China: The moderating role of green credit[J]. Energy Economics, 2021:105-190.

[7]陈宁,孙飞.国内外ESG 体系发展比较和我国构建ESG体系的建议[J].发展研究,2019(3):59-64.

[8]韩静,李烨涛,宋嘉雯.ESG 视角下会计师事务所信息披露体系构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2(7):38-43.

[9]企业 ESG 披露指南 (T/CERDS 2—2022)[S].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2022.

[10]秦二娃.国际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监管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18(22):28-32.

[11]梁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22): 171-173.

[12]徐雪高,王志斌. 境外企业 ESG 信息披露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22(2):83-90.

[13]袁家海,郭宇.中国大型发电上市公司 ESG 评价体系开发与分值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8(5):50-58.

ESG Disclosur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under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QIAN Zixi

(School of Business,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37, Anhui)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mphasized that development is the primary task of the Party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the foremost goal in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s a pillar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expected to not only achieve an increase in business scale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but also embrace a higher degre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tively enhancing 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disclosure. This approach aims to achieve simultaneous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ESG disclosure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It analyzes the existing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ESG disclosure b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suggests specific measures for improving ESG disclosure. These measures aim to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SG disclosure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reby furthering thei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ES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3.06.18

F275.5

A

2096-9333(2023)06-0119-08

2023-09-12

阜阳师范大学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2022FSSK03ZD);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904978265230)。

钱子翕(1994- ),女,博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企业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报告国有企业责任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报告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报告
报告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