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语言程式学理论指导下心理干预联合双重运动任务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遵医行为的影响①

2024-01-09 04:31李培培尚晓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双重步行偏瘫

李培培,曹 飞,尚晓峰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1.神经内科;2.急诊内科;3.全科医学,河南 商丘 476000)

脑梗死是脑血管破裂、阻塞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造成脑组织损伤。其病情变化快,且致残、致死率高[1]。幸存者中有70%~80%会遗留偏瘫,严重者可丧失生活能力,产生不良情绪,降低治疗依从性[2]。常规护理以疾病为中心,常出现不按时服药现象,影响康复进程。研究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转归中具有重要作用[3]。护理人员应满足患者心理需求,调整情绪变化,增强适应能力。身心语言程式学(NLP)是集身、心、语三者于一体的心理学模型,其辅导技巧操作性强,可改变消极心态[4]。同时脑梗死偏瘫患者患侧肢体无法运动,神经冲动无法传入大脑,导致受损部位残存大脑细胞凋亡,使肢体功能障碍。双重运动任务训练是同时训练两项或以上任务,由运动任务和分散注意力组成。且研究证实,双重运动任务训练可改善步态平衡及认知能力[5]。因此本研究将两者联合用于脑梗死偏瘫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1)纳入标准:①单侧肢体瘫痪,偏瘫肢体肌力分级为1~3级;②能够理解与沟通;③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心肺功能不全;②恶性肿瘤;③意识障碍;④精神疾病;⑤不能配合康复及量表测试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40)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评估患者心理、护理需求后给予针对性干预;并给予独立翻身训练、被动、主动关节训练,独立站立、步行平衡训练。

1.2.2 观察组:给予NLP理论指导下心理干预联合双重运动任务训练:(1)NLP理论指导下心理干预:①建立心理干预小组,由责任护士、专科护士、主管医生及心理专家组成,护士长任组长,负责培训与考核;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学和咨询知识培训;主管医生培训讲解双重运动任务训练相关知识。②个体化心理档案建立:收集基础资料、病情资料,建立个性化档案,根据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对负性情绪严重者标记。③预防性评估与意外预案建立:建立部门电子事故报告流程和快速反应和急救机制,通过查阅文献提前准备事故解决方案;护理人员应评估心理状态并记录,报告异常情绪。④情感支持:与患者沟通,肯定负性情绪出现是正常的,并鼓励其主动说出内心感受,缓解疾病压力,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介绍康复较好的患者相互交流,使患者认识到不良心理改善的好处。⑤正性行为:根据受教育水平、理解能力,利用图片、视频及发放宣传册等进行脑梗死知识宣传,包括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方法及偏瘫后遗症康复训练等,并通过语言行为分析,总结消极情绪、意识及行为表现原因,建立正性思维,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指正消极观念、局限性信念,重建支持性、积极正面信念。⑥心理压力释放:利用催眠中“意象”与潜意识相结合,放松全身,使来访者进入潜意识状态,引导调整意象画面,进行意象对话,引导来访者调整自己意象画面,促使心理压力释放,每个月1次,30min/次。(2)双重运动任务训练:①步行与托物:步行中用健侧上肢托球,肩关节中立,肘关节屈曲90°,尽量快速行走;②步行与转移物品:在步行时使用健侧上肢将置于健侧筐中的网球依次转移到位于身体另一侧筐中;③步行与接打电话:在平板上步行时,使用健手握1个手机,由治疗师每隔1min拨打患者电话,接通后,治疗师随机报出3个随机数字,患者听到后大声复述。④步行与拎包:患者在步行同时,用健侧手拎长约30cm、高20cm的布袋,布袋中装有重物,整个袋子重3kg。⑤失语任务: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操作训练,并进行语言功能训练。每个训练动作各5min,2次/周,持续4周。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 及焦虑自评量表(SAS)[6]评定,总分各100分,抑郁、焦虑总分<50分、50~59分、60~69分、>69分为正常及轻、中、重度抑郁、焦虑。(2)遵医行为:完全遵从:按医嘱服药,配合康复锻炼;部分遵从:需在劝说及有人监督下完成治疗;不遵从:对按时服药及康复运动不服从;依从率=(完全遵从+部分遵从)例数/总例数×100.0%。(3)运动功能恢复情况: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7]评估,上肢33个项目与下肢17个项目,完全无法执行为0分、部分执行为1分,完全执行为2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SDS、S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n=40,n(%)]

2.3 两组FM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FMA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FMA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据统计显示,脑梗死发病率占所有脑卒中的70%。且脑梗死存活患者中约65%~82%遗留有功能障碍,20%~25%出现偏瘫,已成为当前公共卫生问题[8]。因此进行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但康复过程是长期甚至终身过程,部分患者康复训练知识不足、依从性差,加之疾病和康复治疗会对生理、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易出现负性情绪,甚至回避、屈服,影响治疗进程及康复效果,因此在康复训练同时应进行心理干预。

NLP理论是新型心理疗法,以传统心理治疗的精神分析动力学和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整合了催眠、家庭及心理疗法,并在实践中,借鉴精神分析动力学中意识理论,应用暗示疗法与潜意识沟通法产生积极自我暗示。同时吸取认知行为理论,通过心理调适改变消极意识、树立积极心态达到改变消极行为的目的,此外,通过催眠中意象疗法引导患者全身放松,以释放压力[9]。而双重任务训练包括运动或平衡任务和次要的分散注意力任务,常用双重任务训练包括运动双重任务和运动认知双重任务,前者需同时进行,且需控制其中一项姿势;后者是在运动的同时进行认知任务,有利于大脑侧支循环建立,促进大脑半球运动功能代偿、重组,改善肢体功能[10]。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李晨阳等[11]研究相符,说明NLP理论指导下心理干预联合双重运动任务训练可缓解脑梗死偏瘫患者不良情绪,这是由于在NLP理论指导下心理干预中分析语言和行为模式和沟通等方式及个体思想模式和主观经验,总结消极情绪、意识及行为原因,并进行干预,以重塑认知、建立正性思维;此外利用催眠中“意象”与潜意识相结合的方式放松全身,以释放负性情绪。同时本研究发现,观察组遵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NLP理论指导下心理干预联合双重运动任务训练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这是由于NLP理论中通过了解患者内心感受并建立正性思维,可提高对抗疾病信心,积极接受治疗。同时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NLP理论指导下心理干预联合双重运动任务训练可提高运动功能,双重运动任务训练中通过步行与托物、步行与转移物品、步行与接打电话及步行与拎包训练,可加快机体新陈代谢能力和血液循环,有效改善患侧肢体肌力;同时进行认知任务,有利于建立大脑侧支循环,促进大脑半球运动功能代偿、重组,进而恢复肢体功能。

综上,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NLP理论指导下心理干预联合双重运动任务训练干预,可改善不良情绪和遵医行为,提高运动功能。

猜你喜欢
双重步行偏瘫
自然与成长的双重变奏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从步行到奔跑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双重打击”致恐龙灭绝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