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关怀的整体化护理干预在骨折患者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①

2024-01-09 04:30李松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护理人员

李松丽

(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二科, 河南 安阳 455000)

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多由骨骼相关疾病和遭遇强烈创伤引起,在临床科室中十分常见[1]。其病因大多为遭遇外部巨大创伤、疲劳性骨折以及自身骨骼疾病所引起,一旦发生骨折,患者常感剧烈疼痛、患肢肿胀、活动障碍,甚至休克昏迷[2,3]。在临床上,通常以骨折部位X线片、CT影像结合骨摩擦音等临床症状辅助确诊。目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交通意外事故、建筑意外坠落以及老年人骨质疏松所致骨折比例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4]。外科手术为骨折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其能最大程度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但由于骨折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静养,生活难以自理,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加上遭遇意外创伤使患者难以接受,进而产生抑郁消极情绪,对术后病情恢复造成不良影响[5]。针对该现象,医疗上提出对骨折围术期患者加强人文关怀至关重要,常规护理虽能促进康复,但忽略了患者个体差异性以及患者的心理需求,疗效甚微[6]。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在骨折患者围术期中尝试采取基于人文关怀的整体化护理干预,并观察应用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骨折微创手术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中心区组随机化方法,列出流水号为01~120所对应的护理分配表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比例为1:1。观察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28~51岁,平均(35.26±5.38)岁;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7~52岁,平均(36.03±5.2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均保持同质性(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考《骨折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版)》[7]中关于骨折的诊断标准:①患处可听见骨擦音或者扪及骨擦感;②患处可见明显关节畸形,躯干、肢体出现异常活动;③X线检查可见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

(1)纳入标准:①年龄均≥18周岁;②均同意进行微创手术治疗;③均意识清醒、言语流畅;④均已告知研究目的。(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病变者;②存在血栓栓塞性疾病者;③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④存在病理性骨折者。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批准文号为:2020-A1219。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帮助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在患者住院后介绍医院及科室内部环境,与患者拉近距离。在术前给予患者鼓励,安抚患者情绪,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对患者提出的护理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并限制患者禁食禁水,以防在术中发生误吸的情况。术后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呼吸、脉搏等变化,及时清除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4h后给予患者低脂、低钠、清淡饮食。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其进行常规康复锻炼,促进机体恢复,防止血栓等并发症发生,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观察组:给予基于人文关怀的整体化护理干预。具体为:(1)建立小组:建立护士长、主管护师以及管床护士在内的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并对小组成员进行护理强化培训,内容包括:以患者的基本需要和生理需求为基础;在护理全程需具体落实人文关怀;推行护理责任制,讲究细节化服务;提高自身专业护理能力和人文修养,在人性化护理中需贯彻美好的语言和得体的行为,使患者感到真诚的服务。(2)术前干预:①在心理干预上,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以热情友好的态度与患者拉近距离,重视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主张病房环境温馨舒适,为患者提供指甲剪、热水壶等物品,帮助患者适应病房环境,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为患者讲解关于骨折手术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并给予人文关怀,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了解患者真实需求,为患者答疑解惑,消除其术前担忧、紧张感。②在术前检查上,完善患者术前各项检查,若患者存在贫血、血糖血压高的情况,及时予以纠正,确保其以最好的状态接受手术。同时在术前1d给予患者2次灌肠并帮助其如厕,术前做好留置尿管、排空膀胱的准备。(3)术中干预:在手术开始前由患者主管护师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给予患者安全感,输注液体进行加温处理,并为患者做好保暖及隐私工作。全程陪伴患者,可以握住患者的手予以鼓励,使患者心理平静,术中感觉更舒适。(4)术后干预:①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及时记录术中病情变化及进行24h心电监护,每1h监测1次血压、脉搏,每4h测量1次基础体温,并密切关注患者有无意识障碍。②待患者苏醒后,协助其取合理体位,枕平卧位,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尽早让其下床适当活动。同时给予鼓励,告知患者术后需要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并提醒患者若有不适立即通知医生。③在饮食上指导患者多饮水,禁止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肉末等帮助伤口愈合的营养类食物。④患者术后疼痛、瘙痒难以避免,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比如播放音乐、电视等,也可以予以患者镇痛药辅助减轻疼痛。(5)随访干预:在患者出院后,邀请患者加入本科室微信患者服务群,以便患者随时与医院取得联系,并通过电话或者微信的联系方式,频率为2周1次,持续6个月,随访时询问患者的康复情况,叮嘱患者保持伤口干净切勿感染。同时询问患者生活中是否遇到不便,及时提供解决方法。若发现患者出现消极负面情绪,需立即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坚持进行康复锻炼,并提醒患者定期到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1.3.1 辅助治疗效果:参考《骨与关节损伤》[8]中关于疗效的评估标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患处活动自如,无其他不适;显效:患处活动自如,但存在轻微不适;有效:患处功能活动存在较小障碍,存在轻微不适;无效:患处功能活动存在较大障碍,且伴明显不适。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疼痛评分:两组患者均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9]进行疼痛评分。以0~10分的数字区间表示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感,症状完全消失,全身上下无疼痛感;1~3分为轻微疼痛,症状改善明显,疼痛减轻,局部仍存在疼痛;4~6分中度疼痛,症状轻微缓解,疼痛仍大范围存在;7~10分为重度疼痛,症状、疼痛感均未改善甚至更严重。

1.3.3 心理状况:参考《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10]和《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11]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GAD-7共包含7项条目,每项条目0~3分,满分为21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情况越严重;PHQ‐9共包含9项条目,每项条目0~3分,满分为27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情况越严重。

1.3.4 睡眠质量:选取《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2]为调查工具,护理后根据研究需要对量表进行裁剪,选择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5个维度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每个维度分值0~3分,满分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3.5 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13]为调查工具,护理后根据研究需要对量表进行裁剪,选择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进行调查,各维度得分为(实际分数-该维度最低分数)/(该维度最高分数-该维度最低分数)×100,各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计数资料(治疗效果)采用χ2检验,当n>40且1<5采用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生活质量、疼痛评分、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护理后两组总有效率对比(P>0.05),但观察组数据稍高,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60,n(%)]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即刻以及术后第1、3个月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对比分)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对比

护理后两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对比分)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

3 讨论

把人文关怀作为基础护理是临床推出的新型护理模式,其主张把患者置于中心地位,从患者自身角度出发,以“人文关怀”作为导向、“康复治疗”作为目标,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程度以及心理需求,给予其社会、心理及生理等无疏漏、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最终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缓解患者疾病疼痛的目标,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其身心需求[14,15]。整体护理则是重点强调在患者社会、心理及生理等方面给予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需了解及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凭借自身专业储备知识为患者解决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其在围术期保持良好状态[16]。在临床骨外科护理工作上,患者基本上都会存在害怕、不安心理,常担心手术治疗后效果不好。因此本研究把人文关怀与整体护理相结合,对骨折患者围术期应用基于人文关怀的整体化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成效。

王静等[17]研究结果显示,人文关怀护理可改善老年骨伤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变化幅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类似于本研究结论。与本研究不同的是,其护理方法仅观察了人文关怀的作用,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优化护理内容,制定了整体化护理干预计划。首先,护理人员组建专业的护理团队,并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组长,强化培训小组成员的人文关怀理念,使护理人员能在护理过程中将人文关怀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同时,护理人员还注重病房的人性化设计,使病房呈现出温馨的感觉,之后,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上给予患者家人一般的呵护,与患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获得患者的好感,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深入患者内心了解其真实感受,提供情绪价值,给予人文关怀,减轻患者术前心理负担,消除患者住院期间的紧张不安感,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调查显示,观察组术后即刻以及术后第1、3个月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后睡眠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中,护理人员全程陪伴患者完成微创手术,给予其鼓励,同时注意患者保暖工作,以防术中产生血压、心率波动等应激反应,以此优化术中体验感。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指导患者术后活动锻炼的同时在饮食方面做到严格控制,指导其合理饮食,杜绝食用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以免影响疾病预后,促进身体康复。当患者感到疼痛时,帮其转移注意力或给予镇痛药,有效缓解其疼痛感,提高其睡眠质量。

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出院后,借助电话随访的方式积极与患者保持联络,以便在患者出院后也可掌握其病情变化,同时对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并督促患者定期到院复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辅助增强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人文关怀的整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骨折患者围术期,可以辅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其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也缓解了因骨折产生的剧烈疼痛,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应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护理人员
人文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