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化科普模型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对眼科门诊近视患儿检查配合度及复查依从性的影响①

2024-01-09 04:31郭君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恐惧感童趣复查

郭君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河南 郑州 450052)

中国近视患儿的数量正逐年增加,高度近视越来越年轻化、普遍化,近视依然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1]。儿童时期是眼部结构发育、视力形成的主要阶段,其结构及功能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儿童眼部的早期检查,能够有效帮助发现其眼部疾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利于儿童眼部健康的恢复,减少对其正常生活的影响[2],因此采用一种合适的方法提高近视儿童的配合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究童趣化科普模型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对眼科门诊近视儿童患儿检查配合度及复查依从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450例近视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共有患儿225例450眼,研究组共有患儿225例450眼。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1.1.1 纳入标准

(1)符合近视诊断标准者[3];(2)双眼近视者;(3)年龄5~12岁者;(4)首次就诊者;(5)能正常沟通、回答问题者;(6)实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患儿及家长知情同意。

1.1.2 排除标准

(1)合并其它眼部疾病者;(2)精神、认知功能障碍或发育迟缓者;(3)听觉、语言系统功能障碍者;(4)接受过近视治疗者;(5)同期进行类似研究干预者。

1.2 方法

对照组展开常规干预,于患儿入院后采取口头讲解与宣传手册相结合的方式对患儿及家长展开健康宣教,主要为患儿家长讲解近视的病因、常见并发症、如何正确用眼等,告知下一次复查时间。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童趣化科普模型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干预,具体方法如下。成立由1名眼科护士长为组长、1名心理专家为副组长、3名责任护士为普通组员的童趣化科普模型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干预小组。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制定出童趣化科普模型联合微信平台宣教的具体方案、内容与各组员的负责内容,用卡通形象制定出童趣化的眼部模型,同时结合儿童较为喜爱的海绵宝宝、小猪佩奇、熊出没等动画片中角色为其制备模型的相应讲解短片,解释近视原因及视力检查的基本内容。在患儿入院后,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了解患儿的爱好、性格等,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宣教。给予患儿童趣化的眼部模型,同时反复播放讲解短片,密切关注患儿在观看讲解短片时的心理状态,适时对患儿进行提问,并鼓励患儿像讲解短片中的动画角色学习。等待患儿逐渐适应医疗环境,主动开口交流后,责任护士告知患儿如果配合检查就建立一个其喜欢的动画角色挂件,随后进行检查操作,检查过程中,模仿动画角色的语气与患儿交流。检查结束后,提出“检查是不是很简单呀?”“有没有感觉自己很棒呀?”等问题,询问患儿的感受,给予患儿充分的肯定。责任护士告知下一次检查的时间与复检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带患儿按时到院复检,并主动添加患儿家长的微信,利用微信平台为其推送近视以及如何正确用眼的视频短片,于复检前2天提醒患儿家属,以提高复检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3.1 检查恐惧感

采用儿童医疗恐惧调查量表(CMFS)[4]从医疗环境、医疗操作、人际关系、自我恐惧4个维度对患儿的检查恐惧感进行评分,共17个条目,得分17~21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检查恐惧感越强,比较两组患儿检查恐惧感的差异。

1.3.2 检查配合度

参照周娟等[5]对儿童检查配合度的分级标准,比较两组患儿检查配合度的差异。完全配合:整个检查过程所有操作均配合;基本配合:整个检查过程有>60%操作配合;不配合:整个检查过程<60%操作配合。

1.3.3 复查依从性

参照扶城宾等[6]对复查依从性的分级标准,比较两组患儿复查依从性的差异。复查依从性好:按规定时间到院复查;复查依从性一般:逾期1个月内到院复查;复查依从性差:逾期1个月未到院复查。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查恐惧感比较

研究组患儿CMFS医疗环境、医疗操作、人际关系、自我恐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CMFS评分比较分)

2.2 检查配合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检查配合度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检查配合度比较[n(%),n=225]

2.3 复查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患儿复查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检查配合度比较[n(%),n=225]

3 讨论

我国儿童近视率在2020年就已然高达52.7%,对其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7,8]。眼部检查是治疗近视儿童的基础,但该类患儿在检查时容易因为对医疗环境的不熟悉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加之本身心智不够成熟且认知水平较低,常常哭闹拒绝检查,配合度较低[9]。

有研究显示[10],童趣化护理有利于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能给予患儿积极心理暗示,缓解其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此外,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宣教,改善患者的复查率[11]。因此,本文从检查恐惧感、检查配合度、复查依从性3个维度来探究童趣化科普模型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对眼科门诊近视患儿检查配合度及复查依从性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检查恐惧感弱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检查配合度、复查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儿。原因推测如下:发放给患儿用卡通形象制定出童趣化的眼部模型,反复为患儿播放儿童较为喜爱的海绵宝宝、小猪佩奇、熊出没等动画片中角色讲解的关于近视原因及视力检查的基本内容的动画短片,密切关注患儿在观看讲解短片时的心理状态,适时对患儿进行提问,并鼓励患儿像讲解短片中的动画角色学习,降低了患儿对医疗环境及检查操作的恐惧感,提高了患儿的检查配合度,这一结论与郑亚妮等[12]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即童趣化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儿的依从性。等待患儿逐渐适应医疗环境,能够主动开口与责任护士交流后,给予一定的奖励使患儿积极配合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通过模仿患儿喜爱的动画角色的语气与患儿进行交流,在降低了患儿人际交往恐惧感的同时使得患儿更加配合完成检查操作。责任护士于检查结束后,询问患儿的感受,给予患儿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使患儿更有勇气面对相关检查操作,降低其自身恐惧感。谭晚宜等[13]相关研究结论表示,童趣化护理能有效减轻患儿因治疗和护理导致的恐惧、焦虑心理,提升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与本文研究结论一致。责任护士告知患儿家长复检的重要性以及下一次到院检查的时间,并主动添加患儿家长的微信,于微信平台为其推送近视以及如何正确用眼的视频短片,在临近复检时期提醒家长以免遗忘复检时间,提高了患儿的复检依从性。王勤[14]的研究中同样表示,通过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复查率。

综上所述,将童趣化科普模型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应用于眼科门诊近视儿童,不仅能够降低患儿的检查恐惧感,提高患儿的检查配合度,还能提高患儿到院复查的依从性。

猜你喜欢
恐惧感童趣复查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犯罪恐惧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童趣
勘 误
学会与恐惧感共舞
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研究
童趣照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