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自控镇痛泵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产程和母婴结局的影响①

2024-01-09 04:30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初产妇母婴硬膜外

杨 丽

(玉山县黄家驷医院(玉山县人民医院), 江西 上饶 334700)

分娩是大部分女性需要经历的特殊生理阶段,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分娩时普遍存在较重的心理应激反应[1],同时产妇会在分娩时承受较为剧烈的疼痛,直接造成产妇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血压水平也随之升高[2],不利于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减轻产妇分娩疼痛,降低母婴不良结局风险是目前产科与麻醉科诸多医师关注的重点。目前患者自控镇痛(PCIA)是临床上使用频次较高的一类手段,尽管其能够有效实现个体化镇痛,但其无法及时获取镇痛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信息,继而会对镇痛效果产生不利影响[3]。智能化自控镇痛泵(Ai-PCIA)为一类新兴的镇痛管理系统,其将传统PCIA与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对术后镇痛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有益于降低不良结局的风险[4]。本研究特探究Ai-PCIA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产程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以期为产妇分娩镇痛提供安全且有效的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80例。(1)纳入标准:①均为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②ASA分级为Ⅰ-Ⅱ级;③胎心监护正常;④均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胎儿畸形或宫内窘迫;②存在麻药过敏史或穿刺禁忌证;③患有严重的妊娠并发症;④椎管内操作或镇痛失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n=40)

1.2 方法

所有产妇分娩镇痛前麻醉医师均需要协同产科医生对产妇进行综合评估,并讲解分娩镇痛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配合要点,镇痛前均禁食,进入产房后进行常规监护。开放静脉通路,维持输注氯化钠,待宫口开至3cm时,产妇取左侧位,使用16G硬膜外穿刺针在L2~3间隙穿刺,置入加强型硬膜外钢丝导管3~4cm,换为平卧位,回抽无脑脊液与血液后注入1%利多卡因3mL并观察3min,无不良反应后,观察组与Ai-PCIA连接(10mL的1%罗哌卡因+0.9%氯化钠注射液60mL+30μg舒芬太尼),首剂量7mL,5mL/h为持续泵注剂量,锁定时间15min,追加量5mL/h。若产妇镇痛不全(VAS评分4~6分),由助产士或产妇按压PCA键进行追加,若药物用完分娩未毕时则继续续泵,胎儿娩出2h后停止镇痛。对照组则不接受分娩镇痛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产程时间: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②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估产妇各个产程的疼痛情况。③新生儿情况:采用Apgar评分进行评估。④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情况。⑤安全性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产程用时情况

观察组各产程及总产程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程用时情况比较

2.2 疼痛情况

观察组在生产各个阶段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各个产程VAS评分比较分)

2.3 新生儿状况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5min、10min的Apgar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比较[n=40,n(%)]

2.4 分娩情况

观察组的出血量≥500mL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产妇分娩中出血量及剖宫产率比较[n=40,n(%)]

2.5 安全性评价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5.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40,n(%)]

3 讨论

分娩疼痛是女性一生中经历的最为剧烈的疼痛之一,女性在分娩过程中的感受、权利以及幸福理应得到医生以及全社会的关注[5]。世卫组织提出,对于产程中要求镇痛的健康产妇,应该依据其医院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6]。作为有效且安全的术后镇痛方法,PCIA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患中,但硬膜外分娩镇痛会或多或少影响产妇的分娩结局,且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发现该类手段存在镇痛不足、效率低以及管理繁杂等诸多的缺陷。因此,临床亟需探索出一种高效且安全系数高的镇痛方法应用于初产妇的分娩镇痛中。

Ai-PCIA在PCIA的基础上与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时管控镇痛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分娩镇痛的质量。同时Ai-PCIA的使用简化了麻醉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实现PCIA的智能化、远程监控以及安全高效的镇痛管理模式。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各产程及总产程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其在生产各个阶段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说明Ai-PCIA的使用可缩短初产妇的产程,减轻其分娩疼痛。究其原因,Ai-PCIA中使用的药物为临床常用镇痛药,其对于疼痛的传入以及交感神经的传出均起到了有效的抑制,故而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的宫缩痛[7],协调宫缩并使其能够变得更有力,减弱盆底神经反射,对于会阴组织及盆底肌肉起到一个松弛作用以扩张宫口,削弱了胎头下降以及内旋的阻力,因此缩短了产妇产程[8,9]。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5min、10min的Apgar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出血量≥500mL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应用Ai-PCIA后有益于母婴结局,Ai-PCIA系统需要在镇痛前对产妇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评估,后续医师则会将产妇的需求与治疗方案进行优化以及个性化,无线智能则对镇痛期间出现的异常进行实时反馈与报警[10],便于临床不良事件的预测,因此更加有益于母婴的健康与安全。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5.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Ai-PCIA系统的使用安全系数较高,较为可靠。

综上所述,对分娩初产妇行Ai-PCIA,在缓解产妇分娩痛的同时缩短了其产程,有益于母婴结局,较为安全,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以及实用性。

猜你喜欢
初产妇母婴硬膜外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