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2年某中心医院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01-10 08:33袁珊珊张启福刘欢欢尼比江阿布都热合曼曹光奇李福祥李茸源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毒物中毒农药

袁珊珊,张启福,刘欢欢,雷 丽,尼比江·阿布都热合曼,曹光奇,李福祥,冯 健,郭 雪△,李茸源

1.西部战区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成都 610083);2.四川鼎诚司法鉴定中心法医毒化室(成都 610023);3.中国人民解放军950 医院 急诊科(叶城 844999);4.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都 610083);5.西部战区总医院 麻醉疼痛科(成都 610083)

急性中毒是急诊入院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指患者有意或无意地短时间(<24 h)接触毒物,毒物效应通常在接触后数小时内发生,严重者将导致死亡[1]。各地区急性中毒患者的死亡率因社会经济、文化和医疗水平差异而有所不同。目前全球急性中毒患者人数超过100 万[2]。同时,我国临床数据[3]显示,急性中毒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总人数的5%,中毒死亡的患者人数占全部死亡患者人数的10.7%。急性中毒已是我国人群的第5 大死亡原因。急性中毒发生率居高不下,不仅对我国人群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影响,还对社会稳定产生巨大威胁。我国西北部地区虽地广物博,但无论是经济、教育还是医疗卫生资源,都较中部及沿海地区薄弱。研究西北部地区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对制定急性中毒事件的防控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对西北部地区某中心医院2019—2022 年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某中心医院急诊收治的所有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就诊患者居住地、性别、年龄、是否初次就诊、中毒原因、毒物种类及临床结局等信息。纳入标准为所有符合急性中毒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标准为慢性中毒和资料不全者(如转院、中毒原因不明等患者)。共收治急性中毒患者702 例,排除资料不全患者21 例,最终纳入患者681 例。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通过医院信息化系统进行统计,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表格进行资料汇总,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急性中毒患者681例,其中男449例(65.93%),女232例(34.07%);395例(58.00%)来自农村,286例(42.00%)来自城镇,有597例(87.67%)患者为首诊;青年人群(18~40 岁)中毒患者381 例(55.95%);因意外事件导致急性中毒(如误服、误吸、毒蛇咬伤、饮酒过量等) 患者344 例(50.51%),且一氧化碳、甲烷、有机磷农药气溶胶等有毒气体是主要毒物种类(51.69%);在临床转归中,154 例(22.61%)患者死亡或放弃治疗(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n(%)]

2.2 患者中毒原因分析

681例患者中,自杀中毒315例(46.26%),意外事件导致中毒344例(50.51%)),职业暴露22例(3.23%)。不同居住地、不同性别的患者中毒原因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诊患者多为意外事件导致,而84例复诊患者中有82例患者为自杀行为导致,初诊及复诊患者的中毒原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患者多通过消化道口服毒物,意外事件多发生于呼吸道误吸等,中毒原因构成比在不同中毒途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患者毒物种类分析

纳入患者中,农药中毒(鼠药、有机磷农药、百草枯等)125 例(18.36%),化工原料(苯、甲醇、硝酸等)中毒22 例(3.23%),化学药(镇静催眠药、秋水仙碱、华法林等)中毒167 例(24.52%),有毒气体(一氧化碳、甲烷、有机磷农药气溶胶等)中毒352 例(51.69%),而因饮酒过量、中草药、蛇毒咬伤等中毒患者共15 例(2.20%)。不同性别、年龄患者毒物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居住地及就诊情况的患者毒物种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患者毒物种类分析[n(%)]

2.4 患者不同年份中毒情况分析

2019—2022 年发生急性中毒患者分别有210例(30.84%)、174例(25.55%)、158例(23.20%)和139例(20.41%),患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因化学药物导致的急性中毒有增长趋势(图1),不同毒物种类在各年份构成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图1 患者不同年份中毒情况分析

表4 患者不同年份中毒情况分析[n(%)]

2.5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影响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发现,患者的性别、中毒年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居住地、年龄、中毒原因、毒物种类以及就诊情况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我国急性中毒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4]。本研究中,农村人口急性中毒发病率高于城镇,且不同居住地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研究[5]结果一致。

国内研究[6-7]显示,在急性中毒就诊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而本研究中,急性中毒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9:1.0。虽然男女人口比例基数可能是导致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但西北部地区男性承担的社会压力、社会责任与男性急性中毒发生率高于女性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思考[8]。与其他研究[9-11]结果相似,18~40 岁的青年人群是急性中毒事件的高发人群,原因可能是其易受生活压力的影响,如失业、婚姻问题、爱情或工作的失败和挫折等。

在分析中毒原因的过程中发现,首诊患者多因意外事件导致急性中毒,而复诊患者绝大多数存在自杀行为。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自杀事件的发生一直被高度关注。中国疾控中心的一项针对我国自杀的流行病学研究[4]结果显示,中国居民2002—2021 年自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这种下降趋势受时期和出生队列的影响较大。同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体系的完善、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自杀的预防和救治工作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再次因自杀而被送入急诊的患者仍较多,他们自杀意愿强烈,在回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患者处于抑郁状态。因此,对这类人群的自杀防控应是相关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在现有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和相关知识的普及,不但要在未发病群体中实现早预防,还要在已发病群体中实现早干预,从而降低自杀死亡风险。自杀行为中,多数患者选择经消化道口服毒物的途径,这与前期相关报道[12]结果一致,这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有毒物质相关,如有机磷农药、药物以及其他化学物质等。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范围广,易于获得,以及缺乏严格的购买和使用法规,因此增加了中毒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虽然药物的监管已初有成效,但药店镇静、抗精神病药物购取方便仍易造成药物滥用。

导致患者中毒的前3 位毒物分别是有毒气体、化学药物以及农药。有毒气体主要指一氧化碳,多数情况下,一氧化碳的来源是家庭环境中火炉和加热器的不完全燃烧[13]。西北部地区寒冷的气候环境和城乡结合部地区老年群体烧煤取暖的生活方式可能增加了这种中毒的发生率。因此,合理安装及使用燃气,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途径[14]。本研究结果显示,2019—2022 年急性中毒患者例数逐年下降,这与城镇化发展,城乡结合部地区居民中毒知识普及和认知水平提高有关[15]。虽然其他毒物种类的暴露呈下降趋势,但是化学药品导致的急性中毒有所增加。既往研究[16-17]发现,治疗性药物是最常见的中毒物质,以镇静、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这与目前大多数居民心理脆弱,易焦虑失眠,导致镇静催眠和抗精神病药物服药者增多,药物行政监管不足,以及人群对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密切相关。因此,国家药监部门应进一步严格监管药品经营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从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的分析看,农村地区急性中毒患者死亡/放弃率明显高于城市,究其原因,主要与我国西北农村地区地处偏远,教育及医疗资源匮乏有关,呈现出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较多等社会问题,接触毒物后患者往往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得到救治。同时,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一旦发生急性中毒,存活率较年轻患者明显降低。对于具有自杀行为的患者,其自身生存意愿不强烈,加大了医务人员抢救治疗的难度,造成死亡率增加。相比于其他毒物种类,农药的使用是造成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因素,针对农药,尤其是百草枯的管控是预防急性中毒的主要策略[18]。目前,全球包括我国在内已有20 多个国家禁用百草枯,但取而代之的“敌草快”迅速面世,其有效成分仍然是百草枯,仍应高度警惕[19]。我国是农业大国,因此国家应加强对剧毒农药的监管力度。同时,基层医疗机构救治急性农药中毒的水平需要提高,才能使得部分中毒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即能得到及时救治。国外研究[20]显示,被访问的90.7%的医生通过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含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生存率,84.1%的医生使用胃肠道净化的方法,其中石蜡油是最常用的溶液。同时,被使用最多的药物分别是碳酸氢钠、质子泵抑制剂、硫酸镁和抗氧化剂。上述经验值得医务工作者深入学习,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本研究是单中心研究,且仅分析了急性中毒患者的基本情况,未对导致患者预后的治疗因素进行分析,因此后续研究还需要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进一步寻找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以提高对急性中毒患者的救治能力。

综上所述,急诊中毒患者中,青年是高发人群,且中毒原因多为自杀。可针对该地区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制定有效应对策略,减轻社会健康负担。

猜你喜欢
毒物中毒农药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中毒
毒物——水银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