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下行期的生猪产业调研及预测分析

2024-01-10 06:55
中国猪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冻品屠宰猪瘟

谭 莹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为对2023年生猪生产和近期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对生猪生产、屠宰、疫情防治、冻品收储等情况进行全面直观的了解。2023年5月初对生猪主产区河南、江苏、山东、安徽等进行实地调研,并结合2023年第一季度生猪供给情况,综合预测我国生猪生产的趋势,以期为养殖生产者建立预警机制提供参考。

1 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生猪生产供给总体情况

1.1 2023年第一季度生猪与能繁母猪存栏情况

2021-2022年,伴随着猪瘟疫苗普及和防疫政策的放宽,生猪养殖行业的产能逐渐恢复,我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稳步回升。2023年第一季度生猪存栏量43 094万头,环比下降4.8%,同比增长2.0%。2023年一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4 305 万头,环比下降1.9%,同比增长2.9%(图1)。

1.2 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生猪出栏与猪肉产量情况

我国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周期特征(图2)。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22年末和2023年一季度的生猪出栏量分别为69 995 万头和19 899 万头,分别同比增加1.70%和4.27%;春节前后猪肉消费季节性回落,2023年一季度消费需求下降,生猪出栏环比下降71.57%。猪肉产量变化趋势与生猪出栏量变化趋势相同,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的猪肉产量分别为5 541 万吨和1 590 万吨,同比增长1.86%和4.63%,生猪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猪肉产量由于受消费淡季和旺季的影响,2022年产量环比上涨33.52%,2023年一季度环比下降71.30%。

图2 我国2020-2023年生猪出栏及猪肉产量变化

1.3 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猪肉进口情况

从我国历年猪肉进口量来看,虽然2023年1-3月猪肉进口量高于2022年同期,但远不及2020年及2021年非洲猪瘟疫情期间的猪肉进口量(图3)。大部分进口贸易商反映,当前国产冻品价格优势明显,目前市场对进口猪肉需求不旺。整体来说,随着国产冻品价格走低,进口冻品价格优势不明显,多数贸易商反馈进口冻品处于亏损状态、资金压力较大等现象。因此,后续猪肉进口量或依旧维持较低水平,全年波动幅度有限。

图3 2016-2023年我国猪肉进口情况

1.4 2023年第一季度猪肉价格变化情况

整体情况看,从2019年至今,由于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的生猪供应紧张,使猪肉价格最高达到56.96 元/kg,在2020年12月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提升、疫情得到缓解等因素影响下,猪肉价格回调至24.89 元/kg(图4、图5)。2022年猪肉价格呈过山车式的暴涨和急跌,一方面在于非洲猪瘟发生背景下,中小型养殖户减少,集团养殖比例增加,行业规模化过程加重猪价波动;另一方面随着生猪期货的出现,数字化背景下金融主体和咨询服务主体介入生猪企业,市场波动性增加,年内的猪周期更为显著。

图4 2019-2023年猪肉(去骨统肉)集贸市场价格

图5 2022-2023年猪肉(去骨统肉)集贸市场价格对比图

2 目前后备供应充足,头部企业显著影响行业生产销售

2.1 生猪头部企业竞争格局基本形成,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加快退出

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生猪行业格局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主要特点是生猪的规模化、集中进一步提升。小规模企业由于环保、生产经营风险、疫病风险等原因退出市场,中等规模的养殖户也面临各种风险“举步维艰”。相反,非洲猪瘟疫情后,生猪头部企业纷纷扩大投资,楼房养殖“遍地开花”,生猪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能出栏量屡创新高。2022年大型养猪集团出栏量占比快速上升,生猪养殖头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据统计生猪养殖头部的10 家上市猪企2022年共出栏生猪11 077.22 万头,约占全国总出栏量的15%,而2017年排名前10 的生猪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合计约4 400 万头,仅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6.5%。根据前期各大猪企投资数据分析,预计2023年头部企业出栏数据将继续提升,市场的占有率会进一步集中,规模会进一步扩大。由表1、表2 可知,2022年上市生猪企业的出栏量中,牧原股份的生猪年出栏量居第1 位,其后依次是温氏股份和新希望集团。

表1 上市企业生猪出栏量(万头)

表2 上市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万头)

根据我国中部地区生猪出栏占比看,规模猪场和散养户大约各占50%。集团场还在快速扩张,据饲料端反馈,2023年散养户缩减了20%~30%;集团场的生猪出栏体重大都回到正常水平;散养户的生猪出栏体重仍高。在调研中,我国中部几省份生猪出栏量较大,尤其规模猪场存在的省份,规模猪场在成本控制、母猪淘汰、仔猪购进等方面对散养户和中小规模养殖企业的影响较大。

在山东临沂等地调研了几家年出栏300~500 头、自繁自养型的散养户。据了解,这些养殖户都不同程度缩减了规模,目前存栏量约为最高峰的1/3,表明散养户对未来的猪价预期不乐观,主动缩小规模。同时,存栏密度的降低,减少了疫情风险和养殖成本。从调研的情况看,养殖户的疫情防控意识较强,都实行封闭式管理,猪舍装有简单的通风、水帘设备,自繁自养的存活率提升。养猪的成本主要是饲料成本、仔猪成本、场地及人工成本,而自繁自养的优势仅在于成本较低,在14~16 元/kg。目前猪价较低,有部分压栏现象,猪出栏体重约135~150 kg。

2.2 我国目前后备母猪充足,母猪淘汰率加快

据调研发现,2022年12月以来母猪淘汰量明显增加、持续屠宰分割入库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使得屠宰企业分割人手不足,各家母猪屠宰分割企业未能达到满负荷。随着2023年1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及多因素影响,母猪淘汰量持续增加,各屠宰场生猪屠宰量进一步增加,多家屠宰场出现满负荷生产,河南商丘地区母猪淘汰量超过1 万头/d,2月份维持高屠宰量,3月中旬至今仍维持7 000~8 000 头/d 的屠宰量,1月份至今河南商丘地区母猪屠宰量较上年增加3 成左右。从另外一家母猪屠宰企业了解到,该企业1月份母猪屠宰量出现满负荷,年后屠宰量较2022年增加1 成以上,目前每天屠宰量仍近千头,淘汰母猪收购量顺畅。

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淘汰母猪有不少1~2 胎龄母猪,3~4 胎龄比例为主,5 胎龄及以上比例较少;从淘汰母猪体型一致性、毛色一致性程度来看,实地调研中,不排除部分是大型养殖企业的淘汰母猪。当前主流淘汰母猪收购价格12.4~12.8 元/kg(到厂,下同),约相当于当天生猪14.6~14.8 元/kg 价格的84%,比值明显高于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正常情况下的60%~70%。母猪是整个生猪产业重要的生产指标,反映未来生猪生产能力和养殖户的预期,母猪加快淘汰,说明我国生猪生产存在着产能过剩压力,养殖户对未来预期不乐观。

2.3 疫情对产业影响仍然较大

调研中了解到,2023年第一季度猪场疫病高发,比2022年同期严重,但是总体损失不大,主要源于及时的扑杀和养殖户对疫情的警惕和提前的判定;非洲猪瘟及其他疫病在2023年1-3月较为严重,即使规模场监管控制严格,每个月也都有检出,如运输车辆上能检测到PEDV,仔猪受PEDV 影响较大,预估散养户养殖场也有非洲猪瘟发生,但猪场死亡率逐渐下降;预计非洲猪瘟疫情已常态化控制,对猪场影响有限;受非洲猪瘟疾病及猪价影响,预计“农户+公司”委托养殖模式会增加。因此,疫情对养殖户的信心重创和消费影响仍旧很大,但应该看到,经过非洲猪瘟疫情,养殖户对疫情的辨别和养殖习惯都得到了提升。

2.4 生猪冻品入库多且早,库容利用率较高

猪肉冻品是猪肉价格波动的重要信号,冻品市场是现货市场的重要补充,部分屠宰厂和生猪贸易商在价格低迷时不断进行存储,在价格上涨时卖掉冻肉,赚取差价。从事冻品生意的贸易商多是产业内多年经营的企业主,对猪肉的价格和走向有一定的经验,价格下降,大量囤货。一般来讲,猪肉降到12~16 元/kg,贸易商会收冻肉进行存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冻品市场是现货市场的蓄水池和价格参考指标。

据了解,每年第一季度猪价偏低时,屠宰企业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做一定冻肉库存,包括母猪屠宰分割冻肉和育肥猪冻肉等。2023年第一季度,生猪收购顺畅,猪源供应充足,屠宰生猪体重偏大,集中在130~140 kg,甚至少量达到150 kg。部分企业随着冻肉库存增加,可用库存下降,加上冻肉做库存需要大量资金,企业做冻肉库存意愿逐渐下降,增加了屠宰鲜销肉品的销售比例。

根据在河南商丘、江苏连云港及山东临沂等部分大型、中型屠宰场和冻品场调研发现,2023年前猪肉入库少、鲜肉销售少。2022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到农历年前猪肉冻品有少量剩余。直到2023年1月中旬,市场上的冻品都不太多。但春节后冻品市场逐渐主动进货,到目前,冻肉到达市场容积率的6~8 成。现在消费低迷,贸易商把大笔资金压在冻品方面,有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压力。在资金压力大的情况下,贸易商也有可能集中出库,屠宰场过剩,有可能面临整个产业链亏损的风险。目前以大企业为主,现金流亏损较大。完全成本跌破5.1:1(猪粮比)。

3 2023年下半年我国生猪价格预测

我国生猪产业自21世纪以来经历了4 个完整的猪周期和自2018年开始的新一轮的猪周期,从图6 生猪价格走势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猪周期的下行阶段。生猪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如果生猪产业能保持价格稳定,获得稳定的平均收益,就能达到产业的稳定发展。而从我国生猪价格的波动状况看,价格的大涨和大跌都不利于产业发展。养猪企业随着规模化和集中化程度的发展,疫情控制技术越来越成熟,生猪供给趋向稳定,追求超额利润的时代已很难再出现,生猪产业应步入稳定生产期,但我国目前的生猪产业运行还远没有达到稳定期。2021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连续9 个月下跌,虽然11月迎来粮食收储和猪肉消费旺季,生猪价格并未有明显上涨,但春节过后为传统消费淡季,生猪价格在节后仍然处于持续探底阶段。

图6 全国月平均生猪价格(内三元出厂价)

2022年生猪产能供给充足,但是市场消费需求较弱,供大于求,猪肉价格持续下降,直至11月国家商务部提倡多储备粮食和春节将至的影响,猪肉价格有所上涨。春节消费热潮过后,从猪肉价格走势图(图6)中可以看出,猪肉价格明显下行。在2022年猪价持续走低、生产成本高、养殖亏损严重的影响之下,规模养猪场及散养户对2023年第二季度市场行情信心较弱,仔猪补栏意愿较低。

进入2023年,1月上半月受节前备货利好,需求小幅增加,支撑猪价整体上行。1月中旬养殖端出栏积极,尤其二次育肥猪由于前期过度压栏增重,集中出栏明显,形成一定“踩踏”,导致1月份供大于求格局明显,猪价下行明显。直到3月生猪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原因是各大猪企的出栏量有所减少,且仔猪销售良好,在利好行情下部分贸易商积极补栏,外加收储政策的利好共同使得生猪价格停止下跌。考虑传统节假日的影响及市场信心的提振,2023年上半年消费向好,供应量也有一定保证,预计进入下半年后生猪价格将整体呈现上涨态势,但出现全年高点的可能性不大。

4 主要政策建议

4.1 关注头部养猪企业生产经营,建立全面的预警机制

非洲猪瘟疫情后的几年,我国生猪生产格局发生变化,头部养猪企业的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已占全国总出栏量和存栏量的30%,足以对整个市场的出栏量、成本控制、疫情控制、价格走向等产生引导性影响,因此,需多关注头部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在猪价波动时期特别是持续上涨和持续下跌时期,应特别关注头部企业的生产、经营,监控其正常的出栏和存栏量,以防止压栏等对市场造成的倾轧。在调研中,市场反映特别关注头部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也会对整体市场波动产生影响。从目前的生产格局看,头部企业在目前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畜牧管理部门和价格监测机构要特别关注头部企业低成本形成的价格优势对整体市场的影响,防止不公平竞争对中小企业和散养户形成的压力。

4.2 保持政策平稳性,给养殖户稳定的预期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的防疫、扑杀及复产过程在实施中,存在基层政府对政策执行尺度轻紧不同,造成疫情中过度扑杀、复产中投产激励不足。特别是环保执法缺乏统一的标准,对规模养殖户监管过严,小规模及散户监管较松,容易造成“劣币趋逐良币”的现象。同时,环保政策也缺乏统一、可操作性的标准,政策执行不确定性使养殖户缺乏稳定的预期。

持续的政策内容和公平的环保执法标准可使生猪养殖主体有长久的政策预期和动力,对排污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创造生猪产业现代化生产体系。保持用地、环境影响评价、金融等基础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压实地方的稳产保供责任,防止一些地方在政策上“翻烧饼”。

4.3 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权威的信息引导机制

随着大数据平台及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和使用,有关生猪价格、出栏量、疫情、成本等消息、数据纷繁复杂,信息的极大丰富、碎片化和缺乏权威性、条理性同时存在,如果养殖企业和相关的贸易商缺乏信息的辨别和筛选能力,就会引起“共振”效应,有可能会对整体市场产生很大影响。在调研中,了解到养殖户对信息来源很困扰,有些抖音、快手平台及各种网络平台信息让养殖户难以辨别真伪,从而造成判断错误,形成压栏和提前出栏的现象。

我国虽然建立了以农业主管部门为指导的信息平台,但由于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等问题,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引导机制,没有足够发挥应有的功能。特别是在价格波动较大或持续低迷、市场极度不稳定时期,信息监测部门要及时引导养殖户、消费者等大众获取真实信息,并对散布虚假信息的网络及博主进行警示,防止虚假信息对市场造成波动和影响的出现。

4.4 对偶发疫情及时扑杀,建立预警体系

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生后,我们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和大数据传导技术,建立和完善了预警机制和精准扑杀制度。对疫情做到早发现、精准扑杀、完善疫情补贴和上报制度。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文,明确可精准扑杀、定点清除,精准有效隔离好病猪、病猪场,实现新时代的区域性病毒净化,最终实现全国净化。要优先、尽快在目标区内,建立足够的种猪群,配套屠宰加工厂,建立足够的病猪集中处理区域,区域内全场户监测,发现疫情快速精准扑杀,早日实现大区净化。

目前生猪疫情仍是生猪产业的重要威胁,对养殖户和生产企业造成很大的成本风险和经营风险,养殖企业仍需提高警惕,对疫情进行严格控制。生猪运输仍是我国疫病传播最主要的途径,对2018年开始的非洲猪瘟防疫政策是“扑杀+禁运”,在疫情发生时要积极响应,努力实现净化。对生猪的跨省调运要有严格、统一的检验检疫标准,防止因省际运输造成疫情扩散。

非洲猪瘟疫情和其他疫情已成为常态,经过5年的经验积累,只要保持严格的消毒和防疫政策,所有疫情均可防可控。同时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积累了“锁定传染源、查清传播链;防止省内外溢,严控外输;封闭封控区域的监测制度”等经验。在非洲猪瘟的防控中也可以借鉴和应用,建立疫情预警,精准扑杀,切断传染通道,防止疫情外扩,减少过度扑杀。

猜你喜欢
冻品屠宰猪瘟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广西省重拳打击冻品、活体走私严防疫区食品流向餐桌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浅谈猪瘟防治
四措并举 五相结合——湖北省推进畜禽屠宰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猪瘟与附红体混合感染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