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证书制度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4-01-11 17:08旷文兵张凡
时代汽车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岗位实训

旷文兵 张凡

摘 要:本文主要从当前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面对的主要问题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对专业课程实训教学评价质量研究,提出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师资共培和联动、“岗+课+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智慧教育”平台创新评价模式等方式提升专业课程实训教学评价质量,可有效的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同时可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实训教学评价质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1+X 证书认证标准 岗位能力需求 专业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质量评价

1 现状与问题

“1+X”证书制度作为职教改革 20 条的重要改革部署,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深化 “三教”改革、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1+X 证书制度可在一个专业领域形成一套完整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并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紧密结合,同时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等级证书的有机衔接,从而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 量和学生就业服务能力,也有助于职业院校直接对接行业先进技术,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 新规范、新要求融入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效推动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就业市场的新需求,从而不断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发展对技术人才需求的能力。 汽车专业领域 1+X 技能等级证书一共包含了 16 个模块,43 个职业技能等级。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有11个模块,30个职业技能等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又分为初、 中、高三个级别,其中设置若干职业技能训练模块,并将职业技能训练模块中的职业技能点、 知识点对接到教学内容和课程培养计划中,同时也对应到汽车维修的相关岗位中。

当前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场地和实训教学设备严重缺乏,难以支撑专业实训教学;二是实训教学任务开发脱离实际行业、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学生技能培养难以满足行业、企业岗位能力需要;三是相关职业证书和 1+X 证书认证标准和认证的任务未进行重组融合,简单借鉴,以至于认证的实训任务标准脱离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四是专业教师根据行业、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开发实训教学任务能力较差,不能实现“岗+课+证”有效融合,导致实训课程专业教学质量较差。

2 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汽修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提升,是当前实训教学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何提升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笔者基于1+X 证书制度,提出“三维三层”实训教学模型构建理念,从实训教学、职业技能等级、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三个维度,课内、模块、综合实训三个层面,将实训教学的所有相关要素整合在一起。从实训教学维度的制定实训教学计划、大纲、指导书、实训内容优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到职业技能等级维度的对接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再到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维度的制定高仿真实验室建设规划以及校企联合开课可行性方案设计,全方位、立体深入的论述专业实训教学模型的具体构建对策。成果综合性较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对实训教学改革理论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1)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而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则需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共建发展。首先,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时,需对行业、企业工作岗位深度调研,分析其岗位能力需求,同时梳理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学校需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与专业课程实训任务相融合,以实现人才岗位能力培养。其次,学校和企业应共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不应直接照搬企业岗位设置和工具、设备配置,学校应根据专业实训课程培养的目标,合理按企业标准建设实训基地,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同时避免盲目建设实训基地,导致资源过度浪费。第三,学校和企业应进行师资共培,让专任教师下到企业,学习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及时学习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同时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专业可以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教学资源开发,实现教师成长与行业、企业发展同步。最后,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专业学生培养,

学生在校以校企合作专业实训课程进行教学,学生毕业通过企业官方专业技术技能认证考核后,企业颁发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可直接就业于合作企业,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双元制培养。

(2)校企师资联动,优化师资资源

当前部分中高职院校专业实训教师严重匮乏,大多数教师都是学校到学校,缺乏专业课实训实践能力,而当前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对专业教师的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此情况下,学校应加强区域性企业合作,进行实训教师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具体来讲,学校对专业实训师资的配置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法解決。在专业实训教师急需的情况下,可先用“请进来”方法,在本区域聘请企业一线、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基础扎实的大师来学校担当兼职教师,与专业实训教师同堂授课,如此可以提升专业教师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实现双师型教师培养,也利于企业兼职教师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代入课堂,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企业兼职教师自身而言,通过他们自身的成长、学习经历更具有教书、育人的目的,学生对于实训课程学习的目标感和针对性更强。同时学校还可以采用“走出去”的方法,应充分调动专业实训教师的积极性,以政策进行引导,鼓励专业实训教师走进企业,进行企业实践,或者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师资共培,让专业实训教师参与企业职业能力认证,待专业实训教师达到企业职业能力认证后再参与专业课程实训教学,也可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拓展学校专业师资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学校每年定期或不定期派遣专业实训老师参加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培训,实现双师型教师培养,同时满足专业实训课程教学需要,从而提升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质量。

(3)基于职业资格等级认证,重构“岗+课+证”融通模块化课程

“岗+课+证”融通首先需要将“岗+课”进行融通,如何做好融通,笔者认为在深度调研行业、企业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深度剖析职业岗位能力和行业、企业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梳理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的对应关系,将有效的岗位能力培养的工作任务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融合,通过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进行培养。典型工作任务无法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则需要梳理专业课程实训任务内容,通过重构典型实训任务培养职业岗位能力。考虑到职业教育为导向的特点,应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单位开发模块化课程,职业能力就可被看作是一个近似可分解系统,不同工作领域内的能力内容和特点存在较大差异,所谓的核心能力、核心素养在不同工作领域、工作任务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和要求,所以原则上讲,职业能力可以被分解为若干模块;但同时能力本身是一个成果导向的概念,它内部包含了个体完成一个任务所呈现的状态,因此,能力之间围绕任务的完成会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尤其是在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中,个体表现出的能力具有极强的整体性。这种近似可分解的特点,使得以能力作为最小模块,能最大限度地兼顾组织上的灵活性、内容上的纯正性和实施中的教育性三大需求,避免以任务为模块带来的组合僵化、以知识点或技能点为模块带来的产业色彩淡化等问题。

以职业能力作为模块化课程开发,需要注意三个关键点:一是职业能力的分析源于对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这里的岗位工作任务不建议以单一岗位為参照,而应该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工作内容或服务对象的岗位群为参照进行开发,以提升任务的教育性、概括性和覆盖面。二是分析出的职业能力是在工作中实际做事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任务依附性和情境性。对于那些具有共性的、可迁移性的通用能力,应该是在分析完所有职业能力后进行的提炼。而且,所谓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培养,一定是基于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和职业能力的形成之上,这也是促进关键能力向其他领域迁移的方法。三是以能力模块作为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并不是排斥以知识、技能为最小模块单元。智能化时代,企业对培养员工应对复杂问题情境能力的需求不断提升,员工也需要具有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都需要更多理论知识的支撑、部分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以及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境中形成对工作态度、职业精神的深刻理解。因此,一些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不仅需要在具体的能力中体现,还需要以单独体系的方式加以组织,以帮助学生形成应对复杂问题情境的、迁移性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梳理出的专业模块化课程实训任务再与职业资格等级认证的学习任务相互对应融合,同时需对职业资格等级认证的学习任务进行筛选,剔除知识点落后于当前专业发展的认证学习任务,对接当前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学习任务,特别是当前企业技术技能等级认证的学习任务,以此才能有效的实现专业实训课程模块化重构和“岗+课+证”融通。

(4)基于 1+X 证书,实施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在职业院校启动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教育部已经公示的汽车领域的“X”标准达到 5 个,涉及传统汽车的维修与保养、新能源车检测与诊断、车联网系统集成和应用、智能汽车测试与装调等领域。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同时,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连续 11 年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 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汽车产业已经进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大规模普及的关键过渡阶段和重大变革时期,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新岗位不断催生,对本专业融合发展和内涵建设提出了新的标准。 因此,为对接区域社会和汽车产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和汽车产业结构的转变,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重构“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动态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课程教学项目,才能符合职业教育改革需求。

(5)推动虚拟仿真基地建设,实现“虚+实”结合实训教学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对实训基地和基础实训室的要求较高,需投入大量的场地和资金,还需配套场地和设备管理人员,而在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时,经常因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疏忽,导致设备、车辆和工具的损坏,如此自然就造成了教学资源浪费。同时,实训基地和基础实训室建设还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随着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和升级,实训基地和基础实训室的设备和工具等也应随其发展进行升级,往往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建设和基础实训室建设滞后于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导致人才培养难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此情况下,职业院校一方面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进行校企共建、基地共管、师资共培等加强实训基地和基础实训室建设,另一方面,可同步考虑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是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高效、安全、可靠的特点,为职业院校学生和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实践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6)基于“智慧教育”平台创新评价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对标校企合作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构建专业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开发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课程资源和考核任务,聚焦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成长,进行实践研究,形成可视化、伴随式的学生技能成长数字画像,可深化教学评价改革,落实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一是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评价通常是采用“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考核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差,评价模式应聚焦学生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学业评价方式等全过程进行研究,构建专业学生“技术+技能”成长的专业技能评价体系;二是有利于推进专业课程评价体系重构。基于技能抽考题库、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1+X”技能考核标准、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技能统考课程和考核任务,按人才培养标准设置,进行全专业技能统考,将统考成绩按一定比例对应核算到专业课程总成绩,实现专业技能考核任务与课程技能考核任务融通,推进专业课程评价体系重构。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相融合。专业技能考核课程内容、考核任务采取分阶晋级考核模式,对标企业职业技能需求与薪酬等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在校成长过程中明确学业水平与薪酬等级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四是有利于促进智慧教育平台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全程记录技能统考成绩、视频和技能考核照片,形成可视化、伴随式的数字技能等级画像,解决企业招聘技能岗位面试无法现场技能展示的社会痛点。

3 结论

本文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对如何提升专业实训教学质量进行深度思考,提出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师资联动,优化师资资源;基于职业资格等级认证,重构“岗+课+证”融通模块化课程;基于 1+X 证书,实施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推动虚拟仿真基地建设,实现“虚+实”结合实训教学;基于“智慧教育”平台创新评价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六个方面深度阐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提升的办法,从而构建“三维三层”实训教学模型,实现职业教育高技术技能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为2020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X 证书制度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三维三层”实训教学模型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ZJGB202031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宋云华,宋郅. “1+X”证书制度下机械拆装与测绘实训课程技能教学设计[J]. 职业.2019(12).

[2]羌春晓.1+X 证书制度试点对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挑战分析[J]. 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11).

[3]秦学明,陈洪.浅谈 1+X 证书制度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运用[J]. 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10).

[4]秦学明,陈洪;王伟.浅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 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11).

[5]李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时代汽车.2019(07).

[6]贾敏;汪爱丽.汽车维修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设备工程.2019(06).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岗位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