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EG-rhG-CSF在预防结直肠癌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对比研究

2024-01-12 05:33李琳慧杨月梅田劲猛
云南医药 2023年6期
关键词:半衰期中性粒细胞

李琳慧,杨月梅,田劲猛

(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1.肿瘤血液科 2.普外科,云南 蒙自 661100)

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有临床症状者都已是中晚期,术后基本都需要接受化疗治疗,化疗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通常,对应中性粒细胞小于1.5*109/L的患者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对于中性粒细胞小于0.5*109/L的患者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Lackof neutrophil,LN),常伴难以控制的感染。作为传统的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其疗效、安全性均已得到肯定[1-4],其不足之处在于半衰期较短(3.5h),所以需要每日1次给药。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的半衰期为46-62h,对于大多数化疗方案来说,每周期仅需要1次,使用更方便。

本次研究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目的是将PEG-rhG-CSF与rhG-CSF进行对比,对两者在预防化疗所致的FN和LN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为术后,手术切除的标本均经过病理学确诊。在这113例患者中,女性61例,男性52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56.4±9.7)岁。纳入标准:(1)年龄29~71岁;(2)近半年未接受过化疗或放疗治疗;(3)排外其他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4)接受化疗前血液分析、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5)能配合完成至少两个周期化疗。所有患者都签署治疗同意书,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排除标准:(1)化疗前或化疗过程中发生难以控制的呼吸道或泌尿系等感染;(2)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继续接受治疗。根据肿瘤分期及类型选择m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为自身交叉对照研究,按照上述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第一组56例,女性27例,男性29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52.3±12.4)岁;

第二组57例,女性34例,男性23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3.6±11.3)岁。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均接受两个周期mFOLFOX6化疗治疗,区别在于2组人员在两个化疗周期分别交叉使用rhG-CSF和PEG-rhG-CSF:

第一组:第1周期为对照组,给予rhG-CSF;第2周期为实验组,给予PEG-rhG-CSF。

第二组:第1周期为实验组,给予PEG-rhG-CSF;第2周期为对照组,给予rhG-CSF。

1.3 药物使用方法

rhG-CSF规格为150μg/0.5 mL;PEG-rhG-CSF的规格为1.35*108IU(3.0mg)。用法:2组患者均于化疗结束24h后给药:PEG-rhG-CSF按照100μg/kg的剂量皮下注射;rhG-CSF按照5μg/kg/日/1次的剂量皮下注射。停药指征:外周血ANC由低值上升后连续两次≥5.0*109/L或有一次≥10.0*109/L。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两次化疗周期的第3、5、7、9d进行血常规检查,记录发生FN和LN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种药物临床疗效对比

在两个化疗周期中,PEG-rhG-CSF组,表内以下简称PEG组,PEG组与rhG-CSF组患者FN和LN的发生率和LN的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FN和LN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n(%)]

2.2 2种药物预防使用后ANC动态变化

接受预防性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中ANC的变化,2组患者的ANC最低值均出现在化疗第3d,分别为(4.6±1.8)*109/L和(5.2±1.3)*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P=0.341),见表2。

表2 2组患者外周血中ANC的变化

2.3 2种药物不良反应

表3 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需接受化疗治疗,临床化疗药物所引起的骨髓抑制常常导致化疗终止,骨髓抑制的主要表现为血三系细胞减少,以FN或LN最为常见,严重者可造成难治性感染[5],这将导致化疗无法完成,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我国对于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多使用rhG-CSF,PEG-rhG-CSF多用于既往有较严重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国外使用情况与国内的类似[6]。

rhG-CSF其重要作用是刺激粒、单核巨噬细胞成熟,促进成熟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及噬酸性细胞的多种功能[7]。rhG-CSF在预防化疗药物导致的粒细胞减少目前已有很多的临床实验证实是安全、有效的[8]。其不足之处在于半衰期仅为3~4h,原因是其有效成分为蛋白质,该蛋白质容易被体内的相应肝酶水解。这就导致了在临床应用中,为了维持其血药浓度,需要在患者本周期化疗结束24h~48h后每日一次连续给药[9]。PEG-rhG CSF通过rhG-CSF的有效成分与20KD聚乙二醇交联纯化获得,从而显著延长半衰期。

此次本院113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均予以两个周期的mFOLFOX6化疗,2组患者的结果显示第3、5、7、9d的FN和LN发生率、持续时间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一些前期临床研究[10-16]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在化疗后的预防性用药时,PEG-rhG CSF与rhG-CSF相比半衰期更长,患者使用更为方便。且一次给药与rhG-CSF连续给药对比效果和不良反应无差异,为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多了一个选择。

猜你喜欢
半衰期中性粒细胞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基于语言学中文学术图书的半衰期分析研究*
英文的中性TA
基于引用半衰期的我国五官学期刊文献老化研究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基于JCR®的国外临床医学学科半衰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一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