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阴平毛笔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考评

2024-01-12 02:34卢忠威姚丹
湖南包装 2023年6期
关键词:阴平制笔毛笔

卢忠威 姚丹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0)

毛笔作为文房用具之首,成为文人与书画家们的常用之物。西晋成公绥《弃故笔赋》载“治世之功,莫尚于笔。能举万物之形,序自然之情;即圣人之志,非笔不能宣;实天地之伟器也”。毛笔制作技艺因之也成为一项民间绝技,甚至文化名人也乐而研之,致使制笔技艺不断推陈出新[1]。阴平毛笔生产地为鲁南及其周边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具特殊性,以制作融合南北方精髓的毛笔而著称。启功先生赞曰“笔出枣庄,有柔有刚,和墨落纸,如意吉祥。”[2]阴平毛笔独特的制笔技艺使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是鲁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3月,阴平毛笔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此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才开始有意识地走进制笔产地,近距离接触传承人,观摩阴平毛笔制作过程,推动了其产业不断创新发展。

1 阴平毛笔的制笔历史与传统制笔工序

1.1 阴平毛笔的制笔历史

阴平毛笔制作技艺起源于西汉时期,相传其制笔手法是由西汉汉元帝丞相匡衡返乡传授,主要散布于现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境内,早期毛笔制作均为家庭作坊。1982年建立枣庄毛笔厂,实现了规模化生产。2000年,在阴平毛笔传承人刘慎海的努力下,枣庄毛笔厂更名为枣庄市书源笔业有限公司,毛笔制作与销售逐渐进入繁荣鼎盛阶段,并不断向其他地区辐射,其产品已出口至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毛笔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毛笔的知名度和竞争力,2016年底书源笔业有限公司启动了山东鲁笔文化产业项目,并建设了山东鲁笔博物馆及书画作品鉴赏交流馆,为阴平毛笔建设“鲁笔”品牌起到了关键作用。

1.2 阴平毛笔的传统制笔工序

阴平毛笔制作技艺为纯手工制作,共108道工序。所选材料均为优质原料,每个制作环节严谨有序,保证每一支毛笔都属精品。其中笔头的制作基本步骤包含撕毛、蒸毛、脱脂、倒绒(去绒)、烫毛、齐毫、压毫、混毛、圆笔、披盖毛、扎笔头等工序。另外,笔杆制作需经握杆、截杆、拉头、挖眼等工序。

通过田野考察的记录,现对主要制笔工序进行介绍:① 选料:这是制作毛笔的首要工序。各类兽毛按雌雄、老幼、季节、长短、粗细、曲直、强弱等分门别类,以作配比。选料之精细程度将直接影响毛笔的使用体验。② 理毛:传统毛笔制作原料主要有野兔毛、黄鼠狼尾毛、山羊毛等,依猎取或屠宰方式不同,理毛方法分别为刷灰起毛、浸润拔取、系碎平根等。整理好的毛料清水拢作小团状便可进行脱脂。③ 脱脂:动物毛类表面富含油脂,滑不受墨,故以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石灰水、泥巴等浸泡脱脂。又因油腻多寡各有不同(狼尾油重,羊毛次之,兔毫最轻),浸泡时间各有长短。④ 褪绒:“绒”为动物发育不完全之毛,细软有卷,入冬后作御寒之用。绒多则起伏,致笔体松弛,故用铁齿梳理去除。⑤ 烫毛:将去绒后的黄鼠狼尾片放在烧制后的红砖上进行科学烫毛,达到刚柔相济。⑥ 齐毫:以拇指侧压毛片锋端并于牛骨板拉出,对齐毛尖,均匀渐次排列,重复至毛尽整理成薄片状,称之为“齐”。⑦轧毛:制作笔柱的毛料称为“表毛”或“芯毛”,为毛笔书写的主要部分。取“毫刀”,上“摺子”轧取等长芯毛。⑧ 轧毫:为阴平毛笔制作工序之精髓,笔工需精通制作理论,依据各种毛笔规格,书画要求进行合理轧毫、配毛。⑨ 整毫:材料梳衬后,须把寸片锋拔齐。秃锋、杂毛完全拔净。⑩ 剪寸:掌桌配制好的每组材料谓之“衬”。因毛类、长短、粗细、软硬等各不相同,需混梳均匀。梳理整齐后,整体拍扁拉长,重叠折回再次梳理,如此往复四五次,直至均匀为止。⑪ 披毛:披柱法生产工艺把毛笔头分成两部分,中间为“笔柱”,外围叫“披毛”。披毛的制作过程和笔柱基本相同,大多为单一原料制成。选料标准以细腻光滑为上,用小刀摊薄覆盖笔柱,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蓄墨和完善笔体。⑫ 上灰:毛笔头在水盆中完成后,含水率很高,需要去除水分,用草木灰吸干。⑬ 卷芯:梳衬完成后,取等分笔柱,头尾梳理拍扁,卷做圆柱状,利在笔头具心力。⑭ 刻字:在笔杆上镌刻毛笔笔工、功能、材料、规格等。分单、双刀刻法。⑮ 修笔:焊完笔头牢固后,先用尖刀把毛笔从上至下、由里往外,依次将无锋毛、杂质完全除净,再用弯刀将笔头用海角菜捋顺修直。⑯ 系头:毛笔头在装入笔杆前,需要捆绑根部,以防止笔头松弛脱毛。制作方法是:取细绳一头挽小结,门齿扣结,左手拿笔,右手顺绳绕笔根一圈后挽一活扣,可三五扣,以左食、拇指徐徐上绞,右手拉绳与齿相较、至紧,眼视笔根凹凸与否,不时以“打板”敲平。如是往复,最后用石头坠尾晾干候用。⑰ 装套:依据笔头直径大小按照客户要求将竹竿拉头、起线、截杆、镶顶、挖眼、装笔头。⑱ 包装:经严格质检后,合格产品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分类包装。

总之,阴平毛笔制作技艺的优良品质在于其制作工序的精细化与严谨性,加之制笔工匠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使其具备毛笔“四德”的优良品性。

2 阴平毛笔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2.1 阴平毛笔制作技艺的传承

从传承群体的性质、关系和教授方式上看,由于阴平毛笔制作技艺在历史发展中是不断精细化的,加之毛笔订单量增多,需设立毛笔厂满足市场需求,使其在保护和传承中更依赖广泛的群众基础,随之阴平毛笔制作技艺的传承方式也由原来的家庭作坊式传承逐渐向社会传承转变。

2.1.1 家族(庭)传承:笔匠世家与家庭作坊制售

家族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家族传承不仅守住了本家族的核心技艺,而且家族成员的积极参与也为传承技艺积蓄了宝贵的人才[3]。通过与阴平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慎海老师的深入访谈,了解到阴平毛笔制作技艺有着清晰的传承谱系,至今已传承至第九代。第一代传承人是刘怀宝(1755—1816年),据说师承当地匡衡后人学习制笔技艺,加之自身潜心研究,颇有盛名,并创办了峄县第一毛笔作坊。第二代刘纯相(1774—1842年)因心灵手巧被称为“笔仙”,并负责峄县第二毛笔坊。第三代刘粹垣(1818—1879年)发明了石灰水炮制笔头工艺,不散头,该技术被传到江南作坊。第四代刘秉承(1846—1916年)发现黄鼠狼尾制作的毛笔硬度太强,感觉毛料太生,经反复试验加以改进,采用火砖“烫毛”工艺,弱化了毛料的野性,使其柔中带刚。第五代刘宜德(1871—1939年)。第六代刘安祺(1903—1995年)继承了传统毛笔制作技艺。在此之前,阴平毛笔技艺的传承方式以家族式传承为主。

然而,家族传承固有的血缘关系使得传承人数越来越少,这对传承手工技艺本身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加之毛笔销售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家庭作坊制售的模式逐渐被毛笔厂所取代,传承群体也开始由家族传承向社会传承外延。

2.1.2 社会传承:师徒相承与毛笔厂制售

社会传承即向社会传播“非遗”种子,相比家族传承,其优势在于突破小范围内制作技艺的传播,并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教授其技艺。在“文革”期间,随着大街小巷张贴“大字报”,此时各级“革委会”对毛笔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阴平毛笔第七代传承人刘传俭(1913—1975年)与时任罗庄大队书记谢运普建立“峄城区阴平镇罗庄大队毛笔厂”,开始招收社会学徒学习制笔技艺,实行规模化生产,建厂第一年即盈利千余元。1969年6月,毛笔厂成功升级,由队办改为社办,厂址从罗庄迁至阴平公社驻地,更名为“阴平公社毛笔厂”,在建厂历史上实现了新的跨越。随后,阴平公社罗庄生产大队响应国家发展副业生产的号召,以当地制笔工匠为主,又邀请扬州制笔师傅传授制笔技艺,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并成立了“枣庄毛笔厂”[4]。第八代传承人刘安彬(1934年—)进入毛笔厂工作,并担任该厂技术科长。

此后,枣庄毛笔厂厂长经6次更换。1996年4月,第九代传承人刘慎海由于业务能力突出,被提拔担任新厂长。2000年5月,枣庄毛笔厂企业改制,刘慎海收购并创办“书源笔业有限公司”,至2018年底又成立“枣庄市书源笔业股份有限公司”(表1),次年正式启动山东集律鲁笔文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现今固定从业者有40余人,笔工至今依然坚持使用传统工具和纯手工制作毛笔,并累计开设研学、培养小小传承人达万余人次。2022年,阴平毛笔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表1 枣庄市书源笔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历程一览表

2.2 阴平毛笔制作技艺的融合与创新

目前针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创新性保护还在讨论。一些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创新和发展,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决定了它的表现形式、传承方式都必然是活态的、多途径的[5],加强融合创新可以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价值就是其历史认识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创新、改变[6]。笔者认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创新发展的,阴平毛笔在传承发展中始终围绕书画家的书写需求进行适当的改变,既能为其传承注入活力,又可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2.1 融合南北制笔技艺

阴平毛笔制作技艺集众多制笔技艺于一身,采各家之长,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刘慎海制作毛笔,自幼受家庭熏陶,耳濡墨染,后得其祖父第七代传承人刘传俭的亲自传授,掌握了基本的制笔技术。但是家族的毛笔制作一直局限于小范围的自用级零售,没有形成规模,发展比较缓慢。1985年8月—1996年4月,刘慎海在枣庄市毛笔厂工作期间赴浙江湖州学习“湖笔”制笔技艺,并与家传技艺相融合,制笔技术得到了极大提高。1990年—1992年,又赴北京制笔厂学习“李福寿”品牌毛笔制作技艺,其间又向韩美林、启功、沈鹏等书画名家请教与交流,并得到京派制笔大师武京生先生亲传,制笔技艺日趋成熟。2008年刘慎海创办了自己的毛笔品牌——“榴园”牌毛笔,所制毛笔以尖锐、整齐、丰满圆润、不分叉、不散头、吸墨强、性能好的功能,深受国内外书画家的青睐。经过他长期的努力,使“榴园”牌毛笔继承并发扬湖派与京派制笔技艺所长,形成了选毫讲究、配料严密、制笔精细为一体的风格,让古老的阴平毛笔重新焕发光彩。

2.2.2 创新制笔工序

阴平毛笔制作技艺最具特色之处首推“烫毛工艺”,在于对黄狼尾材质处理时加入烫毛的软化工序,将原材料放于80—90 ℃的砖上进行火烫,其作用可以弱化黄狼尾的刚性,使其刚柔相济、柔中带刚,提高毛笔的质量。另外,砖的温度和烫的时间要恰到好处,时间短则刚性难除,时间长会将黄狼尾毛烫坏。此项工艺完全凭借制作师傅的手感来判断。其次,以制作狼毫笔最为突出,正宗的阴平狼毫笔的笔头表面呈嫩黄色或略带红,颜色一致有光泽。润墨使用时,毛笔尖部既有羊毫笔的柔性,又刚于羊毫笔,锋颖细长,拢抱不散,不分绺,不开叉,耐磨损,寿命长。最后,阴平毛笔制作工序十分严谨,种类丰富,且依不同类型品种适当调整工艺要求。近些年研制出适应正、草、隶、行、篆书法及工笔、花鸟、写意山水、人物等绘画所用的毛笔,依据原材料和书写特点研发不同套系,共计400余种。

3 阴平毛笔制作技艺的发展路径

2012 年 2 月,文化部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7]。目前这一保护方式主要是在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实施。后经过十余年的生产性保护实践,学者们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生产性保护有利于其传承发展[8]。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加之传承人群的不稳定等因素,阴平毛笔的发展面临压力。为克服困难,书源笔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当地政府多措并举,从建立生产性保护基地、扩大传承队伍及提升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对阴平毛笔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1 建立生产性保护基地:山东鲁笔博物馆

“生产性保护基地”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工艺项目,通过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商业开发,吸引社会资源投入到保护和传承工艺的具体实践中,从而实现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9]。

为把阴平毛笔制作技艺重新进入当代人生活,实现生产性保护。书源笔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与政府战略相结合,建造山东鲁笔博物馆。政府在政策、资金上也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并划拨部分土地,给予公司无偿使用山东鲁笔博物馆和工厂车间。一方面,利用博物馆将阴平毛笔制作技艺的相关资料、实物、图片分门归类、统一建档,让其不因时代变迁而衰落;另一方面,保证了阴平毛笔制作技艺的固定传承场所,其依旧保留了毛笔店“前店后坊”的经典布局,其中鲁笔博物馆用于展示各种型号、大小、不同材质的毛笔,而“毛笔制作体验车间”则是制作和演示阴平毛笔重要工序(如水盆和择笔工序)的场所[10]。另外,鲁笔博物馆内集毛笔的制作、展示、体验、技艺传承、文化交流等于一体,并与高等院校及中小学签订研学协议,定期组织书画展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楹联大赛、开笔礼、亲子游研学等,吸引观众参观学习[11]。博物馆内还融合了笔、墨、纸、砚展示以及明清文房陈设、毛笔历史追溯、造笔工艺流程、精品书画展览等。鲁笔博物馆落成,对集中展示精湛的制笔技艺、使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提升毛笔非遗传承基地及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具有重大意义。

3.2 扩大传承队伍:扶贫就业工坊

“扶贫就业工坊”是指依托生产性保护基地在工艺资源富集区进行设立,既能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又能实现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扶贫就业工坊”也可作为一种生产性保护基地,通过文化培训和传习所建设两大途径对传承人进行培养,旨在展现传统工艺的原真内涵,同时促进传承人队伍的壮大[12]。

首先,为提高传承人群的综合素养,书源笔业有限公司举办传承人群文化培训活动与组建制笔研究小组,从原材料的选取、工艺流程的规范、产品的艺术审美等方面,定期邀请制笔专家和老艺人进行交流指导。其次,为扩大制笔传承队伍以及帮扶困难群众,公司以“文化+民生”作为公司的品牌文化,建立了毛笔扶贫就业工坊。目前由刘琪作为“制笔师傅”,吸收了30余名残疾人以及脱贫群众等特殊群体“学徒”。除此之外,公司还与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定向吸纳残疾人就业。扶贫就业工坊的设立既能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又能突破毛笔制作工艺后继无人的困境,是对制笔产业发展的有益探索。

3.3 提升品牌知名度:文人推介与数字化传播

对于文化商品而言,文人的赏鉴和推介对于商品的销售至为重要[13]。阴平毛笔凭借其精细的制作工艺与优良品质多次获得文人及书法家的好评。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主席、书法大师舒同先生更是欣然题词曰“笔佳”。其次,在199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启功先生为枣庄市毛笔厂题词“笔出枣庄,有柔有刚,和墨落纸,如意吉祥”。这是启功先生对阴平毛笔的高度赞誉。贺敬之先生在2019年为枣庄毛笔厂题词“德才无复有,南客北为家。不须诗仙梦,此笔自生花”;另有武中奇先生赞“梦笔生花”;大画家韩美林先生泼墨绘卉马图。阴平毛笔凭借自身的优良品性,加之文人墨客的推介赞赏,使其影响力与知名度大幅提升。2019年5月,在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签约额为684万美元,并获得“15年贸易贡献奖”,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目前年产销毛笔160万支,年销售额已达7 800万元,远销日、美、韩及东南亚地区。其中,面向东南亚地区出口的份额占东南亚整体毛笔市场份额的73%。总之,文人与书法家是毛笔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在享受毛笔优良品质的同时,通过为其吟诗题词,使其美名广为流传,进而促进毛笔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另外,在推进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阴平毛笔通过与国内高校合作,不断探索新产品、新方法和新技术方案,比如学生将阴平毛笔制作工序以短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更适合观众在碎片化时间观看,具有休闲性、移动性、高频推送性的特点[14],从而吸引更多人群对其关注。在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还为其带来更高的文化价值与旅游价值,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成熟,逐渐推动文化创意制作在形态上从初级走向成熟。

4 结语

阴平毛笔制作技艺作为传统制笔技艺中较为典型的代表,相较于国内持续传承时间较长的善琏湖笔以及销售产量最高的江西文港毛笔,其自身有着鲜明的个性化制笔特点与传承发展模式。首先,顺应了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其次,遵守了手工艺自身的技艺特色和发展规律,并以自身技艺为资源加以审时度势,才有助于在社会转型中探索出适合其技艺本身的传承与创新道路。

(致谢:特别致谢阴平毛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慎海老师接受笔者访谈,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与珍贵历史图片。)

猜你喜欢
阴平制笔毛笔
竹简和毛笔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偷渡阴平
太谷方言阴平阳平教学初探
2018年《中国制笔》目录索引(总148~151期)
砥礪奋进 筑梦前行——庆祝中国制笔协会成立35周年
2017年《中国制笔》目录索引(总144~147期)
2016年前10月制笔行业统计分析
调域和时长对韩国学生感知阴平和去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