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论的肠造口患者全程照护策略构建及应用研究

2024-01-13 04:57高绘明
临床护理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肠造口造口全程

邵 星 高绘明

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1],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高不下,手术治疗及术后行肠造口术依然是治疗结直肠癌最广泛的手段之一,肠造口患者数量仍在逐年增加[2]。但大部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低等水平,且因心理、生理、社会等因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普遍较高(17%~58%)[3]。因此,肠造口患者的连续性全程照护非常重要。场论由心理学家勒温引入心理学,指出“人、环境、心理空间”具备整体性[4]。“场论”提出,心理动力的来源并非存在于个体本身,而是来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经典行为公式:B=F(PE),指出人所处的场,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并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B代表行为,P代表个体,E指代环境,F是P和E的函数关系[5]。为有效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构建基于场论的肠造口患者全程照护策略,并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6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肠造口患者139例为对照组,2021年7月-12月收治的肠造口患者159例为干预组。纳入标准:(1)2020年在我院施行肠造口手术;(2)年龄≥18岁;(3)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或并发症;(2)不能正确回答相关问题;(3)不愿意参与本次调查。对照组男性84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58.12±13.64)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89例,本科47例,硕士及以上3例;造口类型:临时造口72例,永久造口67例。干预组男性99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58.22±15.42)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99例,本科56例,硕士及以上4例;造口类型:临时造口96例,永久造口6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造口护理程序,干预组实施基于场论的肠造口患者全程照护策略。

1.2.1基于场论的肠造口患者全程照护策略构建 结合区域特点及我院实际情况,从患者本体、环境行为两方面构建由医护、家属、周围环境形成的全程照护场(图1)。由医护人员行为、同伴行为构成环境行为对患者产生正向影响,通过提升患者健康知识、培养患者自护能力、转变其健康意识,促进患者本体健康发展。

图1 造口患者全程照护场

1.2.2运用品质管理工具将造口护理标准化、常态化 为保障实施过程科学性及严谨性,科室成立以“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为主题的品质管理小组,进行全程质量把控。成员由医生护士共同组成,制定“造口护理临床路径”(图2),(1)实施前规范化培训包括理论、操作及造口护理行为;(2)完善造口护理知识手册,变专业术语组成的教科书式宣教为故事叙述式的引导教育宣教,注重循序渐进及通俗易懂,利于不同文化水平患者吸收;(3)采用循证方法,动态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图2 造口护理临床路径

1.2.3实施全程照护 由医生、造口专科护士、责任护士、造口志愿者共同协作,营造造口患者全程照护场,全面实施照护。建立患者档案:患者入院即进行一般资料登记,建立个体档案,用于出院后随访。术前评估患者自护能力,了解患者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出院后评估以判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情况。

1.2.3.1营造“造口人互助关爱场” 科室邀请积极健康造口人担任志愿者,对新的造口患者现身说法,进行造口探访,营造造口人关爱、互助场,正向引导其积极面对,使之经过意识转变-行为解冻-行为转变-行为促进,并鼓励其成为新的造口志愿者,使造口人互助、关爱场愈加强化、正向。

1.2.3.2开展“造口人健康教育场” 遵照造口护理路径,由造口治疗护士于术前一日及术后当日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讲解、示范,赠送造口护理手册;责任护士每日进行观察记录,结合造口护理手册加强宣教;每2周科室开设一期玫瑰讲堂;患者出院前采用提问、观看操作等途径进行一对一强化教育,邀请加入造口人之家。将以往单一的示范操作,转变为由护士示范操作、护士指导家属操作并纠错、家属操作、护士评价的形式,逐步引导家属掌握正确护理方法。通过多途径,将健康教育以碎片化形式分布于患者周围,形成由医护围绕患者的健康教育场。

1.2.3.3开设“造口人延伸服务场” 出院后 1个月、3个月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并督促患者按时返院复诊;建立造口人之家微信平台,与患者交流并解答出现的问题;年底举办年度“造口人回家”关爱项目。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将护理服务延伸至院外,扩大造口照护场,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1.2.3.4组建“护理人学习互助场” 由护理骨干成立造口护理课题组,动态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调研数据为依据指导工作;小组定期组织学习、讨论,举行造口护理能手竞赛,在团队中形成学习互助场,共同提升护理专业水平,保证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1.3.1自我护理能力 入院时及出院后1、3个月通过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6-7]进行测评,该量表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共43个条目,总分172分,0~57分为低等水平,58~115分为中等水平,116~172分为高等水平,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3.2造口并发症 通过门诊、电话随访及微信平台,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出现造口并发症情况(包括造口周围皮炎,造口出血、水肿,造口凹陷、回缩、脱垂,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狭窄等),并统计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入院时、出院后1、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出院后1、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比较 (分,

2.2 两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3.1 基于场论的肠造口全程照护策略有利于造口患者康复

场论是研究人类行为的重要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认为个体行为决定于内部需要和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8]。将场论引入肠造口患者全程照护,通过医护、造口志愿者等形成积极的场,利用环境塑造患者良好行为,从而对造口患者产生正面影响和有效引导。本研究B作为行为本身,其形成是基于P个体及E环境这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9]。患者个人的内在需求是其行为的基础,客观环境的影响是其行为条件[8],使患者置身于各种积极成场,可通过场的正向引导,推动其行为的改变。本研究构建的“造口人互助关爱场、造口人健康教育场、造口人延伸服务场、护理人学习互助场”,强调不同个体对同一环境产生的不同行为。该理论的构建,将护理服务从单纯的院内服务和患者文化背景入手,在生理、情感上同步发展,利用“场”的正向引导和良性刺激,以达到帮助造口患者健康意识转变、健康知识提升、健康行为促进,具有积极意义。

3.2 肠造口人“流程、标准”的再造利于造口护理常规化

本研究将肠造口人护理流程、标准再造,制定造口护理路径,从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及出院后形成全程化造口护理。通过“造口人互助关爱场、造口人健康教育场、造口人延伸服务场、护理人学习互助场”的构建,采用多途径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规范护理行为,提升造口护理质量,使造口护理得以有效、持续开展。同时,本研究组建品质管理小组把控环节质量,采用科研方法指导护理工作,小组定期组织学习、讨论,举行造口护理能手竞赛,在团队中形成学习互助场,有助于共同提升专业护理水平,保证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更能保障造口护理工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出院后1、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实施基于场论的肠造口患者全程照护策略,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肠造口造口全程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
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
不同支撑方式对袢式回肠造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