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形式亲子互动结合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全麻患儿术后苏醒及拔管结局的影响

2024-01-13 05:02
临床护理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苏醒全麻亲子

吴 敏

全身麻醉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种麻醉方式,通常情况下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可良好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麻醉相关操作,但儿童群体受自身认知水平、自护能力等影响常存在手术恐惧、焦虑等情绪而增加麻醉难度[1-2]。因此,提高小儿全麻诱导配合度是临床护理人员重点讨论的问题,由于小儿与成年人在认知与管理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适用于成年患者的常规干预手段难以保证小儿患者的护理效果。脑电双频指数(BIS)能够评估全麻镇静水平与麻醉深度,从而更加准确的反映全麻患儿的麻醉状态,是全麻过程中的重要安全措施[3-4]。漫画式亲子互动是一种基于小儿活泼好动、喜好新奇的特点而开展干预的针对性护理模式,可有效利用儿童兴趣点对患儿依从性的正向促进作用[5]。BIS监测结合漫画式亲子互动护理能够提高患儿遵医性,改善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低的现象,提高麻醉护理质量。本研究探讨漫画形式亲子互动结合BIS监测对全麻患儿术后苏醒及拔管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月我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儿86例,将2020年4月-2021年2月接受BIS监测与常规护理干预的患儿43例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3月-2022年1月接受BIS监测与漫画形式亲子互动护理干预的患儿43例设为研究组。纳入标准:(1)因外科手术需接受全身麻醉的患儿;(2)年龄2~14岁,具备基本认知能力;(3)监护人对研究内容知情。排除标准:(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6]>Ⅲ级;(2)合并颅脑损伤或神经功能异常;(3)脏器功能严重损伤;(4)合并认知或智力障碍;(5)存在意识障碍或昏迷。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3±0.76)岁,体重指数(19.25±0.43)kg/m2;ASA分级:Ⅰ级22例,Ⅱ级18例,Ⅲ级3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47±0.80)岁,体重指数(19.31±0.39)kg/m2;ASA分级:Ⅰ级24例,Ⅱ级17例,Ⅲ级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手术过程中均接受BIS监测,采用BIS监护仪儿童专用电极,将4个电极分别放置于患儿太阳穴两侧、眉弓上部、前额位置,数据采集间隔20s。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漫画形式亲子互动护理干预。

1.2.1信任感建立 患儿确诊入院后,由专科护士提前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交流过程中观察患儿的性格、喜好、收集既往就医资料,初步评估患儿治疗依从性,围绕患儿喜好作品中的典型角色进行童趣化交流,初步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感。

1.2.2喜好收集 通过患儿家属进一步了解患儿性格特点、喜好及遵医性情况,并根据收集的信息整体规划患儿护理方案,消除患儿恐惧感,护理过程中应避免患儿直视注射器或血液。

1.2.3漫画式互动情境设计 以患儿最喜欢的动画、游戏、影视剧、小说等作品中的一项为切入点,结合患儿性格行为特征进行针对性设计,设计对患儿有吸引力的漫画式亲子互动护理情境,其中护士、麻醉人员及主治医师分别模拟患儿喜欢作品中的角色,并将手术及麻醉过程带入相应场景,提高患儿的配合度。

1.2.4漫画式亲子互动健康教育 向患儿家属普及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以及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家属重视程度,以童趣化方式引导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并嘱患儿情绪放松,积极配合角色的演示。

1.2.5漫画式亲子互动麻醉干预 护士及麻醉医师应在手术正式开始前30min积极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交流时应模拟自身的童趣化角色,引导患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待患儿进入麻醉间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患儿喜欢的影视作品降低对麻醉过程的关注度,同时护士及麻醉人员应以自己扮演的童趣化角色鼓励患儿,根据患儿喜好进行交流、通过情境扮演、作品播放等形式转移其注意力,若患儿麻醉诱导过程中仍出现哭泣、抗拒等遵医性降低的行为,应转移患儿注意力,以童趣化情境中的角色鼓励患儿积极配合。

1.2.6心理干预 患儿手术完成苏醒后,护士以自己扮演的角色鼓励患儿,根据患儿反应评估其心理状态,指导患儿家属对其进行疏导与关怀,避免患儿因术后疼痛产生负性情绪而影响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焦虑、抑郁 采用儿童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C)[7]和儿童抑郁评定量表(CDRS)[8]进行评价,其中STAIC量表包括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两个分量表,各20个条目,共4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1~4分评分法,总分160分;CDRS包含18个条目,总分54分,分值均与患儿焦虑或抑郁程度呈正相关。

1.3.2治疗依从性[9](1)依从性差:麻醉或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挣扎、逃避、哭闹等不遵医行为,且干预后仍未好转,导致相关操作延迟;(2)依从性一般:患儿出现上述不遵医行为,经干预后能主动配合完成相关操作;(3)依从性良好:患儿全程均配合良好,无影响治疗或置管操作的行为发生。

1.3.3苏醒指标 包括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首次睁眼)、离室时间(麻醉后恢复室内停留时间)、术中BIS均值、苏醒时BIS值。

1.3.4麻醉并发症 包括恶心或呕吐、苏醒延迟、反流或误吸等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TAIC、CDRS评分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TAIC、CDRS评分的比较 (分,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n(%)

2.3 两组苏醒指标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苏醒指标的比较

2.4 两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表4

表4 两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3 讨论

全麻具有术中循环稳定、应激小、舒适度佳的优势,但患者从清醒状态进入完全麻醉状态存在一定时间间隔,这一时间段临床称之为麻醉诱导过程[10-11]。与成年患者不同,儿童通常由于自身认知及管理能力的限制具有更低的治疗依从性,使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较差,不仅增加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也可能导致患儿手术应激反应加剧,甚至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严重影响其预后质量。研究显示[12-13],手术应激反应是影响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效果的关键因素,而患儿麻醉诱导过程中出现强烈抵抗、哭闹等不遵医行为可导致手术应激加剧,增加麻醉诱导难度,影响患儿微环境平衡,不利于整体治疗。儿童认知与行为管理能力相对成人较弱,但儿童具有活泼好动、懵懂天真的天性,同时思维敏捷且喜好新奇事物[14]。利用儿童这一特性开展针对性的漫画形式亲子互动护理干预能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缓解患儿紧张与恐惧心理,提高患儿麻醉质量与治疗效果,降低麻醉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STAIC、CDR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与张立等[15]研究结果相符。表明漫画形式亲子互动结合BIS监测能够提高全麻患儿治疗依从性,减轻患儿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BIS均值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离室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冯瑞玲等[16]研究相似。表明漫画形式亲子互动结合BIS监测可提高麻醉质量与苏醒质量,缩短患儿复苏时间,降低麻醉风险。分析原因:由于BIS监测能够对全麻患儿麻醉状态进行持续评估,并根据BIS监测结果灵活调整维持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麻醉深度过低或过高影响患儿身体健康与术后康复。同时,漫画形式亲子互动根据儿童喜好新奇、思维活跃、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针对性的设计符合儿童喜好的漫画式亲子互动情景,将患儿喜欢与崇拜的角色人物代入至患儿自身,并将护士、麻醉师及主治医师设置为患儿喜欢的影视、动画等作品中的角色,通过童趣化的漫画互动,减轻患儿的恐惧感,从而提高患儿麻醉质量,降低麻醉相关风险。

综上所述,漫画形式亲子互动结合BIS监测,能够减轻全麻患儿负性情绪,提高麻醉配合度、麻醉质量与苏醒质量,降低麻醉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苏醒全麻亲子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