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2022年百色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控对策

2024-01-13 03:20汤健闻陈坚李思璇吕冬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百色市艾滋病趋势

汤健闻,陈坚,李思璇,吕冬艳

(广西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百色 533000)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当前,艾滋病仍然是一个突出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近年来艾滋病疫情依然严峻,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西南地区的一些省份HIV传播风险仍然较高[1]。百色市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南与越南接壤,总人口420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1996年在有偿献血人员中发现首例HIV感染者,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流动务工和跨境人员增多,艾滋病疫情呈蔓延趋势,为全面了解百色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以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对1996-2022年百色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报告数据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艾滋病监测子系统下载的历史数据库。

1.2方法 从历史库中调取1996-2022年当年报告的HIV/AIDS病例,选择现住址为百色市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数据进行分类筛选,梳理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感染途径、病例来源等资料。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义,晚发现病例为以下5类[2-3]:①当年报告死亡的且死亡原因为非意外的HIV/AIDS病例; ②当年报告的HIV/AIDS病人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微升的病人; ③当年报告的AIDS病人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499个/微升的AIDS病例; ④当年报告未进行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AIDS病人;⑤当年报告的HIV感染者,未做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晚发现人数,按照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微升者占已做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者的比例推算。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整理疫情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趋势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时间分布 1996年百色市从异地返回的有偿献血人员中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共计11 065例,其中HIV感染者7 089例(64.07%),AIDS患者3 976例(35.93%);死亡2 970例,到2022年年底,全市现存活HIV/AIDS患者8 095例,报告人群发病率为2.27‰。1996-2022年报告病例年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20.81%(AAPC=20.81,P<0.001),见图1。

图1 1996-2022年百色市HIV/AIDS病例分布

2.2地区分布 截至2022年年底,百色市所辖1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HIV/AIDS病例数居前5位的县(市、区)分别是右江区1 786例(16.14%)、平果市1636例(14.79%)、田阳区1 613例(14.58%)、田东县1 506例(13.61%)和靖西市968例(8.75%);报告病例数最少的为乐业县178例(1.61%),见图2。

图2 1996-2022年百色市各县区HIV/AIDS病例分布

2.3人群特征 1996-2022年百色市HIV/AIDS病例中,男性7 225例(65.30%),女性3 840例(34.70%),性别比为1.88∶1。最小年龄为0岁,最大年龄为94岁,平均年龄为(44.24±14.74)岁,病例主要集中在30~59岁年龄组,占全部病例的65.40%(7 237例)。民族以壮族(77.78%)为主,其次为汉族(17.16%);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61.43%)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37.82%)及小学(36.66%)为主;职业以农民(67.37%)为主,其后是家政、家务及待业(11.07%),见表1。

表1 1996-2022年百色市HIV/AIDS病例特征 (n=11 065)

2.4感染途径 百色市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占报告病例数的90.63%,其中,异性传播占86.59%,同性传播占4.04%,注射吸毒占7.41%,母婴传播占0.61%,其他感染途径或不详占1.35%。1997-2006年病例感染途径主要以注射吸毒感染为主,随后逐年下降;2007年异性途径感染比例超过注射吸毒感染比例,此后逐年上升;男男性行为同性传播于2007年首次发现,此后也呈上升趋势,见图3。

图3 1996-2022年百色市HIV/AIDS报告病例感染途径年度构成

2.5病例来源 1996-2022年报告病例中,病例发现来源于医疗机构检测7 054例(63.75%)、主动咨询检测2 877例(26.00%)、羁押人员或劳教人员检测655例(6.01%)、献血人员检测239例(2.16%)、其他检测230例(2.08%),见表1。2005-2022年通过医疗机构被动筛查发现的病例比例分别 11.60%、27.30%、44.50%、52.60%、50.60%、48.20%、58.50%、66.70%、65.00%、63.90%、70.50%、67.80%、62.90%、66.70%、71.40%、72.10%、76.50%、74.20%,呈上升趋势(χ2=609.539,P<0.001)。

2.6病例晚发现情况 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晚发现病例”定义,百色市2011-2022年晚发现比例分别为:31.41%、36.65%、37.60%、39.48%、44.47%、40.10%、40.34%、41.40%、43.80%、45.48%、47.98%、43.04%,呈上升趋势(χ2=45.975,P<0.001)。

3 讨论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百色市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11 065例,现存活HIV/AIDS病例8 095例,从总体上来看,病例报告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全国其他地区疫情的流行趋势一致[4-5]。1996-2004年报告病例数增长比较缓慢,2005年以后病例数呈上升趋势,这与百色市加大艾滋病监测工作力度有关;近5年来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其原因是与广西实施第三轮艾滋病攻坚工程、扩大人群检测率后检测人数增多有关[6]。右江区、平果市、田阳区、田东县报告病例数最多,主要是该4县(市、区)是早期吸毒人群感染率较高的历史疫区,监测工作开展最早,同时右江区和平果市作为国家级艾滋病综合示范区,在重点人群监测中发现的病例也较多。

人群分布中,百色市HIV/AIDS报告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88∶1,与全国较多地区比例不一致,低于济宁市(5.79∶1)[7]、大同市(5.31∶1)[6]、马鞍山市(4.92∶1)[4]、长治市(4.29∶1)[8]和苏州市(9.1∶1)[9]。与石家庄等市疫情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不同,百色市疫情主要以异性传播为主,其同性传播途径构成比(4.04%)远远低于苏州市(64.1%)和石家庄市(66.26%)[10]。同时有研究表明,女性通过婚内被感染的概率高于男性[11],提示该市男性HIV/AIDS通过异性传播而感染其配偶或女性同伴数量远高于其他地区。从年龄结构上看,报告病例集中在30~59岁中壮年人群,这与一些地区的疫情报道也不一致[12-13],可能与该市农村中壮年人群外出务工居多,此人群流动大,发生商业性行为、婚外情和多性伴侣等高危行为频次多等有关。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近年来,离退休人员和青年男学生感染呈上升趋势,与有关报告相似[14-15]。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占83.32%,这与该层次人群缺乏相关防控知识,个人健康防护意识较差导致安全套使用率低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发现,1996年百色市首次发现HIV感染者后的十年,传播途径以注射吸毒为主,通过针具交换工作和美沙酮门诊替代疗法的全面铺开,吸毒人员中近10年来HIV感染维持在极低的流行水平。2007年以后性传播是该市最主要感染途径,其中以异性传播占多数,近年显示青年学生通过同性传播的数量有上升趋势。百色市是区内外务工输出大市,农民工在外劳务输出时间较长,该人群是性活跃群体,也是不安全性行为主要群体,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难度大导致防护意识差,同时监测提示,离退休人员和农村老年人群商业性行为增多、性关系复杂、安全套使用频率低等特点,以上问题成为该市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分析显示,感染者和病人主要是通过医疗机构被动检测发现为主,晚发现比例较高,因此及早检出和诊断HIV/AIDS病例非常重要,一经发现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患者病毒载量,减轻性传播风险,起到“治疗即是预防”的最佳效果[16]。

综上所述,百色市HIV/AIDS报告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7],总体上仍处于平稳的流行水平,但由于受务工人员流动频繁、社交新媒体在暗娼中的普遍应用[13]、边境防控和农村及老年人防护意识宣传难度大等因素影响,防控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在今后的艾滋病综合治理中,需有针对性地提升对外出务工人员、农村老年人和学生人群等高风险人群的宣传教育效果。HIV检测是早发现、早治疗和早预防艾滋病的基础[18],因此需继续扩大筛查检测,加强源头管控。对照WHO“3个90%”目标,最大限度发现传染源,对新报告病例开展流调溯源,对其性接触者进行调查和追溯检测,联合公安、司法部门加大对阳性暗娼打击,贯彻及早发现阳性感染者和“治疗即预防”理念,同时要强化高危行为精准干预力度,有效解决本市HIV/AIDS病例“治存量,控增量”问题,全覆盖建立病例管理台账,做到发现1例、管理1例、治疗1例。因全市12个县(市、区)艾滋病疫情存在明显地域和流行特征差异,须根据各地流行特点和实际情况实施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围绕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开展和推进“一县一策”艾滋病防治工作[19],以实现根本上阻断艾滋病传播,降低全市艾滋病发病率的防控目标。

猜你喜欢
百色市艾滋病趋势
百色市2012-2019年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评估
《 世界艾滋病日》
趋势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Applying emotion factors in English teaching
初秋唇妆趋势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到广西百色市调研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