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理工生外语叙事能力培养的研究

2024-01-13 06:38汪子入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理工外语数字化

覃 蕾,汪子入

(1.辽宁科技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2.辽宁科技学院外语系,辽宁 本溪 117004)

0 引言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外语叙事能力是人文素养的一种必备的语言能力。 在新时代培养大学生尤其是人文素养较为欠缺的理工生的外语叙事能力尤为重要。 广大理工生在日益频繁的国际技术交流中有责任与义务传播中国文化,以客观、可理解的方式输出中国文化,避免国外对中国文化的误读误解[1]。

培养理工生的数字化外语叙事能力, 可以借助数字媒体技术,采用“非虚构”叙事为主要形式,经过大学英语系列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的学习, 使用自媒体录制短视频,用英语讲述个人身边故事、家乡故事等,以生动自然的方式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故事的世界意义和当代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能实现学生外在情感的内在升华, 在叙事呈现和故事发展冲突中,进行不同价值观比较、情感概括、价值内化, 能极大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觉, 有效提升价值认同。 同时,随着国际技术交流与日俱增,理工生突出的外语叙事能力对国际文化交流, 共创更多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实现合作共赢有深远影响。

1 理工生数字化外语叙事能力调查

1.1 研究方法

此项目以辽宁科技学院2022 级理工生为研究对象,以学生自愿报名参与为前提,参与者均是来自本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学生。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问卷采用秦晓晴《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中的设计方法,主要从学习期望、努力程度、自我评价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理工生在大学英语阶段的数字化背景与英语叙事能力现状的关联度[2]。 问卷调查时间为2023 年2 月28 日,收回有效问卷268 份,其中男生212 份,女生56 份。

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1.2.1 学习期望

学习期望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期望或预期要求,这是本次问卷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涵盖10 个问题,涉及大学英语学习目的、课堂形式、教学重点与期望值等。 据统计,58.6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持肯定态度,没有人对英语学习显露厌学情绪,39.58%的学生表明间歇性对英语学习积极,1.77%的学生持无感态度。 对于英语学习的目的,67.49%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学习不仅仅是通过四六级考试, 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外语综合能力。 也表明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是希望提高外语综合能力, 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也表明学生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外语应用能力。 相比之下,只有3.71%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避免挂科,可以顺利毕业。 从整体上看,理工科2022级参与者对大学英语热情满满、期待值拉满。在教学重点方面,经调查,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重心为考试技巧的“听”“写”“译”方面而唯独缺乏“说”和“读”方面,没有进行良好的英语口语训练,没有为学好英语口语提供一个平台,而将教学重心放在应试方面。在教学环境及教学载体方面,96.76%的学生欢迎现代化、数字化教学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对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的期待中, 口语表述能力占66.08%。 这表明学生们更倾向于实用的口语技能而不是应试技巧。但是,这个问题正是外语教育的一大痛点,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对于口语训练做得不够,与学生期望相去甚远。

1.2.2 努力程度

努力程度是衡量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和学习态度。这一分析可以掌握影响学习投入的诸多因素,有助于找出学生学习障碍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其改善[3]。 问卷调查显示,所有的调查参与者都乐意或十分乐意努力学习英语,其中,73.85%的学生表示在学习大学英语时努力,16.61%的学生表示不努力。 课堂参与度方面,67.36%的同学表示自己在英语课堂表现积极、 参与度较好,95.22%的同学表示从不缺席英语课。 进而得知,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是正向的、肯定的,比较重视英语课。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外英语学习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68.97%的同学们表示,课后练习口语的平均时间不到20 分钟,而只有2 人的时间超过1 小时。 56.88%的学生表明偶尔会参加英语活动但并不热衷,热衷于参加活动的学生仅占6.18%。对于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和笔记整理复盘等非硬性要求的作业,52.30%的同学表示并无此习惯, 但心血来潮时会做,15.90%的同学承认自己几乎不做。 28.36%的同学课后空闲时会通过阅读纽约时报、China Daily、经济学人等英文资料来提高词汇量和英语阅读能力,13.08%的人表示阅读外刊的频率较低,11.31%的人表示他们从来没有。 43.46%的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有总体规划,35.69%的学生处于迷茫状态。 此外, 同学们不喜欢英语辅导班,52.65%的人表示从未参加过,21.20%的人表示很少参加。 综上所述,学生们虽然非常重视英语课, 但对课外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较为缺乏。 很大部分学生缺少目标明确、精细、具体、可执行性强的学习计划,很少有人能够在学习英语时达到砥志研思和得其三昧的境界。 总而言之,学生对课外英语学习的热情和投入并不太高。

1.2.3 自我评价

除了上述诸多影响学习成绩的外在因素外,学生自我定位和是否足够自信等内在心理暗示对英语学习意义非凡。 自我评价是评判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经问卷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口语表述能力并不令人满意。 61.48%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口语表达并不流畅, 但有能力使他人明白自己大概的意思。 57.95%的学生认为自身口头叙事能力良好但逻辑性次之,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表述时逻辑较为混乱,有时存在不知所云的情况。 32.51%的人认为自己口语表述时逻辑缜密, 能够用口语流畅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超过82.69%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词汇量有待提升, 仅能满足一般需求。67.14%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发音一般,只有少数人认为自己发音很准确。 在英语学习心态方面,53.71%的同学认为自己时不时出现厌学情绪反复的情况,无法静下心来。 42.40%的同学认为自己能戒骄戒躁,可以静心沉浸式学习。 以上数据显示,大部分大一理工生认为自己的口语能力一般, 可以在公众场合简单交流,但缺乏踏实的学习态度。

2 理工生数字化外语叙事能力培养体系建构

根据对我校理工生的调研得知, 学生们普遍欢迎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重点能与学生期望值完全匹配; 学生们愿意参与课外活动, 希望通过实践活动, 准确地进行定位并树立自信,所以,该体系符合学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学情,采取四个阶段层层递进、 相互衔接, 形成完整闭环形式,每个阶段都以数字技术为重要载体,价值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在各个阶段优化组合。 (1)基础阶段为四个学期的公共必修课即 “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 不断优化课程的思想政治内容,重视基本的听、说、读、写和翻译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2)选修阶段为每学期的公共选修课即“英语演讲——讲好中国故事”“跨文化交际”“批判性阅读与写作”(辽宁跨校修读全英文网络课程)。 每门课程具有独特鲜明的思政优势,能力要求依次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表述能力、英语演讲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3)实践阶段为英语演讲、辩论工作坊、圆桌汇(类似英语角)、训练营(包括录制用英语讲中国/抗疫/家乡/抗联故事等短视频、大赛培训活动等)。课程思政渗透到实践活动各环节, 能力要求为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 (4)参赛阶段为学生可以参加相关竞赛,如每年5 月—10 月的“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和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的“国才杯”短视频大赛等。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近三年定题演讲题目分别为: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China’s Wisdom for the World、Red Star Over China, 思政育人特性十分明显。 本阶段是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能力的实战演练和展示舞台。 数字化外语叙事能力培养体系建构见图1。

图1 数字化外语叙事能力培养体系建构

培养体系中,数字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构建了一种支持情境营造、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元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新型教学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四个阶段的内核采用了“外语+X+Y”模式。 其中,“外语”模块是基础教学模块,“X”模块是具有职业倾向、行业特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选修学习模块,“Y” 模块是前二者基础上包含实践阶段和参赛阶段的自主提升模块。 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创设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下, 学生经过第一个基础模块学习后,根据个人知识能力结构需要和专业需求,自主选择“X”模块,丰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在“Y”模块进行实践探索和演练,使得个人的外语叙事能力培养形成完整闭环。

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能为学生复合性学习提供技术上的保障,良好的英语听说培训平台,能够将教学重心转移,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内容不同程度地与行业、职业结合,能有效地推进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同时,教学管理者应提高前瞻意识和提升创新思维, 提高对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培养的重视,提供有效的教学保障和技术支持。 其次,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到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教学管理者和教师需要掌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数字化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的能力,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期望、努力程度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方案的实施,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

3 结语

发展数字化外语叙事能力, 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在工程技术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中,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崭新领域。 目前我国对于数字叙事学的相关探讨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一,数字叙事媒介的类型之多,发展之猛,可以说是瞬息万变。 从最原始的绘画艺术开始, 人类就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活动,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模式与技巧。所以, 数字叙事能力发展的研究仍需以互联网及其他数字媒介特征为理论基础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不断地发展和提高。 同时,由于数字化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使得数字叙事能力培养也面临着许多挑战。第二,数字叙事能力发展涉及学生利用计算机与新媒体进行媒体识读、信息筛选等过程[4]。 目前国内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字叙事能力方面的文献较少, 且大多集中在教师层面, 缺少基于学生角度的实践案例。 由于学科的差异, 该研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涉及如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今后应通过建立校内跨学科团队, 为学生外语数字叙事能力发展与提高提供更大的方便与保障。 第三,由于目前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数字叙事教学实践方面的文献较少,本研究也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猜你喜欢
理工外语数字化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征稿简则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陈光中:理工男变身“披萨达人”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7年征稿细则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数字化制胜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