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丸与腕踝针干预青少年运动员赛前焦虑及睡眠质量的比较研究

2024-01-14 10:17王建月郑丽芳
关键词:压丸腕踝针躯体

王建月,郑丽芳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育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0051)

运动员在竞赛前,通过对竞赛的认识产生各种情绪体验从而引起身体机能发生诸如神经中枢兴奋性改变,新陈代谢的改变,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以及汗腺分泌的改变等[1]称为赛前状态.其中焦虑是最常见的赛前心理状态,赛前焦虑极易继发失眠等其他负性身心问题[2].不受控制的焦虑情绪以及随之而来的消极认知、睡眠障碍还可能直接导致运动员竞技表现下降[2].青少年运动员比普通青少年承受了更多来自训练和比赛方面的压力,且他们年龄小,文化程度、训练年限、技战术水平及参赛经验还不够,更容易引发身心健康问题.多个运动项目的研究证实赛前焦虑与运动成绩呈负相关[2].有效控制赛前焦虑可显著提升运动员的竞赛自信,有效控制睡眠质量,可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反应时、分析判断能力等,进而提高运动成绩.针灸技术以“简、便、廉、效”著称,多项系统评价证实,针灸改善中轻度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与应用抗焦虑药相当[3-4],且不存在药物常见的副反应及耐受问题.有研究表明,耳穴压丸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缓解临床焦虑症状[5],在提高睡眠效率、临床有效率及降低不良反应方面优于西药[6],而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腕踝针对于治疗赛前紧张综合征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的特点[7].耳穴压丸和腕踝针在精神与神经系统类非器质性疾病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樊谷[8]、翁丽娜[9]、李佳[10]的研究结果显示,腕踝针或耳穴压丸无论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其他疗法均可改善焦虑症状或睡眠质量,而一项系统评价证实腕踝针、耳穴压丸对考试焦虑的治疗是有效的[11],均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费用低、疗效持久等优势.但关于运动员赛前焦虑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考虑到他们平时训练及文化课任务较重,本文通过比较耳穴压丸和腕踝针干预其赛前焦虑及睡眠质量的情况,旨在为赛前有焦虑及睡眠问题的青少年运动员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以便能推广使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选取合肥市第12届运动会与安徽省第15届运动会田径、篮球、排球项目中有焦虑及睡眠问题的青少年运动员(14~19岁)30例,按1-30编号,通过抓阄将患者随机分为耳穴压丸组(A组)(1-10号)、腕踝针组(B组)(11-20号)及安慰对照组(C组)(21-30号).A组、B组分别进行耳穴压丸和腕踝针干预,C组的单、双号分别给予非处方穴耳穴压丸及假腕踝针针刺以作安慰对照.3组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指标、生理指标、参与项目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3.受试者的身体指标、生理指标及运动项目方差齐,组间无差异.

表1 3组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指标

表2 青少年运动员生理指标基本情况

表3 青少年运动员参与项目情况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年龄14~19岁,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实验开始前4周内未服用抗焦虑药及其他精神类药物,实验期间无其他干预研究冲突;愿意接受耳穴压丸及腕踝针干预,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由院心理咨询师(课题组成员)进行访谈,确认引起焦虑的因素并非是来自于比赛,而是由于其他事情所引起(或掺杂了其他事件的影响);对耳穴压丸及腕踝针法排斥、不同意、不合作,或皮肤有感染倾向,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或有出血倾向等不宜接受治疗者.

1.3 干预方法

1.3.1 耳穴压丸

主穴为神门、皮质下、心、肾、交感、枕,配穴为肝、脾、胃、胰胆、小肠、生殖器、交感、三焦、内分泌,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2~3个配穴.选准穴位后,用75%酒精消毒耳廓,将带王不留行生籽的贴布贴于患者一侧耳廓,以手按压穴位,使局部有胀、热或痛感,要求受试者每2~4 h按压1次,睡前30 min加按一次.每次1~2 min.耳穴每3天1次,连续15天,共干预5次.若遇气温高或出汗多,贴布有掉落,则及时补上.

1.3.2 腕踝针

选用华佗牌直径0.28 mm、长25 mm的一次性针灸针,在受试者双上1、上2(前臂内侧,腕横纹尺侧上两寸,分别在尺骨缘与尺侧屈腕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掌长肌腱及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区,局部常规安多福消毒,15°角斜行刺入,进针后使针体平卧于皮面,不要求有酸麻胀痛等针感,留针30 min.每隔3天操作1次,连续15天,共干预5次.

1.3.3 安慰对照组

单号者给以非处方穴耳穴贴压(肺、耳尖、大肠、鼻、眼、肩、肘、腕、膝),双号者采用假针刺方法:取双侧上1、上2区,局部常规安多福消毒,选用华佗牌直径0.28 mm、长25 mm的一次性针灸针针尖轻触进针点(不刺破皮肤),然后将针留置在皮肤表面,用透气纸胶带包裹针尖并固定针柄针身,最后选用医用输液贴遮盖露在皮肤表面的针身与针柄.两种安慰对照法干预时间及次数均与A组、B组一致.

1.4 疗效评定

1.4.1 生理指标心率、血压

干预前后即赛前15周及赛前1天晨起,分别用九安KD-5901电子血压计给受试者测量心率、血压并记录,每次均测两次,取平均值.平时心率及血压参照运动员入队时的体检数据.

1.4.2 竞赛状态焦虑量表

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ompetitive state anxietyinventory-2,CSAI-2)共27题,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3个维度分析运动员赛前焦虑情况,每维度9题,每题4级评分制,要求受试者选出符合感受程度的选项.其中第14题是逆向题,倒记分.3组患者分别记录干预前(赛前15天)、干预后(赛前1天)3个维度的问卷得分.

1.4.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含18个自评条目,组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用于评定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评分<6分,正常;评分6~7分,轻度;评分>7分,中度;评分>14分,重度.3组患者分别记录干预前、干预后(赛前1天)的PSQI总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生理指标心率、血压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干预后A组、B组、C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平时和干预前.与平时相比,仅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与干预前相比,B组的收缩压及对照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显著(P<0.05或P<0.01),干预前后A组、B组的心率、舒张压及A组的收缩压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A组的心率、收缩压及B组的心率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A组、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4.

表4 3组青少年运动员干预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

2.2 干预前后CSAI-2量表变化情况

干预后,A组、B组CSAI-2认知状态焦虑分量表、躯体状态焦虑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或<0.01),状态自信心高于干预前,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躯体状态焦虑、认知状态焦虑均高于干预前,状态自信心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的认知状态焦虑量表、躯体状态焦虑及状态自信心量表评分差异均显著(P<0.05或<0.01),干预后A组、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5.

表5 3组青少年运动员干预前后CSAI-2、PSQI总分改变情况

2.3 干预前后PSQI总分改变情况

表4结果显示,干预后,赛前1天与赛前15天相比,A组、B组PSQI总分均有所下降,且差异均显著(P<0.01).对照组赛前1天与赛前15天相比PSQI总分上升,且差异显著(P<0.01).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赛前1天A组、B组PSQI总分均下降,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5.

3 讨论

20世纪70年代,赛前焦虑问题开始被运动心理学家重视,针对赛前焦虑提出了诸如催眠、放松训练、自我暗示、活动调节、生物反馈等调节方法;近年来又出现了念动训练、我宣泄法、系统脱敏法、疏导疗法和音乐疗法等以关注运动员的认知评价和信念调节为重点的方法.然而这些证实对赛前焦虑有效的方法均是从心理层面展开的,不仅需要运动员积极配合,还需在时间上累积一定的量才会起作用,在心理治疗资源并不丰富的我国还无法普及和推广,且费用昂贵,运动员能接受的干预机会并不多.许多学者研究认为,耳穴压丸和腕踝针是针灸疗法里相对简便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也有系统评价研究表明,两者对赛前焦虑及睡眠有一定的效果,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3.1 耳穴压丸与腕踝针对生理指标心率与血压的影响

既往研究表明,随着比赛临近,会伴随生理唤醒的增强.实验A组、B组和安慰对照组C组干预后,心率、血压与平时及干预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提示运动员出现了赛前常见规律,即临近比赛运动员的生理唤醒水平有所升高.实验A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实验B组的心率、舒张压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与C组相比,实验A组、B组的心率及实验A组的收缩压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耳穴压丸和腕踝针干预后,心率、血压的变化程度小,表明耳穴压丸和腕踝针干预均能在比赛前将生理唤醒水平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避免了过早唤醒及过度唤醒对比赛带来的不良影响.本实验结果显示耳穴压丸组和腕踝针组组间无差异,有研究[6]表明耳穴贴压可将运动员赛前心率、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认为耳穴贴压干预效果对于生理上的效应优于对精神上的,又或者是耳穴贴压可能是通过生理上的干预作用从而影响了其心理上的变化,与腕踝针对赛前紧张综合征的干预结果有相似之处.这可能也是耳穴压丸与腕踝针组研究结果相似的原因.

3.2 耳穴压丸与腕踝针对赛前焦虑状态的影响

马腾斯将焦虑的其他维度考虑在内发展了竞赛状态焦虑问卷(CSAI-2),目前标准化的中国修订本量表已被广泛应用于测定运动员在竞赛中的多维焦虑状态,其信度和效度较高[6].既往研究表明,随着比赛临近,伴随生理唤醒增强的同时,认知及躯体焦虑在赛前24 h左右由较低的水平迅速上升,干预后,实验A组、B组的CSAI-2认知状态焦虑分量表、躯体状态焦虑分量表评分均低于赛前15天,状态自信心高于赛前15天,而安慰对照C组则相反;与C组相比,实验A组、B组的认知状态焦虑量表、躯体状态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状态自信心则有升高,连续5次的耳穴压丸和腕踝针干预有效缓解了青少年运动员的认知及躯体状态焦虑,提高了状态自信心.Zareis等[12]的研究显示针灸能有效改善青少年运动员赛前的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但对改善运动自信无明显意义.而战梅[13]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腕踝针对赛前紧张焦虑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血清中5-羟色胺(5-HT)的含量有关,从而达到缓解赛前紧张焦虑等相关症状的作用.包建国[14]研究发现,针灸可对与赛前焦虑相关指标如5-HT、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能一定程度缓解射击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并能提高运动员的状态自信心.还有一项双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针刺对运动员认知及躯体焦虑的调节,可能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促进及5-HT、NE水平下调[2]有关.而目前关于耳穴压丸对赛前焦虑机制的研究基本上认为,耳穴抗焦虑的作用可能与体针引起的效应相似,特殊的穴位使用针刺或者压丸的方法能够兴奋小神经纤维,从而产生冲动传送至脊髓、中脑、垂体以及下丘脑,随即一定量的内啡肽被释放入血液,更多的神经递质如5-HT、NE、γ-氨基丁酸等将被释放,并且干扰压力信号传入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起到抗焦虑抗压的作用[6].

3.3 耳穴压丸与腕踝针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基于失眠与焦虑的“双向影响”[15],人们也开始关注赛前焦虑导致的睡眠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A组、B组干预后PSQI总分均有所下降,与C组相比,差异均显著.与前人的研究结果[2]相似,临近比赛,在连续进行5次耳穴压丸或腕踝针干预后,随着赛前焦虑情况的改善,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提高.而C组由于赛前焦虑状况随着比赛临近反而明显,其睡眠状况也不如干预前,存在轻度的睡眠质量不高的问题.实验A组、B组对改善睡眠质量的组间差异不明显,现代医学认为腕踝针疗法主要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释放相关的神经化学递质,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及兴奋迷走神经以治疗失眠[16].现代医学也已证实,人类耳甲腔有迷走神经耳支分布,耳穴贴压可刺激迷走神经末梢使其兴奋,引起心跳减慢、肌肉松弛及代谢状况降低,从而利于人类进入平稳的睡眠状态,达到镇静及助眠效果[17].两种干预方法皆属于特定部位刺法范畴,都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进而产生复杂的神经传导活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4 结论

随着比赛临近,随之而来的生理唤醒增强,青少年运动员会出现心率、血压升高现象,耳穴压丸和腕踝针两种干预方法均能有效控制其心率和血压在一定水平.耳穴压丸和腕踝针两种干预方法均可缓解青少年运动员赛前认知和躯体状态焦虑,提高状态自信心,并能有效改善焦虑引起的睡眠障碍.两种干预方法效应相似,效果显著,操作方便,经济实惠,易被运动员接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压丸腕踝针躯体
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丸疗法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meta分析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现在干什么?
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
搬家
补肾醒脑汤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观察
肺心合方联合耳穴压丸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