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史杭精神丰富内涵研究和实践运用

2024-01-15 01:39黄常军查德金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淮河精神

黄常军,查德金

(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校),安徽 六安 237300)

淠史杭被誉为人间天河。工程气势宏伟,举世闻名;承载着崇高的品质,孕育着宝贵的淠史杭精神。近年来,学术界从精神谱系的价值、源与流等方面纷纷开展研究。刘海飞、赵中华认为精神谱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时代价值[1],康来云从特定的精神境界与精神状态、历史轨迹与完整形态研究精神谱系的源与流[2]。淠史杭精神也是学者们研究的课题,主要集中在精神的载体作用、重要价值和培育路径等方面。姚燕将淠史杭精神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引领作用的重要载体[3];陈兆清、陈奡楠认为弘扬淠史杭精神是党领导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载体[4];鲍云飞认为弘扬淠史杭精神对丰富革命精神,推动老区振兴,培育时代新人等方面有着一定价值[5];彭良海、杨芳从构建以育化人的新风尚,构筑高质量传播渠道,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路径培育淠史杭精神[6]。

在精神谱系下,研究淠史杭精神的内涵和实践仍处在初级阶段,且淠史杭精神内涵没有定论。淠史杭精神因时代而生,必将适应新时代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厘清淠史杭精神与大别山精神、精神谱系的关系,深挖淠史杭精神的丰富内涵,总结淠史杭精神实践运用经验,对继承和弘扬淠史杭精神、丰富和发展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及开展党性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指导借鉴作用。

一、精神谱系下的淠史杭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集中概括了党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46种伟大精神[7]。大别山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6种精神之一,是党带领大别山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总和。

皖西人民历时14载修建了宏伟的淠史杭主体工程,创造宝贵的淠史杭精神。淠史杭精神,是淠史杭工程建设中战天斗地的智慧结晶,集中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历久弥新,永不过时。淠史杭精神与大别山精神一脉相承,是大别山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继承和弘扬,是大别山精神的具体体现,赋予了大别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二、淠史杭精神的丰富内涵

淠史杭精神内涵丰富,淠史杭工程建设者和学界研究者众说纷纭。1965年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修建淠史杭水利工程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在国家给以一定的投资和支援下,充分发扬了自力更生的精神。”[8]淠史杭工程副指挥高冀生认为淠史杭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依靠群众克服困难的坚韧精神,顾全大局团结治水的协作精神,牺牲自我造福人民的奉献精神[9](P315)。长期从事淠史杭精神研究的陈兆清认为淠史杭精神是: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的精神[10]。2016年六安市委宣传部开展表述语提炼征集活动,认为淠史杭精神核心要素有:为民造福,敢于担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胸怀全局,牺牲奉献;科学求实,攻坚克难;依靠群众,团结治水。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淠史杭精神,在深入认真研究淠史杭工程建设背景、过程和前辈研究成果基础上,笔者认为其内涵主要包括:忠诚担当,牺牲奉献,科学求实,自力更生。

(一)忠诚担当是淠史杭精神的灵魂

忠诚是对党员干部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品格;担当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操守。党员干部要在锻造担当铁肩中历练对党忠诚,在不负人民的政治担当中赢得民心所向。忠诚担当统一在言与行的一致,统一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体。

淠史杭工程从谋划到建设,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彰显着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和职业操守。为了根治淮河水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11]。1950年7月20至9月21日,毛泽东主席连续四次作出治淮重要批示[12](P85)。为了灌溉江淮丘陵千万亩田地,安徽省委提出挖渠引流,引水合肥、皖东。面对经济困难、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窘境,安徽省委、六安地委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认真落实毛主席批示精神,闻令而动;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掀起了淮河治水之战。一座座水库在崇山峻岭间拔地而起,一条条渠道在江淮大地蜿蜒流淌,一个个塘堰在田间地头静静守护……这些锻造了广大党员干部担当铁肩,历练对党忠诚品格。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四次批示”,斩钉截铁,字字铿锵,足见党中央、共产党人治淮的决心之大,对淮河人民关切之深。“连拱坝之父”汪胡桢为了技术人员有一本自己的学习手册,卖掉了房屋,出版了《中国工程师手册》;送儿子上抗美援朝战场保家卫国,自己主动请缨担任佛子岭水库总工程师,扛起治淮重任。霍邱县长邹立汉拍着胸膛:“霍邱人民宁愿苦斗,不愿苦熬,任务再大再难,我们也要斗!”爆破能手冯克山立下军令状:“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就是脱掉两层皮,掉下几斤肉,也要切开平岗岭。”面对汹涌狰狞的洪水,“刘胡兰突击连”连长许芳华带领“铁姑娘”义无反顾纵身跳入冰冷的水中……为了世世代代受尽旱涝之苦的淮河人民,一位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扛起了责任义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不负人民,担当之中赢得民心。

今天,六安市委坚决贯穿落实国家生态发展战略,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继续发挥淠史杭工程效益,进行稻虾种养,发展文化旅游,规划茶谷、果岭、药库,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缩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赓续着新时代对党忠诚、为民担当的淠史杭精神。

忠诚担当,贯穿于淠史杭工程建设始终,检验着党员干部政治品格和职业操守,是淠史杭精神活的灵魂。

(二)牺牲奉献是淠史杭精神的根本

牺牲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党的鲜明底色,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在对义与利的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中,牺牲奉献就要牺牲局部利益、小家利益、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牺牲奉献是大局观的彰显,是集体主义的体现。牺牲奉献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和现代化不同时期,渗透在精神谱系之中,共同构成精神价值体系。

革命年代,皖西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牺牲奉献了儿女生命;建设时期,皖西人民战洪水、抗干旱,牺牲奉献了故土家园;新时代,皖西人民封山育林、取缔网箱,牺牲奉献了经济发展。没有牺牲奉献,淮河难以实现四季安澜;没有牺牲奉献,江淮大地难以再现千里沃野。牺牲奉献是淠史杭建设者战天斗地、不畏艰难地体现,是工程成功修建的关键,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绵延发展、愈挫愈坚的基因密码,是淠史杭精神的根本。

(三)科学求实是淠史杭精神的法宝

“科学求实就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13]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追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灵魂和重要法宝。科学求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党的思想路线中的实事求是内涵相同,并继承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科学求实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兴党之本,是共产党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前提。

1.尊重规律,科学规划

1950年政务院提出“关于治理淮河的方针,应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14]根据江淮丘陵垄畈相间、皖西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淮河水系从西南流向东北的实际,淠史杭流域科学规划修建了5大水库、3大渠首、2条总干渠、11条干渠、19条分干渠、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6万多座各类建筑物,连河通湖,众多一体,联合运用,形成了“长藤结瓜”式的综合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科学态度,革命精神。”正是刘伯承元帅对淠史杭工程尊重规律科学规划的褒扬。

2.依据实际,科学施策

淠史杭工程是系统的治水用水工程,面积大、渠道长、建筑物多。5座大型水库先后开工,灌区地跨1.3万平方公里,各类渠道长4.2万公里。工程规划、勘测、施工都采用领导、技术人员和群众三者有机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三结合工作法,科学分类、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整体推进,克服了人才紧缺的实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开启智慧,科学创造

淠史杭工程修建技术革新不断,发明创造迭出。平岗切岭是淠史杭工程难度最大的切岭,长3000米、深25.6米、土石方343万方。由于土石变化多端,十字镐、铁锹等工具无济于事。大家面对史河灌区的咽喉要塞只能“望山兴叹”。党员干部冯克山带领12人的爆破队,开动脑筋,夜以继日研究土石结构、山体状况,决定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爆破队将整个山体分成若干单体。每个单体上面打一个6到9米深竖井,四周打4个洞室,每个洞室装满炸药,实施连环爆破。“洞室爆破法”的发明使工期由3年提前到8个月完工,大大提高了效率。皖西人民根据工程修建需要科学创造,还发明了“劈土法”,攻克了黄僵土难题;发明了“倒拉器”,解决了运土难问题。“洞室爆破法”“劈土法”“倒拉器”被誉为淠史杭的三大创新法宝,是引领淠史杭工程建设的发展动力。因此,科学规划、科学施策、科学创造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与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求实精神有机结合。科学求实是淠史杭工程建设的催化剂、助推器,是淠史杭精神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四)自力更生是淠史杭精神的保证

自力更生,自力是因,是更生的条件和依据;更生是果,是自力达成的目标和结果。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自强不息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优秀品格,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淠史杭工程建设初期,国家一贫如洗,又遇三年自然灾害,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投入,这可谓是难上加难。饱尝世世代代旱涝苦难的皖西人民捶胸顿足:修建只有一个理由,不修有一百个理由。有钱要修淠史杭,没钱也要修,我们有的是劳力,多的是智慧。于是,人民挖硝土、建厂房、制炸药;房前屋后的一块块石条基被搬到工地,一扇扇门板被送到工地。大家卷起铺盖,自备干粮,自带工具,奔赴工地,边干边学,一派忙碌的景象。据统计,群众自筹石料14万立方米、木材2万多立方米、树木22万多棵、圆竹65万公斤。“截至1998年,淠史杭灌区国家累计投资11.79亿元,农民投工投料高达5.15亿元,占投资的43.68%,近一半。”[15](P16)皖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和品格,赋予了淠史杭精神新的内涵,保证了水利史上这颗灿烂明珠在特殊的年代得以成功修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16]因此,自力更生是建设淠史杭工程的内生动力,是工程成功修建和发挥更大效力的力量支撑,是淠史杭精神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三、利用淠史杭精神开展党性教育的生动实践

淠史杭工程修建留下的历史记忆不可磨灭。战天斗地的建设及其成果是集体智慧结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震撼人心。淠史杭工程及其蕴含的伟大精神是开展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

(一)整合资源,搭建党性教育立体平台

(二)创新形式,注重党性教育提质增效

1.加大理论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

《淠史杭精神及时代价值》《从芍陂到淠史杭——皖西灌区发展的千年历史和原因》等论文,《五六十年代的六安干部是如何工作的——弘扬淠史杭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碳达峰碳中和视域下探索淠史杭对创新乡村振兴新模式的思考》和《充分利用淠史杭资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等资政报告,有力地服务了党性教育需要,并在教育活动中检验提升,实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六安市可以依托安徽省社科平台和六安市社科平台,发布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课题,调动社会力量,加大研究的力度,挖掘淠史杭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好地服务于党性教育。

2.充分用活阵地,实现现场与课堂互补

六安市要充分挖掘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淠河史河总干渠等淠史杭工程修建及其背后动人的历史故事。党员干部登临大坝目睹当年远东第一高坝的壮观,穿越切岭体验艰难岁月修建新中国最大灌区的艰辛。党性教育在用活现场阵地的同时,将积极开发提升微党课“人间天河淠史杭,初心使命永不忘”和专题课“继承和弘扬淠史杭精神”,挖掘宝贵财富,汲取精神力量,让淠史杭精神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时代光芒。

3.积极创新形式,实现互动体验中增效

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响洪甸水库中海岛卫生站独特资源,开发访谈式教学,访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余家军医生。海岛是修建响洪甸水库而形成的孤岛。修建水库淹没了余医生父辈们的良田和家园。如今为了守护海岛村民健康,余医生23年如一日在此执着坚守。通过与全国劳模面对面,提问交流、心灵碰撞,党员干部在互动体验中感悟忠诚担当、牺牲奉献等淠史杭精神深刻内涵,汲取前进力量,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将积极创新教育形式,让党员干部在互动体验中感悟提升。

(三)拓宽领域,提升党性教育新境界

六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着力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两山”理论践行先进。淠史杭工程在发挥防洪、灌溉等重要功能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围绕“一心一廊、一谷一带、一岭一库”,淠史杭灌区规划5696平方公里六安茶谷,发展淠河生态经济带库白鹅养殖、蔬菜种植,打造“江淮果岭”,发展西山药库。与此同时,六安市要积极运用红色传承引领绿色发展,用足红色资源禀赋,挖掘绿色资源,培养振兴英才,助推乡村振兴,实现生态发展。通过红绿结合,以红促绿,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经济能发展、生态有保护新境界,让淠史杭精神永放光芒。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淮河王家坝时强调:“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要把70年来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17]淠史杭工程是治理淮河的枢纽工程,因淮河治理而生,在江淮大地树起了座座丰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淮河治理的宝贵经验,就是要深入挖掘淠史杭精神丰富内涵,继承和弘扬淠史杭精神,让承载着精神的基因密码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淮河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淮河
淮河防总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精神灿烂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