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的试用情况和推广建议

2024-01-17 15:24周红宇王晓东
关键词:教学经验

周红宇 王晓东

摘    要:《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于2021年出版,该教材坚持内容介绍和分析评论相结合,涵盖的内容全面,思路和线索清晰,语言平实易懂,既适合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也方便学生课下阅读。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可以适当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经典原著,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现当代西方哲学;教学经验;推广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1-0048-03

收稿日期:2023-09-10

作者简介:周红宇,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讲师,博士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项目“真理的规范性问题”(HDYJW201709)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自实施以来,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其中的一部,《西方哲学史》在2011年首次出版,2019年出了第

二版。但此书仅讲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而未覆盖黑格尔之后的现代西方哲学。现当代的西方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新近形态,在时间上不仅离我们最近,而且更能反映这个时代的特点和精神面貌,因此学好和讲好这一阶段的西方哲学非常重要。由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丁立群教授担任主编的编写团队,历时多年编写出的《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以下简称《评析》)这部马工程教材,于2021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结束了在讲授现代西方哲学时没有马工程教材可用的局面。主编及编写人员在这本教材出版之后,立即把它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本文把两年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这部教材的做法和經验进行分享,希望对使用这部教材的广大教师有所帮助,也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使用这部教材的同行来介绍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体验。

一、《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教材的特色

按照西方对哲学史分期的主流做法,西方哲学史一般被划分为古代(ancient)、中世纪(medieval)和近代(modern)三个阶段。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课程讲授和教材编写过程中,往往把西方哲学史以黑格尔作为分水岭,黑格尔以后的部分被称为“现代西方哲学”。《评析》涵盖的就是现代西方哲学这部分的内容,时间上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总的来看,《评析》有如下特点。

首先,这部教材的编写凝聚了编写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心得,能够突出科研支撑和反哺教学所具有的优势。每位编写者写作的部分都是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有很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同时作为相关领域内国内优秀的学者,由这些编写者撰写的这部教材的水平,基本能够反映出国内当代西方哲学研究前沿的和新近的成果。

其次,该书覆盖的范围广泛、全面,对哲学问题的分析细致深入,力图呈现哲学思想演变的线索,而且对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展现出的种种对立和冲突作出了最终会和解与融合的展望。《评析》详细介绍了当代西方各主要的哲学思潮和流派,包括19世纪的意志主义、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和古典实用主义,20世纪的哲学思潮主要侧重现象学传统和英美分析哲学传统,此外还介绍了20世纪的科学哲学和政治哲学。《评析》不满足于简单地罗列一系列的哲学思潮,而是试图挖掘出当代西方哲学思潮的一般特征,并系统地呈现了黑格尔以后哲学演变的脉络和逻辑线索,此外,还对西方哲学未来发展的趋势作出了大胆的、富有前瞻性的预测。

再次,作为一部教材,《评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叙述和介绍部分,《评析》尽可能地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避免使用较为抽象晦涩的概念和术语。并且,在宽广的视野和精细的分析之间保持平衡。一方面,对材料和问题的处理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方式,梳理出知识的框架和一条明晰的脉络线索,以便于初学者能有一个整体性和宏观的把握,而不至于深陷细节不能自拔。另一方面,在叙述时也体现出作者具有能够使用精细的绣花针的功夫,这主要体现在对问题细节的深入处理和细致分析,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评析》不只是简单地叙述,而是在每一章的最后都有一节用来评析本章前面的内容,对相应的思想流派作出一个大体的评价和判断,分析相关哲学思想的合理之处与根本缺陷。这样的安排与写法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尽早做到不盲从和不偏信。而且,每章的最后都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启发和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相关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可以梳理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最后,作为马工程教材,《评析》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来审视与思考黑格尔以后的西方哲学的各种思潮及流派,在对这些哲学思想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批判性地考察它们的得失,充分彰显了马工程教材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诱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总之,不管是从内容还是从体例上看,《评析》都非常适合作为教材来使用,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上的需要。本书不但适用于哲学专业的学生,而且也可用作临近学科(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学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有兴趣的读者自学时使用。

二、《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教材使用情况

“西方哲学史”(含现代)这门课一直是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共分三个学期讲授,课程名称分别为“西方哲学史I”(大一上学期开设,3学分,

60学时,涵盖古希腊哲学和中世纪哲学)、“西方哲学史II”(大一下学期开设,3学分,54学时,涵盖近代早期哲学和德国唯心论)和“西方哲学史III”(大二上学期开设,3

学分,54学时,涵盖黑格尔以后的西方哲学)。马工程教材《西方哲学史》自出版以来就被用作“西方哲学史I”和“西方哲学史II”的教材。作为“西方哲学史III”这门课的教材,《评析》先后在2021年和2022年秋季学期

为哲学学院2020级和2021级两届本科生所使用。这两届学生的人数总计在160人(每届80人左右)以上。这其中还不包括辅修双学位的其他专业的学生,以及本科非哲学专业需要补修本科课程的研究生。现就这部教材出版以来我们在教学中是如何使用它的,做以简要介绍。

(一)增加背景知识

《评析》在说明弗雷格的符号系统对逻辑论证的处理能力比传统逻辑大为增强的时候[1],举的例子是19

世纪英国逻辑学家德摩根(De Morgan)曾经提到过的一个著名论证:所有的马都是动物;所以,所有的马头都是动物头。教材给出了这个论证的符号表示,但是没有详细说明中间过程,对于逻辑基础一般的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困难。我们讲到这里的时候,会把论证符号化的中间环节补充完整。具体步骤:令M为马,D为动物,T表示“是…的头”这种关系。论证的前提可以表示为: (x)(Mx→Dx)。为了把结论也用符号表示出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说的是:任何是马头的东西都是动物的头。要想有东西是马头,必须有马;用符号表示就是:

a是马头,当且仅当,(彐y)(My∧Tay)。类似地,a是动物头,当且仅当,(彐y)(Dy∧Tay)。因此,上面的那个论证就可以表示为:(x)(Mx→Dx)├(x)[(彐y)(My∧

Txy) →(彐y)(Dy∧Txy)]。

除了补充逻辑知识之外,还可以结合历史,以及通过中西比较来讲解课程内容。比如,讲到柏格森的时候,可以从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入手。以提問的方式,让学生谈一谈在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时候,了解到那些代表人物是怎么阐释柏格森的,在介绍完柏格森的主要思想以后,再让学生分析一下当时的理解的问题。罗素悖论不太好讲。我们会举《庄子·天下篇》中记载惠施的“卵有毛,鸡三足”那句话作为例子。鸡怎么会有三只脚呢?第三只脚原来就是以看得见的那两只脚为元素的集合。这样讲解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也可以增加趣味性。在讲维也纳学派时,我们会特别介绍学派的中国成员洪谦先生,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理清脉络和线索

目前哲学史界普遍认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很多西方哲学流派都是从反黑格尔起家的,当时一些重要哲学家的某些思想和主张,可以理解为是对黑格尔作出的回应。我们在讲授这一部分的时候,特别注重从与黑格尔联系的角度着眼,这样一来,看似孤立和离散的思潮就可以统合在一起。我们会指出,叔本华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通过颠倒理性相对于意志的优势地位,来抗衡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克尔凯郭尔认为,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只有普遍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和重要的,具体的个体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和贬低,他对个体存在的强调,使他成为存在主义的先驱;杜威最初的哲学训练是从学习黑格尔开始的,虽然他后来放弃了黑格尔主义的立场,但是他始终承认,黑格尔把人类的思想和行动放在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背景下来考察的做法,对他有着持久的影响;罗素早年一度是新黑格尔主义的信徒,但后来与新黑格尔主义彻底决裂,提倡外在关系说,反对内在关系说,用多元论(原子主义)的实在论代替唯心主义的一元论。

(三)适量阅读原著

学习西方哲学最理想的方式肯定是多读原著,但很多哲学著作是不容易读懂的。大部分初学者都是先学习哲学史,了解一些背景知识以及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为阅读原著打下基础。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先学好哲学史,然后再来读原著。事实上,目前授课教师已经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那就是在学习哲学史的过程中,应该同时阅读一些经典的原著[2]。本着不贪多、篇幅不要太长和难度适宜的原则,我们一般会挑选尼采的《善恶的彼岸》、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的哲学》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作为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读完文献之后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报告。报告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原文的主要意思,后一部分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学生不但要概括出那些哲学家的主要观点,而且要解释这些观点到底是什么意思,还要说明他们为什么会持有那样的观点[3]。有时,为了缩小范围,防止学生阅读时出现迷失方向和没有头绪的情况,我们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原著,然后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写读书笔记。例如,针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本书,我们设计的问题:怎么理解萨特所说的“人道主义”,为什么他认为存在主义是最人道主义的。我们会在课堂上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读书报告来讲评。介绍一些写的比较好的报告,分析哪些方面比较好,也指出一些共性的问题,提醒大家注意。

(四)多元化考核

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主要是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占总成绩的10%。前面提到的三篇读书报告每篇满分10分,合在一起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卷面100分,按60%折合计入总成绩。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材料分析四种。为保证试题考点覆盖全面,英美分析哲学部分和欧洲大陆哲学部分各占试题的一半。另外,为了使考试内容更加灵活也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每种题型的题目都比需要回答的多,学生可以从备选题目中任意选择几道来作答。

三、具体的教学建议

(一)有所取舍,详略得当

根据学生的专业、课程性质(必修还是选修)和学时数,授课的内容和顺序可以作相应的取舍与调整,不需要把整部教材从头到尾讲完,有一些可以少讲或者省略不讲,也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比如,我们在授课的时候,不会专门花时间讲新康德主义,而是在讲到一些哲学家时作为背景顺带简单提一下;在讲分析哲学的美国部分时,会增加戴维森、克里普克和普特南的内容;《评析》关于蒯因的那一节竟然没有涉及他最著

名的对经验主义两个教条的批判,在讲课时应该补上这一知识点。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部分所用学时的比例应该尽量保持平衡。此外,应该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那些重要的人物(也就是那些对后来的哲学家有很大影响,不先理解他就没法理解后面的哲学家的人物)花的时间

自然要多一些,讲的也要尽可能的详细和透彻。像尼采、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都是重中之重。

(二)采取多元化的授课方式

像哲学史这种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课堂上最好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但也要有一定的讨论,师生之间展开讨论是哲学训练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讲和学生记笔记,那就变成了灌输,达不到训练学生哲学思维的目的。当然,既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见解,也要对讨论适当加以引导,比如,要求提出的观点有文本依据和论证支撑,不要凭空想象,讨论的问题尽可能从细小处着眼,不要过于宏大,语言表达尽可能清晰,不要堆砌辞藻和生造概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归纳概括知识点,通过课上讨论和课下答疑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往往想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都倾囊相授,全部传授给学生,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其实并不可行,因为一次性讲的过多过深,学生没办法一下子完全消化,而且一段时间以后他们也会忘记学过的东西,所以最可靠的办法莫过于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和具备自学的能力。

(三)严格、客观地评价学生

建议以课程论文和期末考试作为主要的成绩评定依据。论文提交最好设定截止日期,并且旗帜鲜明地把学术诚信作为红线,一旦出现抄袭的情况,便按零分处理。试题的设计应该注重考察学生是否对相关的知识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尽量少出凭记忆就能回答上来的试题[4]。例如,可以多设计一些下面这样的题目:罗素和前期维特根斯坦都被认为持有逻辑原子主义的立場,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他们各自为自己的主张提供了什么样的论证?

参考文献:

[1]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编写组.当代西方哲学思潮[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113.

[2]  赵敦华.西方哲学经典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7:19.

[3]  A P MARTINICH.Philosophical Writing:An Introduction

(4th Edition)[M].Oxford:Wiley Blackwell,2016:9.

[4]  [美]卡恩.君子与顽童:大学教师的职业伦理[M].王彦晶,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31.

猜你喜欢
教学经验
双钢琴演奏与教学初步探索经验谈
“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和经验
浅议在物理教学中的经验总结
浅议如何教好初中历史课
小学英语教学经验点滴谈
如何教好高中数学
病理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