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对萘、菲的去除效果及其分布特征分析

2024-01-18 07:34商静静袁秀泽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12期
关键词:潜流菖蒲底泥

商静静,袁秀泽

(山东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济南 250013)

多环芳烃是指含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芳烃,萘、菲是其中的代表性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是环境中持续时间较长的污染物[1-2]。污水中的萘、菲多来自化工企业,目前,我国部分水体受其危害较大,其主要危害是破坏人体的细胞膜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影响人体健康[3-4]。作为工艺简单、运营维护成本低的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人工湿地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的去除,较少涉及污水中萘、菲的去除。有必要研究人工湿地对污水中萘、菲的去除效果,明确其分布特征,为后续人工湿地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1 人工湿地简介

猪龙河入湖口人工湿地位于淄博市桓台县,占地面积为47.6 hm2,于2014年建成运营。该湿地采用“生态滞留塘+潜流人工湿地+表流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处理水量为1 万m3/d。湿地进水经过一级、二级生态滞留塘截留后进入提升泵站,水经过提升后分别进入一级和二级南、北区潜流湿地,并对应进入一级表流湿地南、北区,随后经过跌水堰汇集,依次进入二级表流湿地、三级表流湿地、四级表流湿地,并对应进入五级表流湿地南、北区,最后共同汇入六级表流湿地,出水外排。

2 湿地采样断面确定

取样点按水流方向沿程分布,结合湿地工艺确定取样点分布,共对8 个采样点取样检测分析。取样点分别为人工湿地进水处、生态滞留塘出水处、一级潜流出水处、二级潜流出水处、一级表流出水处、二级表流出水处、三级表流出水处、人工湿地出水处。

3 湿地样品采集方案

表流湿地的底泥采样取距表面15 cm 以内的沉积物,潜流湿地填料采集距表面l~20 cm 的混合基质,各采样点位每次采集样品500 g,冷藏自然干燥。水样采用玻璃瓶采集,各采样点采集1.5 L 水样,于阴暗处冷藏存放。各采样点均采集黄菖蒲、水葱、芦苇、菰等挺水植物(每种2~3 株)。

4 人工湿地的萘、菲浓度及分布特征

4.1 水中萘、菲沿程分布特征

人工湿地的水中,萘、菲含量沿程变化如图1所示。湿地进水中,萘、菲浓度分别为67.11 ng/L、20.04 ng/L,出水浓度分别为39.03 ng/L、5.94 ng/L,去除率分别为41.84%、70.36%,湿地对菲的去除率较高,潜流湿地对萘、菲的去除率明显高于表流湿地。

图1 人工湿地水中萘、菲沿程分布

4.2 植物中萘、菲分布特征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从污水中吸收并富集大量污染物。植物采收后,可以将萘、菲从人工湿地系统中去除。萘和菲在人工湿地植物中的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人工湿地植物的萘、菲含量

图2(a)显示,黄菖蒲根部以上萘含量显著高于根部。原因可能是黄菖蒲在生长期的代谢及蒸腾作用强,使得大气颗粒物大量进入植物体内。水葱根部以上的萘含量和根部大致相同。脂溶性将直接影响污染物的迁移及富集能力。根部更容易富集强亲脂性污染物,其相对较难迁移[5]。菰和芦苇根部以上的萘含量略低于其根部,这可能是因为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水分蒸腾进行的,而萘具有亲脂性,导致其运输能力差,萘富集于根部。由图2(b)可知,不同植物的萘含量排序为黄菖蒲>水葱>芦苇>菰。黄菖蒲的萘含量为40.78 ng/g,明显高于菰的19.99 ng/g。黄菖蒲对萘的富集效果最好,其次是水葱和芦苇,而菰最差。

图2(c)显示,黄菖蒲和水葱根部以上的菲含量显著高于其根部。经分析,原因可能是生长期间植物代谢快和蒸腾强,导致大气颗粒物大量进入植物体内。菰根部的菲含量略高于根部以上,芦苇根部的菲含量为41.9 ng/g,远高于根部以上。经分析,菲具有亲脂性,不能在水中溶解,不能通过植物体内的结合水迁移。由图2(d)可知,不同植物的菲含量排序为黄菖蒲>水葱>芦苇>菰。其中,黄菖蒲的菲含量最高,达到61.54 ng/g。黄菖蒲对菲的富集效果最好,其次是水葱和芦苇,而菰最差。

4.3 基质及底泥中萘、菲分布特征

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方法主要有沉淀法、过滤法和吸附法。人工湿地基质中,火山岩的萘含量高于砾石,其菲含量大致相同,说明火山岩的萘吸附性高于砾石,其菲吸附性与砾石相当。经分析,火山岩粗糙度高,比表面积大,存在天然蜂窝状空洞,使得其接触面积大。因此,相比其他材料,火山岩对有机质的吸附效果更好。

一、二级潜流湿地基质均有较好的萘、菲吸附性,使得表流湿地底泥的含萘、菲量低。经分析,原因可能是表流湿地底泥具有较弱的萘、菲吸附性,水中的萘、菲被潜流湿地截留而减少。黄菖蒲、水葱、芦苇和菰中,萘和菲的富集总量介于55.02~102.31 ng/g,其平均含量为81.29 ng/g。表流湿地底泥及潜流湿地填料的萘、菲吸附总量介于5.77~24.67 ng/g,平均为14.88 ng/g。人工湿地中,植物的萘和菲含量明显比填料和底泥高,说明植物的富集能力强于填料和底泥。

5 结论

人工湿地中,污水经过除二级表流湿地外的其他处理单元时均可降低萘、菲浓度,说明人工湿地可以较好地去除其中的萘、菲。相比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对萘、菲的去除效果更好。黄菖蒲、水葱、芦苇和菰均对萘、菲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其中,萘和菲可通过植物吸收污染物的特性进行富集,通过收获植物来进行去除。污水中的萘和菲还可通过湿地基质和底泥去除,基质去除效果优于底泥。与底泥和基质相比,湿地植物对萘、菲的吸附量更大,去除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潜流菖蒲底泥
基于连通性恢复的潜流带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端午节令,明辨菖蒲
用菖蒲水洗头(环球360)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新疆沙湾县金沟河渗管设计
室雅菖蒲清
养菖蒲
填料级配对水平潜流湿地深度处理二级出水的试验研究
底泥吸附水体中可转化态氮研究进展
幂律流底泥的质量输移和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