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硬度”的消息作品才有竞争力

2024-01-19 14:52
法治新闻传播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闻奖国道长城

刘 英

2023 年11 月6 日,第33 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大众日报》刊发的《为护齐长城,国道拓宽多花4 个亿》获得报纸消息三等奖。而这则消息的由来,源自作者对一则“公告”的“顺藤摸瓜”!

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长城,迄今已有2600 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有确切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古长城。它横跨齐鲁大地,是山东独有的文化标识。齐长城历史久远、占压土地体量大、易受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等现实情况,成为保护传承中的难点痛点。

当发展经济与文物保护发生矛盾冲突时,地方政府如何应对?因长期跟踪齐长城遗址保护利用,作者对齐长城一直保持着“问题导向”的关注。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工作的推进,这个问号一直萦绕在作者脑海中。而在未知条件下,能否发现新闻线索,或者从线索中找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决定性的线索,来自一条修路调流公告。“因新建黄山齐长城隧道下穿现有G204 施工,G204 将于……进行限行……”齐长城、隧道工程、204 国道、限行半年多!当作者把搜索到的信息拼凑在一起,提取出关键词,马上有了更多问号:国道与齐长城的空间位置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下穿齐长城?这是否与齐长城遗址保护存在某种密不可分的关联?

作者先后从当地交通部门、政府招标网站了解了工程的详细信息,一条完整的线索链也随之浮出水面——G204 国道拓宽改造工程,“遇”上了齐长城。一边是交通“咽喉”,一边是文化遗产,路该怎么修?来自交通部门的说法是,在修路意见冲突交锋中,当地最终决定:采取下挖隧道方式,投资多花4 个亿,工期延长1 年多,舍出金钱和时间成本,也要保护好齐长城。

事实真的如此吗?在移动互联时代,远程采访越来越便捷,但“到现场”的价值仍然很重要。因为只有“到现场”才能捕捉到更多的新闻细节。作者就此深入一线挖掘事实,3 天时间,先后采访了当地政府、交通部门、施工单位、附近村民、志愿者、文物保护专家等。在不足千字的稿件中,详细具名的被采访人就有4 人。作品紧紧抓住齐长城遗址保护中面临的矛盾冲突,正视问题、分析问题,事理相融、给人启发。

稿件刊发之际,正值全国首部专门保护早期长城的地方性法规——《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即将施行,报道收尾时将此点出,正确政绩观与法治化交相辉映,让作品有了更厚实的意蕴。稿件刊发后,被新华网、网易新闻、上观新闻等媒体平台广泛转载转发,引发社会关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现在回看下笔之初,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消息体裁,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在新媒体时代,唯快不破。新媒体要的是快,而报纸稿件则重在好和优,“深度消息”具有优质新闻价值。二是报道要“出彩”,内容必须有“硬度”。身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获取独家新闻的门槛越来越高,“人无我有”的独家新闻往往可遇不可求。所以,报道的深度决定了消息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此类消息往往能在媒体中凸显优势和竞争力。作者后来了解到,一年后的现在,文章中所涉的齐长城穿隧工程刚刚实现全线贯通,后来见诸媒体的稿件,有长有短,基本也没有跳脱出这篇文章的内容。

中国新闻奖对于消息作品的送评要求是“简明扼要,表达准确,时效性强,新闻要素齐全”。我们在梳理32届和33届中国新闻奖作品时发现,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的作品更容易获得广泛关注,这也是符合新媒体时代传播规律的重要表达方式。就拿这篇作品来说,以齐长城遗址保护与国道拓宽发生“冲突”为切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标题制作上,特别突出了“为护齐长城”“多花四个亿”的矛盾冲突,生动展现“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以小见大、以事说理,案例鲜活、示范性强。

优质内容生产力的比拼,说到底是“脑力”的角逐,新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内容呈现的深层次思考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当国道施工遇上齐长城遗址保护,当地党委、政府作出不惜代价保护文化遗产的抉择,以“一舍一得”践行“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展现了统筹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担当作为。

这篇报道是山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两创”和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要求的一个生动缩影。作者不仅关注修路等影响经济民生的社会发展问题,也聚焦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焦点,灵敏捕捉到“保护文物也是政绩”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鲜活案例。

新媒体环境下,流量越来越成为数字时代通用的量化评价指数,近三年的中国新闻奖涌现出大批正能量又具有大流量的“两量”双赢作品。回看《为护齐长城,国道拓宽多花四个亿》这篇获奖消息的不足和遗憾之处,也是在于没有实现“一次采集,多元呈现”的传播效果,有很多现场感很强的素材被白白浪费掉了。一些大流量爆款产品是策划出来的,以三星堆考古发掘为例,这个新闻线索是四川日报新媒体产品的一大“流量密码”,四川日报2021 年发起的“全国文物大battle”引发全网大接力,2022 年又推出了第二季活动“三星堆全国找亲戚”,就是充分运用链式思维、网感思维等进行的策划。

近年来,大众日报社也在不断强化采编队伍“一专多能”,从单一的“纸笔生产”到出镜、口播、长图示、短视频、H5、VR 等全媒体形式,“全媒体、立体化、即时性”报道成为基本要求,“一次采集+多次生产+多平台分发”的生产流程成为规范,“重磅产品+轻量化表达+特色化传播”的模式逐步形成,“一个题目多个面目”的产品形态逐步完善。

猜你喜欢
新闻奖国道长城
插电混动车跑318国道到底什么感觉 魏牌摩卡DHT-PHEV
国道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控制方法探讨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守护长城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207国道黄集至伙牌段破损严重亟待维修
电子月票卡在205国道唐山段的选型和应用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