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重大案件庭审消息出炉记

2024-01-19 14:52崔晓丽
法治新闻传播 2023年6期
关键词:庭审被告人公安机关

崔晓丽

重大案件庭审消息该怎么写?如何传递出最有效的信息又不在案件宣判前过度泄露信息?这是采访36 年前浙江舟山海上特大杀人案前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随着庭审前的准备、庭审中的细致观察、后续成稿布局中的思考,答案也呼之欲出。

准备:多观察、多记录

2023 年8 月14 日,当从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厅得知可以去现场参加这起36年前的特大杀人案庭审时,我第一时间前往厅里了解情况。“保密”“不能说”“去庭审现场了解”……这是我听到最多的回复。因为案情重大复杂,一切都处于“保密”阶段。

可如果基本案情都不了解,必然给记者第一时间成稿带来困难,怎么办?从厅里空手而归后,我选择先在网上进行信息搜索。因为案件发生在36 年前,相关信息并不多。幸而两名犯罪嫌疑人落网后,浙江省公安机关曾召开新闻发布会,让我对案情有了基本了解——1987年3月20日,一艘船号为“浙岱渔6141”的渔船搁浅在摘箬山岛的浅滩上。公安机关勘查后发现,渔船内不见船员踪迹,用于鱼货交易的现金也不翼而飞,而在卧舱四壁有若干喷溅状血迹,在船上其他位置也有多处血迹。经调查,渔船内共有6 名船员,当地村民曾见两名陌生男子在案发地点出现。随后,公安机关以特大抢劫杀人为方向进行侦办。但限于当时的侦查条件和技术手段,案件陷入了僵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案情有了基本了解后,为在庭审前准备得更加充分,我对有关劳荣枝案、张扣扣案的报道进行了分析,对庭审中的关注点有了思考。

8月23日,舟山市中级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蒋四兴、薛三元抢劫案。坐在旁听席上的我,前所未有地聚精会神,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要记录现场每一个重要的细节。

第一个引起我关注的便是七人合议庭的配置。按照法律规定,对于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且社会影响重大的一审刑事案件适用七人合议庭。劳荣枝案因未采用七人合议庭还一度引发争议。我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一关键信息,也用在了消息稿中。

庭审整整持续一天,经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陈述等,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让人印象深刻。公诉人甚至通过3D 动画,直观还原了经过多次侦查实验确定的案发经过。记者唯有记录下每个阶段的关键信息,才能紧跟上庭审的步伐。

庭审过程中被告人和被害人家属的态度是不可忽略的存在——虽然法庭宣布了纪律,但是悲痛的被害人亲属依然无法控制情绪,数次冲入法庭中,又被法警拦了回去。被告人薛三元一直对犯罪供认不讳,甚至在庭审中一度向被害人家属下跪……这些情况最终虽未被用在消息稿中,但为后续的深度报道打下了基础。

写作:选出最有效的信息

庭审结束后,我迅速整理了记录的内容,为了最快最有效报道这次庭审,决定使用消息这一体裁。

一则千字以内的消息如何向外界传递出庭审中最重要的信息?时间、地点、事件等基本内容肯定要在导语中表达出来,第一时间吸引读者。对于接下来如何布局,整理信息后我认为,刑事案件庭审中,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是最大亮点,也是第一次对外披露蒋四兴、薛三元为何犯案,以怎样的手段杀人、如何逃脱等情况,这些都在消息前段交待清楚。

写完检察机关指控犯罪事实后,接下来写量刑建议,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特别是检察机关在庭审中直接亮出了态度——建议判处两名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但通读稿件后我发现,当年群众报警情况、公安机关勘查工作、为何二人会逃脱30 多年,记者均是通过查询资料才得以了解,广大读者并不知道。本着以读者为中心的基本成稿原则,在写检察机关量刑建议之前又增加了一段背景交代。

成稿后,如何给稿件起一个稳妥的报纸标题和容易传播的新媒体标题,我和部门的小伙伴们进行了积极探讨。最终,报纸标题确定为“主题+副题”的形式,为《“1987 · 3 · 20”舟山定海摘箬山特大命案一审开庭 浙江省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蒋某某、薛某某涉嫌抢劫罪》,交代清楚庭审的关键信息。新媒体标题则是一行题,突出了“最高检核准追诉”这一要素,为《最高检核准追诉!“1987 · 3 · 20”舟山定海摘箬山特大命案一审开庭》。文章发表后取得不错的传播效果:最高检、长安剑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均达到10万+,并被环球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大量转载。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刊发后,还进行了一次普法——网友在微信留言提出了,当年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为何还需经最高检核准后才可追诉的疑问,编辑联系记者后,记者及时协调最高检第二检察厅解答网友困惑。

延伸:用深度报道传递更多信息

案件未结,报道不止。11月2日,该案一审宣判时,记者再次前往舟山,用短平快的消息传递了宣判结果。同时,随着法院的宣判,也意味着,参加庭审获取的信息,可以进一步对外报道,更加全面反映司法机关为该案付出的努力。

在深度报道中,我将检察机关如何证明六名船员确实已经死亡,怎样确定蒋四兴、薛三元共谋杀人,公安机关如何进行现场重建等呈现出来,而这也是检察机关向法庭证明的重点。曾经在采访本中记录的庭审中被告人的态度、被害人家属的悲愤也被用在报道中。

此外,我还采访到了被害人家属,了解到悲剧对他们家庭造成的影响、对一审判决结果的态度以及案件给案发地村民造成的影响等,最终完成了这篇深度报道,并配发了采访视频,在11月21日的《检察日报》及其新媒体平台上刊发。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记者能够参加重大案件报道,不仅对自身是一种历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元化报道,向外界传递司法机关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决心,树立司法权威。

猜你喜欢
庭审被告人公安机关
基于贝叶斯解释回应被告人讲述的故事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实证研究
民事庭审优质化的标准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假说、推理和证据
“大屯路隧道飙车”案审理
自动到案后仅在庭审时如实供述能否认定自首
行政公益诉讼庭审应对的探索
言语主体与庭审转述行为主体的多元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