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媒体矩阵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

2024-01-19 14:52王栋云李映文
法治新闻传播 2023年6期
关键词:邪教宣传教育矩阵

王栋云 李映文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进步、方便百姓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比如邪教。从新媒体的新型邪教活动行为来看,邪教活动传播内容及手段更加隐蔽化,主体及受众结构趋于多元化,涉邪新媒体舆论更为复杂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新媒体矩阵作为能够为受众提供多元服务的渠道运营模式,在反邪教宣传教育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推进力量,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矩阵的多重优势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已经成为当前要重点探讨的时代命题。

新媒体视阈下邪教活动形式及信息传播的新特点

(一)传播内容及手段隐蔽化

在新媒体矩阵逐渐完善的情况下,邪教活动开始了对新媒体资源的抢夺战,使网络邪教活动和信息传播成了邪教活动的主要手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利用新媒体开展邪教活动的成本较低,且效率较高,相较于线下活动,线上活动也更加隐蔽。除此之外,更多邪教活动披着瑜伽、辟谷、灵修等诸多隐蔽“外衣”在新媒体平台发起活动,个别邪教组织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以所谓的儒释道“修行”讲解,吸引公众关注。更有一些邪教组织通过网络招聘、网络交友等方式建立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的温床,在活动手段上也更具诱惑性和误导性。

(二)主体及受众结构多元化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去个体化在新媒体时代成为一种常态。在网络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手持“麦克风”,都是新媒体的参与者和信息传播者。在过去,邪教活动主要在低学历者、老年群体中渗透,但随着新媒体的普及,邪教活动不断扩大成员主体范围,将触角伸向了青年大学生、青少年以及都市白领等群体,在受众主体上更加多元化。邪教组织通过宣传邪教邪说、散布谣言,对不同的新媒体受众施加群体心理压力,控制“信众”思想,导致部分网民受到蛊惑,价值判断出现偏差。

(三)涉邪新媒体舆论复杂化

新媒体言论的影响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交互性、自由性与开放性特征日益突出。邪教组织不再通过分发传单、到监管盲区演说等形式制造舆论影响,而是通过多种类型的网络新媒体进行舆论散播。一些邪教组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神化、鼓吹组织中的关键分子,并积极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展、控制成员。或是在网络热门话题互动中制造“存在感”,蓄意挑起网络话语纷争,持续争夺新媒体话语权,为监管部门的监察和执法带来了阻碍。

(四)类宗教邪教活动主流化

近几年来,以宗教名义开展新媒体邪教活动比较常见,并逐渐成为邪教活动的主流。2022 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4起利用网络或邪教组织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典型案例中,“门徒会”邪教组织便是冒用基督教宗教名义实施邪教行为的代表。而之所以“伪宗教”邪教活动能够成为主流,则是由于传统的类气功邪教的衰微,形而上学的低级愚昧的迷信已经难以使受众信服。去掉神秘外衣的邪教开始转而采用更具合法性的宗教渠道,进行隐蔽的邪教活动,以躲避执法部门的追踪打击。

利用新媒体矩阵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维护虚拟及现实两个社会的双重稳定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孕育生成了网络虚拟社会。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矩阵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可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平台,提高反邪教宣传教育的信息传播效率,吸引公众的关注和话题参与,迅速提升反邪教宣传内容的新媒体影响力,最大程度地规避邪教活动及其消极信息在网络虚拟社会中蔓延,促进形成清朗绿色的网络虚拟社会环境和现实社会环境,维护两个社会的双重安全与稳定。

(二)促进反邪教宣传教育的方法渠道创新

利用新媒体矩阵加强反邪教宣传教育,能够极大地促进反邪教宣传教育方法及载体的有效创新。将相关工作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通过具有舆论导向性的新媒体运营方式,使反邪教宣传教育信息传播渗透到微博、购物以及短视频等高热度平台,实现反邪教宣传教育渠道的创新。在宣传教育方法上,相较于传统的理论教育、座谈会等教育方式,反邪教网络活动、文案设计、短视频制作、案例警示专题、微博互动话题等方法更具趣味性、文化性和创新性,能够较好地吸引公众的关注。

(三)推动形成持续反邪教的社会运行常态

化弊为利地运用好新媒体矩阵,将推动形成持续反邪教宣传教育的社会运行常态。新媒体矩阵的构成主体多样、渠道丰富,能够长期稳定地为反邪教宣传教育提供信息环境和载体支撑,促进新媒体矩阵中的多元主体和运营商共同参与到反邪教的公益宣传和教育中,完善反邪教宣传教育的主体结构,形成常态化的网络新媒体反邪教风气。而在新媒体平台中围绕反邪教的正面舆论信息引导,也将使线上工作成果渗透到线下,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密切关注的反邪教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

利用新媒体矩阵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的方法

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 年)》明确指出:“坚决依法打击谣言、淫秽、暴力、迷信、邪教等有害信息在网络空间传播蔓延,建立健全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一体化受理处置体系。”为此,在复杂的发展环境下,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矩阵优势,积极促进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方法的除旧布新与推陈出新,从而推动形成全社会协同反邪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立足国家安全明确政治站位

加强反邪教宣传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利用新媒体矩阵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以维护新时代的全面国家安全为目的,确保利用新媒体矩阵开展的反邪教宣传教育始终处在合理的政治框架之内。要明确政治站位,坚持政府监管部门主导,并尊重和激发多元网络运营商的主体性。强化对新媒体各大运营商的反邪教理论教育,增强新媒体运营人员的反邪教敏感性和责任意识,鼓励主流运营商在其平台中开辟反邪教宣传教育的板块。

(二)多措并举夯实法治保障

在当前邪教活动隐蔽性、活跃度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必须通过立法、执法的积极作为,为反邪教宣传教育夯实法治保障。聚焦新媒体平台中的变相邪教活动、伪装性邪教活动等加强立法,为执法部门打击新媒体邪教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法律制度依据。充分发挥网络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开展长期、全域新媒体邪教活动监测,不断扫清监管和执法盲区,形成法治威慑。同时要加强对新媒体矩阵中的多元运营主体的系统监管,对各平台为了获取“流量”而放纵、默认邪教活动的行为进行依法打击。

(三)推动反邪教的分众宣传教育

在利用新媒体矩阵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沿袭和利用传统形式,又要不断开辟新的载体”。①依靠行业协会,组织成立新媒体运营商反邪教联合组织,构建反邪教新媒体矩阵。加强反邪教宣传教育的分众宣传,即针对大学生、老年人等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反邪教信息推送,结合受众群体的认知能力、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进行分层、梯度反邪教信息推送,提高新媒体反邪教宣传教育的效率与效度。长期开展新媒体反邪教网络调研,及时把握公众对邪教活动的态度,收集网民对新媒体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监管部门打击邪教犯罪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四)培育新媒体意见领袖

新媒体矩阵的形成,不仅是对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与此同时,其“高覆盖性、高传播黏性使新媒体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②针对新媒体涉邪舆情危机的特点,积极培育新媒体反邪教宣传教育的意见领袖,从而引领网络反邪教热潮。充分激活公众人物、知名网络主播等主体的参与热情,扶持一部分思想全面、客观理性的网络主体走到公众面前,通过意见领袖的宣传教育,使公众进一步加强对反邪教宣传教育的认同和支持。加强对意见领袖的监督监管,特别是对那些拥有一定受众基础的“网络大V”,要重点进行日常教育,不断提升这部分新媒体主体的反邪教主动性。

(五)构建反邪教协同机制

积极构建多元社会主体各司其职的反邪教协同机制,使反邪教宣传教育与网络运营充分地结合起来。善用协同新媒体矩阵,例如抖音平台的“中国反邪教”官方账号以及该平台的其他宣传思想工作账号等,共同以平台矩阵的形式,为受众提供反邪教宣传教育服务。针对不同新媒体平台的差异性用户属性和需求,发布相同或不同内容的反邪教宣传教育信息,形成信息矩阵,增大用户覆盖率。在两个或多个不同主体的新媒体平台中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实现多平台的通力合作,从而扩大反邪教宣传教育的公众影响力。

总之,反邪教是一项持久且复杂的工程,针对邪教活动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应坚持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视角出发,重点明确反邪教宣传教育的政治定位,不断为新媒体反邪教宣传教育夯实法治保障,充分利用新媒体矩阵推动反邪教的分众宣传教育,持续培养一批受众基础大、思想观念正直的意见领袖,带动反邪教形成网络热潮。此外,要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的反邪教协同机制,从而形成利用新媒体矩阵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的合力,最大程度避免新媒体邪教活动造成的安全隐患,实现新媒体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双重稳定。

猜你喜欢
邪教宣传教育矩阵
盘点2022年世界邪教劣行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远离邪教要幸福就要奋斗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张健的传销邪教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矩阵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