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四川省中药材产业的影响分析*

2024-01-22 06:47李欣瑶许轲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药材药材四川省

李欣瑶 许轲

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四川成都

四川省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道地产区和资源大省,拥有三个“全国第一”:道地和大宗药材品种数量、常用重点药材品种数、资源蕴藏量均为全国第一。2020 年初以来发生的新冠疫情,对中药材全产业链短期和长期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中药材产业的未来发展。

1 新冠疫情对中药材产业的影响

1.1 短期影响

一是销售仓储环节。疫情期间四川省整体中药材市场价格平稳,但受疫情实际需求拉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退热的药材,如金银花、板蓝根、鱼腥草售价较疫情前有一定上涨。二是供应服务环节。疫情大大转变了传统的药品零售消费模式,线上平台如京东大药房、美团买药等,在流感、退热、维生素类等药品领域的销售同比增幅超过8倍,医药类应用程序的用户活跃度出现了爆发性增长。三是对动物药材的影响。全国人大出台了更加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规定,对人工驯养动物药材的开发造成影响,目前相关政策正在完善,一些生产道地动物药材,如麝香和蟾蜍的经营主体积极性受挫,动物药材产量降低。

1.2 长远影响

一是生产环节。疫情的爆发促使普通大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迅速攀升,中医药的治疗优势,使大众对中药材及其制成品的需求随之持续上升,进一步推动中药材种植领域盈利增加。在此因素下,中药材种植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二是国内市场环节。随着国家和各省市发布的诊疗方案中对中医药治疗优势的进一步明确,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产品需求日益提高,如四川省在前期临床研究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疗效确切的“新冠1号、2号、3号”医院制剂,在全省205 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调剂使用,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给中药材产业带来发展机遇。三是国际市场环节。中医药与现代西方医学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学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更加突显了其重要性。未来有望出现中医药与各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的融合趋势,这将促进中西医药相互补充与协调发展。同时,也将为中医药贸易带来更加广阔的的发展机遇,推动其在国际市场上迎来新的增长。

2 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较快。一是种植规模快速增长。2022 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9 万hm²、产量64.9 万t,同比分别增长6.0%、12.67%。种植面积6 667 hm²以上的有川芎、泽泻、川银花(山银花)、枳壳、黄连、黄精6个品种,667 hm²以上的单品50 种。二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培育了代代为本、新荷花、新绿色等一大批重点中医药企业,全省中药材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5 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8家,规上中药饮片企业154家、中成药企业93家,有力带动了产业发展。三是产业规模增长明显。2022年,中药材种植产值达到262.9 亿元,同比增长5.88%,规上中药饮片企业和中成药企业主营收入分别达269.2 亿元、289.2 亿元,分别占全省医药工业比重17.36%、18.64%。冬虫夏草、贝母、党参等中药材出口334 批次、1 424 t、1.3 亿元。四是产业发展迅速。利用中药材药食同源品种优势,研制了乌梅干、黄精冰淇淋、佛手果脯等休闲食品,开发了天麻发酵酒、青梅果露酒、天麻炖鸡等特色药酒药膳和稳糖大米等功能性食品。培育了中兽药生产企业近100 家,中兽药销售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遴选出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问花村中医药特色养生花海等10 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3 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

目前,四川省获批建设全国七个之一、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川药产业正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下一步,建议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五大工程”为抓手,推动全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3.1 科技能力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道地药材野生资源的保护,建设濒危稀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保障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收集品种资源,建设品种资源库(圃),提升优质生产能力。二是推进育种创新和良种繁育。立足四川省丰富的药材种质资源,选育一批品质优、疗效好、质量稳定的道地药材新品种,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储备。建设一批高标准、大规模、优质量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对道地药材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开展优新品种扩繁和展示示范,进一步提升优质种子种苗供应能力。三是强化技术集成。针对不同的药材品种、生产环节、地形地貌,发展适宜生产的现代农机具,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应用在道地药材生产中,提升自动化水平。将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集成组装、推广应用适宜不同区域和品种的中药材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技术模式,实现节本高效、绿色生态的种植效果。

3.2 规范化基地建设工程

一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在重点县和规模性国营林场推进川产道地和特色优势药材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二是推行标准生产。突出解决影响四川省药材安全高效生产的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以及最适采收时间等问题,制定完善包含良种繁育、生产栽培、采收储藏、加工流通等各个关键环节的标准规程,推行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三是推广生态种植。根据中医临床和中药企业对药材品质的要求,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充分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等,积极推广生态种植和仿野生栽培,保证药材优良品质。

3.3 产业化水平提升工程

一是做好产地初加工。推动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鼓励支持中药企业在产地建设加工基地,配套完善包含各环节的现代化加工设施设备,不断改进加工工艺,丰富加工产品类型,构建并完善仓储、流通网络体系,推动中药材加工高质高效。二是培育龙头企业。支持更多有条件的中药材企业发展成为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基地建设,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带动能力,有效抵御市场风险。三是构建完善流通网络。加强道地药材主产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建设中药材主产区专业市场。重点建设一批“互联网+中药材”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推进道地药材流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3.4 品牌市场培育工程

一是打造川药品牌。整合中药材各环节主管部门力量,形成合力,着力推动川药公共品牌打造,提高川药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鼓励支持企业围绕市场需求,着力进行技术提升和产品创新,充分挖掘品牌核心价值,打造一批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川产道地药材知名品牌。二是完善中药商业。引导建设一批中药材物流基地,建立健全仓储、包装、运输、质检、追溯体系,提升中药材流通品质和能力。支持本土企业对外发展,推动“川药”国际化步伐。搭建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对接平台,引导中药企业参加各类市场拓展活动,提升市场营销水平。

3.5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工程

一是发展药食同源产业。深入挖掘古方古籍和民间传统药食同源文化,让更多的川产道地药材进入中国药典及药食同源目录。选择符合药食同源要求的川产道地药材进行全产业链开发。二是发展中药衍生品。围绕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开发具有辅助降血压、血脂、血糖等功能的中药保健品,具有美白、抗氧化等功能的中药化妆品以及具有抗炎、助眠等功能的生活用品,提升全产业链综合利用率。三是发展药旅融合。立足中医药养生传统文化,打造一批中医药与文旅相结合的养生度假区,开发药膳、药浴等健康养生项目,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猜你喜欢
中药材药材四川省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