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关于东北地区土地经营思想研究

2024-01-22 15:13赵天辰
关键词:合江张闻天东北地区

李 波 赵天辰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辽宁 沈阳 110004)

引言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最早一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中的一员。1919 年8 月21 日,他在《社会问题》的政论中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的十条纲领,这是已考证的十月革命后在我国公开报刊文章中第三次出现的“宣言”十条纲领的白话译文。在政论中张闻天开始运用唯物史观考察与剖析中国的社会问题,并认同“宣言”中“废除土地私有制度,所有地租,概归公有”等十条社会改造纲领。①张闻天:《社会评论》,《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1919年8月21日第52期。

1925年6月张闻天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派往莫斯科学习,这段经历加深了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但也使他失去了亲身参与中国工农运动、领导农村土地革命、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1931年2月张闻天回到中国,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与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思潮盛行,在土地政策方面,表现为否定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所提出的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机械地照搬共产国际制定的“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过分“左”的土地政策。由于缺乏对中国国情尤其是中国农村土地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及在苏联学习时受到共产国际“第三时期”理论的影响,张闻天一开始积极贯彻王明路线指导下的错误土地政策,犯了“左”倾错误。第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中央苏区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在此期间张闻天在中央常委内分管政府工作。通过在苏区多地调查与沟通群众,张闻天在理论与实践的冲突中逐渐摆脱“左”的思想束缚。1933年5月,张闻天在《论苏维埃经济发展的前途》一文中分析了中央苏区的六种经济成分,这时他虽然没有完全摆脱“左”的土地政策,但是已经认识到对待通过平分土地产生的新富农阶级,不应再“没收他们的好田,给他们以坏田”,否则会动摇中农的生产积极性,②程中原:《张闻天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161页。这标志着张闻天的土地经营思想开始逐渐贴近中国的实际。

长征期间,1935 年2 月5 日中共中央常委会讨论分工后,决定由张闻天担任党中央书记,在党内“负总的责任”。在中国工农红军抵达陕北后张闻天第一时间召开中央会议,会上他就反倾向斗争、土地问题、武装群众等问题都做出了比较系统的讲话。延安期间,张闻天多次组织干部考察团深入延安周边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多篇调查报告,其中以1942年的“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调查报告《出发归来记》最具代表性。随着调研的深入,张闻天的土地思想开始形成完整的体系。

1946 年5 月党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同年任命张闻天为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合江省为旧省名,位于今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在东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当地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是张闻天土地经营思想第一次付诸实践。在贯彻党中央“五四指示”的过程中,张闻天领导合江省顺利完成土地改革,并基于对之前“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调查经验以及在合江省农村的实践,形成了关于土地产权经营、土地功能的观点,起草了《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深入研究张闻天土地经营管理的观点,对于今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张闻天关于东北地区土地经营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张闻天关于东北地区的土地经营思想,以他早年参与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经验与1942 年带领“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在晋西北农村进行调查所得的资料为基础,主要形成于他赴东北地区担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并带领合江省完成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并在他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中共辽东省委书记(辽东省为旧省名,位于现辽宁省东部,并包含部分现吉林省的地区)的过程中加以完善。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并撤出东北地区。由于日本长达14年的侵占,东北地区的土地占有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当时,东北地区的土地所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首先是日伪时期,日本人为了移民或驻军以低价强制购买的土地,包括“满拓地”“开拓地”等具体形式,日伪势力和日本关东军撤出后,这些土地或荒废或被汉奸地主继续占有,但从所有权上看,这些土地没有归属;其二是中国待解放地区与刚刚解放地区广泛存在的封建地主所有制,这种制度存在两千余年,土地归属于地主,经营形式为外租或雇工;其三为农民小土地所有制,主体为自耕农。①石雅贞:《解放战争时期张闻天的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和策略》,《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第2期。

同年,基于中国共产党“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中国共产党将控制东北作为当时的工作重点,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初期,为了支援前线,中国共产党必须广泛地动员东北地区的农民群众,而动员群众的基本抓手是在东北地区进行土地改革。1946 年5 月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拉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毛泽东将解决土地问题视为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将其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基本环节,并定下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总方向。同月,张闻天到佳木斯市就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为了深入了解情况,张闻天在开辟合江省宁安县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对土地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至1946 年底先后起草了《关于处理满拓地、开拓地的意见》《分地办法要有利于大多数农民》《敌人土地没收分配条例》等文件,初步制定了土地分配尤其是对曾经敌占土地分配的方针,并在他担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后加以完善向全省推广。

二、张闻天对土地经营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土地产权观点。

张闻天是中国近代最早一批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1919 年8 月他在《社会问题》的政论中宣传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废除土地私有制度,所有地租,概归公有”等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产生了对土地分配思想的初步认识。随着革命实践的不断深化,在进驻东北,推动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张闻天对于解决土地产权问题已经有了更加具体的见解,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其一,通过实地调研具体分析现有土地所有权成分,并在土地改革中以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最终将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当时,党在东北的中心工作是巩固群众基础,发动人民群众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为革命前线提供援助。基于这个目的,张闻天将分地的主要目标放在曾被日伪势力占据的无主之地,即“满拓地”“开拓地”。在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缓和矛盾,稳固东北地区大后方的群众基础。同时,缓和不代表妥协,因为在文件中张闻天明确驳斥了国民党政府提出的土地收归四大家族为首的国家所有以及地主富农提出的“地归原主”提案,提出将没收的敌伪土地重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农民,变为他们的私产,而非退还原主。①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文集》,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第349-350页。这些政策得到了党中央及中共中央东北局(以下简称“东北局”)的充分肯定,并在1946年3月20日《关于处理日伪土地的指示》发布后成为当时东北地区土地改革的指导政策。

其二,保证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并引导农民对土地自主经营。在东北地区土地改革过程中,在党中央的许可下,张闻天尝试放开农民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开始强调保证农民有“自耕、出租、出典、出卖、转让之自由权”,对凡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的佃租关系及买卖、移居不做干涉。②张闻天选集编辑组:《张闻天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48页。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其大量开垦荒地。随后,面对1947 年底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个别地区出现的侵犯工商业者的“左”倾错误,张闻天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地区在土改工作中对土地自主经营的认识十分片面,仅仅停留在土地本身的分配上,对农民基于土地的经营行为不加以引导甚至加以打压。例如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打着“满足贫雇农要求”等口号,刮起了一股“扫堂子”“扫荡”风,把一些中农、手工业者视为地主富农进行斗争,《东北日报》等报刊甚至贴出大字报号召各地方学习。③罗平汉:《中国共产党农村调查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05-106页。张闻天在发现问题后,一方面停止《合江日报》刊登转载相关内容,另一方面亲自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并第一时间向东北局汇报。1948年3月东北局肯定了张闻天的观点,表扬合江土改“掌握政策较稳”;同年,合江省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效果十分显著。在1947 年7 月至1948 年6 月,合江省交付支前公粮达3000多万斤,捐款500多万元(东北币),须知当时的合江省人口仅有约130万。④赵雪峰:《张闻天在东北合江》,《党史博采》2020年第8期。

东北全境解放后,东北农村的土地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张闻天、陈云等干部进一步提出要对土地经营行为进行引导,以资本主义式的运营模式,将传统地主分散使用土地的、吃租子的经营转为集中使用土地的雇工经营,即变封建收租经营为新式资本主义经营,一方面减轻封建地主剥削,一方面为向社会主义土地利用关系过渡提供基础,由土地斗争转变为生产斗争。⑤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文集》,第376-381页。在这个问题上,当时的邓小平也持相同看法,这个观点也与今天国家关于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部分政策主张颇为相似。此外,他进一步提出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强调土地改革后要以互助合作的原则密切个体农户之间的联系,使他坚信农民个体经济间的互助合作是新民主主义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⑥张闻天选集编辑组:《张闻天选集》,第431页。

(二)土地功能观点:农村土地的新意义。

在参与领导东北地区的土地改革过程中,张闻天开始认识到农村土地在根据地建设中承载着不同的功能,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对土地功能产生深刻理解并提出利用模式的领导人。马克思主义认为土地是一切存在和生产的源泉,具有承载功能、生产功能;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的实践中得出土地是战备时期和战争时期重要的资源,具有激励功能;张闻天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农村土地在生产过程中还兼有社会保障的功能,强调要把解决土地问题同生产与战争结合在一起。1947年2月,张闻天在在合江全省群工会议总结中指出,虽然解决土地问题是党在东北地区的基本任务,但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应该向群众解释,要完全解决农民翻身这个问题,必须使农民真正从分到的土地上得到实际利益,使他们能过上足衣足食的生活,同时保证他们的土地不被夺走。

张闻天认为:“不积极生产,有土地并不能改良生活。”①张闻天:《论群众工作中的诸问题》,《合江日报》1947年2月15日。也就是在获得土地产权的同时,还必须立足于土地资源不断创造价值,土地收益是农民的主要收入,也相当于当时农村生活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和保证。因此,他反复提出要教育农民把每个钱都用到生产中去。虽然在现在来看,这是一种非正式的、极其不稳定的社保模式,但立足当时的历史条件,能将关注点从土地本身转向以其创造的实际利益为农民提供生活保障,实现农民生活富足,已是难能可贵。

(三)土地改革过程中的相关原则。

东北地区的土地改革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土改过程中,东北地区的党员干部总结出许多重要原则,经中央讨论后推广全国。这期间,张闻天结合在合江省、辽东省的实践,先后向中央提交了土地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三条重要原则:

其一,生产力原则。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提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的领导人之一,这与他早年的学习经历与调查经验密不可分。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他一再强调“我们党领导农民搞土改,消灭封建剥削阶级,是要很好地发展农村生产力”。而如何发展生产力,张闻天认为劳动是发展生产力的必要途径。1948年2月,合江省土地改革接近尾声,张闻天在《合江农村新形势与新任务》中明确指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一切财富,而不是斗争。过去斗争的目的,是为了要消灭封建的剥削制度,使农民取得勤劳能够致富的先决条件”。②张闻天(化名张平之):《合江农村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合江日报》1948年3月4日。直到今天,深刻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依旧是制定土地管理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其二,群众原则。在赴任合江省前的农村调研中,东北局对张闻天的指示是务必最快、最大限度地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因此张闻天的分地办法要有利于团结大多数农民。基于这个目的,张闻天在土地改革初期建议允许被清算的地主保留相当于中农一倍的土地,其工商业和某些动产也先给予保留,这样既能缓和矛盾,还可以使地主阶级内部产生分化。③张闻天选集编辑组:《张闻天选集》,第356-357页。在执行过程中,张闻天等东北局的干部发现有的同志认为执行政策就是保护地主,出现了“夹生饭”、“左”倾等现象,张闻天严厉驳斥了这种将执行阶级政策与放手发动群众相对立的观念,总结出了执行阶级政策和放手发动群众之间的辩证关系。张闻天认为,执行政策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正确地解读政策,例如推行土地改革,党中央的政策既分配了土地、牲畜等物质基础,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这一上层建筑,只要在执行过程中能够在经济上、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全面得到贯彻,这种既挖“穷根”又挖“坏根”的政策绝不是在保护地主富农。此外,正确地执行阶级政策,是放手发动群众的重要保证。1947 年6 月他在全省工作会议上强调,只有“对各阶级各阶层有了正确的政策”,“党的群众运动的最后胜利才能得到保证”。④中共合江省委:《中共合江省委关于六月群工会议的总结》,1947 年7 月5 日。见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一册,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42-345页。

其三,正确的利益观。土地改革,本身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且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中又涉及新的利益分配。在土地改革中,东北地区基于土地私有制出现了一批拥有较多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的新富农,产生了一种新的具有私人资本主义性质的富农经济,同时随着土地改革中一批农业合作社的成立,私人经济、集体经济、国营(有)经济三大基本经济形式同时出现,而在平均分配土地的过程中,并没有将新旧富农进行区分。张闻天认为新富农经济是土地改革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两种结果之一,已经脱离了封建性质,应通过同时期产生的合作社进行引导,而非直接与之斗争,剥夺私人土地与生产资料。同年他向中央提交意见,建议对符合生产力要求的利益,如合作社、国营资本主义的盈利分红,应当给予维护。这一思想在他1948年9月代表东北局起草的《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中有清晰的表述,并获得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认可。在推动东北地区建立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实践中,张闻天进一步丰富了该理论,提出这种营利必须区别于私人资本主义,不仅不能对社员进行中间剥削,还应帮助社员免受商人的剥削,且不能攫取超额的利润。①张闻天选集编辑组:《张闻天选集》,第436-438页。

三、张闻天土地经营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对中国土地产权政策的借鉴意义。

在土地产权方面,张闻天主张“以资本主义的土地利用方式”取代“封建地主式的土地利用形式”,即允许土地买卖,以土地流转刺激农村经济发展。这在当时是为了用更先进的生产形式推翻地主阶级,同时优化土地利用,创造更高价值,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打下基础。今天,虽然土地归属于国家与集体,但通过流转经营权,依旧能使土地利用向集中化方向推进,从而创造更多价值。经过20年的土地流转实践,土地经营权作为社会激励机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改善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建构农村土地的市场化机制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以黑龙江省为例,2009 年6 月至2021 年5月,黑龙江参与网上土地流转面积约525万亩,网络累计交易额超过1126.9亿元,②数据来源:土流集团《黑龙江省土地流转市场分析报告》,土流网,2021年6月25日,第2页。土地流转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二)对开发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借鉴意义。

在土地的功能方面,张闻天认为应以土地为根据通过劳动产生的实际利益来为农民自身生活保障并逐步实现生活富足,在非战争时期充当农民的基本保障,这里的关键不是土地,而是其产生的利益。目前国土空间开发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土地的新功能在不断被发掘,对于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农村土地承包期限上提出了“再延长30 年不变”,以土地产权为核心和纽带,已经在农村实现了全方位、低水平的保障。然而,目前农民的生活水平距离张闻天想象中的生活富足还有一定距离,且这部分距离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已经越来越无法单靠劳动达成。而且,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土地原本作为农民主要社会保障的功能呈弱化趋势,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所得的收益在逐渐降低,因此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在2020年后有所降低。这说明为了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一方面还是要继续扩展土地承载功能的多元化利用,并辅以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不能仅仅聚焦土地,要通过农村养老、意外保险等制度逐步削弱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多种形式保障农民的生活生产。

(三)农村土地管理行为中可参考的评价标准。

改革改什么?改革的效果如何?这都需要一套严格的评价标准。张闻天在东北地区土地改革的实践中总结出两条根本评价原则。第一,张闻天指明了土地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使农民获得切实利益,实现生活富足。只要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策,都不应该反对。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尚没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完整理论,因此张闻天的理论体现出一定时代的局限性。但张闻天的逻辑,即土地经营是为了提高生产,而所提高的产出必须主要用以惠及农民本身,是经过检验的科学理论。该理论涉及两个方面:提高生产力、对利益进行分配。由此张闻天总结出第二个标准:群众标准。张闻天强调,土地改革中党的干部必须走出城市,到群众中去,解决群众最迫切的要求。群众标准体现于东北地区土地改革的方方面面,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普遍具备的精神和认可的标准,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人民观”,即“人民是改革事业的主角,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由人民检验”等思想,正是对党第一代领导人群众路线的继承与发展。在土地管理领域,群众标准表现为改革结果群众共享、改革过程贴近群众两方面,这是新一轮土地改革的需要,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

猜你喜欢
合江张闻天东北地区
张闻天陈列馆
张闻天《神府调查经验谈》
腾飞吧,合江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合江
——我可爱的家乡
合江神臂城怀古(外一首)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
合江荔枝大幅减产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