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课程思政“1T-3S-6P”教学模式探索
——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24-01-22 08:20王丽娟高丽敏曲琳娜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旅行社研学专业课程

王丽娟 高丽敏 曲琳娜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高职院校意在培养国家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为我国旅游行业培养具有“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的高技能旅游人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是在对旅游行业主要业务流程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开发的应用型管理课程,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创新等优秀品质和职业道德,掌握旅游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旅游相关部门基层岗位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优秀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的融会贯通。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有效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二、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一)对接行业标准和专业要求,基于真实岗位业务,重构课程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标准而设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契合度调研结果,与多家旅游企事业单位反复研讨,基于旅游单位真实岗位业务重构课程体系。以“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为例,通过旅行社调研,确定以“旅行社三大核心岗位群”为课程主线,将旅行社相关课程解构为五大教学项目和十九个教学任务(见表1)。根据高职教育特点,秉承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指导思想,将旅游管理的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转变为课程内容,以工学结合为纲,以企业岗位群为目,以创建并经营管理一家旅游企业的实际业务为任务,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实施旅游企业管理的完整流程,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1]。

表1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二)深挖思政元素,思政教育融入工作岗位核心素养,浸润教学全过程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科学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仍以“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为例,具体结合方法见表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工作岗位核心素养贯穿教学全过程,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浸润思政元素。坚持思想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旅游行业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贯穿课程始终,致力于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有效实现理想教育、诚信教育、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各项推进目标[2]。

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和教学内容浸润思政元素,在任务完成过程和评价的每一环节中,落实思政教育。例如:在“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业务”项目中,选取当前最具时代性的研学、体育、红色三个主题作为教学子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并融入课程思政。研学、体育和红色旅游主题让学生深入感悟实践育人的研学精神、奋斗拼搏的体育精神、爱党爱国的革命精神。将“德育素养、美育教育、劳动意识、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技能掌握复合集成于教与学的过程,促使学生能够入脑、入心、见行动,达成知行合一的教学、育人目标[3]。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一)精准分析学情,对标课程思政标准和工作岗位要求,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施前,通过测评、访谈等方式了解班级学生学习特点及学习兴趣。结合学情分析,对标课程思政标准和具体岗位工作要求,遵循思政教育元素与授课内容之间的联系,精准确定每次教学的课程思政目标,制定具体的授课计划,使课程思政理念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后面的教学实施要围绕这些目标有序开展。

(二)基于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成优质教学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基于深度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实训室、校企合作旅游企业)、线上线下资源(旅游网站、活页式教材),整合教学平台(云班课、学校在线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典型案例库、网络素材库、智慧旅游网站)。通过任务驱动、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利用旅游企业先进的操作系统,探究学习,打造课程思政的立体、高效课堂。以旅行社课程为例,将课程思政教学策略进行优化(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三)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方法,构建“1T-3S-6P”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总结形成“1T-3S-6P”课程思政教学模式。“1T”是指1个任务,即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如旅游销售管理。“3S”是指善德、善学、善行3“善”的课程思政培养目标。“6P”是对“预、明、究、做、评、拓”6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步骤的概括。在每一教学过程中突出“爱国、诚信、工匠、创新”等主题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培育善德、善学、善行的旅游高技能人才。

(四)遵循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实施“六步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结合每节课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4],实施课前、课中、课后的预、明、究、做、评、拓“六步沉浸式”教学过程,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浸润全过程。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内动力得到激发。

1.预:课前任务驱动,完成自主学习

课前提前调查学情,了解学生关于每次课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精准推送学习资源。教师通过学生预习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这一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例如:在进行研学旅游市场调研教学之前,通过调查问卷、前序知识掌握情况等学情分析,在课前发布研学旅游市场调研知识和任务,引导学生在平台上完成研学旅游市场调研相关知识的学习。

2.明:创设工作情境,明确课上任务

按照旅行社实际工作步骤明确每次课的具体任务。例如:在旅行社线路市场调研与分析课上,教师通过与旅行社工作的学长连线,线上调研引入真实的旅行社旅游线路,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的工作情境,既给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带来了学习动力,也很好地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

3.究:探究重点难点,掌握核心技能

旅游工作流程中不同的环节,都有关键的核心技能。运用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手段,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探究过程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并以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形式展示。例如:引导学生搜索红色主题旅游资源,挖掘红色精神,运用到主题旅游线路设计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做:学中做,做中学

学生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分组进行实操,形成初稿,不断完善,最后以完整的成果呈现出来。例如:在研学旅游线路设计中,学生分组为小学生团、初中生团或高中生团等不同年龄段的研学团,设计研学活动,在学中做、做中学,不断完善研学旅游活动设计,充分体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充分感受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

5.评:多元多维多角度评价

在每个具体实训任务完成之后,设置学生展示和评价环节。例如:在旅游产品销售管理的定价和报价环节,在每组学生展示完小组报价表的制作过程和成果后,进行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和企业专家点评。成熟的产品可以推向市场,让游客进行客户体验点评。教师通过学生的成果采集教学和学习信息,分析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适应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互相学习、不断创新,形成谦虚谨慎的精神。

6.拓:课后拓展迁移,深入工作实战

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延伸至课后,进行课上知识和任务的延伸,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增强主动实践意识。例如:在学习旅行社产品设计时,课上完成“一日游”线路设计任务,课后进行“多日游”线路设计的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技能。

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通过优化评价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元多维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精准评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客户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方式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全过程,形成全过程多元多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差异性评价指标和发展性评价指标融入其中,关注每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进行个性差异的增值评价。依托云班课等实时采集平台数据,动态量化跟踪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实时进行教与学的反馈和总结,开展因材施教和个性辅导,达成善德、善学、善行3“善”的课程思政培养目标。

(一)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全过程,嵌入式地践行善德教育,育人质量有效提升

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让学生掌握旅游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通过思政教育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旅游工作岗位有机结合,使旅游从业人员的爱党爱国、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等道德素养目标融入其中,嵌入式地践行“善德育人”,有效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5],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二)在任务驱动学习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善学目标达成

通过实际的任务驱动教学和课程思政全程贯穿融入,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在行动导向的六步沉浸式学习中,学生边学边体验、边练边探究,激发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不断践行课程中掌握的目标管理、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等实用的学习方法,善学精神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夯实和提升。

(三)沉浸任务情境和工作实践,行动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认同感不断增强

通过旅游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情境教学和旅游企业实践教学,学生对旅游相关岗位工作更加热爱,岗位工作专业技能、核心能力、行动力、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岗位专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都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善行目标有效达成。学生在1+X证书获取和大赛获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习效果显著,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论与启示

(一)课程与思政有机融合,课程是载体,思政是灵魂

专业课程是实施思政教育的基本载体,思政教育是专业课程的重要灵魂,二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课程思政建设不能脱离专业课程建设而单独进行,专业课程建设是前提、是根本,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专业课程建设也不能脱离课程思政而存在,要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6],深挖思政元素,打造课程思政金课,拓展专业课程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提升专业课程教育的温度[7]。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为载体,在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有效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

(二)以生为本,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习体验和学习能力

优化“1T-3S-6P”教学模式,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德技并修为引领,聚焦工作情境、六步沉浸教学,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学习体验,突出职业体验感。例如:在旅行社产品开发业务中,设计研学、体育和红色三大主题旅游情境,学做一体,理实结合,此教学模式做到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无痕融入。例如:在旅行社线路设计任务中,结合研学、体育和红色旅游线路设计中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和革命创新的红色精神元素,将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从业人员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其中,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三)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校内教师团队与旅游企业专家团队紧密合作,创设立体化的学习时空,进行线上线下互动学习[8]。结合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关键技能,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多元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新技术的使用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课上小组学生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设计的研学旅游线路已投放到合作企业,企业专家对学生设计的既有创意又新颖的研学活动给予高度评价,研学团体验后也给出了“研学活动设计别出心裁”的评价,对活动中既有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又有传统作品制作体验赞赏有加。学生通过扎实的工作任务和丰富的企业实践,提高了企业需求的岗位技能和岗位工作素养。

猜你喜欢
旅行社研学专业课程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出国游走错机场 旅行社依法担责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研学之旅
旅行社人才开发机制探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