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思考
——以江西省X 县为例

2024-01-23 03:20邓亚娅
江西农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管护贫困户攻坚

邓亚娅

(南昌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随着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然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下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X 县县域基本情况

X 县位于江西省中部,曾是非国定贫困县,全县辖7 镇、6 乡、1 个街道和1 个国有林场,134 个行政村,20 个居委会,总面积1248 平方公里,人口35 万。曾有“十三五”省级贫困村11 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180 户5100 人。近年来,X 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2020 年底X 县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县“三农”领域呈现稳中向好、生机盎然、蓄势待发的良好势头,为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2 X 县脱贫攻坚的实施路径

2.1 压实各级扶贫脱贫责任制

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多年来,X 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集聚各方力量,举全县之力推进。一是以最大的力度推进。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每年多次组织召开高规格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在脱贫攻坚的冲刺期,大力开展“春季攻势”“夏季整改”“秋冬会战”等攻坚活动,保持尽锐出战的攻坚态势;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2016 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51 亿元。二是以最强的力量帮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县乡村三级都成立了由书记牵头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机构,领衔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建立了贫困村“6+1”帮扶机制,每个贫困村安排1 名县领导、2 个县直单位、派驻1 名驻村“第一书记”、1 个帮扶工作队和1家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帮扶,对贫困户实行“1+1”帮扶,全县共安排1335 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134 个行政村全部派驻了第一书记。三是以最严的责任保障。强化跟踪问效,专门成立了脱贫攻坚整改办和督查问效办,建立了纪检巡查、党建巡查和效能巡查三项制度,实行每月一督查、一反馈、再回查、再通报,对履职不力的干部进行约谈和问责。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脱贫攻坚列入乡镇高质量发展考评,考评分值占比达30%,每年评出先进乡镇并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进行表彰,对责任落实不力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

2.2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X 县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将“精准”二字贯穿脱贫攻坚各环节、全过程。一是人员识别精准。对农村贫困人口开展多轮排查、比对和甄别,严防漏评、错评,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收官阶段,着力摸清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得准”。二是措施帮扶精准。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根据每个贫困村、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帮扶措施,确保“扶得好”。比如,根据各个贫困村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有针对性地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扶贫能力;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产业、就业帮扶,引导其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重点进行兜底保障。三是政策落实精准。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既不拔高也不降低标准,推动各项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位。比如,在健康扶贫中,设立了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大病救助、商业保险、财政补偿、特大病医疗救助等“六道防线”,确保将贫困户住院医药费报销比例控制在90%的适度比例;在教育扶贫方面,实行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落实好相关的教育扶贫政策,为因身体原因不能入校的贫困学生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确保一个不落。

2.3 提升脱贫增收稳定性

科学把握“输血”与“造血”、内力与外力的关系,内外并举、双向发力,确保贫困户能脱贫、可持续。一方面,“扶上马,送一程”。对已脱贫的贫困户持续加大帮扶力度,继续落实好扶贫政策措施,确保增收可持续。比如,建立“遇困即扶”机制,为所有农村群众购买了“防贫保”,对生活遇到困难的贫困户、边缘户,及时给予救助帮扶,有效防止了返贫致贫。严格按照设立五年过渡期的要求,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措施,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让已脱贫人口吃下“定心丸”。另一方面,激活力、强动力。脱贫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才是我们长期的使命。坚持把激活“造血”功能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来抓,进一步把工作重心放在开发式扶贫上,通过搭建乡镇产业就业“两业”扶贫服务中心,推广“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公司+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等模式,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大带小、以强帮弱,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好扶贫项目、产业基地、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等用工平台的作用,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创新开展“美德积分”行动,对贫困户定期评分,实行正反激励,不断激发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

2.4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乡村振兴,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美丽乡村。一是精心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根据每个村庄的生态条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因地制宜,科学务实地进行全域规划,确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严格管控农民建房,实行一户一宅、统一风貌,彰显和谐有序之美。二是精致建设。聚焦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目标,坚持点、线、面发力,强化资金投入,统筹推进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示范带建设,积极做好串点连线、拓线成面文章,“十三五”期间,X 县完成了984 个村点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将村庄建设与党的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乡土文化等深度融合,努力呈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图景。三是精细管理。按照“清净整洁、精细秀美”要求,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攻坚行动,建立健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探索实行定管护范围、定管护标准、定管护责任、定管护经费、定管护奖惩、分级包干的“五定包干”机制,率先实现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全域治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全域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农村生态质量稳步提升。

3 X 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困境

3.1 返贫致贫风险较大

虽然X 县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但已脱贫人口有相当一部分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人员,占比分别达35.7%、34.9%,因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后续发展能力有限。2020 年以来,X 县排查识别脱贫监测户30 户87 人、边缘户49 户125 人,虽及时落实动态帮扶措施,暂时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但受大病、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一些已脱贫人口、边缘人口仍存在返贫或致贫风险。

3.2 农业产业效益不高

X 县是农业大县,但农业发展仍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优质农产品种类较少,品牌影响力不够,有带动能力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偏少,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得到有效挖掘,产业效益、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如采用留树保鲜技术种植的井冈蜜橘被全市推广,但井冈蜜橘的年产量仅占全县柑橘的2.18%,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本草纲目》记载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洲枳壳名气和产量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但因缺少深加工,价格优势不明显,没有真正体现优质优价。

3.3 农村基础保障设施薄弱

通过连续多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X 县实现了新农村建设“扫一遍”,打造了一批精品村点和示范带,有效改善了农村面貌。但与江浙等发达地区的农村相比,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有不少差距。如X 县虽然正在加快推进城乡饮水一体化项目、生活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但差距还是比较大,全县只有226 个自然村通了自来水,43 个村兴建了污水处理设施,分别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22.1%、4.1%。

3.4 农村基层人才短缺

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X 县农村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现状,引进、培育、管理、使用农村人才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据统计,X 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20.5 万,其中农村实用人才仅占2.9%,农村实用人才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9.87 年,51 岁以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45.88%,难以满足乡村振兴需求。

4 X 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路径

4.1 以农业高质高效促振兴

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来抓,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在抓好水稻、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的前提下,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主攻发展方向,主攻优质果业、道地中药材、绿色蔬菜、高产油茶四大特色产业,重点抓好井冈蜜橘、商洲枳壳等特色农产品品种选育、品质提升、品牌培优,提升农业比较效益。积极推动三产融合,做好农旅结合、康养结合等文章,加快发展壮大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有效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4.2 以农村宜居宜业促振兴

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四精”理念,统筹抓好美丽乡村和中心镇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农村通自来水、生活污水治理“两水”工程为重点,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将村庄建设、长效管护与党的建设、产业发展、乡土文化等深度融合,通过串点连线、拓线成面,加快实现农村由“外表美”“一域美”向“内在美”“全域美”转变,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争创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

4.3 以农民富裕富足促振兴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效杜绝返贫,带动逐步致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常态化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坚持开发式帮扶,深化“志智双扶”,提升“美德积分”实效,进一步激发自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及时提升保障水平。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和“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4.4 以资源要素保障促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大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下乡”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马力”。健全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相适应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降低涉农贷款难度,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撬动更多资金参与乡村振兴。大力培养“田教授”“土专家”等乡土人才,引导鼓励大学生、农业科研人员投身农业农村发展。切实保障好乡村产业发展和建设用地,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汇聚各类生产要素,服务“三农”发展。

猜你喜欢
管护贫困户攻坚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