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基于江西L 镇的调查研究

2024-01-23 03:20邓亚娅
江西农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邓亚娅

(南昌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1 L 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L 镇位于县城北部,距离县城15 公里,全镇总面积100.8 平方公里,辖9 个行政村,1 个居委会,76 个自然村,106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683 人,党员782 人,截至2022 年底人均年收入约21800 元。

为进一步推动L 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村级组织特别是党组织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作用,以及带动富裕、共富共享的服务功能,保障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镇党委积极引导各村结合自身资产资源实际,优化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截至2022 年底,根据县委组织部指导的村集体经济分类依据和统计口径,核对“村帐镇管”2022 年度的“三资”入账数据,全镇9 个村集体村均经营性收入为24.9 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0 万元以上的村有5 个,具体为王山村44.4 万元、黎溪村42.4 万元、石口村40.6 万元、堆背村38.5 万元、桃湾村33.1 万元,其他四个村的经营收入为唐家村24.1 万元、溪边村22.7 万元、庄里村17.4 万元、沧州村16.1 万元。

2 L 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经验做法

2.1 选好头雁,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干班子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是要有一支善谋实干的村“两委”班子。各村采取从村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合作社负责人等优秀人才中选拔村组干部的办法,着力把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充实到村“两委”干部队伍中来,使具有经营思维、富有产业眼光的“两委”干部成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领航集体。同时,坚持把有头脑、有眼光、想干事、干成事的外地务工人员请回来创业,用他们的先进理念、资金资源影响带领群众致富强村。

2.2 党建引领,凝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方合力

充分发挥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由“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帮助指导党支部学习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新农村政策,如黎溪村、溪边村、沧州村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对接、联络上级帮扶单位和政策单位,向上争取各类农业、农村项目和资金支持,积极发展葡萄、牛蛙、草莓、杨梅等富民产业。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年轻有为、有号召力的党员放在村级集体经济筹划一线、项目一线历练,将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将致富能手吸纳为党员。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注重吸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鼓励干群连心、群策群力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建设。

2.3 挖掘特色,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模式

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立足现有自然资源、固定资产和产业特色,吸引各类工商企业和农业企业,通过租赁、承包、资产入股等方式,盘活现有山林、田地等自然资源,以及房产等资源,努力建成农家乐、休闲旅游等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石口村、堆背村通过对外租赁、承包的方式,加强村集体的闲置厂房出租管理,逐年增加租金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获得了较好的抗风险能力和基本稳定的收入。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村集体刚性支出日益增大,收支平衡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村庄环境面貌大大改善,而需要开支的公益设施维护、环卫保洁、绿化养护、路灯电费等费用也大幅度上涨,村级日常支出、长效管护支出明显增加。在人力方面,年轻力壮、受教育程度高、懂经营、会管理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选择发达地区干事创业,村庄人才资源外流严重。在一些村的特色产业种植过程中,由于村民相对缺乏种植技能,在剪枝、疏果等关键环节仍然需要外聘技术人员操作,农业生产成本大增。近年来,受到疫情的影响,桃湾村等部分村的草莓、桑葚、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波动较大,收入不稳定,甚至产生了亏损。

3.2 增收途径不够充分,地域发展仍存失衡

从现状来看,L 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多来源于资产租赁或资源性资产发包流转收入等发包收入,缺乏通过其他的经营活动取得经营性收入的途径。庄里村等部分村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有所增收,但受资源制约,其开发的可持续性不强,后劲乏力。另外,堆背村等村拆迁后对土地的盘活力度不够。对于市场主体来说,由于缺少规划,不少市场主体决策偏向谨慎,不愿意进行多产融合的投资尝试。同时,L 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大多集中在王山、石口、堆背等105 国道周边的村庄,其他山区村产业发展较为困难。

3.3 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层思路不清

调研走访期间发现,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村庄普遍缺少有能力、有干劲的带头人,缺少一支战斗力强的管理队伍。目前,L 镇的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者大部分为本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思路、少门路、无出路。一些村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等政策、靠帮扶、要资金”“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陈旧思想,主动发展意识不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的村干部缺乏发展新思路,难以破解资源不足的难题,拿不出“致富良方”。一些村干部虽然有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但疲于应对日常工作,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往往是比学赶超,应付了事。

3.4 村级合作社作用不明显

村级合作社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法人主体,合作社的运行管理直接影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实效和发展前景。L 镇多家扶贫合作社中,正常运营的屈指可数,有些合作社成为“空壳”,对村集体经济发挥的作用不理想。在管理制度层面存在制度缺失,由于村合作社管理人员与村“两委”人员的高度重叠,造成合作社管理制度空缺,往往被村务党务等相关制度所代替;在管理文化上,缺乏以党建为引领、村历史文化为底蕴的文化支撑,没能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上升到全体村民的自觉性,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攻坚氛围;在利益分配上,缺乏科学决策和监督严管,存在分配的随意性,导致合作社收益在进行二次分配时效益不明显。

4 对策及建议

4.1 建强管理队伍,加快形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4.1.1 选准人

在选拔村支部书记时,要将经营管理水平、带动群众致富能力作为重要选拔标准,选派有经验、敢闯敢干的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选聘专家、龙头企业管理者以及乡贤担任合作社顾问,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管理、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4.1.2 培育人

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产业技术培训与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把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把党员致富骨干培养成村集体经济的领头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4.1.3 用好人

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村干部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的重要考核指标,同时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绩效挂钩,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基本工资+集体经济创收绩效”制度,正向激发村干部干事业、谋发展的热情和干劲。

4.2 拓宽发展思路,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4.2.1 整合资源增收

要系统整合优质资源。重点培育若干优势产业集群,让村集体经济赚到“真金白银”,让村民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形成良好示范效应,激发各方主动整合资源的热情。

4.2.2 挖掘潜力增收

要适时开展全镇农村闲置资源普查,摸清山塘水库、传统技艺、优秀乡贤,以及闲置的土地房屋等各方面的“家底”,采取以开发、入股、投资等方式盘活资源,进一步拓宽集体经济增收路径。

4.2.3 合作发展增收

要以政策、项目扶持为导向,融合优势项目,将建成的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对外进行“招租”,实行“反哺”制度,将一定比例的收益用于村庄建设,积累发展资金,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村集体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4.3 加快改革步伐,发挥合作社作用,大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发展

当前,村合作社亟待解决“谁来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什么”的难题,以及明确运营主体、运营模式和运营方向。

(1)探索制度改革,制订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外聘职业经理人制度,并且不断畅通合作社市场参与渠道,鼓励将财政补助转化为村集体股份,有效化解管理人员专业性不足和集体经济发展低效化的难题。

(2)破解融资难问题,积极开展示范合作社创建行动,获取更多中央省市县政策性项目资金倾斜。鼓励合作社吸纳有投资意愿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加入,启动更多“头雁”项目,积极引导企业家参与乡村产业项目建设。

(3)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提升农民合作质量,探索发展全程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

4.4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营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氛围

只有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等实现有序运转,才能更好地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局面。

(1)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农民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解决一些村存在的“干部干、农民看”的问题。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赋权、活权。

(2)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注重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有效联结,构建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推动发展新思路新举措落地。及时推广经济强村可复制、可学习的治理模式,注意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与基层治理有效结合的途径。

4.5 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加快构建农村集体经济新格局

(1)壮大富民产业规模,围绕葡萄、牛蛙、草莓、杨梅等特色富民产业,以绿色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为中心,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产业基地,做强龙头企业。

(2)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领域的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基地变景点、农产品变旅游休闲商品。

(3)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大力引进一批农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

猜你喜欢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