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路径选择

2024-01-23 08:25程晓丽查晓莉杨静凤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旅游业思政

程晓丽,查晓莉 , 杨静凤

(1.池州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2.池州学院 池州市研学旅行研究中心, 安徽 池州 247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强大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提升自然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校的“课程思政”正是通过教育和学习的方式将人的全面发展向前推进,是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而提出的[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

1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旅游自古就兼具游憩与教育的天然属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旅融合日趋深入,文旅产业发展对德才兼备的高质量旅游人才有着更加迫切的需求。“课程思政”给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拓宽新的途径,带来更多新的机遇,因此在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是重要的和必要的[2]。

1.1 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新时代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推动,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我国旅游业建设人才的主要输送源。传统的教育体系过于重视知识层面教育,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要进一步把握好政治方向,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学生除了要掌握旅游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学校要不断优化现有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及创新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学生在思想上能够接受并认同之,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才能与祖国的事业同向同行,成长为旅游业建设中的优秀人才。

1.2 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旅游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近年来已成为“小康生活标配、美好生活必备”。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旅游业发展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美好生活导向,坚持“幸福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定位,要围绕游客需求,不断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加快文旅融合,满足人们通过旅游获得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提升思想境界的愿望。在全球旅游市场不断融合过程中,旅游业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和抓手,是中国与世界沟通与融合的重要媒介,旅游从业者担负着向世界展示中国素质、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旅游从业者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需具备意识形态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强业必先强才,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促进旅游业走向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1.3 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全球正在进入一个交通、通信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捷、内容越来越丰富,这就更需要高校培养出人格独立、明辨是非、自我更新、身心健康的学生,而目前大学生虽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尝试新事物并实践,乐于求新求异,但也存在自我意识较强,缺少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对中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不多,出于个人爱好和兴趣驱动,学习知识追求快捷实用,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精神较欠缺等问题。立德树人的战略目标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具有高度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受近3年的新冠疫情影响,旅游企业运营压力加大、人才需求锐减,这不仅使旅游从业者失业率迅速攀升,也导致旅游专业毕业生择业空间受到严重挤压[3]。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学习全过程,培养有务实精神、有服务意识的旅游从业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2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及文旅融合的兴盛,旅游管理成为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相关高等院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政育人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 强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完善顶层设计[4]。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落实好课程思政,首先要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明确各方责任,共同致力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整合配置各类资源,提供全方位保障,从校园文化、教学观念、师德师风建设、办学投入等方面采取措施,打造有助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多维度立体环境,推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和授课教师自身科研专长,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方案,同时要不断完善育人职责的考评制度,从课程思政的育人需求出发优化考评体系,不断丰富优化各项考评指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并强化教育的引导及思想的熏陶。

2.2 健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立德树人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个课程体系合力完成[5]。要将课程思政育人的核心价值理念全面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贯穿于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学科体系和管理体系。一是修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教学成效和教学评价等环节明确思政育人要求。二是完善专业课程建设,立足于专业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深入开展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的课堂革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实践。三是以课程组、教研室等为单位,开展集体听评课、集体备课、专题培训学习等专题教研,共享备课资源,生成高质量的教案,将思政元素融入每门课程、每节课中,不断拓展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四是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就业创业报告会、主题党课、主题团课、参观学习活动等形式,全方位融入思政教育,与课堂教育相辅相成。

2.3 培养造就高素质师资队伍

学校育人的核心力量是教师,教师的素养直接决定了思政育人的成效,也决定着学生培养的效果。首先要培育课程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教师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回溯教育价值本源;所有课程都必须承担好育人责任,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回归教育的初心。其次要提升课程教师的思政教育理论素养,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才能保持政治素养不掉队,自觉做到率先垂范。三要提升课程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素养,紧跟行业发展,精心设计课程教学的思政要素,及时将文旅融合、研学旅游、旅居康养以及新冠疫情后旅游业发展新趋势新业态等内容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任务驱动等形式分享给学生,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教育有机融合。

2.4 深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是把已融入教材的思政元素提炼出来,而不是把已有的思政元素盲目嫁接进课堂。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也应当主动转变教学理念,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突出服务意识、过硬服务能力及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6]。思政元素的挖掘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红色旅游教育主题宣传教育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打造全面系统、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具体实施路径一是基于课程内容,从旅游发展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旅游传统文化、旅游扶贫、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政策与服务等教学内容中找到思政教育的映射点,凝练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育人内涵,提炼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并转化为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融通,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统一,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门课程的知识传授、技能提升有机融合,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三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更加聚焦文旅融合,打开格局,拓宽视野,持续推进旅游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红色文化、体育文化等融合创新,以文旅深度融合,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3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旅游学概论》是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4+3”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清晰构筑了学科的基本框架,让学生接受初步创意思维和能力训练,是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课,在旅游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旅游学概论》为例,构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探究课程思政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社会价值理念,提升其行为修养与政治觉悟,实现品行塑造和价值引领,实现人文知识的内化,有利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有职业技能和健康身心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对专业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有一定参考借鉴意义。

3.1 以任务为驱动,解决旅游业现实问题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着本质区别,《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因此课程教师不能只关注课程思政而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是应该从学生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目标出发,引入思政内容,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服务,才能真正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所选思政素材要尽可能地贴近实际,能够真实地反映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向,能够解决旅游业的现实问题,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思想导向性。如“旅游资源”一章,涉及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提前设置相应主题,针对旅游资源如何开发设置课前调查任务,让学生调查家乡有哪些旅游资源,如何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通过哪些方式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等,鼓励学生以课堂讨论、实地考察、网络查询等多种方式完成此项调查任务,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旅游业的发展动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建设的责任感、对“记住乡愁”的认同感、对乡村振兴的使命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3.2 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手段

《旅游学概论》课程可线上线下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思政教育专题进行相应的活动设计(见表1),通过课堂讨论、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参观调研等教学手段,让停留在书本的思政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吸收,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实效。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要遵循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想法,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教师亲和力[7]。

表1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主题教学活动设计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建设应围绕着学生多样化需求和差异化个性,因材施教开展教育。Z世代的大学生多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思想活跃,喜欢关注网络动向,也容易受到网络思潮的影响,学习方式较以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课程思政的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思政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是,在课程教学的过程除了关注专业知识传授以外,还应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8]。教学内容既要“接地气”,又要有思想高度,重视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关注度,让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突破低效教学的困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3 引发情感共鸣,服务国家战略

近年来,旅游业全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倡议等发展策略,与宏观经济发展和大众需求同频共振,获得了持续而强劲的市场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旅游业在服务共同富裕、加快绿色发展和更高层次开放上将有更大作为,在彰显文化自信、民族自强方面体现更大价值。课程教师要结合国家战略,在教学中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中国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适应国家战略和全球化发展要求,引发学生知识共鸣、情感共鸣和价值共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坚韧品质,具备国际视野、管理理念、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学习传承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等,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更好为旅游业服务。

3.4 注重参与实践,促进学用协同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是活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反映在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大思政”建设的核心是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的全方位实践教学[9]。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讨论、善于展示、勇于实践。《旅游学概论》课程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采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用协同等实践育人形式,拓展课程思政的时空。如在新生入学时,组织旅游管理高年级学生给新生开展“游校园、讲校史、学校训”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专业优势,也有利于提升专业知名度,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本校的旅游实训场所,为学生讲解旅游业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已取得的丰硕成绩,深化学生的专业认知。还可以让学生深入学校周边的景区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和义务志愿服务,参与游客市场调查,提升学生对旅游业的热爱之情,让思政元素外化于行。

3.5 聚焦知识与能力目标,找准融合点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共八章,分三个模块(见表2),其中第一、二章属基础知识模块,第三、四、五章属旅游活动构成要素模块,第六、七、八章属旅游群体活动影响模块。在聚焦《旅游学概论》各章节知识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文化、行业热点、时代特点、个人成长等内容,挖掘并提取相关思政教育元素,将旅游业的新趋势、旅游者的新需求、旅游资源的新开发系统纳入课程教育资源,以全新的视角进行思政解读与分析。

表2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续表

4 结论

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体系全方位改革,需要在各专业课程中融入道德、品质、意识、观念、人格等具有导向性的思政元素,来全面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10]。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高质量的要求,做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推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课程全面融入到每门专业课程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实现为旅游业培养及输送思想品德高、社会意识浓、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的责任与使命。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旅游业思政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