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视域下体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然、实然与应然

2024-01-24 11:20盖豪杰
山东体育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体医全民康复

盖豪杰

(西南大学 体育学院,重庆 400700)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首次从国家层面上提出要完善全面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立足于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共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同时还强调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最终实现全民健康[1]。这一重要论述为开展全民健身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即通过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康。而这一体系的完善根基在于推动体育与医学的深度融合,培养相应的复合型人才,进而填补全民对参与体育活动科学性指导的人才需求空缺。

着眼于当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在全民健身战略计划下,人们的消费目标开始聚焦到自身的健康状况,健康产业从而迎来了大爆发时代,但在其迅速发展下弊端也随之显露。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深度推进过程中,人民群众对于体医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急剧增加,供给与需求极不平衡。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谱转变,体育健康素养缺乏和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等社会问题,体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据此,本研究基于全民健身战略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体医复合型人才的概念界定,把握体医复合型人才的现实定位,围绕全民健身下体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实然困境展开论述,探索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社会与高校培养体医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为全民健身事业有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 全民健身视域下体医复合型人才的内涵阐释

体医融合在中国正式提出时间尚短,对其涵义的阐释,不同学者基于不同角度给出相关定义,从宏观层面上来讲,冯晓露、于洪军认为“体医融合”是指:通过体育与医疗卫生系统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整合,来优化健康资源配置,提升健康服务效率,最终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2-3]。而从微观层面上来讲,刘海平认为“体医融合”是指在疾病预防、临床治疗和康复锻炼各阶段中,相关专业人员综合应用医学和体育的专业知识、方法,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的手段和健康干预模式[4]。基于上述学者观点,“体医融合”虽在作为特定概念上未达成一致共识,但也共同表明了“体医融合”的实现路径不仅需要体育与医疗相关服务部门的协同发力,也更需要体育与医疗专业资源与人才整合。由此观之,体医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推动体医深度融合的路径之一。

当前,在学术界对于体医复合型人才的内涵界定还未有一个清晰的定义,但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一些想法,认为体医复合型人才既需要掌握运动专业技能、运动训练学知识,也需要掌握诊疗和康复相关知识和技能,实现医学专业与体育专业的知识相容[5-6]。此外相关高校培养单位对其定义也大同小异,例如,体育与医学交叉结合的前沿学科:运动康复专业和康复治疗专业。调查结果表1所示;在治疗手段、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的侧重点虽然有着明显不同,但在其培养目标上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医学治疗技术和运动基础理论的高级康复技术人才。目前无论是学界给出内涵界定还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给出的定义都从知识体系角度出发,认为体医复合型人才应具备医学和体育两领域的知识体系。但是随着全面健身计划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正式提出,仅仅具备两领域的知识体系,显然不足以满足现实需求。面对老龄化趋势、慢性疾病谱变化、残疾人康复意识缺乏,全民体育健康素养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体医复合型人才在具备能够胜任运动损伤防护和康复治疗的情况下,也应具备“运动是良医”的健康新理念,且能有效地向大众传输该理念。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全民健身视域下体医复合型人才的内涵是:具有大健康、大卫生、大体育理念,系统掌握运动科学和康复医学方面的知识体系,能够胜任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环节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表1 部分体育类和医学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表

2 全民健身视域下体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

2.1 体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客观需求

健康中国战略建设背景下,强化体医合作理念,培养体医复合型人才,是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重要目标[7]。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9亿,占总人口的13.5%[8],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来的健康问题为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国家医疗保障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同时,随着国民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的健康风险也在急剧增加,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9]。这些慢性疾病带来的医疗负担占总负担的70%以上,也是制约我国全民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慢性病带来的健康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仅仅靠医疗部门的全科医生诊断、治疗的手段无法完全应对。而体医复合型人才对于促进健康老龄化和防控慢性疾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有效地缓解医疗部门的压力。因此,全民健康的应对措施不能局限在医疗技术和手段,而应是跨学科合作、多技术多手段的综合应用。在面对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急剧增加的时代,培养掌握体育与医疗手段的复合型人才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2.2 体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满足健康服务业对人才的内在诉求

健康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不仅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10]。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11]。该《意见》为我国体医融合的深度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12],这无疑更加肯定了体医融合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的重要地位。在面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如此庞大的需求群体,体医复合型人才必将成为众多健康服务业专业人才的重要来源。

2.3 体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全民体育健康素养的重要保障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或服务并做出正确的与健康相关决策的能力[13],与国人科学健身、主动健身、保持健康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塔基”,而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塔基”建设。高校大学生体测猝死事件,杭州女孩跟刘畊宏跳操脚受伤事件等,更是从侧面反映了大众健康素养的缺失。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7.06%,2019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上升到24.81%,略有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体育健康素养作为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标和本质看,体育健康素养与健康素养有共同的目标,即健康促进[14]。由此可见,体育健康素养是全民科学健身的前提。当下,面对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多数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一线指导人员,社区卫生人员成为一线治疗人员。但是多数社会体育指导员往往不具备医学基础,医学实践能力不足,社区卫生人员缺失运动专业知识及运动技能,缺乏运动干预健康相关理论知识,对“运动是良医”理念认识不足。因此,我国急需一批具备体医融合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弥补健康中国建设的“塔基”不足。

3 全民健身视域下体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然之困

3.1 政府统筹力度低:继续教育多主体的协同能力薄弱

继续教育体系作为衔接普通教育体系和产业需求与社会需求体系的重要纽扣,在其培养社会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15]。基于全民健身市场的需求逻辑,体医复合型人才作为服务群众的中坚力量,应该是继续教育关注的目标群体。但是由于继续教育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体医复合型人才进行继续教育的开展需要政府、体育部门、卫生部门、社区部门以及受教育者的多方协同,如,对于社区而言开展继续教育必然意味着财政支出的增加,对于体育部门与卫生部门而言开展继续教育必然涉及到两者的相互协作,其开展过程也必然牵扯到利益的诉求。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参与社区开展的继续教育是否额外付出受教育成本或占用其个人工作时间等,都会成为其参与继续教育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因素仅靠单一的部门又不能很好地去解决,协同不当必然导致体育型、医学型的单一领域人才向“体育+医学”的复合型人才转变速率下降,从而将远远满足不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对于体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2 高校教育资源滞后:院校教学供给失调

无论是教学资源、课程资源还是师资,任何教育资源的配置在本质上都是一种以客观需求为导向的系统化行为,不可脱离外部供给需求孤立存在[16]。因此高校在培养体医复合型人才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明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对体医复合型人才人力资本的需求情况。然而高校作为培养高质量体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其教学资源上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导向,最主要的特征表现在教学、课程和师资上。首先,作为培养体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主要分布在体育类院校和医学类院校,当前两类院校所传授内容与岗位的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体育类院校在其培养体医复合型人才时,重运动技能轻医学知识的情况依然存在,医学类院校在其培养体医复合型人才时,重医学知识轻运动技能的情况也是常态,都各自注重本领域的培养,这就造成教学内容未能与社会需求形成对应,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还偏向于各自的领域,无法实现有效整合,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其次,体医复合型人才作为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应用型人才,在其课程设计中必然需求更多的实践经验,但是目前两类院校在其培养体医复合型人才的课程配置中,实践课程比重占比低,使学生无法切实掌握将运动康复疗法作为医疗或非医疗干预疾病的能力。最后,欲培养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前提[17]。作为培养两领域复合型人才的教师,其自身也应该具备两领域的知识储备。但是医学类或体育类教师由于教育背景、专业背景、研究方向的差异,往往专业单一的教育背景很难与人才培养计划衔接。而缺乏“医学+体育”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教师,很难给予学生更全面的知识,无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水平体医复合型人才。

3.3 资格认证制度缺失:体医融合职业发展受阻

当前,从事社区卫生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在职人员的资格证书都分别来源于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体育指导局指定的相应资格考试,通过测试进行获取。两者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互相独立,这就导致社区内继续教育培养的体医复合型人才的资格认证制度相对缺失,使得社区体医复合型人才即便完成相关培养,也无法从事跨领域的工作,大大降低了体医融合职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再者,针对于体育类院校和医学类院校开设的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等具备体医融合理念的专业,我国卫生部虽为此开设了康复治疗师职业培训和资格考试项目,国内也成立了康复医师协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等组织,但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18]。此外,有些地区还提出体育院校的运动康复专业和医学院校的康复治疗专业的毕业生要在医疗机构实习一年之后才满足报考“康复治疗师”的要求。相比而言,美国物理治疗师的培养,无论是教育还是考试、认证、注册、组织管理都是独立形成的完整体系[19]。我国在体医复合型人才资格认证制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否则在这种限制的加持下,将不利于人才的评价和筛选,无法促进全民科学健身持续纵向发展。

4 全民健身视域下体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应然之策

4.1 政府统筹引领:构建协同治理机制

政府是教育投入的主体和教育监管的主体,而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20]。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应当对于继续教育体系发挥足够的领导作用。根据当前在对社区卫生团队、社区体育团队进行继续教育培养时,由于其继续教育的多方协同不足,社区体育部门和社区卫生部门在通力合作时,各自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继续教育培养社区体医复合型人才的设想与现实仍有一段距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宏观调节作用,引领社区体育与医疗部门相互配合,督促社区体医部门寻求切实可行的协同治理机制,消除阻碍体医部门融合的鸿沟。其次,对于社区在开展继续教育上的投入成本,政府应对社区管理机构进行资金倾斜,加大社区对体医复合型人才进行继续教育的主动培养意愿。最后,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可采取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21]。通过设立体医复合型人才激励机制,采取经费支持、福利和待遇支持、职位晋升制度支持、精神层面支持等来调动社区卫生和社区体育团队对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加快向体医复合型人才的转变。

4.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重置院系供给资源

(1)重构教学资源管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对两类院系关于体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资源进行重置和协调,同时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人群等完善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体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2)优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设置。一方面可通过增加校内实践课比重,打牢学生理论基础,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与体卫部门合作方式,将其高校培养的体医复合型人才送往医院康复、社区康复等相关部门进行实践培养,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贯通。(3)促进“体育+医疗”双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存在专业阻隔的情况下,很难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对此可以从两方面予以完善:一是加大对现有教师“体育+医疗”复合型能力提升的支持,可通过资助教师进行跨专业进修提高专业知识,或开展相关跨专业科研支持、开设相关教学研讨会等方式进行;二是通过引进“体医+医疗”复合型人才,弥补师资不足的问题。通过增加对教师“体育+医疗”复合型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多元化引进人才,解决教师跨领域中的阻隔问题。

4.3 完善资格认证制度:推动“体医“职业发展

当前,我国体医复合型人才认证机构设置尚不规范,运动防护师已确立职业资格,但考核标准却还未制定,且报考人员需从事运动防护工作满一年[22]。官方认可康复治疗职业资格,但是在康复治疗师的考试准入上,部分省要求仅运动医学类院校的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可以参加,运动康复专业学生不允许参加,或许从事一年医疗机构才可参加[23]。另外,通过继续教育培养的社会内体医复合型人才的职业认证制度也存在缺失。因此,需要针对通过继续教育培养的体医复合型人才建立一套具有公认性的资格认证制度,以具有跨领域工作的资格。针对体育类和医学类院校相应专业下培养的体医复合型人才,可参照国外的措施:将其运动康复、运动治疗等列为正式的职业,得到国家卫生保健系统的认可[24]。我国也应将运动康复师、康复治疗师、运动防护师等相应体医复合型人才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类,完善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规定统一入职门槛,让体医复合型人才持证上岗,减少无证无业、有证无业的思维顾虑,加大培养单位的培养意愿,从而推动体医职业的发展。

5 结 语

培养大量体医复合型人才是满足全民科学健身服务需求,持续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必要一环。在全面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科学健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成为全民极度关注的问题,而作为培养体医复合型人才的高校和社区单位显得极为关键。然而,全民健身视域下体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还处于不完善阶段,在职的社区卫生和体育团队的继续教育培养尚存在多主体协同性不足、高校的体医复合型人才培养资源滞后、相关的体医复合型人才资格认证制度缺失等问题,这些实然困境限制着体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完善全民健身视域下体医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显得极为迫切,也是早日实现全民健康目标的关键环节。

猜你喜欢
体医全民康复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全民·爱·阅读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共生理论对“体医结合”模式创建的启示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在社区实施:“体医结合”促进健康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