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参汤加减治疗对心梗患者PCI术后血液流变学、心功能的影响*

2024-01-25 10:54王晶郭晋源杨海龙李刚张云锋
现代中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氧化应激炎性心肌梗死

王晶 郭晋源 杨海龙 李刚 张云锋

(1.宝鸡高新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0;2.宜君县人民医院,陕西 宜君 727299)

急性心肌梗死为严重心血事件,具有起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迅速恢复患者冠脉血流灌注,避免心肌缺血缺氧坏死,但PCI 本身对血管内皮有一定刺激性,加上患者大多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3-4]。抗血小板治疗是PCI术后常用治疗方案之一,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后发生MACE,需探索更多治疗方案进行完善[5]。中医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属于“胸痹”“心痹”范畴,病机以气阴两虚为主,临床治疗宜用养阴益气、活血化瘀之法[6]。五参汤为心血管疾病治疗常用汤方之一,既往有研究报道该方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7]。为进一步从心功能、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等多个方面探讨该方剂在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本次纳入88例患者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4月—2022年5月前来我院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五参汤组与对照组各44例,五参汤组内男女之比为25∶19;年龄49~76岁,平均(59.68±6.85)岁;梗死部位:前壁16例,高侧壁14例,下后壁14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20,Ⅳ级10例;发病至治疗时间2~8 h,平均(4.05±1.14)h。对照组内男女之比为27∶17;年龄46~74岁,平均(59.08±6.76)岁;梗死部位:前壁17例,高侧壁15例,下后壁12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3例,Ⅲ级22,Ⅳ级9例;发病至治疗时间2~9 h,平均(4.11±1.16)h。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年龄、梗死部位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此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004-13)。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8]中有关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主症见精神疲惫、气少懒言、潮热盗汗、口燥咽干,次症见形体消瘦、气短声低、乏力、舌质红、舌苔少、脉细弱无力;③均符合PCI指征,无PCI禁忌,且顺利进行PCI治疗;④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外伤或脏器出血;②合并肾、肺、肝等脏器功能不全;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先天性心脏病;⑤认知功能障碍。

1.3方法 两组患者PCI术后给予基础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75 mg·次-1,1次·d-1;阿司匹林肠溶片(湖南康尔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843),100 mg·次-1,1次·d-1;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213826),20 mg·次-1,1次·d-1,均为口服,持续服药14 d。五参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五参汤加减,组方:太子参、丹参、仙鹤草各30 g,党参、玄参、苦参、麦冬、北沙参、炒枣仁、桂枝各15 g,川芎10 g,炒黄连9 g,甘草6 g,以上药物每剂水煎取汁300 mL,1剂/d,早晚分服,持续给药14 d。

1.4观察指标

1.4.1心功能 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EPIQ7C型多普超声系统(飞利浦)测量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mension,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1.4.2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4 mL,其中2 mL采用LBY-N6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测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另2 mL血液标本给予离心处理(4000转速,时间10 min),获取血清,置于冰箱储存待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

1.4.3不良反应 统计恶心头痛、出血、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

1.4.4心血管不良事件 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衰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 结果

2.1血液流变学对比 治疗前五参汤组与对照组全血低切、全血高切及血浆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3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下降(P<0.05),且五参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五参汤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2.2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五参汤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TNF-α、CRP水平均见下降(P<0.05),且五参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五参汤组与对照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2.3氧化应激指标对比 治疗前五参汤组与对照组血清SOD、MD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MDA水平均下降,SOD水平均上升(P<0.05),且五参汤组SOD水平更高,MDA水平更低(P<0.05)。见表3。

表3 五参汤组与对照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2.4心功能对比 治疗前五参汤组与对照组LVEF、LVES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LVEF均有提高,LVEFSD均有下降(P<0.05),且五参汤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五参汤组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2.5MACE对比 五参汤组MACE发生率为4.55%,对照组为18.18%,五参汤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五参汤组与对照组MACE发生情况对比[n(%)]

2.6不良反应对比 五参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1%,对照组为11.36%,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6。

表6 五参汤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中医理论中急性心肌梗死可纳入“心痹”“胸痹”范畴,心阴亏虚、心气不足贯穿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9-12]。心血属心阴范畴,心阴受损则心肌不能受到正常濡养,致使心阴虚的病理状态发生[13]。心主血脉,血行于脉,受心气推动,心气充沛方可正常运行,若心气不足则血行无力,日久成瘀,不通则痛,致使胸痛发生[14]。基于以上认识,现代中医认为气阴两虚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气虚、阴虚致胸阳不展,气血运行不畅,阻滞心脉,引发心肌缺血,最终致病[15]。

鉴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涉及气阴两虚,标实有血瘀、气滞、寒凝等,因而临床治疗需以益气养阴为主,活血化瘀为辅[16]。五参汤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常用方剂之一,组方中太子参可补气养阴、气阴兼补,党参益气生津,丹参活血祛瘀、痛经止痛,三药合为君药;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玄参滋阴降火,桂枝温通经络,炒黄连清热燥湿,川芎活血祛瘀,五药合为臣药;炒枣仁安心宁神,麦冬养阴生津,仙鹤草收敛止血,利于术后康复,三药合为佐药;甘草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药效,为使药,君臣佐使配伍,共奏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之效[17]。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北沙参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氧自由基[18];丹参调节血栓素A2及前列环素,发挥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19];玄参对心血管系统炎症反应具有抑制效果,且具有镇痛、抑菌之效[20];太子参可提高机体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细胞凋亡,提高心肌抗缺血能力[21-22];川芎可抑制血管收缩,避免术后冠脉痉挛,并可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23-24]。

PCI术后患者血液普遍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风险大,因而常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进行治疗,监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可直观反映术后相关治疗的实际疗效。此次观察中五参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五参汤加减可显著改善患者PCI术后血液流变学。炎症反应贯穿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全程,而PCI属于有创操作,可刺激机体促使炎性因子进一步升高[25-26]。CRP在机体受损、感染时高表达,可促使黏附因子分泌,加剧血管炎性反应,增加血栓形成风险[27-28];TNF-α介导了多种炎性因子生成,高表达时可加剧局部炎症反应,致使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29-30]。本次观察中五参汤组治疗后血清TNF-α、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五参汤还可显著改善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反应,笔者认为这与炒黄连、川芎、党参、北沙参等中药具有抗炎作用有关。

氧化应激损伤是心肌缺血再灌注导致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PCI术后冠脉恢复供血,大量活性氧生成,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加速心肌细胞凋亡。此次观察中五参汤组治疗后血清MDA、SO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五参汤用于PCI术后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的心肌凋亡。笔者认为,一方面,五参汤通过改善患者血液状态发挥促血液循环作用,可加速活性氧代谢,从而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另一方面,丹参、玄参等中药本身具有一定抗氧化效果,可通过抑制MDA表达,提高SOD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心功能对比中,五参汤组治疗后LVEF、LVESD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五参汤可显著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笔者认为上述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是五参汤用于PCI术后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原因。MACE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本次观察中五参汤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五参汤的应用有利于MACE的预防。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五参汤加减治疗基本不增加不良反应,突显出中医方剂低毒、安全的应用优势。不过,本次研究纳入病例有限,研究结果中各项数据可能存在偏差,需在今后扩增病例予以完善。

综上所述,五参汤加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治能发挥显著抗炎作用,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且给药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氧化应激炎性心肌梗死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