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资源建设的驱动机制与发展路径

2024-01-25 09:38李雪莹刘文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维度因子

■李雪莹,刘文秋

(1.广东省地质科普教育馆,广东 广州 510000;2.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一、引言

数字人文已经深入影响了传统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向,一方面基于数字人文的信息挖掘技术改变了传统社会科学的数据获取方式,另一方面基于数字人文的信息处理技术改变了传统社会科学问题的分析方式。此外,基于数字人文的数据量化思想突破了传统社会科学的“感性”思维局限。具体到档案学领域,数字人文推动简单的数字化资源向网络数字化资源转变,提高了档案资源的细粒度化和智能化水平,数字人文促进“显性”的数字化资源向“显性+隐性”数字化资源转变,提升了档案资源的整合与重构水平。数字人文在档案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刻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和档案资源建设。

就档案资源建设方面,数字人文在重构档案资源、满足用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作用。首先,数字人文通过重构档案资源来丰富档案知识内容。数字人文应用可以实现档案资源信息的深度挖掘,可以做到档案资源信息的可视化呈现,可以达到档案资源信息的立体化供给,从而支持和改进档案文本资源、档案图片资源、档案音频资源、档案视频资源的加工与重组,重构档案资源,网络化档案知识系统,丰富档案知识内容。其次,数字人文通过升级基础设施来满足用户需求。数字人文应用可以提高档案管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档案资源的管理效率,可以通过改进档案资源管理技术,提升档案资源数字化服务水平,可以通过档案资源专业数据库开发,拓展档案知识网络交流空间,实现用户对档案系统知识的纵向与横向整合,迎合用户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档案知识需要,能够更好满足用户的档案使用需求。最后,数字人文通过知识服务个性化来提高档案信息使用价值。数字人文理念推动了个性化档案服务的快速发展,数字人文不仅可以精准研判用户的有效需求,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挖掘与整合,而且可以智能化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可想、可感、可视的多维度呈现,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定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精准推送,切实提高档案信息的使用价值。

鉴于数字人文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尝试分析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资源建设的驱动机制,并提出发展路径。

二、文献回顾

佘洁华[1]探究了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指出数字人文有助于提升档案文化资源保护力度、拓展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思维和增强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力度,提出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包括独立开发模式、联合开发模式、技术外包开发模式、跨界合作开发模式。陈铭[2]探究了数字人文视域下建党百年档案资源建设,指出数字人文有利于创新档案资源建设理念、挖掘档案史料真相和满足档案资源多元化需求,提出建党百年档案资源建设路径,包括转变档案资源建设服务理念、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技术保障、构建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陈伟斌和田岱灵[3]探究了数字人文视域下侨批档案资源开发,指出数字人文赋能侨批档案资源开发有利于满足档案资源的多元化社会需求,有利于提高档案资源的多重价值开发,提出侨批档案资源开发路径,包括整合信息以提升档案资源重组、组织信息以推进档案资源整合、呈现信息以促进档案文化传播。彭荟吉[4]探究了数字人文的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提出数字人文有助于丰富档案知识内容、升级档案知识基础和创新档案知识服务,提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路径,包括转变档案资源管理模式、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档案信息化的宣传、建立优质档案管理队伍。刘仁海[5]探究了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深度融合,指出数字人文可以智能化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和智慧化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出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融合路径,包括构建多元主体协作机制、构建档案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档案资源呈现形式。陈艳红和陈晶晶[6]探究了数字人文视域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路径,指出通过数字人文可以视频化展播红色记忆、智能化开展红色教育和数字化推动红色旅游,提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路径包括项目化开发、场景化开发、空间化开发、产品化开发。曹晨[7]探究了数字人文视域下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指出数字人文可以增强档案利用效率和提高档案知识服务能力,提出高校档案资源建设路径,包括创新档案资源知识化整合模式、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库、搭建数字传播媒介。加小双和姚静[8]探究了数字人文赋能档案资源建设的作用机制与发展路径,指出数字人文赋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作用机制,包括时间上的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空间上的档案资源专题化建设、信息上的档案资源数据化建设,并基于数字人文技术提出了发展路径。

综上,学者对数字人文档案资源建设的内涵、特点、功能、作用等进行了丰富的探索,但是关于数字人文档案资源建设的驱动机制与发展路径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结论,值得深入研究与分析。

三、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资源建设的驱动机制

(一)研究设计

首先,经查询相关研究文献,初步界定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资源建设的驱动因子。然后,设计问卷,收集数据。接着,基于调查数据,采用SPSS 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界定驱动因子指标。

(二)指标初选

基于相关研究成果,界定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资源建设的驱动因子见附表1。

附表1 影响因子初选

(三)问卷与数据

问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主要包括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档案资源研究领域;第二部分为问卷的主体,主要是被调查对象对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资源建设驱动因子相对重要性程度的评价,共12 题,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评价依次为非常不重要、比较不重要、一般、比较重要、非常重要。本次调查研究选择档案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时间从2022 年11 月1 日到2022 年11月30 日,共发放调查问卷50 份,共收到有效问卷41 份,后面的研究仅以41 份有效问卷的调查进行数据分析。

(四)因子分析

首先,进行因子处理,开展共同度分析。如附表2 所示,最左列为变量,中间列为每个变量的初始共同度,初始的共同度估计值都为1,最右列为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后的共同度,一般来说,只有共同度大于0.7,才保留该因子。根据分析结果,保留的因子包括:历史档案资源重现、历史档案资源加工、历史档案资源重组、丰富档案资源主题类型、增加档案资源宽度、增强档案资源深度、档案资源数据化建设,档案资源语义化处理,档案资源知识化重构。

附表2 共同度分析

其次,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公因子。如附表3 所示,初始特征值为初步提取公共因子的结果,根据特征值的大小依次排列,一般来说,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即为公因子。根据分析结果,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资源建设的驱动因子共包括3 个公因子,这3 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3.26、2.11、1.23,累计方差值为70.45%。

附表3 方差解释情况表

最后,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法进行正交旋转,确定因子。如附表4 所示,第一个公因子界定为时间维度公因子,具体因子指标包括历史档案资源重现(0.779)、历史档案资源加工(0.785)、历史档案资源重组(0.763)。第二个公因子界定为空间维度公因子,具体因子指标包括丰富档案资源主题类型(0.801)、增加档案资源宽度(0.814)、增强档案资源深度(0.827)。第三个公因子界定为信息维度公因子,具体因子指标包括档案资源数据化建设(0.789)、档案资源语义化处理(0.803)、档案资源知识化重构(0.821)。

附表4 旋转成分矩阵

综上,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资源建设的驱动因子可以表现为时间、空间和信息三个维度,在时间维度上,驱动因子主要是历史档案资源重现、历史档案资源加工和历史档案资源重组;在空间维度上,驱动因子主要是丰富档案资源主题类型、增加档案资源宽度和增强档案资源深度;在信息维度上,驱动因子主要是档案资源数据化建设、档案资源语义化处理和档案资源知识化重构。

依据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资源建设的驱动因子内容,可以得出,数字人文对档案资源建设的驱动机制为时间维度的数字化建设、空间维度的专题化建设和信息维度的数据化建设。

《上海护理》杂志为双月刊,国际标准开本,每期96页,多页彩版,逢单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10元,全年60元。欢迎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766,同时本刊编辑部自办发行。

时间维度层面,数字人文基于档案资源的历史性特征,赋能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数字人文蕴涵丰富的技术手段,能够扩展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开发水平,助推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一方面,数字人文可以实现“尘封”历史档案资源的再现与开发,通过数字化加工,挖掘历史档案资源的丰富价值,实现档案知识再现,通过数字化处理,重构历史档案资源的知识关联,实现档案知识再开发,提升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水平。另一方面,数字人文可以实现“遗弃”历史档案资源的活化与处理,通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实现历史档案资源的时空重组,以及实现历史档案资源的跨地域整合,将“沉默”的历史档案资源激活,将“静态”的历史档案资源动态化,实现了其数字化保护。

空间维度层面,数字人文基于档案资源的多样性特征,赋能档案资源专题化建设。数字人文关注与聚焦人文领域,依托人文领域档案资源的多样化特征,提供多元化支持服务。一方面,数字人文关注的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为档案资源内容建设提供了多样化渠道,促进了形式多多样的专题化档案资源建设,不仅提高了专题化档案建设的广度,也增强了专题化档案建设的深度;另一方面,数字人文关照的人文问题非常宽泛,映射人文述求非常多样,促进了档案资源特定问题的全方位覆盖,横向上推动了档案资源多元化、多层次的专题资源库建设,纵向上促进了档案资源立体化、深层次的专题资源处理,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主题多样的档案资源专题。

信息维度层面,数字人文基于档案资源的颗粒度特征,赋能档案资源数据化建设。数字人文具有文本转移与转换功能,能够实现知识内容的呈现与再现,助推数据化建设。一方面,数字人文可以立足档案知识内容的生成逻辑,将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的档案资源转化为0 和1 二进制代码,推进档案资源信息的颗粒化,再通过数据化处理实现深层数据组织结构的可视化呈现,提高档案资源的数据化再现;另一方面,数字人文可以立足档案知识内容的叙事特征,将分散、孤立的档案资源进行关联,再通过档案资源的语义化与数据化,实现档案资源系统的知识获取、整合、转化、服务等循环过程,推进档案知识的记忆再现,切实保障数据化处理效用。

四、数字人文视域下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策略

数字人文拓展了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空间,依托数字人文对档案资源的驱动机制,结合地质档案资源的领域特征,应当立足信息整理、信息组织、信息呈现,优化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协同式信息整理,提升地质档案开发效率

基于数字人文赋能档案资源在时间维度上的数字化赋能,立足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特征,实现档案资源信息的协同式整理,包括专家规划、技术辅助、公众参与等。

一是专家规划。地质档案资源信息协同式整理,需要协同各领域专家做好顶层设计,档案领域专家应当充分发挥主领域优势,主动积极地组织历史、地理、计算机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共同合作,设计顶层架构,制定标准规范,为不同层次地质档案资源开发提供适宜性的策略指导,促进地质档案资源开发的高效率运作。

二是技术辅助。地质档案资源信息协同式整理,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做好辅助支持,传统的地质档案资源信息处理主要是人工处理,存在主观偏差问题,应当充分利用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等数字人文计算机技术,促进地质档案资源信息的文本识别和简繁转换,还应当有效利用图像识别、智能处理等数字人文计算机技术,促进地质档案资源信息的转换和检验工作,提高地质档案资源开发效率。

(二)专题化信息组织,促进地质档案资源整合

基于数字人文赋能档案资源在空间维度上的专题化赋能,立足档案资源的多样化特征,实现档案资源信息的专题化组织,包括规范数据标识、构建内容关联、建立专题子库等。

一是规范数据标识。数字人文要求地质档案资源信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处理,传统的地质档案资源整理存在标准不统一,格式差异大的问题,应当基于数字人文的数据管理技术,提取分析地质档案资源格式,统一化专属人名和地名,规范化表达,为地质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奠定基础。

二是构建内容关联。数字人文有助于提高地质档案资源信息的整合质量,传统的地质档案资源整合存在力度不够,效果不佳的问题,应当基于数字人文的文本挖掘技术和关联数据技术,促进地质档案资源的层次化关联,梳理地质活动关系、人物社会关系等立体多维的关系网络,为地质档案资源的关联整合做好铺垫。

三是建立专题子库。数字人文有助于提高地质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传统的地质档案资源数据库存在笼统、模糊的问题,应当基于数字人文的聚类分析和主题分析技术,根据时间、事件、活动、区域特色等标准打造子数据库,形成差异化的数据库资源板块,为地质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提供支持。

(三)大众化信息呈现,推动地质档案文化传播

基于数字人文赋能档案资源在信息维度上的数据化赋能,立足档案资源的颗粒化特征,实现档案资源信息的大众化呈现,包括多维度价值呈现、多层次场景重建、多社群文化生产等。

一是多维度价值呈现。数字人文能够实现地质档案资源信息的数据化呈现,可以利用人数字人文的GIS 技术分析档案资源的空间属性,再融合地质演变脉络梳理地质传输轨迹,构建依托人物关系或者是地域往来的地质信息变化,多维度、多视角展示与传播文化。

二是多层次场景重建。数字人文能够实现地质档案资源信息的场景化再现,可以利用数字人文的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实现场景模拟现实建筑与遗址原貌的重叠,展示地质地貌的历史变迁过程,增强大众对地质变迁的认知与了解。

三是多社群文化生产。数字人文能够实现地质档案资源信息的内容化传播,应当依托数字人文打造地质数字资源平台,营造具有一定自由度的互动交流环境,引导用户聚集成多个社群再创作,实现对有限的地质档案资源进行多项拓展,将静态资源保护转化为动态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人文维度因子
人文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