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述情障碍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2024-01-26 01:06乌云特娜金童林
关键词:性别差异障碍青少年

王 庚,乌云特娜,2,金童林,2

(1.内蒙古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2.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述情障碍又称情感表达不能,通常指个体无法准确描述自身的情绪体验,即个体的情感功能相对受限,在生活中缺乏幻想并且无法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人格特征[1],一般表现在认知加工和情绪调节方面上的缺陷[2]。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述情障碍在一般群体中的发生率为10%~13%[3],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生率为7.3%~29.9%[4],而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述情障碍的发生率高达36.6%[5]。有研究发现,述情障碍能够给个体带来如抑郁、焦虑等情感问题[6-7],同时也会带来人际互动困难等社交问题[1]以及酒精依赖、药物滥用等行为问题[8]。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主要表现在情绪、认知、社会交往等心理品质的迅速发展[9],而述情障碍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稳定的、超越文化背景的消极人格特质,无疑会对青少年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作用,这需要引起国内心理教育者的广泛重视。述情障碍会使青少年个体知、情、意、行朝向不均衡发展,同时也会为个体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带来不可磨灭的潜在危害。因此,在当今时期的心理卫生领域下,对于青少年述情障碍的研究任重道远。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对于青少年述情障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孤立的横断研究上,并没有从社会背景变迁的视角来探究我国青少年述情障碍的整体变化趋势,也就是说,我国青少年述情障碍整体的纵向发展趋势尚缺乏有效的推断和科学的结论,这个问题亟待探究。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出发,可以全面了解社会背景变迁对青少年述情障碍的总体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家庭和学校在针对青少年述情障碍的心理问题上提供真实客观的依据,以此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来改善青少年的述情障碍心理问题。横断历史研究方法是采用横断研究“设计”对大跨度时间、时代(或历史发展)有关的差异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是将时代发展、社会变迁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着重考察心理量随时代发展的变化,它将现有单项研究根据时间顺序加以连贯,使已有研究成为关于历史发展的横断取样[10]。基于此,本研究将拟采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对我国2011—2021 年青少年述情障碍整体变化趋势进行探讨。

本研究除了做横断历史研究分析之外,还将采用一般元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性别在青少年述情障碍得分上的差异进行考察。虽然国内已有较多青少年述情障碍的量化研究,但对量化指标在性别上的差异问题却体现出不一致的结果,如有部分研究者从生物遗传学、养育方式和心理发展的角度认为青少年述情障碍存在性别差异[11-13],而另一部分研究者从文化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的角度认为青少年述情障碍不存在性别差异[14-16]。对此问题并没有达成一个具体共识,因此,本研究也拟从宏观纵向的角度对这一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取蚁金瑶等[17]翻译编制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共20 个条目,包含识别情感困难(DIF)、描述情感困难(DDF)和外向型思维(EOT)3 个维度,所有条目均采用1(完全不同意)~5(完全同意)5 点计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的述情障碍越高。目前,许多研究已表明对该量表的使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国内被广泛使用[18]。

1.2 文献搜集标准

参照以往关于大学生横断历史研究文献搜集的标准[19],结合本研究的主题搜集文献,搜集标准是:(1)研究中均使用2003 年编制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研究中均报告出青少年述情障碍的基本数据,包括均值、标准差、样本量等;(3)研究对象均为中国大陆的青少年(初中生、高中生)群体,不包含高职生、大学生及其他群体;(4)测验的时间必须是“平时”,在特定时间段的施测需要排除,如考试周;(5)如果作者用同一批数据重复发表的话,则选用最早发表的一篇;(6)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23 年7 月。本研究文献的选取必须符合上述所有要求,否则删除。

1.3 文献检索

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万方、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输入“青少年”“中学生”“述情障碍”“述情障碍量表”“adolescents′ alexithymia”词汇进行文献检索,初次检索到国内外文献共176 篇,根据文献搜集标准,排除无效文献141 篇,最终共纳入35 篇有效文献,这些文献分布在2013—2023 年,均为横断面研究。首先赋予每篇文献唯一编号并把所有文献的基本数据(N,M,SD)、发表年份和数据收集年份录入数据库,关于调查年份的表示,除在文献中明确说明数据选取年份外,其他未说明选取年份的均按照发表年份减去2 年作为收集年份[20-21],因此本研究的年代范围为2011—2021 年。然后将文献中含有被试性别的子研究数据进行编码并录入数据库(表1)。

表1 横断历史研究所用文献历年分布情况Tab.1 Historical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used in the cross-temporal historical research institute

在编码的过程中,部分文献只报告出不同性别青少年的述情障碍均值及各因子均值,并没有报告出总体样本的得分情况,参照以往研究的做法,根据式(1)和式(2)对性别子研究数据结果进行加权合成,最终获得总体样本的均值和标准差。

2 结果分析

2.1 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随年代的整体变化

为更直观了解我国青少年述情障碍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将数据收集年份作为横坐标,述情障碍均分作为纵坐标绘制散点图(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述情障碍总体水平呈随着年代发展上升的趋势。

图1 2011—2021 年青少年述情障碍的整体变化趋势Fig.1 The overall trend of changes in adolescents′alexithymia from 2011 to 2021

为了可以更清晰地描述出我国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随着年代的变化走向,将年代看作连续变量并与述情障碍均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将样本量和年龄作为无关变量进行控制[22]。结果发现,述情障碍与年代呈显著正相关(r=0.15,P<0.001)。之后,以年代为自变量,同时以述情障碍均值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年代对述情障碍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8,P<0.001)(表2)。即2011—2021 年,我国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呈代际升高的趋势。

表2 青少年述情障碍均分与年代的相关及回归系数Tab.2 The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average score of adolescents′ alexithymia and year

2.2 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随年代的变化量及年代解释率

上述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随着年代的发展表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为了解这10 年来的变化量,按照以往横断历史研究分析方法[20],以效果量d或解释率r2来衡量青少年述情障碍随年代的变化量,具体计算过程为:首先,分别以述情障碍均分作为因变量,以年代为自变量,对样本量进行加权后建立回归方程;之后分别将年代2011 和2021 代入回归方程获得这两年时间点的均值M2011和M2021,计算二者的差值Mc,用Mc再除以平均标准差MSD(将所有研究的标准差进行求平均数获得)最终得出变化量d值。

由表3 结果可知,我国青少年述情障碍均值上升了2.43 分,即增加了0.24 个标准差(d=0.24)。根据Cohen(1992)提出的标准,效果量d的绝对值在0.2~<0.5 为小效应,0.5~0.8 为中效应,大于0.8 为大效应[10]。由此可见,述情障碍属于小效应,这说明近10 年来,述情障碍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变化幅度属于小效应,即速率较为缓慢。

表3 青少年述情障碍均分随年代的变化量Tab.3 Changes in the average score of adolescents′alexithymia over time

2.3 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随年代变化的性别差异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青少年述情障碍随年代变化的性别差异问题,本研究共采用3 个步骤进行检验。首先,建立男女性别差异随年代发展的子数据库。本研究共有16 篇文献报告了性别得分的差异,总样本量为12 638 人,男生样本6 409 人,女生样本6 229 人(表1)。其次,如前文所述,分别计算不同性别在述情障碍的效果量d或解释率r2(表4)。计算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在述情障碍的效果量均为小效应,我国男女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均表现为上升趋势,但女生述情障碍问题的上升趋势更明显。最后,采用一般元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性别差异的平均效果量(dˉ)来分析青少年述情障碍均分的性别差异(男生组为控制组、女生组为实验组),根据式(3)-(6)计算出每年中有相应数据的平均效果量。

表4 不同性别青少年述情障碍均分随年代的变化Tab.4 Changes in average scores of alexithymia among adolesc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over time

其中,na和nb分别代表男女样本群体的人数,Sa和Sb分别代表男女样本的标准差,SD为两组合成的标准差,Ma和Mb分别代表男生和女生在述情障碍以及3 个维度的均分,di为每一篇文献的效果量,Wi表示各研究的权数,Ni为各研究的样本量。经计算,青少年述情障碍均分在整体上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0.02)。

3 讨论

3.1 我国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整体变化趋势及可能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2011—2021 年我国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逐年上升。就目前的结果而言,我国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存在代际增长的原因可能表现在以下方面。

从家庭环境角度来看,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父母低头行为的增加有关。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该理论指出家庭是儿童及青少年发展的第一微观系统,是儿童进行社会性交往以及关系建立的重要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23]。特别地,在当今社会环境的迅速发展下,全球工业革命已经进入到4.0 时期,其标志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全球化使用[24],在《2014 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中指出:大约有58% 的父母会在与孩子进行互动时低头玩手机并主动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25]。同时,以往研究表明,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呈显著正相关[18],即父母长时间的低头行为可能会正向导致青少年出现述情障碍等心理问题。此外,在2021 年发布的《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中同样指出:中国父母对手机依赖并做出冷落行为的比例在未来可能会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对手机依赖的比例接近翻倍,由此来解释我国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上升的结论可能是合理的,即父母手机冷落行为的逐年增加可能会使青少年更倾向于情感冷漠、自省不足和无法共情,从而可能使其述情障碍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此外,从教养方式角度来看,父母心理控制的日渐增加也可能是造成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父母心理控制与父母自主支持这两种不同的教养方式都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展产生影响[26],其中,过高的父母心理控制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网络成瘾和述情障碍等问题性心理症状。诚然,我国现在有很多父母属于“直升机式”父母,即无论是在学业还是生活方面,父母都会给孩子安排稳妥,像一架直升机一样无时无刻不监视着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从行为和心理上对孩子进行无条件的束缚和控制。在当今如此激烈的教育竞争环境下,“我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明白呢?”逐渐成为父母在日常教育孩子时的口头禅,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以便未来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和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个想法固然没错,但殊不知,这种充满控制欲和杀伤力的语句可能会使孩子内心情感的发展受到阻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情感发展更具危害性,使其无法准确认识和表达出他人和自身的情绪感受,同时也会对青少年个体的心理韧性和社会独立性产生消极影响[27],这显然对个体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因此,社会各界的心理学工作者应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倡导父母不要试图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应秉承合作共赢的交往原则,加强沟通意识并且尊重孩子的态度,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和拥有积极情绪品质的个体。

总之,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呈上升的趋势,一方面代表了整个社会环境下的述情障碍水平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未来中国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的变化,从长远的视角考虑,这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青少年一代又作为一个国家的希望、支柱和未来领袖,其心理健康程度对国家积极发展有重要影响,需要引起广大心理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3.2 我国青少年述情障碍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对不同性别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的变迁进行横断历史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男女青少年在述情障碍总体水平均呈随着年代发展上升的趋势,但与男生相比,女生表现出的述情障碍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这可能与性别角色差异有关,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往往比男生更早地体验到生理上的变化,其心理随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由于这种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女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等问题,进而导致识别情感能力缺乏更明显。此外,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的性格更加内敛,她们不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全部表露给他人,习惯隐藏自己的喜爱和偏好,经常希望别人去揣测自己的想法。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女生更加具有独立意识,她们希望给他人留下坚强勇敢的印象,即使自己的内心脆弱,也不愿向他人倾诉,进而形成对自身情感表达出现相对困难的局面。同时,该研究通过一般元分析的结果发现,虽然女生较男生有着更高水平的述情障碍,但其整体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即述情障碍性别差异的平均效果量均为小效应,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4,16]。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社会各界对男女地位平等的呼吁,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提升,主要体现在与男性拥有相同的社会资源和竞争力,从社会层面来看,这固然会让女性产生更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8],使其拥有更强的成就动机水平,但从心理层面来看,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女性的情感识别和表达能力[29]。此外,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普及,各个中小学也为男生和女生提供了更多挖掘自身潜力的机会,以此来树立自强、自主、独立的榜样[30],这也会在无形中减弱了男生和女生对自身情感描述的能力,从而使得述情障碍得分的性别差异并不明显。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尽管本研究已经探讨了我国青少年述情障碍水平随着年代发展的变化趋势如何及其性别差异,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本研究只探讨了青少年述情障碍的性别差异,并没有对地区、是否独生等亚群体的差异结果进行分析,以期得出青少年述情障碍的特征情况。第二,在未来可以选取一些宏观的社会指标来预测青少年述情障碍的作用,更清晰客观地探究社会变迁对于青少年述情障碍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运用更科学的方法建立统计模型,以此来为改善青少年述情障碍提供真实、可操作化的见解,进而提升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障碍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