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毕节市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2024-01-27 17:16薛亚军
现代农业装备 2023年6期
关键词:山区农业丘陵毕节

魏 鹏,薛亚军,赵 庆,左 兰,肖 洁,刘 毅

(毕节市农业机械研究所,贵州 毕节 551700)

0 引言

贵州省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农业大省,毕节位于贵州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地貌错综复杂。近年来,毕节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成效显著,以实施山地农机化攻坚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机装备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多措并举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机械服务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受地理环境限制,依然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推广应用不平衡、服务保障不充分、政策扶持不到位、农机农艺不匹配等问题,毕节全市机械化生产水平较全国低了近20 个百分点[1],与广大农民群众、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在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需求矛盾越来越凸显[2]。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结合实际地理环境,立足农机、瞄准农业,以主要粮油作物机械化生产为载体,走适合毕节实情的发展之路,从根本上改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迟滞落后的现状,促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3]。破除传统种植观念,推广农业机械运用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宜机化耕地整治;强化保障要素投入,加速农机强农协同推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生态智慧农业发展;强化技术应用攻关,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以提高科技含量、减轻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从根本上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生产力的提升,真正解决“怎样种地、谁来种地”的现实问题,给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逐步迈向山地特色高效全程全面的农业发展道路。

1 毕节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农业机械化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0 年,毕节全市完成机耕面积1 060.3 万亩(1 亩=0.066 7 hm2),机播面积15.9 万亩,机收面积126.52 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为39.25%。2022 年,全市主要农作物机耕面积996.52 万亩、机播面积46.5 万亩、机收面积299.1 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48.99%,较2021 年提升5%,较2020 年提升9%。其中玉米、水稻、高粱、马铃薯等主要粮油作物机收面积分别为88.62、20.24、24.3、97.62 万亩。

1.2 农机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

2020 年,毕节全市投入农业生产各类农机具21.37 万台套,检修各类农机具5.98 万台次,培训农技人员2.65 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2.2 万人。2022 年,全市共选派2 773 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经营主体5 843 家,累计开展农技服务培训83 262 人次。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640 家,成立贵州省农机服务协会毕节分会,拥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67 家,纳入协会管理的农机合作社63 家,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25 万亩,受益农户6 800 余户,覆盖全市150 余个乡(镇、街道)。

1.3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

2020 年,毕节全市共发放农机购置补贴722.27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 732 台(套),投入生产农机具21.37 万台(套),农产品加工动力机械59.3 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610.3 万kW。全市拥有微耕机19 万台,播种机械154 台,联合收割机128 台,机动脱粒机18.1 万台。2022 年,全市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 651 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近3 万kW,全市农机装备保有量达140 余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616 万kW。使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18 万元,补贴机具2 032 台(套);市级整合资金500 万元,推广应用现代山地农机装备130 台(套);各县(市、区)统筹各类资金2 333 万元。截至目前,毕节市农机装备保有量达171.3 万台(套),累计推广19.43 万台(套)农机装备服务于农业机械化作业。

2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禀赋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

毕节全市拥有耕地1 221.08 万亩,其中坡度为2°以下的耕地26.34 万亩、2~6°的耕地93.3 万亩、6~15°的耕地542.35 万亩、15~25°的耕地342.73万亩,25°以上的耕地216.36 万亩[4],总体地块细碎、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土壤粘性重,宜机化作业面积不足一半。此外,近年来的农田宜机化改造主要修建机耕道、灌溉沟渠等,农机下地作业生产便道设施不完善,机具操作受阻,进地难、作业难、存放难,农业机械化发展难度较大。

2.2 种植观念滞后,推广应用不平衡

在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下,山区种植模式多种多样。毕节农村因山区多、平原少、耕作地质差,地无三分平的尴尬现状使大多数农户不进行土地翻犁,普遍采取传统靠人力种植采收的方式,一次种植就等采收,依然存在“靠天吃饭”思想[5]。由于耕作地块面积较小,形状各异,道路狭窄,成熟的农业机械在丘陵山区得不到广泛应用,农民对现代化农业器械的推广应用并不看好,农业机械的实用价值显著降低。此外,丘陵山区经济水平普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大型、高科技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带来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望机兴叹,无功而返”。

2.3 适用农机较少,服务保障不充分

近些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得到很好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山区地形地貌复杂、种植作物品种较多、农事操作繁琐、产业规模小且分散,不同种类的农机设备需求现状使毕节丘陵山区与平原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发展存在很大差距。此外,毕节现有农机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低、自主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导致现有适用农机少,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方面投入不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与管理人员紧缺、知识老化、综合素质弱[6],乡村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分布不均,农机服务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市场上的品牌农机难以满足山区低水平重复生产,导致部分地块耕种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

2.4 资金投入较少,政策扶持不到位

丘陵山区的农机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技术完善和更新等方面,存在政府资金投入覆盖范围较小,研发资金、扶持力度普遍存在不足的情况[7]。尽管国家对粮食生产给予了很多补贴,但是近几年疫情的影响使各行业收入遭到重创,市场环境不好导致企业想做强做大具有很大挑战性。此外,中央预算内政策补贴除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外,各级财政用于支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项目和资金比较有限、扶持力度不大。在机械化生产盛行的今天,部分农民对推进宜机化改造积极性较高,但是,多数家庭1 年种地的收入赶不上1 人外出打工收入,劳动力转移、土地分散和资金不足等原因致使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5 技术运用生疏,农机农艺不匹配

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受物种习性、气候与土壤特点、种植模式和农技人员操作水平的影响,同一农业机械设备在现代农业生产工艺多元化的特点下达不到当下机械作业的预期目标[8]。农业生产进程中,毕节地区人多地少的资源现状,决定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只能通过小规模农户和农业生产大户有效衔接。但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数量少、覆盖面小无法让现代农艺技术在生产机械化应用中面面俱到,个体农户农机操作不娴熟,农业机械无法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发挥效用。此外,农业机械装备在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种植模式与小农户传统生产方式中存在很大差距,新技术、新理念无法满足全程生产机械化需求。因此,除种植大户外,农户通常依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管理,缺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设备进行生产的意识及能力,小规模农户种植产出依然产量低、品质不高,导致经济效益差,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发展。

3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3.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宜机化耕地整治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尤为重要。解决机具进地难、作业难、存放难的问题就必须加大力度和强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破除现有农田埂道,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对未达宜机化标准的耕地进行提质改造,提升耕地质量。同时,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弥补水土资源先天不足劣势,为农机下田作业提供便利条件,即使“输在起跑线上”也要打造更加强劲的“动力引擎”推进“弯道超车、换道超车”赢在终点线上。

3.2 破除传统种植观念,推广农业机械应用发展

破除传统种植观念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对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建设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尤为重要。解决推广应用不平衡的问题应摒弃人背马驮的落后思想,打破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观念,清晰认识到农民对农机作业的迫切需求和农业对农机应用的明显依赖。以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推广应用、区域优势杂粮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和初加工适配装备推广示范应用等试点效益带动周边群众支持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推动现代农业向特色农业更高水平转型、更高层次迈进。没有农机的支持,就会有很多地“不好种、没人种、不愿种”。

3.3 强化保障要素投入,加速农机强农协同推进

强化保障要素投入促进关键环节农机具研发和应用,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熟化应用基地尤为重要。紧盯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等短板问题,加强现有农技人员机械化技术培训、引导大学生返乡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合理设置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等,以提高科技文化素质、操作技能,努力打造一支既熟悉农机操作维修又懂农业技术的农机能手队伍。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强化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从需求、研发、制造、应用等4 方面发力,创制推广一批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高效智能农机,整体提升主要粮油作物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加速农机发展协同推进,深入实施科技强农,为机械强农和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生态智慧农业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关键环节农机具研发和应用,对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和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尤为重要。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补贴,建立土地流转补贴办法,对流转面积大,流转经营好、带动能力强的大户补贴流转资金,直接兑付给流转农户,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激励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特别是加大对机械化服务、种粮托管服务等方面的补贴力度,引导农业向规模种植、品质种植、高效种植方向发展。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的扶持力度和购机补贴力度,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解决“怎样种地、谁来种地”的现实问题。

3.5 强化技术攻关,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

强化技术攻关促进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技术结合,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速提档极其重要。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水准,强化其对农机、农艺、农民之间相融合的认知水准,将农机作业方式有效宣传与推广,对农艺技术进行积极探索,使得农机技术能够获得全方位的应用与落实,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此外,要重视农机管理人员技术水准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组织农艺从业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以及教育活动,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有关知识与优势,为有关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为农机与农艺之间的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农机与农艺之间能够获得共同发展与进步。

4 结语

农业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发展进程,加快农业“机器换人”步伐,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探索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以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为引领,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及“智慧农场”试验示范,发展壮大合作组织推进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研发力度,引导科研单位、企业研发制造适应作物生产需要的高效农机,推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从根本上解决地不宜机、机不适地、机艺不配、服务不强、保障不足等现实问题。

猜你喜欢
山区农业丘陵毕节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寻味贵州——毕节
游洞——毕节织金洞
胡丘陵《栽树》
浅论宋代四川山区农业开发
关于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汉源的山区农业现代化之路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