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医学院校育人路径探析

2024-01-27 13:41史可悦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思想引领互联网时代三全育人

史可悦

摘 要:互联网时代,网络环境复杂,医学院校育人工作面临挑战。围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医学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总体目标,可采取以下五点育人举措:第一,搭建师生网络互动平台,落实制度保障,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思想引领;第二,借助网络平台,促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理念与实践上的深度融合,培育家国情怀和职业理想;第三,发挥社区内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功能,强化阵地建设,化解网络思潮带来的风险挑战;第四,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的理论宣传和网络技术人才队伍,协同开展工作;第五,加快建设马克思主义文献数据库,建立红色理论网站,开辟医学特色专栏,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医学院校;思想引领;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33

1 互联网时代医学院校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社会急剧变化,信息工具使用愈加便利,网络日益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世界范围内,各种社会思潮处于“对话—交融”或“对话—交锋”的状态,“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对青年人造成干扰,海外一些力量伺机而动,为国内社会稳定帶来隐患。

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中坚力量,对未来的政治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青年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认同与否,能否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评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否深入人心的准绳,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成果的标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育人工作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思想活跃,整体健康向上。大量网络资讯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关注社会事务的热情,学生能够发散思维,以多元视角了解、看待事物,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分析更为理性、透彻,彰显主体性。然而,高校思政工作的难度也由此增加,大学生越发有兴趣围观网络上的思想事件,而网络平台上的信息或真或假,有时难以辨别,对社会认识尚浅的大学生未必能看清一些事情的本质,易受蒙蔽。更需警惕的是,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事件的不同认知与评价,有时会引发思想冲突,甚至形成不同的派系,演化为现实中的社会治安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对国家安全构成长期、复杂的冲击。

医学院校学生未来从事的行业具有特殊性,要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更加需要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练就扎实的专业能力,在做事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保有良好的政治认同,培育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积极投身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奉献青春力量。

2 互联网时代医学院校育人举措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高校要从根本上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就要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这是一项战略工程,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深远意义。

互联网时代,社会呈现出巨大的复杂性和问题性,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医学院校可采取以下育人举措,形成富有特色的工作方法。

第一,医学院校搭建师生网络互动平台,教师要坚持爱生如子、以生为本的理念,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主动深入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微观领域,将工作做细做实,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经常性的思想引领,积极关心、指导学生在网络上的学习生活,提升服务意识、能力与水平,同大学生展开不定期的交流,随时随地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对话中碰撞出思想火花,澄清理论的迷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面对各类网络思潮,医学院校教师对学生要加强正面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是否正确,说法有无不符合事实之处等,教师需认真把关,帮助学生认清事物的本质,不被居心叵测的势力带偏。教师首先要通过多方资料的核实,明晰网络思潮的来龙去脉,再与学生谈心谈话,知晓学生对某些事件的看法,与他们一同剖析网络思潮,及时纠正学生思想上的偏颇之处,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观点,养成良好的逻辑判断力和思考力,辨析复杂的社会问题,保持主体性,不人云亦云。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对于一些问题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冷静地观察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更加丰富,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对世界的认知正是在变化中逐步深化的。医学院校教师可集中探讨学生思想状况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问题则要找准应对方案,力求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医学院校要落实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网络舆情监督引导机制等。当有错误观点在校内传播时,高校管理者要及时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平台等,向学生发布正确信息,净化网络空间,对可能出现的舆情进行目标性引导,掌握学生诉求,推动形成正面的舆论态势,促进校园治理公开透明,增强医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教师还要抓住关键契机,对医学生展开校训校史教育,增强学生对就读院校的发展脉络、学科特色、承载使命的认知,从而在理智与情感上更好地认同、热爱母校,怀揣敬畏之心。

第二,医学院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理念与实践上的深度融合,形成富有成效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立德树人的要求具体化、实践化。在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比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等的课堂上,可以适时运用精品课程网上的资源、微课堂教学资源、优质国产电影资源等,加速知识更新,提升教学效果和感染力。比如电影《中国医生》就可以作为视频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播放片段,促使医学生更加深刻地体悟职业精神。该影片讲述了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时,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不畏艰险,连续作战多日,抢救病患,为许多家庭带去生的希望的故事。作为医学生,当拥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职业理想,在关键时刻,逆行而上,以自身专业知识,守护人民健康。将这样优秀的电影作品融入教学活动,有助于增强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将点滴感动转化为前行的动力,进入工作岗位后,努力攻克医疗卫生事业上的重点、难点,以科学化、人性化的态度,面对病人及其家属。在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中,线上平台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功能,丰富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多样的教学效果,还能助力宣传第二课堂教学成果,产生社会效应,改善社会风气。教师要将职业精神与人文情怀融入教学、实践全程,尊重并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医学生心怀崇高的职业理想,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专业能力,引导医学生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救死扶伤,成为温暖的“白衣天使”,实现人生价值。在网络平台的辅助下,优质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还可以做成学院、学校的品牌项目,成为育人典范。医学院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将更好地培育出爱岗敬业,敢为人先的医护人才。

第三,互联网时代,学生社区是医学院校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三全育人”的实践园地。要充分发挥社区内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功能,广大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发挥作用,经常向身边同学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劝导同学面对各类网络思潮时,要保持冷静,端正思想。学生党员要及时发现并向辅导员报告在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错误思想,协助辅导员对同学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还要强化阵地建设,增强医学生的阵地意识,组织管理学生社区的教师共同探讨网络时代学生社区开展育人工作的办法,认真总结经验,化解网络思潮带来的各类风险挑战,推动“平安校园”建设,努力建成标杆阵地。

第四,医学院校要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的理论宣传和网络技术人才队伍,协同开展工作。这支队伍一方面应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立场坚定,能够准确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挖掘并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度与广度,并能够熟练运用理论处理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能够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观察校内思潮变化,进行趋势研判,面对重大网络突发事件,要能根据舆论动向,及时提出可行的工作思路和办法,防止出现舆情事件,保障校园安全稳定。这样一支既具备理论素养,又善用技术的专业团队将助力高校依法、科学管理校园网络空间,阻止不良信息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有效防范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的机制。

第五,医学院校要搜集、整理并进一步开发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加快建设马克思主义文献数据库。建立立场鲜明、内涵深刻、形式美观的红色理论网站,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重要历史文献等,经整合后,置于网站上,便于更多医学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红色经典,在理论熏陶下提升觉悟,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师生都能在红色理论网站上获取精神养分。医学院校还可以开辟具有学科特色的网络专栏,介绍杰出医疗工作者的事迹,使学生获得宝贵经验。比如,设置“学习伟大抗疫精神”专栏等,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广大医护人员义无反顾、逆行出征,成为抗击疫情的“主力军”,他们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进全民健康福祉付出了许多心血,是医学院校师生学习的榜样。另外,医学院校要鼓励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开设个人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打破过去马克思主义理論学习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景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功能与特色,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开辟新阵地,研制新办法。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与形式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生活实际,文案中可适当融入网络语汇,以简洁生动的表达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并不断充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容,为其注入我们党思想发展的新内涵。医学生在关注新媒体平台的同时,能够端正价值观念,获得有益启示,更加理智地分析社会问题。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要注意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新媒体传播规律,尊重医学生的主体性,那些丰富而有趣的线上思政教育活动,要尽可能贴合青年人的兴趣爱好和接受程度,彰显人文情怀。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时常与医学生互动,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凝聚更多医学生,用饱含正能量的话语占领网络阵地,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培育文明向善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要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学院校建设实践,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多层次、高素质的医护人才,就要借助网络平台,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掌握思想阵地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深化协同育人模式,医学院校所有教职工都负有育人的职责,要坚守初心,积极引导学生。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增加了育人工作的难度,在学生成长、发展的全程、各方面,学校都要密切关注网络环境对学生思想造成的影响,重视法治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及时纠正学生思维上存在的偏差,举办有温度的教育活动,让医学生不断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养成健康的心智,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勤思考,多自省,发挥专业特长,用实际行动为健康中国战略服务,努力成为医护新锐,为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之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春欣.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

[2]刘永志.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8).

[3]刘东超.网络思潮给国家安全带来新挑战[J].红旗文稿,2017,(07).

[4]黄进.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想法[J].北京教育(德育),2015,(Z1).

猜你喜欢
思想引领互联网时代三全育人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