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自主管理能力培育路径探析

2024-01-27 13:41颜宸杨萌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自主管理能力大学生

颜宸 杨萌

摘 要: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对其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普遍存在不足,如缺乏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不足、团队合作能力不强等。如何培育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育路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总结以及实证研究分析,为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育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日常事务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40

0 引言

通过有效地管理个人事务,大学生可以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良好的事务管理还能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独立生活。简言之,在大学生活中,日常事务管理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为其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目标、培养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提升决策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团队合作素养是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育的重要方向。作为辅导员,我们的日常工作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合理监管,更需要立足新时期教育背景,分析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深度探究,结合实践与理论进行方法探寻,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

1 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意义分析

自主管理能力是指个人能够自觉地制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资源和时间,并有效地执行计划的能力。通过培养自主管理能力,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提高效率和自律性。另外,自主管理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大学生需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并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竞争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在自身成长过程中,自主管理其实更需要进行自我审视,学会用理性客观的视角分析问题-通过自主管理,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围绕问题提出创新方案。自主管理能力不仅是大学生在校学习必须具备的技能,更是其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场中,自主管理能力能保证个人独立完成任务,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总之,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个人发展与职业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加强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培育,为其适应社会竞争需要提供实质性支撑。

2 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现状

2.1 有利层面

(1)教育改革使之更受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仅是掌握专业知识,更注重其综合素质与处事能力。从社会发展上看,創新和创业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改革工作将自主能力培养作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现代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掌握专业知识已经不足以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企业更看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自主能力,倾向于招聘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在各种形势的综合影响下,我国教育改革工作将自主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希望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2)学生组织和社团促进了大学生的转变。在大学校园中,很多社团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也是他们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资源。例如,学生组织和社团提供了很多实践平台,让大学生亲身参与组织管理活动。通过组织活动、制定计划、协调资源等工作,大学生能锻炼自身组织、决策与协作能力。在组织中,很多大学生有机会担任各种职务,如主席、干事、财务等,他们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带领团队实现共同目标,这有助于培养其领导才能与管理能力;与不同背景和兴趣的人合作,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解决冲突、协调利益等,这对于大学生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从这些方面看来,学生组织与社团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成长的平台,参与其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丰富的实践机会提供了优质资源。在大学期间,学生可以参与很多竞赛或者项目,这些活动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学生逐渐独立,养成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例如,“互联网+”大赛、教师项目合作等一系列活动,都为大学生提供了平台机会,能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经验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都能合理思考,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从这些方面看来,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其实有很多现实基础,关键在于辅导员如何运用,从而合理地引导大学生展开自主活动,在多样化的探究中养成自主管理能力。

2.2 不利方面

(1)考试导向。尽管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创新体系,但传统教学对大学教育的现实影响仍然没有完全转变。例如,在考试导向的教育体系中,学生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考试,使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参与课余活动、考试导向教育通常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学生只关注取得好成绩,忽视了其他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考试导向模式偏重理论知识传授考核,缺乏实践机会,而自主管理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限制了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在考试导向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更关注知识传授与应试技巧培养,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缺乏重视,也使大学生在自主管理方面得不到充分的指导。

(2)部分学生的独立意识薄弱。除了教育因素外,很多学生的自身因素也是阻碍其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关键。例如,许多大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时,缺乏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常常拖延任务;一些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明确计划,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果不佳;许多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方面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沉迷于虚拟世界,影响学习与人际关系;还有些大学生由于家庭等因素,导致其独立生活能力不足,甚至无法独立处理内务,无法独立完成一些个人生活必要的工作。尽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培养自主管理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3)引导方式单一、传统。就辅导员的引导方式而言,有时候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引导方式只局限在思想教育或理论层面,没有从实践角度去督促学生锻炼自主管理能力,导致很多学生的独立能力得不到有效培育。

辅导员组织讲座,向学生传授自主管理的知识技巧,过于倾向理论而缺乏互动、实践机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真正提高自主管理能力。有些辅导员可能会过分依赖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一味依赖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这种方式可能会剥夺学生自主决策的机会,限制他们的发展空间,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因此,辅导员要不断更新教育方法,探索更有效的方式与路径。

3 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优化路径,以日常事务管理为例

3.1 重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看到身边的榜样时,一定程度上会自发学习,逐渐改变自身缺点。榜样通常展现出良好的领导特质,如自信、决策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等,展现出正直、诚信、负责任等积极的品质。其他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榜样的行为与决策过程,学生也可以获得实践经验,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些技能。

辅导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对大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以日常事务管理为例,辅导员可以选拔培养优秀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或组织管理者,为其他学生树立正面榜样;建立“导师”制度,将有经验和能力的学生与新生、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匹配,“导师”可以分享他们的经验技巧,指导学生有效组织和管理日常事务;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工作,邀请有经验的学生分享经验,为学生提供实用方法等。通过提供正面榜样,发挥榜样示范效应,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模仿,进而提高他们对日常事务的处理、决策能力。

3.2 积极借助社团活动进行自主管理能力培育

参与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社团活动中,所有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并承担责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逐渐学习并能更好地平衡学业与社团活动之间的关系。在社团活动中,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学会有效协调、沟通,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对于辅导员来讲,社团活动引导也是推进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优化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事务管理引导中,辅导员可以引导大学生社团多策划、开展校园活动,在此过程里大学生需要参与活动策划、组织工作,确定活动目标、制定计划、安排场地、联系嘉宾等工作,间接教会了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制定目标计划,他人合作等技能。辅导员还可以组织社团开展“内务评选”活动,鼓励学生用各种创意整理自己的内务,使之呈现出一定的个人风格,再利用拍照上传,全校性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优秀学生并给予一定奖励。通过这种富有创意的社团活动,能发挥学生之间彼此学习的优势,进而帮助学生锻炼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3.3 优化引导思路,创新引导形式

作为大学生教育引导的关键角色,辅导员本身采用怎样的思维、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创新引导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性,使学生独立思考、自我管理、激励。其次,创新思路鼓励辅导员跳出传统框架,勇于尝试新的方法,这也能改变传统方式中重视规章制度、缺乏合理引导的弊端,拉近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的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确保大学生在辅导员的引领下逐渐弥补自身不足,提高日常事务管理的能力。

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策划和组织工作,以实践参与的方式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开设开设时间管理、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目标,并指导他们制定可行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才能逐渐学会合理分配时间、资源,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定期与学生面谈,给予他们对日常事务管理的反馈,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身在管理事务方面的不足并尝试纠正。

辅导员还需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定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情况,向家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事务管理等情况;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生活的目标,定期进行评估反馈,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4 结语

在现代社会中,自主管理能力是一种关键技能。大学生需要具备自我规划、自我激励、自我组织、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估等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职业环境。在大学阶段的教育引导中,培养自主管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制定目标、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和沟通。这种能力能提升其综合素质,还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培养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辅导员要善于把握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有利条件,创新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育的引导方式,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1209(1).

[2]黄玉玲.探究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會展工作室模式[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8):3739.

[3]梅晓芳,杨智强.新时代大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意义与实现路径[J].经济师,2020,(07):182184.

[4]张元,赵芝瑞.“以学生为中心”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20,(01):29+28.

[5]温鹏升.高校大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9,(08):134135.

[6]徐惠红,孙诗弦.生涯管理视域下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0):5355.

[7]侯伟.试论提升学生骨干在引领大学生自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J].山东工会论坛,2015,21(04):126128.

[8]米庆雪.高校大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电子制作,2015,(12):210211.

猜你喜欢
自主管理能力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提升大学生生涯管理能力的探索
提升中职生计算机教学中的自主能力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