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断及防控

2024-01-28 03:53石银山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液囊活疫苗病鸡

石银山

(宣汉县漆树土家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达州 635000)

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和火鸡支原体(Mycoplasma meleagridis,MM) 是目前临床上对家禽危害最严重的支原体类致病微生物[1]。MS 又称为滑液囊霉形体、滑膜支原体,主要易感动物是鸡和火鸡等。感染后可引起鸡亚临床呼吸道症状、滑膜炎、关节炎及气囊炎,还会导致鸡蛋尖端异常和产蛋率下降。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在我国各地鸡场也存在不同程度感染。目前该病已成为制约我国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疫病。

1 病原学

MS 属于软膜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成员,于1964 年被Olson 发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体积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直径为300~500 nm,革兰染色呈阴性[2]。电镜下观察MS 呈圆形或梨形,无细胞壁,外面包裹3 层膜,内部含有颗粒性核糖体,以芽生或二分裂法进行增殖。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 周后,低倍显微镜下可见菌落多呈光滑、透明的露珠状或无中心凹陷的“荷包蛋样”。最佳培养温度为37 ℃,最适pH值为7.6~7.8。高温或酸性环境会对其活性有影响,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多种消毒剂都能将其杀死[3-4]。但在低温环境中可长期存活,于-80 ℃条件下能保存1 年以上,制备成冻干菌种可保存10 年以上[5-6]。

2 流行病学

MS 的易感动物是鸡、火鸡和珍珠鸡等,不同日龄及品种的鸡均可被感染,3~7 周龄雏鸡发病率最高,对MS 的抵抗力会随着周龄的增长而增强。MS 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气温骤降或寒冷季节发病率显著升高,最高可达90%。MS 既可以通过呼吸道方式进行水平传播,又可以经卵进行垂直传播,主要传染源为病鸡和隐性感染鸡。Feberwee 等[7]发现,MS 通过呼吸道气溶胶的方式传播,最远蔓延距离为16.5 m,通常同一舍内的鸡感染率为100%。成年鸡感染MS 后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原体,这也是该病传染性强且防治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MS 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11~21 d,雏鸡经卵垂直感染后潜伏期较短。病鸡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跛行、关节肿胀及肌腱发炎的滑膜炎症。滑膜炎的发病率为2%~75%。雏鸡感染主要表现为鸡冠苍白、生长迟缓。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出现胸骨突出、足垫肿大、脚关节肿胀以致跛行及皮下水肿等症状;有的病鸡会出现瘫痪[8]。蛋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薄、透明度增加、出现裂纹和断裂。

感染初期,剖解病死鸡,肿胀部位可见大量黏稠渗出液;感染中期,切开肿胀部位可见大量脓性渗出物,有的可见黄色黏稠胶胨样物质或黄白色干酪样物质。内脏器官通常不出现特征性病变。观察组织学病变,会发现滑液囊腔和腱鞘有异嗜性细胞浸润,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变厚,由于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腱鞘滑膜层会出现纤维素性样变。部分鸡肝脾肿大且纹路明显,病理组织切片可见肝细胞坏死,白髓淋巴小结中淋巴细胞减少。

4 诊断方法

MS 的诊断方法主要分为病原的分离鉴定、血清学方法和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4.1 病原分离鉴定

MS 的分离和鉴定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采集急性发病鸡的病料,接种于含有青霉素的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37 ℃培养1 周左右,当培养基颜色变黄时,将培养液稀释后涂于支原体琼脂培养基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状况,“荷包蛋”菌落是其特征性标志[9]。该方法可信度极高,但MS 病原培养周期长,培养过程需要较高的营养成分,所以不是目前MS 临床检测的常用方法。

4.2 血清学方法

血清学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平板凝集试验(SPA)、血凝抑制试验 (HI)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SPA 操作简单,敏感性强,无需专业仪器设备,但由于鸡群使用的是灭活疫苗,存在交叉反应以及污染,容易产生假阳性。HI 主要用于检测血清中的IgG 抗体,准确性及特异性高,易于操作,但耗时较长,且IgG 抗体出现较晚,通常于MS 感染后7 d 才出现,因此HI对于MS 感染前期不适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经过众多研究发现,ELISA 特异性越来越强,同时可以检测大量的样品,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且检测结果可定量,可用于血清、蛋清和卵黄中MS 抗体的检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式[10]。

4.3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检测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是常用方法之一,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可快速检测样品中MS 的DNA,与病原分离鉴定及血清学方法相比,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且准确性也高。多重PCR 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对MS 的感染情况进行诊断,还能快速区分MG 和MS。郭亚男等[11]建立的多重套式PCR 方法,在临床中检测样本的灵敏度与病原分离鉴定没有区别,尤其是面对没有明显症状或多种病原混感时,该方法可以节约检测成本和时间,有效提升诊断效率。

5 防控措施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防治主要通过种源净化、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3 种途径。

5.1 种源净化

MS 可以通过垂直传播,所以净化传染源,建立阴性祖代群,从它们的遗传系根除MS,可有效减少MS感染。种源净化操作周期长且成本较高,若操作过程中管理不当,极易返阳。宁宜宝等[12]研究发现,将鸡蛋置于45 ℃环境中处理14 h 后,支原体被有效杀灭。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强化管理并制定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可达到净化种群的目的,从而有效控制MS。

5.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MS 传播,及时减轻临床症状,从而减轻该病对养鸡业的影响。由于MS 没有细胞壁,所以对β 酰胺类抗生素不敏感。体外试验表明,MS 对氯霉素、恩诺沙星、泰乐菌素、诺氟沙星和链霉素等抗生素较为敏感[11]。感染初期,可在饲料中加入0.05~0.1 g/kg 氯霉素,连续用药5~7 d,可有效减少病鸡通过呼吸道传播到邻近鸡群的风险。不同菌株对药物敏感性不同,并且连续使用抗生素可导致MS 出现耐药性,因此抗生素药物在预防和控制MS 感染时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彻底消除鸡群感染MS 的现象。

5.3 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有效手段。疫苗包括MS 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两类。MS 灭活疫苗具有安全性好、不散毒和针对流行毒株等特点,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MS 灭活疫苗在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同时也可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目前,可供选择的MS 灭活疫苗种类不多,实现商品化生产的有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YBF-MS1株灭活疫苗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使用本土分离株HN01 研制的灭活疫苗。常用的弱毒疫苗有澳大利亚MS-H 疫苗株,但是该疫苗对已感染MS 鸡群没有免疫保护效果,接种后反而会使临床症状更为严重。在生产实践中,活疫苗操作条件和要求较高,可通过点眼滴鼻、喷雾、气管注射和胸腔注射等方式进行免疫接种。其中,点眼滴鼻免疫方法个体免疫质量较高且易于控制,但操作过于烦琐。喷雾接种适用于集中饲养。丁美娟等[13]通过对比试验发现,通过喷雾免疫和点眼免疫2 种途径进行免疫,免疫效果无显著差异。

猜你喜欢
液囊活疫苗病鸡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措施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鸭黄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力研究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