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024-01-31 16:57朱德全董柏余周培富姚秋萍卫亚丽
工业微生物 2023年6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药学知识点

朱德全,董柏余,周培富,冯 瑶,杨 琼,姚秋萍,卫亚丽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药学微生物学》是制药工程、药学、中药资源开发等药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微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实践联系紧密,与人类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生态分布、感染免疫、分类鉴定、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在制药工业方面的应用。微生物学课程信息量大、知识点杂、系统性弱、重难点较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分析微生物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改革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微生物学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微生物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关学科的进步促使人们开始将关注点放在那些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生物上,同时对一些由微生物导致的疾病也予以了高度重视。当前教师已经能够运用相关设备开展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然而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改革的问题。

1.1 理论学习和实践联系情况

在微生物学习中很多知识点都是独立的,并且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较少提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1],教师有时不注重引导,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表现为碎片化,使其在今后解决相关问题时无法系统、全面地看待问题。

微生物的实践条件较为严格,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2],导致微生物的知识学习与实践理解的联系不够紧密。大部分微生物借助光学显微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但一些比较微小的非细胞微生物需要使用电镜设备才能观察到,然而部分学校由于经费有限,并没有配备相应的设备;还有一些院校重点讲解理论知识却较少开展相关的综合实验,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却没有相关的综合实践经验。

1.2 教材内容与现实研究成果的情况

微生物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促使有关微生物的知识不断更新;但是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该门课程知识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和调整。

1.3 实验学习与经验获得的情况

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重复教材或实践教程中的实验内容,最后撰写完整、有效的实验报告。然而这样的实践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实践经验的真正获得,因为现实情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比日常学习更加复杂,重复教材中的实验过程并不能完全培养学生真正的实验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微生物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学习自主性差

我国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方法的共同之处在于离不开教师的督促,因此在提倡自主研究的高校学习生涯中,学生难以快速转变学习态度和习惯,不利于微生物教学取得良好效果。针对此现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帮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

高校教师除了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对教学事业的热情和以身作则、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同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予以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态度。

2.2 理论讲授多,实践内容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教授微生物理论性知识,而关于微生物的实践操作内容偏少。学生在课程初期需要学习很多概念性知识,完成很多概念背诵任务,这在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记忆压力,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且,记忆后的内容没有得到及时的理解与巩固容易导致学生忘记。因此,教师需要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巩固并检验学生习得的知识。

2.3 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讲授法,虽然这种讲授方式比较便捷,但缺乏活力,如果不能将课本知识通过生动的方式讲解出来,那么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因为药学微生物学的知识较为概念化,缺少实验的生动展示,学生就难以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认知,无法对知识点形成具体印象,导致学生一知半解。

2.4 自主实验较少,学生被动倾听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自主实验的引导较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背诵和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对于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无从下手,不利于今后的学习深造。

3 微生物教学活动的改革方向

3.1 加强情感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协调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兴趣,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教学过程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尤其是在知识晦涩难懂时,教师更需要在学生身上付出相应的精力,同时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的困难取得进步。

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不断学习,以提升微生物的专业技能。同时学生兴趣的提升也会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身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调整,为学生提供相匹配的教学过程,以激励学生不断学习,致力于微生物的学习研究中。

3.2 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微生物应用性教学

微生物教学中含有许多概念学习[3],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减少概念性知识的讲解,由学生自学,将微生物的教学更多地放在技能训练和实际应用中,从而为今后的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撑[4]。

关注微生物实用性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的融合,让学生综合已有知识形成“串形体系”,如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显微镜技术—微生物的结构—微生物染色技术—微生物的营养—制造技术—微生物的鉴定—制作报告。

3.3 加入现代交叉学科技术,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微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也可以为本课程添砖加瓦[5]。例如部分院校无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那么便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建立模拟实验软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微生物的教学中也可以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知识更具有趣味性[6],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适当减少概念性知识的背诵

学生在学习初期需要大量背诵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开始进入理解和实践过程,此时就可以适当减少知识的背诵,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将精力更多地放在理解和实践掌握上。

3.5 多种教学方式共同作用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对讲授的方式进行探索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进步,同时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点,使学生学以致用。如在遇到实际案例时,教师可以在不同层面上设置几个相关的问题,如在生理层面:观察结核杆菌时为何用抗酸染色?心理层面:对于一些结核病人,应该如何与其接触?社会文化层面:应该如何引导启发人们对于结核的认识。然后学生可以根据问题进行相应的探索,从而感受到更强的参与感,并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探索得到的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也会学习收集一些应用性知识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提升了其学习主动性。

3.6 加强自主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被动学习是一种强制的学习,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最佳的学习状态。在微生物的学习中可以适当地增加自主实验,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其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使其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

4 结语

综上所述,微生物的学习离不开相关学科技术水平的进步,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探索也会越来越深入。在微生物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提升学生对微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药学知识点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