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4-01-31 01:57钟子龙
关键词:认知科学维特根斯坦文献

钟子龙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089)

一、引言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1]。他提出了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其中包括语言游戏论、私人语言和生活形式等重要概念[2]。他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语言哲学、逻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维特根斯坦 的主要著作包括《逻辑哲学论》[3]《哲学研究》[4]等。他对哲学思想的革新以及对哲学的诸多真知灼见为20世纪哲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语言游戏论(language game)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摒弃了早期的图式理论,尽管仍以语言理论为基础,但重点放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上,将语言视为一种活动,并将其与游戏类比,提出了语言游戏论[5]。这一理论着眼于强调语言行为的重要性,旨在通过考察语言使用过程来研究语义。维特根斯坦主张不应将语言视作孤立、静态的符号描述,而应将其视作反映人类生产活动的动态过程。因此,对于语言的研究应当注重其实践应用,以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其语义本质。语言游戏论的主要论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语言活动类似于游戏,是一种复杂的现实活动,其中没有共同的本质,而是由多种不同的元素组成;其次,语言的使用方式、词汇的功能和语境等因素,类似于棋子的走法、棋式一样,是多种多样的;再次,词汇的使用目的类似于棋子的走动,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最后,就像打网球时并非处处受规则限制一样,词汇或语言的使用也不完全受规则的束缚。此外,游戏和语言的规则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相对随意的[6]。

语言游戏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早期阶段,维特根斯坦提出“语言游戏”的概念,将其描述为使用语言的不同方式和目的,他认为语言游戏是语言使用的基本形式,语言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有意义。这一阶段,他的思想受到逻辑实证主义和哥廷根学派的影响。中期阶段,维特根斯坦开始强调语言的使用和语言行为,他认为语言游戏是一种社会活动,与特定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密切相关。维特根斯坦提出了“私语”这一重要概念,认为私人语言没有意义,因为私人无法与世界联系起来,这引发了学界对语言和意义本质的探讨。后期阶段,维特根斯坦进一步探讨了语言的使用和语言行为,并强调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文化和语言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使用取决于社会和文化背景。同时,维特根斯坦还强调语言的限制性,即语言无法描述超越语言本身的东西,这引发了学界对语言和哲学局限性的探讨。

语言游戏论在20世纪后期得到广泛关注,许多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对其进行了探讨和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约翰· 塞尔(J.R.Searle)和保尔· 格赖斯(H. P. Grice)。塞尔进一步发展了语言游戏的概念,并探讨了语言的规则性和规范性,他认为语言规则是由语言社群中的成员所共同遵守的[7]。格赖斯则强调了语言游戏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语言与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他认为意义取决于语言所涉及的现实背景和情境[8]。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对语言学、哲学、认知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该理论对于理解语言、思维以及人类活动的本质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也为语言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长期以来,语言游戏论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相关研究成果日渐丰硕。本研究基于SSCI和A&HCI数据库文献,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NetExplorer对1983-2023年期间的505篇语言游戏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考察,追踪语言游戏论研究热点话题。本文在此基础上,展望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新一代文献分析软件CitNetExplorer,对语言游戏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考察。该软件由荷兰莱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Nees Jan Van Eck和Ludo Waltman领导的团队开发,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科学文献引文网络图谱分析软件[9-10]。CitNetExplorer支持直接从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中导入引文网络,以深度交互方式进行探索[9],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文献引用关系可视化平台。除此之外,CitNetExplorer还支持针对文献数据的聚类分析、引文挖掘、最长和最短路径引文识别等功能[11],极大地提高了研究者的工作效率和研究精度。因此,本研究借助CitNetExplorer对语言游戏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考察,以期从大量文献中总结出语言游戏论研究的热点话题,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文献数据来自WoS核心合集中的SSCI和A&HCI数据库。上述两大数据库汇聚了世界各地社会科学和艺术人文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是相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数据库。本研究在SSCI和A&HCI数据库中,以“language game*”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限定文献类型为“Article”,语种为“English”,检索范围为1983-2023年(首篇文献发表于1983年)。数据检索截至2023年3月27日,经过剔除明显不相关文献后,共获得505篇有效文献。

三、结果与讨论

(一)语言游戏论研究概况

简单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见图1),1983-2023年语言游戏论相关研究呈现显著上升趋势(F(1,39)= 57.5,P=3.438e-09 < 0.001),发文量年均增长率为1.75%,说明语言游戏论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2015年发文量达到峰值,为31篇。近年来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2020年至2022年发文量分别为20篇、25篇、24篇。

发文期刊方面,505篇语言游戏论研究文献发表于339本期刊,多为哲学、语言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类别期刊,体现出语言游戏论在多学科领域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位列前5的期刊分别为PhilosophicalInvestigations(16篇)、AdaptiveBehavior(7篇)、Theory&Psychology(7篇)、Lingua(6篇)和Synthese(6篇)。上述期刊为语言游戏论研究成果提供了较好的展示平台。从国家发文量来看,居前五的国家分别为美国(142篇)、英国(80篇)、加拿大(22篇)、德国(22篇)和意大利(20篇)。其中,存在国家间合作(文章作者来自多个国家)的发文量占比12.28%。合作发文量位列前三的国家分别为英国(10篇)、美国(6篇)和荷兰(6篇),说明这些国家在国际合作中的影响力较大,同时反映出上述国家的学者国际交流较为广泛。从发文作者来看,Vogt (Tilburg University)的发文量最多,为6篇。紧随其后的是Capone (University of Palermo)和Loreto (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发文量均为5篇。发文机构方面,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和鲁汶大学(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的发文量最多,均为8篇。其次是罗马大学(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发文量为7篇。上述学者和研究机构的成果产出较多,说明他们在该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

(二)语言游戏论研究热点话题

CitNetExplorer的聚类功能以引文网络中各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为基础,可显示出同一聚类的文献之间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为追踪语言游戏论研究热点话题,我们将语言游戏论相关研究的505条文献数据导入CitNetExplorer软件,合并相关集群后形成三大聚类(见图2)。图谱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篇文献,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文献的发表年份决定其在图谱中的垂直位置,文献之间的引用频次决定节点之间的水平位置;每篇文献第一作者的姓氏作为该节点的标签。聚类结果显示,语言游戏论研究集中探讨三个方面的话题,分别是语言游戏论在语言哲学领域的影响、在语言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在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由此可见,语言游戏论这一概念不仅推动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发展,同时也在语言学和认知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1.语言游戏论在语言哲学领域的影响

在语言哲学领域,语言游戏论被用来解决意义和语言规则的问题。语言游戏论主张意义不是通过符号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确定的,而是由语言游戏中的规则所决定的。这一概念的提出推动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发展,使人们对语言意义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Carapezza基于语言游戏论讨论了“字面含义”(literal meaning)的概念[12],即单词在孤立状态下的意义。一直以来这个概念在语言学和哲学领域中备受争议。Carapezza认为虽然这个概念与一些语境相关的研究方法不太兼容,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这个概念仍然可以发挥作用。Carapezza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字面含义”可以视为一种元语言资源,用于帮助人们理解孤立的单词意义。这个理论框架可以在沟通失败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帮助人们理解彼此的话语。Barrett 和Van Drunen探讨了语言游戏的概念[13]。文章考虑了自我组装进化游戏的背景下,人们如何在两种不同的情境中学习使用语言并进行协调行动。在第一种情境下,人们学习如何开始有意义的对话;在第二种情境下,人们学习如何使用更微妙的对话形式来表达自己,并与他人协调行动。这些情境展示了语言和行动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在相互作用中产生更加复杂的语言和行动形式。Kopytko评估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并将其与现代语言学中的整体性、非笛卡尔主义语用学进行对比[14]。文章讨论了维特根斯坦的一些重要思想,如语言游戏、遵循规则、家族相似性、生活形式等。同时,文章介绍了维特根斯坦对笛卡尔双重论、先天假说、整体性以及交际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立场。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如语言游戏确定性、规则的可分级性、语言符号的多重表述等。Min详细介绍了Phillips对上帝语法和语言游戏的看法[15],Phillips认为语言的逻辑和含义是从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世界观、语言游戏、逻辑和语法。此外,作者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主张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地分析上帝语法和语言游戏,并强调上帝超越了任何语言游戏,我们需要避免将上帝的本质简化为任何情境中的一部分。Ahlskog 和 Lagerspetz对Cora Diamond关于Peter Winch对语言游戏之间交流和批评可能性的三篇论文进行了批判性分析[16]。文章指出Diamond错误地将Winch的观点视为语言游戏相对主义或语言理想主义。尽管Diamond对语言游戏相对主义提出了有效的批评,但她的批评和Winch在自己的工作中强调的内容重合。文章最后提出Diamond的异议实际上是她未能欣赏Winch关于逻辑在人类交往中的地位的见解。Venturinha在分析内部主义和外部主义的动机后认为,维特根斯坦试图通过假设一种既不是内部主义也不是外部主义的无误论来避免这种二分法[17]。文章介绍了维特根斯坦支点认识论的概念,以及它如何应对认识论正当化的问题和根植于激进怀疑主义的特殊挑战。Venturinha认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总是陷入某种语言游戏时,绝对论在逻辑上难以避免,即使我们不断地在不同的语言游戏之间转换。

上述研究针对语言游戏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和使用语言提供了多重视角和思考。相关研究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语言的本质、语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以及语言与行动之间的关系。

2.语言游戏论在语言学领域的应用

语言游戏论在语言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来解释不同语言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语言在不同社交和文化环境中的使用。Locker[18]讨论了语言游戏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圣经》文本,打破解释和实践之间的障碍,并对解释《圣经》产生积极影响。Locker 认为,将圣经语言解读为一种语言游戏可以成为我们重新理解圣经神学的基本前提,与生活方式和语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Capone介绍了语言游戏在间接引语中的应用[19],作者试图在线索和暗示的问题上,将语言游戏理论和间接引语理论联系起来。间接引语基于声音的互动,转述者的声音必须允许听众重构被转述者的声音,理想状态下,必须能够将转述者的声音与被转述者的声音分开。在分析间接报道的语言游戏时,听众理想地希望区分被转述者的声音以及转述者的声音。文章还探讨了抽象语用学原则与暗示和线索敏感的情境使用之间的辩证关系。Yin 和 Xie 介绍了“平台化语言游戏”的概念,探讨了社交媒体平台上粉丝参与文化的动态变化[20]。研究者将粉丝社区视为“言语社群”,并认为粉丝参与文化的语言和话语是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游戏”,在对微博粉丝社区的交流进行人类学考察的基础上,研究者分析了粉丝言语社群的技术交际行为,认为社交媒体的逻辑与粉丝的语言游戏相互作用,从而改变了社交媒体上名人粉丝的“生活形式”。Greene 讨论了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如何体现语言游戏[21]。《芬尼根的守灵夜》通过一系列双关语、新词、复合词和谜语,展示了维特根斯坦式的语言游戏。Greene认为小说通过在新的语言游戏矩阵中展示语言的基本运作吸引读者注意,这揭示了读者对语言着迷的根源。《芬尼根的守灵夜》的游戏规则像生命迷宫一样复杂多样,解决迷宫的普遍钥匙是荒诞。当读者以正确的心态阅读《芬尼根的守灵夜》时,通过领会其中的荒诞并加以嘲笑,读者就可以学习到语言如何构建世界,并从中解脱出来。

总的来说,该类研究探讨了语言游戏在不同领域和语境中的应用和影响,它们揭示了语言游戏对于圣经解释、间接引语、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粉丝参与文化以及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展示了语言游戏在不同领域和语境中的意义和价值。它们为我们理解语言的运作方式和语言交流中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

3.语言游戏论在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

在认知科学领域,语言游戏论被用来研究语言的认知机制。语言游戏论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使用语言需要参与各种语言游戏,这些游戏对于揭示语言的认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Zuidema 和 Westermann探讨了多个交流个体如何产生复杂的语言结构[22]。文章基于语言游戏框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形式化的视角来看待语言和认知科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语言的共时与历时性、语言和认知的具身性和情境性以及语言模式的自组织等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指标来衡量词汇质量,并确定了高质量词汇的四个特征:特异性、连贯性、独特性和规律性。文章最后讨论了如何使用认知科学来改进现有的语言游戏模型。Grazzani 和 Brockmeier讨论了语言游戏作为儿童早期语言和社会认知发展中的文化实践的概念[23]。首先,文章追溯了该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于Jerome Bruner的实验和理论工作中出现,这项工作受到维特根斯坦和Austin等人的思想影响;其次,文章阐明了Bruner如何影响当代发展心理学中的研究传统,特别是在社会认知领域。Lowney等讨论了认知科学中存在的深层哲学混乱问题,并分析了维特根斯坦对计算方法的态度[24]。文章认为,虽然维特根斯坦反对经典主义的符号和规则方法,但他的观察与连接主义或神经网络方法是一致的。当前的连接主义方法能够以符合维特根斯坦的方式解决生物、教育和语言上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基于高维向量的符号体系,这种体系可以在具有生物学可信度的时间尺度内以一种上下文敏感和对象独立的方式进行操作。文章还展示了如何使用稀疏分布式记忆来形成这种符号形式的“软符号”,并解决了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的争论。文章认为连接主义提供了一种系统性和生产力,为认知科学提供了符合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心智和语言模型。

综上所述,这类研究为语言游戏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它们涵盖了语言和认知科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应用认知科学方法改进语言游戏模型。这些研究对于我们理解语言发展、文化实践以及维特根斯坦思想在认知科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展望

基于上述对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研究的回顾,今后相关研究可尝试从以下的角度展开。一是探讨语言游戏和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方面,因此,语言游戏和实践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语言游戏如何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作用,深入挖掘语言游戏的实践意义。二是探究不同语境下语言游戏的异同。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游戏的规则和使用方式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所变化,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究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归纳不同语境下语言游戏的异同。三是探索语言游戏和思维的关系。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游戏和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游戏对于认知和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今后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语言游戏和思维的关系,分析语言游戏对认知和意识的影响。四是考察语言规则和语言变化之间的关系。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规则是语言使用的基础,同时语言规则也会随着语言变化而发生变化。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语言规则和语言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语言规则在语言变化中的作用。五是拓宽语言游戏论研究范围。语言游戏论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下一步研究可以运用跨学科的技术和方法,拓宽语言游戏论的研究范围。如运用计算语言学的方法分析语言游戏的语法结构,应用神经语言学技术考察语言游戏对大脑的影响。

五、结语

本研究基于SSCI数据库文献,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NetExplorer对1983-2023年期间的505篇语言游戏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考察,追踪语言游戏论研究热点话题。研究发现,相关研究聚焦语言游戏论在语言哲学领域的影响、在语言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在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语言游戏论强调语言的使用和语言行为,并探讨了语言和意义、语言和文化等问题,对各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展望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尝试为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认知科学维特根斯坦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维特根斯坦式综合
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
脑与认知科学贵阳宣言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意识的自然化之后——评《神经现象学:整合脑与意识经验的认知科学哲学进路》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浅谈梵藏翻译过程及认知科学与佛教间的关系
维特根斯坦语篇分析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