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西北绽放
——大型歌舞剧《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当代价值探究

2024-02-01 13:16
新疆艺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歌舞剧维吾尔族编导

□ 杨 倩

歌舞剧《新疆是个好地方》演出剧照

歌舞剧《新疆是个好地方》是由总导演加苏尔·吐尔逊以及库来西·热介甫、孜比江·阿地力、辛俊杰、孙瑜浛、张鹏、王乐、李梦雨等众多编导共同编排而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承办,新疆艺术剧院出品[1]。该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融入新颖的表现手法,通过歌舞的艺术语汇形式展现了新疆美好的形象。每个作品堪称经典,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新疆是个好地方》正是站在了传统与现代传承的角度,展现出新疆地区各民族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歌舞,以歌舞叙疆、以歌舞传疆,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是一部具有较强艺术价值和当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一、题材彰显民族精神

(一)民族团结是历史的主旋律

歌舞剧《新疆是个好地方》主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生活在新疆的各民族的百姓为原型,讲述了各民族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友爱团结之情。该剧编导着眼于新疆这块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以崭新的视角编排了极具现实意义和价值引领性的优秀作品,该剧通过不同民族的舞蹈语汇进行呈现,具有象征性、叙事性、表演性。整台舞剧融合了新疆壮美的风光和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舞剧共分为歌舞、美景、风情、风俗和今日新疆五个主题,区域特色鲜明,色彩浓厚,不仅追溯了历史,也展现了鲜活的现代生活,是宣传和展现新疆人民生活气息的典型力作。在作品的开篇,编导以视频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新疆各个地区的风景名胜、人文风貌和家园建设等画面,从广袤的塔里木盆地到高耸的阿尔泰山,从雄壮的帕米尔高原到富饶的吐鲁番盆地,处处孕育着蓬勃的生机与希望,展现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守望相助,不懈奋斗,共建美丽家园的愿景,瞬间把观众带入新疆这片神奇并充满魅力的土地中[2]。编导还借用多媒体技术使舞台效果更具有感染力和生动性。紧接着,歌舞剧依次展现了不同民族的舞蹈作品,通过舞蹈动作语言,观众能够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感受各族人民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相互交融、和谐交往的精神状态。可以说,歌舞剧《新疆是个好地方》是一部具有坚定文化自信和真情实感的优秀作品。

(二)民族文化遗产的艺术化呈现

民族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在长期社会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历史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新疆是个好地方》中展现出独特的传统舞蹈风格,这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丝路明珠——十二木卡姆、哈萨克族传统舞蹈《黑走马》、柯尔克孜族传统舞蹈《库姆孜》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印证着新疆各民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历史,展现了不同民族乐舞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传播。在维吾尔族舞蹈《打起手鼓唱起歌》中,男子边打手鼓边跳着欢快的舞步进入舞台中央,手鼓作为维吾尔族人民的传统乐器之一,也是新疆舞蹈演员常用的舞蹈道具,编导用艺术手法将其呈现在舞台上,手鼓在这里不再是简单的舞蹈道具,而是对民族文化和情感的承载。舞蹈演员通过肢体动作与物品道具的有机结合,突破了身体语言的限制,传达出深刻的内容和含义,这些实实在在的舞蹈道具,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把维吾尔族人民热情大方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3]。

歌舞剧《新疆是个好地方》演出剧照

(三)以艺术形式再现历史,探寻民族文化的当代情感

歌舞剧《新疆是个好地方》整体叙事结构鲜明,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各民族的生活场景,还以歌舞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追溯历史故事。例如,作品《沙玲曼》就是以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为原型编创而成的,通过舞台美术和舞蹈动作语言的塑造,为观众再现了“飞天”的优美舞姿。克孜尔千佛洞是我国珍贵的历史宝藏,是多元文化融合下形成的艺术瑰宝,《沙玲曼》再一次把观众带上历史之路,感受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交汇与繁荣。

《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其他作品中,还呈现了:在冰峰下,柯尔克孜族小伙子为心爱的姑娘弹起了库姆孜;草原上,盛装的蒙古族姑娘伴随着夕阳翩翩起舞;高原上,塔吉克族姑娘望着火红的花朵等待着爱人归来[4]。这些故事都深刻地表达了各族人民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精髓,编导通过艺术化的舞蹈语言表达,为观众呈现了故事情景,从而提升了舞剧创作的广度和深度。

二、舞蹈语言塑造民族形象

(一)人物形象塑造真实可信

在舞蹈作品《花儿依然这样红》中,对戍边军人的人物形象有着清晰的交代,不仅形象丰满,还具有独特的语境,男演员身着一身军装体态挺拔,展现出军人特有的气质;在《绿洲鼓舞》中,一群美丽热情的维吾尔族姑娘在吐鲁番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拿起手鼓,跳起欢快的舞步,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维吾尔族姑娘们敲起了手鼓,热闹非凡的场景画面,令观众激情澎湃;而《石人传说》以哈萨克族传统舞蹈“黑走马”为基础舞蹈语汇,展现出一群犹如雄壮骏马的哈萨克族男子,奔驰在广袤的天地间,为观众形象地展现了哈萨克族男人的英勇和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在《库姆孜之恋》中,柯尔克孜族青年男女们的情感交流、幸福的生活画面,让观众倍感温馨。特别是当青年男子弹起动听的库姆孜时,女孩们的喜爱之情通过动作神情表现出来……在这些舞蹈作品中,编导通过各民族不同的舞蹈动作塑造出不同民族形象,体现出我国多民族融合的生活环境,表达出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二)舞蹈动作语言再现各族人民劳动生活场景

在舞剧中,塔吉克族舞蹈以基本步法“单步”“单双步”为主,步伐稳健,节奏鲜明,这些舞蹈动作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提炼形成的。塔吉克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塔吉克族人民常穿着平底高靴在山路上行走,因此行动不能过于急促,在舞蹈动作上就形成了膝盖微屈、步伐沉稳、动作柔韧而富有弹性的风格[5]。同时,塔吉克族舞蹈中还有模仿雄鹰的动作,该动作来源于塔吉克人民对鹰的崇拜,他们把鹰视为强者、英雄,展现出塔吉克族人民勇于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世世代代为祖国守护边疆的无私奉献之情。

在维吾尔族舞蹈作品中,一群维吾尔族姑娘拿起手鼓,通过不同的动作击打鼓面,展现出维吾尔族姑娘们活泼热情的性格特点,在队形上,该作品通过围圈、散开再迅速聚拢等形式,突出了维吾尔族舞蹈动作的平稳流畅。手鼓等道具时而被举上头顶,时而被放在胸前,又或者放在腰侧以及地面,通过举、拍、托、击打、旋转等动作,维吾尔族少女们自娱自乐、美丽、灵动、热情的精神风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各民族的舞蹈动作语言都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这些舞蹈语言风格的形成与本民族的审美特性和生活劳动场景息息相关,不仅是各族人民生活和劳动的再现,更是我国人民创造的智慧结晶,展现出我国各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三)作品中的形式美展现出民族韵味

歌舞剧《新疆是个好地方》中,独特的舞蹈形式美突显了编导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作品《草原上的黄昏》中,舞台场景设计就与舞蹈内容贴合得非常紧密。太阳缓缓升起,牧民们坐在毡房旁,拉起马头琴,跳起萨吾尔登,抒发着他们的豪迈之情,同时也不乏优雅与柔情[6]。在《沙玲曼》中,为了展现“飞天”的舞姿,每个演员的后背上都套上了吊绳,通过舞蹈动作的变换,真实地还原了石窟壁画上的形象,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区域特色文化。另一方面,编导运用舞蹈与情感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作品的内在生命力,比如《花儿依然这样红》体现了爱情之美,《舞动新疆》体现了民族团结、共建家园之美,这些舞蹈作品都在述说着动人的中国故事,通过以舞抒情,以情动心,深深地感染并打动着每一位观众。

三、舞台表演体现民族审美

(一)各民族的“独特之美”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艺术,歌舞剧《新疆是个好地方》中,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热情奔放,蒙古族舞蹈风格豪迈雄壮,柯尔克孜族舞蹈风格优美风趣,塔塔尔族舞蹈风格活泼欢快。服饰上,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长裙多彩绚丽,柯尔克孜族的白毡帽洁白高雅。动作上,龟兹舞蹈中S 型动作婀娜多姿,萨吾尔登中肩部动作灵活多变,塔塔尔族舞蹈腿部动作节奏欢快。舞剧中的舞蹈动作就像花园里的百花,红的热烈奔放、黄的高雅素洁、紫的娇艳美丽,百花齐放,美不胜收,编导把各民族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搬上舞台,以艺术化的舞台表演形式向观众呈现,不仅让观众在感官上得到享受,也让观众更深层次地感受各民族的非遗之美,被各种艺术审美所熏陶。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同民族之间的审美差异,展现出我国多元的审美个性,这是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所形成的宝贵结晶,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多元民族文化,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之美。

(二)各民族的“融合之美”

歌舞剧中的“今日新疆”部分,编导通过独舞和群舞的表现形式,向观众展现了新疆今日之风貌。舞蹈演员首先以不同的民族舞蹈动作亮相,表现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紧接着是代表不同民族的演员一起在舞台上亮相,共同起舞。在该部分,编导对不同的民族舞蹈动作进行融合,并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体现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艺术之美。比如在作品谢幕部分,伴随着音乐,舞台场景呈现为一幅美好画面:“瀚海戈壁让日月伴随天地同在,站在天山望去是你壮美的风采,金杯美酒让白云托起雄鹰的翅膀,绿洲沙漠通向那草原最美地方……让歌声邀你来到新疆,一种风情,万种风光,丝路情,情意长,一梦天山,大美新疆。”这些视觉、听觉、动作相融合的艺术盛宴,不仅让作品具有了感染力,更让作品具有了深厚的艺术价值,表现出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以及在新时代党的光辉照耀下,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的大同之美[7]。

结语

歌舞剧《新疆是个好地方》整体的艺术定位和创作风格都展现了艺术家的崇高审美思想和新时代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价值,编导通过不同民族的经典舞蹈作品来展现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舞蹈语汇真实,舞美视觉震撼人心,舞蹈细节质感强烈,代入感十足,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品尝到了新疆各民族的美食,穿上了新疆各民族的服饰,看到了新疆的大美山河。编导用崇高的艺术创作思想,通过创新性的编创手法和发展的眼光,让观众感受到了在新时代精神文明的光辉照耀下,各民族同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景,更体现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高度政治觉悟。

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语言艺术,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而舞蹈的至高境界是“情”的抒发,是最纯粹、最纯真、最深入人心的表达,是一种直击人心、怦然心动的冲击,体现出反复回味的审美情趣。一部优秀的作品要想经得起时间的洗礼,必须回归其最原本的样子——真实,在观众与编导产生同频共振的同时,去探寻更深入的文化价值,从而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以及文化思想。创作不仅仅是个人思维的碰撞,更多的是对真实生活的反映,舞蹈的艺术价值在于为人民而舞。

猜你喜欢
歌舞剧维吾尔族编导
维吾尔族手艺人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我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谈民族歌舞剧《伴嫁歌》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浅谈歌舞剧内演员的协作演出
想一夜
大型歌舞剧《壮锦》的审美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