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结构优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2-02 06:21孟维福韩克勇
关键词: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

孟维福, 韩克勇, 陈 阳

(1.河北经贸大学 金融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51;2.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和动力。从国内来看,2012—2021年,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从国外来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指数排名世界第11位,连续十年稳步上升,位居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中国的本国人专利申请量、本国人实用新型申请量、本国人商标申请量等细分指标均排名第一,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指标表现良好。与此同时,人类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面对新时代复杂的世界格局和新型的国际关系,厘清当前自主创新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在双循环背景下系统性地解决过去因注重外循环导致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具有显著的意义[1]。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被认为是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实现我国经济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地发挥自主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力量,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议题。

那么,自主创新是否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如果可以,其作用机制是什么?对于上述问题的探讨,已有文献较为缺乏。然而,学术界关于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却由来已久,Solow[2]提出“索洛模型”,强调技术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Romer[3]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出,经济的长期增长是由创新和研发内生决定的,Kung &Schmid[4]证实了这一结论。国内有学者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5],但部分学者认为,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受技术差距和消化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6]。还有学者从区域发展质量的角度出发,指出我国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效应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且主要集聚在东部或南部沿海地区[7]。随着对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从技术创新的模式角度出发,将技术创新分为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两类。梁丽娜、于渤[8]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得出,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都显著推动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自主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明显,自主创新也成为推动我国跨越“结构性减速阶段”和“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举措。尽管这些文献为探讨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依据,但仍不能提供一个理解新常态下中国自主创新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框架,也没能从实证检验的角度准确地分析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基于此,本文以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为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测算了2011—2021年我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多种计量方法探究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如下。第一,本文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去揭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为理解自主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提供经验证据。第二,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两个层面,分别阐述和检验了自主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为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全面、综合的研究视角。第三,揭示了数字化水平调节自主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了已有研究的范畴。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自主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自主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主创新能够实现突破性技术进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速稳定增长[9]。首先,自主创新是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转变技术进步模式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不同于模仿创新,自主创新解决的不仅是效率问题,更是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实现要素新组合,使得技术进步模式从外生转向内生,实现由技术引进到创造性模仿再到自主创新的突破。其次,国际形势纷繁复杂,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代表企业自身能力和领先优势,使企业彻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增强我国在面对外部冲击时的能力。最后,自主创新凭借其对科技创新竞争优势的保证作用,在面临重大技术变革时,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一方面,自主创新可以形成较强的技术壁垒,技术跟进者对新技术的解密、消化、模仿、投资到形成生产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自主创新是通过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造有价值新产品的过程,专利制度从法律上保护自主创新者的技术垄断地位[10]。

自主创新能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同创新,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长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和各方面的关系,避免“木桶”效应的显现和一系列社会矛盾的加深。首先,只有依靠区域自主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仅仅停留在外来技术引进和模仿的层面,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发达地区的自主创新将为欠发达区域通过选择“适宜性技术”和创造性模仿等途径提升技术能力提供参照,从而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之间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技术进步模式,为建设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区域合作创新体系奠定基础,有效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区域自由流动和最佳组合[11]。最后,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代表的自主创新生态系统,打造具有共生关系的经济共同体,形成一个从营造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到壮大创新主体、凝聚创新动能的生态循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园区内部产业协同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将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来换取,自主创新助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12]。从经济发展方向来看,自主创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能耗大、科技贡献率低的“要素驱动型”向资源节约、知识贡献率高的“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由粗放高碳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从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角度,自主创新推动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等领域的创新发展,让循环利用、生态文明、低碳经济、新能源革命成为趋势。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够减少绿色技术开发周期,降低费用和风险,提高利润,扩大绿色技术的供给和需求,包括节能建筑技术、绿色化学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另一方面,自主创新加速了传统业态的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化改造,降低了污染排放和耗能力度,淘汰了落后产能,提高了生产效率。从绿色发展理念来看,自主创新引领消费者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播。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开放中兼收并蓄,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微观层面,自主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国内企业学习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提高企业与外商合作水平,吸引外资投入,同时增强外商技术溢出的效应和提高内地企业改进再创新的水平,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宏观层面,自主创新有助于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打破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利用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的僵局,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使中国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够提高企业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有助于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互进的新发展格局,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层次。另一方面,增强自主研发实力,关键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能够提升中国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熟练运用经贸规则和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使中国实现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3]。

自主创新通过共创、共享和共益三重路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加快共同富裕实现的步伐。从价值共创的角度来看,自主创新以企业为主体,有效整合产学研之间的力量,集思广益、开放合作、共建创新网络,实现互利共赢。从价值共享的角度来看,创新能力的增强具有溢出效应,创新资源的积累具有共享效应,通过资源、数据、成果共享,往往会形成区域内优质创新资源聚集,如人才、基础设施等,从而实现创新型产业的聚集发展,交互共融,更精准、更迅速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价值共益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核心企业自主创新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创新活跃度的提升,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优化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自主创新提供了共益的重要资源,并在全社会引发公共效应,使创新主体树立共益的社会责任观,打造全面可持续的价值共益形态[14]。据此,本文提出假说1。

H1:自主创新能够显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自主创新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整体而言,自主创新会合理地调整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推动产业链自我完善,对原有产业部门进行逐步更新改进,并依照产品生命周期规律淘汰技术落后、生产率低下等不适应社会需要的部门,推动各产业向更高层次演变。从三大产业变动的角度来看,自主创新不仅能够提升二、三产业的比重,推动社会进入“高服务化”阶段,而且会促进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与协调,例如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高新技术工业代替传统重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等。从生产要素构成的角度来看,自主创新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演变。从产出效果的角度来看,自主创新将推动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具体而言,在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方面,自主创新改变了各产业部门生产要素的配置结构和效率,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打破经济原有的均衡状态,率先取得技术突破的产业进入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和快速增长时期,并且通过前向、后向、旁侧的扩散和渗透效应形成新的主导产业群,这将引发主导产业变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15]。

从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路径来看,自主创新通过提高优势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动态竞争、影响供求结构三种途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首先,自主创新能够提高优势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使其必要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进而获得更多的利润,生产要素也因其在不同产业之间相对收益的变化,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转移,推动产业结构向更高水平迈进[16]。其次,自主创新通过竞争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每个创新主体都在不断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削弱对手的竞争地位,这将促进企业优胜劣汰,从而催生新产业,削减旧产业,并推动产业变迁。最后,自主创新通过影响供求结构来改变产业结构。自主创新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包括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享受发展型消费的需求,还能够满足生产者对提高生产技术和商业投资的需求,并且推动出口需求结构由“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转变,进而优化产业需求结构。同时,自主创新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扩大劳动对象范围等途径实现对产业供给结构的优化。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也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推动经济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产业、开创新模式。

从宏观层面来看,产业结构升级从创造“结构红利”、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进供求匹配等角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新动能变革[17]。首先,产业结构升级改变了传统资源的投入、组合和使用方式,经济主体将以最少的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获取最大化的要素产出,创造“结构红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新要素动能[18]。其次,产业结构升级突破了产能过剩这一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通过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把经济增长限定在生态环境系统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提高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后,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供求矛盾,促进国内大循环的生产、流通、分配等重要环节的有效运转,摆脱对国外需求的过度依赖,维持经济循环平稳顺畅。

从中观层面来看,产业结构升级从密切产业关联关系、产业转移、产业融合和催生新型业态的角度促使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开创“互联网+”、智能化的产业新局面。首先,主导产业的升级会吸引优质产业要素区域集聚,并通过产业关联吸引其他产业进入,进而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其次,产业结构升级会伴随着产业转移,一些发达地区的企业借助区域比较优势,将部分产业的生产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进而优化了产业空间分布,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再次,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产业融合不断发生。数字经济时代,新型技术与传统产业体系深度融合,促使传统产业更加精准地进行生产、物流、销售,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如线上超市、网上银行等。最后,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旅游、远程医疗、数字文化创意等经济新业态,增强了经济发展新活力。

从微观层面来看,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改造运营体系对企业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能够让企业享受优惠的银行信贷政策和国家税收政策,降低融资约束和财务风险,维持资金稳定。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倒逼企业完善自身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模式并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构建有效的数据管理平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19]。据此,本文提出假说2。

H2:自主创新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自主创新、消费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结构升级是提升居民幸福感、满足感的必要条件。自主创新通过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主创新从升级消费内容、变革消费方式与转变消费者消费观念三个层面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第一,自主创新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推动消费内容升级,具体包括消费规模、消费对象和消费结构。从供给侧来看,自主创新改进了生产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有效填补了供给缺口,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产品创新带来商品消费的提质升级,为居民提供了高品质、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品;服务创新带来服务消费加速扩容,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消除产品销售的空间和时间障碍,提升消费升级的发展空间。从需求侧来看,一是自主创新带来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根据永久收入假说,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自主创新带来收入水平的提升会直接扩大消费规模。二是自主创新带来高技术含量的新生事物,引导富人阶层率先消费,并随着商品影响力的提升和价格的下降被其他收入阶层所接受。三是在创新推动的“良货驱逐劣货”的进程中,人们的偏好开始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乐型消费过渡,在“棘轮效应”的作用下,消费需求不断提升,为消费结构升级创造动力[20]。

第二,自主创新推动消费者消费方式变革。自主创新带动了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升级,推动消费方式呈现出智能化消费、个性化消费、共享消费、绿色消费的趋势[21],逐渐形成消费需求互动性、消费结构合理性和消费范围无边界性等新特征。

第三,自主创新推动消费者消费观念转变。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追踪消费者的轨迹,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延长服务链,顺应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增强消费意愿。此外,自主创新、科技进步使得整个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对市场机遇、生活风险、经济波动都将获得更为理性的认识,会更加注重理性消费,更在乎消费体验和消费品质。

与此同时,消费结构升级也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消费对于助推供需循环畅通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消费结构升级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实现经济发展动力变革的内在要求。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由低级向高级转变将导致企业在原有技术水平下利润空间缩小,倒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以满足其盈利需求,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二,消费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升经济生态活力、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的客观需要。投资导向模式容易造成产能过剩与高库存、高杠杆问题,出口导向模式容易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且极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扩大内需才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我国拥有任何经济体都无法比拟的超大市场,消费结构优化能够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基础性动力,是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

第三,消费结构升级能够有效畅通消费循环,有助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优化经济结构。消费结构升级提出的新需求推动供给端研发新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吸引高级生产要素和高附加值生产环节流入,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同时,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棘轮效应”,可以利用市场淘汰机制促使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22]。

第四,消费结构升级通过加快补齐消费短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消费结构升级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拓展和满足人们对更高层次商品、教育、医疗和精神文化生活等的现实需求,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23]。据此,本文提出假说3。

H3:自主创新通过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基于样本可得性和可比性,本文选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样本数据,数据主要来自2011—202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EPS数据库以及各省份统计年鉴。由于西藏地区数据缺失严重,因此本文剔除该地区的样本,最后得到330个有效观测值。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Hqed)为本文被解释变量。参考曾艺等[24]的做法,本文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具有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特点,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从高效、公平、可持续三个维度选取12个指标测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体指标构建如表1所示。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解释变量

自主创新能力(Patent)为本文解释变量。已有文献[25]以专利申请量、研发投入、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衡量创新水平。考虑到数据的代表性,本文选取国内专利技术授权数作为自主创新能力的代理变量,并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3.中介变量

产业结构升级(Ind)为本文中介变量。借鉴刘伟、张辉[25]的做法,本文以产业结构中高生产率产业比重来度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突出表现为产业比例关系的改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计算方法见式(1)。

(1)

其中,j和J分别表示某个产业以及产业总数;Sijt为t时间i地区j产业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Fijt为t时间i地区j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用产业j的增加值除以从业人员数得到,并用均值化方法消除其量纲。

消费结构升级(Comup)为本文中介变量。借鉴杨天宇、陈明玉[26]的做法,本文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消费结构升级的代理变量,并取自然对数。

4.调节变量

数字化水平(Digital)为本文调节变量。本文采用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衡量数字化水平。依据数字经济的发展特征,以应用类型和发展水平为主,借鉴王军等[27]的做法,从数字技术发展水平、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三个维度选取31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测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5.控制变量

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自主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本文对可能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其他变量进行了控制。包括:金融发展水平(Finance),使用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与地区GDP之比来衡量;信息化程度(Infor),它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参考刘思明等[28]的做法,采用千人拥有计算机数量和千人宽带用户数量来衡量,并用等权加总的标准化方法进行计算;对外依存度(Open),采用各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各省份GDP的比重来衡量,此处使用美元兑人民币的年平均汇率,将数据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总额;政府干预度(Gover),选取各省份政府支出占各省份GDP的比重来衡量。

(三)模型构建

1.基准回归模型

为了研究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尽可能地控制内生性问题,减少内生性对估计结果造成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见式(2)。

(2)

其中,i=1,2,3,…,N,表示样本地区;t=1,2,3,…,T,表示样本时期;Hqed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Patent表示自主创新能力;Z为一系列控制变量,主要包括金融发展水平、信息化程度、对外依存度、政府干预度;μ表示个体固定效应,控制了地区层面不随时间变化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δ表示时间固定效应,控制了同一地区由于时期不同所导致的经济发展差异;ε为随机干扰项;α0为截距项;α1为解释变量系数。

2.机制模型

根据前文所述,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间接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发挥中介作用。为了验证该作用机制,采用常用的三步法中介效应模型,其中第二、三步模型见式(3)~式(4)。

(3)

(4)

其中,Med代表中介变量,分别为产业结构升级(Ind)和消费结构升级(Comup);其他变量定义与式(2)相同。

3.调节效应模型

为了检验调节效应,本文加入数字化水平(Digital)与自主创新能力(Patent)的交乘项,构建调节效应模型。式(5)的变量定义与式(2)~式(4)相同,其中,β0为截距项,其他β为各变量的系数项。

(5)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Hqed)与自主创新能力(Paten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较大,且标准差分别为0.072和0.365,表明不同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差异较大。描述性统计的观测值均为330。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列(1)为未加入控制变量,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估计系数为0.712,且变量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核心技术,才能破解技术依赖和产业链中低端化发展的问题,有效促进产业链高端化和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列(2)~列(5)分别为逐步加入金融发展水平、信息化程度、对外依存度和政府干预度等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自主创新能力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687、0.663、0.670与0.651,且变量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H1。从表3列(5)的控制变量结果上看,金融发展水平(Finance)的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明显,这是因为自主创新对资金的需求具有规模大、长期性的特征,而我国传统金融支持体系仍不健全,存在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应不断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和构建高水平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金融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引擎作用。信息化水平(Infor)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系数为正,表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高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整个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对外依存度(Open)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系数为负,表明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尤其在技术方面过度依赖国外,不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干预度(Gover)的估计系数为负且变量并不显著,表明过度的政府干预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协调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表3 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准回归结果

(三)机制分析

1.产业结构升级

表4列(1)检验了自主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自主创新能力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列(2)检验了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影响,结果显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自主创新能力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H2得到了验证。

表4 影响机制的回归结果

2.消费结构升级

表4列(3)检验了自主创新能力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自主创新能力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能够显著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列(4)检验了自主创新能力和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共同影响,结果显示,自主创新能力和消费结构升级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自主创新能力能够通过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H3得到了验证。

(四)调节效应分析

表5给出了调节效应的回归结果。不难发现,自主创新能力与数字化水平的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估计系数为0.039,且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仍然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估计系数为0.389,这意味着数字化水平在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促进效应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表5 数字化水平对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调节效应回归结果

(五)分位数检验

为了进一步考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分布情况,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进行回归估计。表6显示了分位数回归结果,列(1)~列(3)与列(4)~列(6)分别为在0.25、0.50和0.75分位数与在0.10、0.50和0.90分位数的估计结果。从列(1)~列(3)可以看出,在0.25的分位数上,变量的显著性较低,在0.50和0.75的分位数上,自主创新能力提高1%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提升58.4%和42.6%。也就是说,自主创新能力对不同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阶段,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性也较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强。从列(4)~列(6)可以看出,在0.10的分位数上,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性较低;在0.50和0.90的分位数上,自主创新能力提高1%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提升58.4%和53.0%,这一结论与我国现实情况基本相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依靠要素驱动经济高速增长。而在各类要素中,劳动力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富余劳动力减少;政府投资面临着边际回报率递减、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显性化等问题。因此,要实现经济行稳致远,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跨越,主要增长动力要做相应转换,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自主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让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而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表6 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影响的分位数回归结果

(六)稳健性检验

1.替换被解释变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将被解释变量替换成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重新进行基准回归。参考赵彦云、刘思明[29]的做法,使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稳健性检验。表7汇报了替换被解释变量后,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回归结果,列(1)~列(2)结果显示,不加入和加入控制变量后,自主创新能力均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述结果说明,基准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表7 稳健性检验结果

2.剔除直辖市样本

由于我国政府对直辖市在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为避免明显的政策差异和其他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本文剔除直辖市样本后重新进行回归。表7汇报了剔除直辖市样本后,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回归结果,列(3)~列(4)结果显示,不加入和加入控制变量后,自主创新能力均能够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上述结果再次说明,基准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七)内生性讨论

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关系,即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本身可能会推动当地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而不仅仅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了较好地缓解和避免计量识别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重新进行检验,即评估上1年和上2年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影响当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弱反向因果问题[30]。表8列(1)~列(2)与列(3)~列(4)分别显示了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回归结果,不加入和加入控制变量后,自主创新能力滞后一期(Patent-1)、滞后二期(Patent-2)均能显著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基准模型估计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表8 解释变量滞后一期、滞后二期的内生性回归结果

(八)异质性分析

1.基于地区的异质性检验

考虑到地域发展的差异性,将全部样本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子样本,分别考察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表9列(1)~列(2)分别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回归结果,且经Chow检验p值为0.000。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系数为正,且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自主创新能力对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研发人才聚集且要素市场成熟,加之拥有众多港口城市,与外界交流多,使得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量充分释放。而中西部地区缺乏上述有利的条件,削弱了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拉动效应。

2.基于不同创新水平的异质性检验

将样本按照各地区自主创新发展水平划分为高低水平两组,表9列(3)~列(4)分别为低创新水平组与高创新水平组的回归结果,且经Chow检验p值为0.000。结果表明,在高创新水平组与低创新水平组,自主创新能力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系数为正。与低创新水平组相比,高创新水平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作用更显著,这是因为在高创新水平组,通常创新投入、产出较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速度较快,创新效率更高,能够更好地引导创新资源服务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探究了自主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在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影响过程中的传导机制。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自主创新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解释变量滞后一期、滞后二期以及替换被解释变量等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是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数字技术水平在自主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和低创新水平地区,东部地区和高创新水平地区的自主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攻关核心关键技术。首先,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原创性、突破性和引领性技术研究,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其次,发挥政府在优化创新生态中的组织和领导作用,强化财税支持,推动基础研究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完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再次,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机制,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发挥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用,建立高校信息披露、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共享平台。最后,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技术密集型企业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引导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

二是多措并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振消费,充分发挥两者在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传导作用。一方面,统筹谋划产业结构与创新体系的定位、布局、衔接与互动,将自主创新的方向聚焦于产业链中的“缺位”技术,促进产业对创新投入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以数字赋能为抓手,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促进商旅文体协同创新,释放中高端消费潜能,同时加强监管,营造安全的网络消费环境,推动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三是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数字技术支持。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提升传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水平,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此外,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数据驱动的平台化模式引领各行各业新业态,同时要实施常态化监管,维护公平有序的数字经济市场环境,防止侵害用户权益事件的发生。

四是补齐短板,促使自主创新持续性向前推进。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研究,夯实自主创新的基础,尤其要注重增加中西部地区的研发投入,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的自主创新战略,积极引进科研人才,完善落后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完善自主创新战略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