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化实验室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管理探讨

2024-02-04 09:47肖华
山东化工 2024年1期
关键词:易制毒化学品危险

肖华

(嘉兴大学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主要场所的高校实验室,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之一,对化学品的使用极其频繁,尤其是在生化类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更成为实验室重点危险源之一。教育部科技司于2015—2017年开展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督察工作显示,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最为突出,所占比重达34.5%[1];教育部2019年对40所高校开展的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发现的883项问题与隐患中,化学品安全问题占比32%[2]。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突出与其具有易爆、易燃、易腐蚀、有毒害等化学特性密切相关。

此外,危险化学品中的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除了具有直接的化学危害性外,还具有制成毒品和爆炸品的社会危害性,一旦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用途,将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同时也对社会产生巨大安全隐患。《2022年世界毒品报告》中指出,合成毒品市场持续扩张,制毒前体需求增加,意味着不法分子对易制毒化学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从某种角度说,没有易制毒化学品就没有毒品,严格管控易制毒化学品,使其不被用于非法用途,就等于扼住毒品生产的咽喉[3]。正是鉴于这种双重危险性的存在,国家将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列为管控类化学品,高校实验室在进行使用、管理时,既要考虑其化学品本身的危险特性,又要同时满足相关的法律法规管控要求。抛开这两类化学品易制毒易制爆的特性,它们又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实验中使用频率高,涉及种类多,因此对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管理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鉴于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高校分别探索出适合自身情况的一些管理办法,其中比较成熟的有兰州大学的“网格化管理”[4]和清华大学的“智能管理系统”[2]。网格化管理建立在学校有一个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中心,提供采购、存储等功能的基础上;智能管控系统的实施则依赖于智能试剂柜,实现身份认证、自动称量、实时生成使用记录等功能。目前无论是审批建立危险化学品仓库,还是在各涉及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使用的实验室配置智能试剂柜,对大部分高校都存在操作难度。因此,如何在现有的硬件基础上,通过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特性来实施对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精细管理,则愈发重要。

1 高校生化实验室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管理中常见问题

1.1 使用人员概念模糊、边界不清

实验室日常检查过程中,经常遇到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与其他化学品混放的情况,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人员对化学品的认识不足,难以正确辨识。鉴于此类问题在日常管理中屡见不鲜,作者认为有必要对几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系统梳理,将在后文进行详细阐述。

1.2 使用人员复杂、流动性强

实验室分教学型和科研型两类,使用人员身份复杂且流动性强,主要包括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助理以及合作的企业人员。教学实验室中,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管理者通常是实验技术人员,而在教学实验进行时,实验技术人员并不全程参与使用过程,对提供的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是否真正、全部消耗在本次实验中,很难把控。科研实验室中,受实验室使用面积的硬件条件所限,多名教师共用一间实验室是常态,各个教师都带有几名研究生进行自己的课题实验,课题的差异性、研究生认知与能力的差异性、导师的安全意识及责任心等因素也让实验室使用情况复杂性增加。

1.3 化学品涉及种类多、使用量不稳定、存储与使用分散

首先,与企业相对单一的使用品种相比,高校实验室中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使用种类繁多,以作者所在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为例,易制毒化学品品种就涉及苯乙酸、乙酸酐、乙醚、三氯甲烷、哌啶、溴素、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高锰酸钾、硫酸、盐酸十二个品种,而74种易制爆化学品中,实验室中常用的有三十几种。其次,企业生产中某一类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使用量相对稳定,而在高校实验室中由于实验方案的探索性,实验人员操作手法的不一致性,对使用量很难有准确的预估,为了保证实验正常进行,很多实验室会超量购买和存储。最后,受硬件条件所限,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或中转站,这就使得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只能随同其他化学品一起分散放置。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共有实验室 101间,其中涉及易制毒或易制爆化学品使用的实验室有57间,占比 56.44%,各实验室实验内容不同,涉及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种类组合不同,使得规范管理的操作难度增加。

1.4 化学品使用频率高、流通性低

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作为实验室常规试剂,其中的乙醚、丙酮、三氯甲烷等在实验室中使用频次高,使用量大,同一实验室中不同实验人员都可能用到。实验进行过程中,使用人员在初次取出后不再将其放回存储柜,而是随意搁置在实验台面上,方便下次使用,这种错误的行为习惯使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流出实验室的可能性增加。

受限于没有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存储是以科研团队和教学实验室为单位,分散放置在各实验室中,这种存储方式会产生几点不利后果。其一,同一种化学品重复购买,分散放置在多个实验室,总量难以把握;其二,某个实验室对某种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需量较小,但供应商一般都是整瓶供给,导致剩余部分闲置在实验室,既浪费资源,又延长了化学品在实验室的存放时间,增加安全风险;其三,部分试剂在开封后,极易变质,如果不能在有效期内使用完,剩余部分将成为报废试剂,增加危险废弃物的处理量和处理风险。

1.5 学校规章制度不完善,违反管理规定缺少惩戒措施

我国公安部对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管理主要有《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且是从生产、运输、经营、购买、进出口多个环节进行规定,但对高校实验室主要涉及的使用环节并未有统一和详细的规定,造成各地公安部门和高校职能部门对科研和教学实验室使用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管理力度和要求不同,不利于执行[4]。

学校层面则是根据当地公安的要求,在借鉴其他院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本单位的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管理制度。制度实行之初的历次检查中,各实验室普遍存在与管理要求不符之处,部分实验室拖延或者搪塞提出的整改要求,对此学校并没有相应的惩戒措施实施。

2 高校生化实验室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管理改进措施

安全在《韦氏大词典》中被定义为“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遭受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5]。要实现被冯端院士誉为“现代化大学心脏”的高校实验室安全使用的状态,对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管理需要从“人防”、 “物防”、 “技防”三个方面着手。按照管理中的人本原理,人的参与才是有效管理的关键[6],以人为本不仅仅是指管理的目标是服务于人,更重要的是强调人在管理过程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因此, “人防”重要性更在其他两者之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提升使用人员的专业知识

针对前文提到的使用人员对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认识不足的情况,现将相关概念及其关系整理如下。

化学品:化学品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以及混合物,无论其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7]。

危险化学品: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8],目前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8版)的共计2 828种。

易制毒化学品: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毒品的前体、原料和化学助剂等物质,既可用来进行教学、科研实验,又可用来制造毒品[9]。根据公安部编制的《易制毒化学品目录》(2021年版)共分三类38种,其中第一类为制毒主要原料,19种;二、三类为制毒的化学配剂,分别是11种和8种。

易制爆化学品:指可以作为原料或辅料制成爆炸品的一类化学品,其自身通常也有易燃、易爆的性质,主要包括强氧化剂、强还原剂以及可燃和易燃物质[10],根据公安部编制的《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年版)共分九类74种。

四个概念相互关系图如图1所示,展示出概念之间既有包含关系,也有交叉关系,其中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易制毒化学品38种中只有12种在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易制毒化学品中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分别是:醋酸酐、三氯甲烷、乙醚、哌啶、溴素、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高锰酸钾、硫酸、盐酸、苯乙腈);第二,高锰酸钾既属于易制爆化学品又属于易制毒化学品;第三,季戊四醇虽然属于易制爆化学品,但不在危险化学品目录中。

图1 四个概念相互关系图

在厘清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概念和关系基础上,还需要重点关注化学品的SDS(Safety Data Sheet,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了解其化学特性,获取存放条件及禁配物,做好分类存储工作。

2.2 增强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在对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有了正确认识后,安全使用的意识也要相应增强,这方面可以参考实验室管制化学品规范化管理的8项举措[11],从管理制度与责任落实、安全宣传教育、事故应急预案与演练、观看相关案例等方面入手,了解意识松懈、对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管理失控造成的安全事故及社会隐患,同时也要提高实验室的准入门槛,倒逼使用人员进行安全学习。

学校制定《嘉兴学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嘉兴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嘉兴学院实验室安全责任办法(试行)》等制度,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违反相关规定造成实验室安全隐患或实验室安全责任事故的人员进行追责,内容包括通报批评、实验室关停整改、取消年终各类评奖评优资格等。追责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促使对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管理变得日益规范。

2.3 增加使用人员的参与度

落实实验室关于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相关管理制度,在申购、存储、使用、处理的各个环节,改变使用人员“旁观者”的身份,真正让使用人员参与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3.1 源头把控,审核购买

对于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购买申请,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牵头制定了详细的审核流程。使用者会在每年10月提交来年各种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预估量,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汇总全校用量后,在“浙江省涉毒物品管控系统”上传“易制毒化学品合法使用需要证明”,使用者来年可在完成相应审批程序后,在自己的预估额度内进行购买。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购买审批流程见图2所示。在审核过程中会重点关注实验室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库存情况及使用台账记录,如未按照管理要求执行,审核不通过将不能进行购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使用者的重视性。

图2 嘉兴学院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申购流程图

2.3.2 台账记录,去向明确

鉴于学校目前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分散放置于各使用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学校配备了符合管控要求的试剂柜,但试剂柜还达不到智能控制的要求,不能实现生成动态台账,显示库存余量等功能。学校的要求是“随时用、随时记录”,生成手动台账,并且由实验室负责人签字,确认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是在本实验室中消耗于正常用途,从而完成闭环管理的最后一步。在日常检查中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存储、台账记录以及物账是否相符等情况是重点关注对象。

2.3.3 危废收集,定向处理

按照危废管理的相关规定,实验室产生的废物必须按照一定的分类要求进行收集,不得随意排放。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在使用后产生的废液按照有机、无机、含重金属废液的分类进行存放,并送至有资质的危废处理单位进行处理。

2.4 条件允许范围内,尽量改善存储使用状况

按照国家相关管控要求,存放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实验室必须使用甲级或者乙级安全防盗门,或者将其存放于带有防盗功能的专用存储柜[12]。由于不具备专门的化学品仓库,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分散放置于多个实验室,将实验室门全部换成符合要求的防盗门可操作性极低,于是学校专门采购了符合要求的存储柜分散放置在相关实验室。存储柜分成多个小格,每个小格均带有双机械锁,能够实现双人双锁的管理要求,既满足了作为管控类化学品的防盗要求,也能满足作为危险化学品分类存放的要求。

2.5 信息分享,增强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流通性

针对化学品平台缺乏导致的持有信息共享程度低,化学品难以在校内流通的情况,实验中心充当中介角色,将有意愿流转的信息发布在工作群中,有需要的人员可在办理相关手续后获得流转的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也缩短其在校生命周期。

3 结论

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社会风险隐患,对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管理一直在进行探索和优化。在硬件有保障的基础上,可以依托现代化的智能试剂管理平台做好精细化管理;在硬件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则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强化使用人员的安全责任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安全存储和使用保驾护航,从而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和社会安定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易制毒化学品危险
高校易制毒化学品管控分析
——以武汉市为例
浅谈我国易制毒化学品管控
太仓市“警校协作”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社会化管理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喝水也会有危险
上海市发布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拥挤的危险(三)
2015年《造纸化学品》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