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教师师德特征及其启示*
——基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24名职业院校教师先进事迹的质性分析

2024-02-05 13:32杨淑萍苏超举朱星辰
当代职业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先进事迹职教师德

杨淑萍 苏超举 朱星辰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师德是教师为师之根本,是决定教师能否肩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和塑造新人时代使命的关键因素。2020年10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1]。2022 年5 月,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重点强调“职业学校应当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保证教育教学质量”[2]。2022 年10 月,党的二十大也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3]。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是推动学生技能发展和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关键基础。师德师风建设是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应然内容与价值所在,是保障人才良序培养的固本培元之法,也是助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4]。鉴于此,对职业院校模范教师师德特征进行研究,能够深化人们对师德涵养的理解,进而为职业院校教师自我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以2010—2023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24 名职业院校教师先进事迹为研究对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是通过前期全国各地推荐,经公示、评议和监督,后期推选委员会分组推选、大会认定、无记名投票等环节产生。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推选活动从2010 年开始,至2023 年已成功推选出146 名楷模,其中职业院校教师楷模共计24 名。以这24 名楷模的先进事迹作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三:一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师德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这些先进事迹是对楷模教师多年教育活动的高度概括,能够生动地反映出他们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自己、对待社会的行为和态度。透过他们的先进事迹,我们更容易看到人民所需要的,并且在他们身上闪烁着的师德光辉。二是先进事迹文本资料的可获得性。教育部每年会在教师节前后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发布在其官方网站上。另外,《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媒体也有相关信息发布,查阅与获取较为便利。三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由官方途径权威发布,其中有关职业院校教师先进事迹的文本资料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二)数据收集

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主题,查找经由权威途径(包括教育部官方网站、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发布的有关职教领域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基本信息和先进事迹,经过多次核对后,将基本信息与先进事迹分类整理分别录入Excel和Word文档中,作为研究分析的原始资料。在对职教领域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的整理过程中,筛选掉重复的内容,共计摘录出68 319字的文本资料作为分析材料。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对职教领域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进行文本分析,基本逻辑是“通过对收集的数据和材料的不断比较,进行连续的抽象化、概念化的思考和分析,从数据资料中归纳提炼出概念和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5]。借助Nvivo12Plus 分析软件对24 名职业院校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逐级手动编码,最终提炼和总结出模范教师的师德特征。

(四)研究过程

1.原始材料的整理

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先进事迹中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从中提炼出他们的师德特征。因此,在原始资料整理中,主要侧重教师先进事迹中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及能够体现他们师德特征的语句和段落。

2.初步类目的构建

运用归纳式类目构建的方式对文本资料进行归纳和分类。类目系统构建的基本思路为,对24名职业院校教师先进事迹中的代表事件和评价进行分析编码,从而初步提炼出不同的类目单元(见表1)。

表1 类目构建过程示例

3.类目系统的建立

在初步类目的基础上,从文本第一段开始,重新审视68 319字的原始资料,将文本资料通过编码逐一纳入初步构建的类目之中,并在必要时重组类目,直至分析完所有文本内容,在此基础上确立最终类目系统。从初步类目的构建到最终类目系统的形成,能够进一步强化类目系统的科学性。依照这一逻辑,共得出24 名职业院校教师身上的4 种核心师德品质,以及在核心特征之下的8条表现形式(见表2)。

表2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24名职业院校教师的师德特征

二、职业院校模范教师师德特征分析

职业院校模范教师的师德特征寓于其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在实践过程中他们的职业修养和道德品质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透过这一群体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的先进事迹,能够发现他们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自己以及对待社会的态度和自身的师德品质。

(一)对待事业:钟情职教,科研育人

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是一名教师教育情怀的体现,也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具备爱岗敬业品质的关键标准之一。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它主要体现为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和奋斗的精神。从先进事迹中能够看到他们钟情职业教育事业,努力践行科研育人的师德品质。

1.钟情职教,献身职教事业

钟情职教,献身职教事业是指教师热爱职业教育,视职业教育为自己的事业,将教书育人当作本分,坚守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职责,并为此奋斗终生,将它“看作是关乎个体成长和社会福祉的事业,既是一种社会过程,也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构成了教师个人教育信念的内核”[6]。这种钟情职教,献身职教事业的信念从楷模的先进事迹中淋漓体现出来。如XYJ热爱职教事业,很早就萌生了投身职教事业的理想,在大学毕业后,放弃了高薪职业,毅然投身于职业教育这片天地之中。HYL天生就喜欢动手操作,喜欢钻研技术。在他看来,能从事职业教育是他最大的幸福,并立志在职业教育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出于对职业教育的热爱,即便在退休之后仍然心系职业教育,希望退休之后仍然能够与同学们待在一起,继续坚守自己的职业人生。WZD 凭借着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一片忠诚,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农村职业教育,在讲台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将自己的青春、热情、精力全部奉献在职业教育上。LDM 为职业教育无私奉献25 年,像一支燃烧着的红烛,照亮着职业院校莘莘学子的心灵。LLN将自己的命运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工作中总是将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即使在退休后仍然坚守在职业教育的岗位上,花甲之年仍保持着饱满的热情。

2.科研育人,创新职教模式

投身职教科研,创新教育模式是教师职业精神的体现。一直以来,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都倡导一线教师要从单纯的技能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这种转变能够促进教师在掌握一般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职业与学生的发展有更深层的体会,进而根据专业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情感的发展规律,创新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模式,以提高教育成效。在每位楷模身上都能够体现出这种科研育人,致力创新教育模式的职业精神。一方面,这种职业精神体现在根据学生差异与实际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来“琢磨”和钻研科学的教学方法。如XYJ善于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班级侧重点不同,有的班级注重理论的讲授,有的班级注重实践的指导。另一方面,体现在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探索教育模式。如CWJ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职业院校运用传统“三阶段”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不接轨的弊端。在经过调研后,下定决心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直接搬到企业中,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能的训练,开辟了全新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二)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技术赋能

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关爱学生,技术赋能是职业院校教师最为显著的师德特征。关爱学生即爱生如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它发轫于教师的情感深处,表现在日常生活和教学的实践中,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亲近。技术赋能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幸福和发展前途,并以技术教授开辟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

1.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著名文学家夏丏尊将教育比作水池,而将“爱”比作水池里的水,在他看来,“教育没有了‘爱’就像水池没有了水,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7]。在先进事迹中处处透露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一方面,帮助职业教育学生寻找自信。这部分学生大多在中学时成绩不理想,进入职业院校后普遍缺乏自信。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学生相比,他们更需要关爱、鼓励和认可。如ZJB 为了帮助学生寻找自信,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进行自我表扬,在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加以评论,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在付出中收获回报的乐趣。ZSF同样将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当作教育过程中的头等大事,在她看来,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要求之前,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因此,她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抓起,让学生体会一点一滴的进步,帮助学生重拾荣誉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对学生无私奉献,以无私的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WDF看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从教的31 年里,她将自己的心与学生、家长紧紧系在了一起,以自身的行动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断影响着学生。

2.技术赋能,筑梦成才

专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高超的专业技能是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它关乎着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未来的生活幸福。因此,教师必须以较强的责任心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的前途和梦想赋能。如WYL 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多年来勇挑重担,承担学生技能大赛的指导工作。在她的指导下,学生的专业素质迅速提升,在不同的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多个奖项。XYJ 孜孜不倦地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并根据学生的特点组建技术团队,引导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将注意力转移到技能学习上。ZJB 认为,学生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拥有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他建立长效实习实训机制,推动学生到各个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在他的领导下,每个学生都成为学校的名片,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行为习惯和过硬的技能综合素养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赞誉。

(三)对待自己:修己立德,提升自我

从先进事迹的文本分析中可以看出,职业院校模范教师对自己往往要求更为严格。他们注重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做到言传和身教的结合,在提升自身的同时推动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发展。

1.修己立德,以身作则

“育人”不仅是育知识、育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等层面施加影响,以便为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工作提供价值指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身作则,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如在CWJ 看来,“教育不仅仅是教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会做人”。同时,他认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是在良好的人际环境中耳濡目染、逐渐养成的。因此,他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坚持做学生道德发展的领路人。他决定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并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向全班学生公布,常年坚持与学生一同上晚自习,在与学生肩并肩的努力中一起品尝收获的快乐。ZXG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身为榜样引领学生树立“心有大我,行有大德”的价值观念。在她看来,“每一名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只有把育人工作做好,让孩子们成长成才,才不辜负每个家庭的期望”。

2.勇于挑战,提升自我

“勇于挑战,提升自我”是指教师能够时刻保持专业敏感性,根据专业问题和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丰富专业知识、扩展专业视野。当下社会,技术、技能更新迭代的速度远快于理论知识更新的速度,这就要求以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能够及时抓住市场需求的契机,更新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就业的机会。作为一线教师更需要具备勇于挑战的精神,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我。如HYL 经常在业余时间钻研技术难题,为了能尽快攻破技术难关,他自费购买专业设备和工具,在家里专门布置一间工作室。在遇到刁钻的技术难题时,常常夜以继日地攻关。LJ 非常注重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熟练掌握了手工电弧焊、埋弧焊等多项技术。先后考取了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证书、焊工技师证书、焊工高级技师证书。WQP 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他一直坚持对前沿技术的钻研,在常人看来枯燥无味的钳工,他却在其中找到无穷乐趣。ZSF是师生眼里的全能型教师,作为英语专业教师,他还考取了钳工中级证书;长期指导学生实训,下企业实习,走访船厂、汽修厂、4S店的经验,更让她成为一名有经验的钳工、焊工、汽车修理工。她能熟练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进行量、挫、磨、钻孔等各道工作程序,也能通过听故障声音来判断汽车发生故障的位置。

(四)对待社会:勇担大任,服务社会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方面,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需要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者,还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另一方面,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之一[8]。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必须树立崇高的教育信仰,将自身的职业与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以此为出发点,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1.牢记使命,勇担大任

“牢记使命,勇担大任”是指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将自身的命运与民族的发展、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勇敢担负起以职业教育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重任。从24 名职业院校教师的先进事迹中能够看出,他们始终都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将民族大任寓于自己平凡的职教工作之中。WXL 牢记自己的使命,勇敢地挑起了职业院校校长的重担,并将“当人民满意的校长”的理想刻在了心头,迎难而上,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立业兴邦。ZHQ 心系民族技艺的传承,在其从事职业教育的近30 年时间里,克服重重困难,自觉承担起粉彩古彩特色传承、陶瓷艺术交流、产学研与职业技能教学等工作。ZXG 作为一名护理职业学院的院长,矢志报国,始终将人民的健康装在心中,在从教的32年里“眼里是学生,心中是人民”。在教育实践中他不断嘱咐学生树立“卫生保国”的思想,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基层去磨砺自己,以仁心仁术造福广大基层群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是指将学习和研究成果运用到为社会、为人民群众的服务中。以培养技术和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也是参与社会服务实效最高的教育类型。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之一。LHB 作为护理技术学院的教师,从2019 年开始,她带着生病的身体主动请缨到贫困地区参与扶贫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她先后出资50 余万元资助贫困生,成为我国扶贫道路上的最美教师。在她看来,“平凡中的不平凡就是让社会涌现出更多有爱心的教师故事”。WYL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深知贫困学生的不易,她关注贫困家庭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在从教期间,她常说,“要把职业教育塑造成接地气的教育,实在的教育,手捧爱心,不忘初心,织就千千万万个学生的家庭幸福梦”。GCH作为技术学院农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从业的多年来,她带领着团队不辞辛劳奔赴农业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中,年均开展各类技术服务培训累计2 000人次,负责了33个专业村(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受益人口接近3万,为地方种植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能手。

三、对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的启示

从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24 名职业院校教师先进事迹的文本分析中,能够看出他们在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自己和对待社会四个层面的师德特征。在立德树人背景下,这些师德特征为职业院校有效开展师德建设工作提供了具象的目标和典范。

(一)培养教师职教情感,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培养教师职业情感。模范教师之所以能够钟情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自身对职业教育的情感所驱动。这种情感是一种教师职业情感,指的是“职教教师对职业教育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具有的稳定的态度体验,是职教教师对职业教育这一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它有时内隐、含蓄,有时外显、直接”[9]。教师的职业情感并不是先天存在的,它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自我培育,另一方面也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为保障,二者共同构成了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情感生成的关键基础。从教师自身看,首先,强化自身对职业教育的认知。认知是情感生发的重要基础,职业院校教师应在职前、职中加强对职业教育性质、定位、作用、意义等方面的学习,并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深化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以此为基础,促进教师从理性层面认可职业教育的价值。与此同时,培养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兴趣。职业兴趣是职业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只有对自身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进一步生成良好的职业情感。如陶行知所说,“教育乃一种快乐之事业,……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目视后进骎骎日上,皆我所造就者。其乐为何如耶”[10]。从外部条件来看,学校与社会应给予教师足够的尊重和关怀,促进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情感认同。首先,学校在管理中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便是理解人、尊重人、满足人的需要。在职业教育中,学校管理者应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摒弃“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思维,避免将教师视为教学和学术成果的生产工具。学校在管理和教师评价中应做到以师为本、信任教师、依靠教师、民主决策,营造公平、公正、活跃的教学与学术环境,减少教师的精神负担。其次,国家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人们正确和全面认识职业教育,进而提升职教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二是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以技术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一种类型教育,职业院校教师主要体现在既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又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但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培育体系存在较大问题[11]。因此,职业院校应完善教师培育体系,提高教师培育的实效。一方面,构建教师培育的运行机制。首先,职业院校领导要重视教师的培育,成立专门的部门机构,任命师资培训的领头人,定编定岗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并将教师培育的资金纳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并根据学校发展的具体状况,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其次,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财政支持,积极引进合作项目,建立设施齐全、制度完善、特色鲜明、教育观念和技术先进的现代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最后,优化教师培育的内容和形式。培育内容要突出职业教育实用性和实训性;培育形式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用结合。另一方面,构建人才引进机制。从学历结构上看,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师本科学历居多,研究生学历较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职教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的现状[12]。因此,职业院校应合理加强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强化学校学术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引导在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在职称评定、薪资报酬、年终考核以及评优评奖等方面给予“双师型”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

(二)激发教师爱生之心,鼓励教师多渠道技能传授

一是激发教师爱生之心。“师爱是教师育人的甘露,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13]。同时,也是学生进步的情感推力。这就需要职教教师带着“滚烫的心”走近学生。教师的爱生之心必须要在生活和教育实践中才能激发。“实践不仅是人们认识的基础,也是激发教师爱生之心的源头活水”[14]。这就需要职教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去跟学生交流、沟通,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思想观念,以此激发教师的爱生之心。此外,职业院校应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深入交往的机会,鼓励职教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教学与科研项目、参与专业技能大赛,促进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

二是鼓励教师进行多渠道技能传授。为学生职业梦想和未来幸福生活赋能也是职教教师师德特征的重要体现。教师一方面应加强自身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及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渠道的拓展。如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引进来”即将相关专业领域较出色的实操人员请进课堂,以此指导学生技能的学习,丰富学生的专业经验。“走出去”即为学生提供一线工作岗位,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深化自身对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强自身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学技能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支撑,因此,职教教师在创新教育模式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教学技能的训练。具体措施包括,参加教学技能大赛,锻炼自身的教学能力;听取模范教师的课堂教学,取长补短;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此外,教师自身也应时刻保持专业敏感性,时刻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模式,时刻将学生的专业发展放在自身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和相关政府部门应为教师多渠道技能教授提供政策、资金、渠道等方面的支持。如学校在原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基础上,通过建立实验室、构建实操实训基地等方式,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平台,以提高教师技能传授的效率和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职能,构建企业与学校、教师合作的桥梁;在政策上给予相关合作企业和单位一定的倾斜。

(三)提升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建立教师专业提升长效机制

一是提升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具有向师性特征,教师以身作则,学生的道德品质也会在教师的影响下良性发展。反之,则会对学生道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职业院校的师德建设必须关注教师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提升教师个人道德素养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首先,在教师个人层面,需要教师明确自身在社会上的角色定位,自觉担负起作为教师的责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学生的成长做表率,培育自由审美的教师伦理[15]。其次,在学校层面,要建设师德文化,立足师德典型,积极挖掘和宣传师德典型为人、为学、为师的大爱师魂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师德典型的教育性、激励性、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进而引导职教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6]。此外,还需要针对教师开展定期的职业道德培训,并在日常管理中建立相应的监督和奖惩机制,建立校长信箱、线上举报平台,并简化举报程序,对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按照规章制度给予其相应的处罚。同时,对师德典型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是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提升的长效机制。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和内容选择。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理论和专业能力。首先,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具体标准、框架和步骤,灵活使用学情分析方法开展教学[17],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目标导向和操作指引。其次,通过定期举办校级、区域级教师技能大赛,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性技能大赛等形式为教师专业提升提供实践平台。教师技能大赛能够汇聚大量技能高超的专业教师,职教教师能够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再次,拓展师资培训的渠道。如参与企业座谈会、参与有关工作培训项目、文凭课程学习与深造、参与企业实习项目与考察、参与实际工作项目开发等。在此基础上,注重教师培训与国际接轨,鼓励并帮助教师到海外讲课,在海外企业学习和兼职,培养职教教师区域化和国际化教学水平[18]。最后,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对达到专业提升标准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荣誉、职称和物质奖励。

(四)强化教师社会责任感,锻炼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强化教师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职教教师奉献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内生动力,也是职教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职业院校的师德建设不能忽视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强化。首先,培养职教教师社会服务的理念。理念的培养要经过较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进行,职业院校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定期的教师培训中,将公民社会责任感作为主要内容纳入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之中,让职教教师在认知上明确社会服务是自身主要的职责之一。其次,大力宣传职教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先进事迹,树立社会服务的典型榜样,在先进事迹传播的过程中强化职教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并建立奖励制度,进一步推动职教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二是锻炼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职业院校具有“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培训,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推广和辐射。即向区域和行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19]。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锻炼最主要的途径便是参与社会服务实践。其主要途径包括教育扶贫、为人民群众提供技术服务等。如2021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LHB长期致力于教育扶贫的第一线,在她看来,进行教育扶贫,致力社会服务是实现其自身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长期的支教事业在使她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的同时,也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2019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GCH 深刻意识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为此,在多年执教生涯中,经常带领学生下乡进村,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中,帮助农户解决一线的生产技术难题。此外,为更加有效地锻炼职教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国家和学校也需要进行充分的实践调研,并在此基础上,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履行社会服务责任的实践场域。

猜你喜欢
先进事迹职教师德
南华大学召开学习丁德馨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携手此生 无怨无悔——警嫂李小凤同志先进事迹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崇川区关工委先进事迹简介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任桂梅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