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及改进调查

2024-02-05 12:30薛萍史新竹张倩也方雪张莹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专升本流行病学辅导

薛萍,史新竹,张倩也,方雪,张莹

(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流行病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方法学学科,旨在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人群健康[1]。系统掌握流行病学知识,不仅能增进医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应对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医疗实践及医院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流行病学基本原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课堂上教师单纯原理定义的输出,产生了师生互动不足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等问题。本研究前期通过对3个不同专业的371名医学生开展流行病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喜好与意愿调查分析,发现对分课堂(PAD)这一教学模式符合学生需求,并在初步应用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PAD 教学模式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在2014 年复旦教育论坛上提出的,即为教学过程中的3 个阶段: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3]。PAD 教学模式很大程度地解决了传统教学“填鸭式”、“一言堂”等弊端[4]。然而,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场景和使用频率,应结合实际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将PAD教学模式融入传统课堂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本研究选取医学检验专业专升本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开展PAD教学模式,探讨该模式对流行病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形成一个“反馈环”,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某医学院校2020 级医学检验专业专升本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实施方法 流行病学课程共52 学时,其中理论课32 学时,实习课20 学时。以流行病学课程中“筛检”章节实施PAD 教学模式,针对医学检验专业专升本学生的筛检课程安排一共4 学时,分2 次授课。(1)讲授环节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第1 次授课时的90 min 先进行示范式讲授,重点在于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框架梳理与重难点讲解,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授课之后布置课后任务,其中包含采取抽签的形式进行分组、分题。(2)内化吸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后学生根据课上分组进行学习,查找学习资源,例如参考教材、参考文献、PPT、微视频和一些网站等,确保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各自搜集资料并一起讨论相关知识内容,整理出一套PPT 以便于翻转课堂使用。(3)讨论环节增加师生有效交流:在第2 次课堂上,利用30 min 由各小组选出代表讲述本组抽选的题目,教师不参与其中,待所有学生讲述完毕后,利用15 min 进行生生互动提问,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利用25 min 进行答疑并作总结。最后利用20 min进行本次内容的章节测试。

1.3 问卷调查 在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星在线调查软件对实施PAD 教学模式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第1 次调查表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1)基本信息;(2)PAD 课堂学习兴趣及效果调查;(3)PAD 课堂改进建议调查。在分析学生的具体建议后,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主要以具体的辅导模式调查为主。调查问卷量均为5个选项,针对调查项目与自身学习情况的符合程度列出5个选项:不满意、还可以、一般、满意、很满意,分别计1~5分,算其平均得分并且计算得分率。

1.4 评价指标 采用期末考试成绩评价效果,并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2018级医学检验专升本学生的成绩数据比较,其中章节测试题目完全一致,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满分20分;期末考试均采用线下笔试,题型一致,重点、难点相似,满分10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PAD 教学模式的学习兴趣调查 共回收134 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其中男生44 名(32.84%),女生90 名(67.16%)。结果显示学生对PAD 课堂学习兴趣浓厚,各调查项目得分率均在80%以上。见表1。

表1 对134名医学检验专业专升本学生PAD教学模式学习兴趣调查结果

2.2 对PAD 教学模式的改进建议 调查显示88.06%的学生表示本次课程中自学内容难度适中;57.46%的学生认为还应增加讨论环节;78.35%的学生认为合理的课上精讲应占1/3~1/4 的课堂时间;71.64%的学生认为合理的课上讨论应占1/2~1/3的课堂时间。有62.69%学生给出了增加课后习题练习及辅导环节的建议,42.54%的学生认为PAD 还可以融合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的CBL;同时除了本次课程的教学改革外,35%以上的学生还建议应将教学改革着眼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其他章节,如描述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及实验性研究。见表2。

表2 对134名医学检验专业专升本学生进行PAD教学模式改进建议调查

2.3 辅导模式调查 76.12%学生认为习题辅导对期末考试及未来应用有益处,35.07%学生喜欢在学习讨论群里互动答疑,58.96%学生认为流行病学每周能接受的习题辅导时间为30~60 min。调查表明学生认为课后辅导是有帮助的,并愿意参与课后辅导。见表3。

表3 对134名医学检验专业专升本学生进行辅导模式调查

2.4 PAD 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班级成绩比较将PAD 教学班的医学检验专升本学生成绩同之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同专业学生成绩进行比较发现,PAD 教学班学生的章节测试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班学生(P<0.01);而期末成绩略低于传统教学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见表4。

表4 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分)

表4 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分)

?

3 讨论

3.1 PAD 教学模式不一定完全对分,可以适当地调整讲授和讨论的时间比例 对某医学院校检验专升本专业的134 名学生开展流行病学筛检章节PAD 课堂教学改革后,通过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学生普遍接受度较高,认为此种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PAD 教学,以教师导学,学生内化吸收,师生讨论环节组成。该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课堂时间 1/2 分配给教师讲授,1/2 分配给学生讨论,进行交互式学习[5]。而针对本次PAD 课堂改进建议调查发现,57.46%学生认为可以适当增加讨论环节。这意味着学生想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则需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调节课程安排。例如,课程难度较高,超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范围时,教师就需要增加导学的时间和内容适当减少讨论部分的时间,确保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掌握程度达到相应标准。相反,则需要缩短教师导学部分,而增加讨论的时间。另外,做到有效讨论,最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程做“当堂对分、隔堂对分、混合对分”不同形式的选择[6]。另外,要以课程内容为中心引导学生,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引发相关讨论,继而得出结果,以避免出现散漫、沉闷、跑题、溜号等无效或者低效讨论的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指导者的角色作用。同时,在对分课堂教学的讨论环节中,授课教师的角色是组织引导者。例如,教师往往需要提前组织学生成立若干个相对稳定的讨论小组,在结构和人数上形成较合理的组织形式。分组之时,还需要提前针对学生人员数,学生之间的配合等进行相应的合理性规划,进而使讨论组拥有良好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

3.2 将课前导学、课中对分课堂及课后辅导答疑串连起来,让“教”与“学”互促共进 根据问卷调查发现更多的学生迫切希望PAD 课程还应融合习题练习及辅导,而后续专门针对课后辅导模式进行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习题辅导对期末考试及未来应用有益处,而如何辅导、辅导模式及辅导什么值得思考。现在学生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却没有充分利用,为此制定紧密围绕学科特点,结合流行病学课程内容的学习计划,将容易理解的内容及仅需要了解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进行课后讨论及自学;课后利用长江雨课堂、问卷星等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学生有疑问的自学内容和习题在线辅导与互动答疑。但有的时候单纯的线上答疑很难保证学生的参与度,还应丰富课后辅导模式,例如更具针对性的个别咨询;课后实时更新知识网络以及情景再现式案例讲解。另外,还应拓展资源、配套练习习题,完善试题库的建设。

除此之外,前期教学模式探索发现充分利用课前导学工作,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在线上进行案例及相关文献的铺垫导入,再进行教师编辑后节选的高效慕课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熟悉相关课程知识要点[2]。因为教学周期较长,考试时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有所下降。教师可以将重点难点建立专业个体化自制微视频资料库,通过循环播放来帮助学生反复学习能够更有效。也可以通过让参与回答问题、互动讨论的学生获得相应积分的形式,鼓励学生思考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线上的课前导学以及课后辅导,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鼓励同学们思考,做到“教”、“学”相长。最终达到将课前线上案例导入-阅读文献-慕课学习,课中线下精讲留白-互动讨论-翻转课堂,及课后线上自学-章节测试-答疑辅导,串连起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教学的本质还是要回归解决问题,即“学以致用” 此次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除了关注与考试相关的课后练习辅导,更想通过案例分析达到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课堂教学内容没有与课后的任务密切结合,“学”和“用”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必须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用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选针对性的专业化案例,使导学更加贴合本专业的学生学习。案例教学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应变能力;也可以使教师更多地换位思考并对教学进行反思;更是可以使学生更加真切了解教学内容的方法。在课上授课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讲授的课本内容不断解决案例问题,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讨论而激发出的思维的碰撞会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加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后练习及辅导的过程中,加入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题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最终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PAD 教学模式应用于流行病学教学中,先采用传统教学结合多元化教学元素,后又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应及时根据学生意愿调整讲授与讨论的时间安排,增加习题练习及辅导。在流行病学的教学中推广PAD 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而精进教学质量,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厚的学术基础。

猜你喜欢
专升本流行病学辅导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