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驼感染魏氏梭菌与溶血性曼氏杆菌的防治

2024-02-05 14:55张学虎宋福超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魏氏组份魏氏梭

张学虎,宋福超,兰 喜,张 勇

(1.张掖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张掖 734000;2.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兰州 730070;3.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46)

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可在一定条件下感染牛、绵羊、山羊、猪等多种家畜,引发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1],临床上常呈现发病较快、病程较短、死亡率高等特点[2]。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oemolytic)旧名为溶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牛、绵羊等反刍动物发生肺炎及急性败血症的重要病原[1],常与支原体、巴氏杆菌等病原共同感染而引发犊牛、绵羊的支气管肺炎,或羔羊的急性败血症,严重时可引起动物死亡,死亡率较高,在牛呼吸道综合征中占30.5%[3]。

近年来,随着国内畜禽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和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该类病在消化系统类疾病和呼吸道类疾病中变得常见和多发,给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2017 年,甘肃酒泉地区报道了骆驼感染魏氏梭菌的病例[4],但尚未见有骆驼感染曼氏杆菌的报道。本文以2022 年发生在甘肃省张掖市某养驼场的一起双峰驼感染魏氏梭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为例,归纳整理了其发病过程、病原诊断及综合防控等内容,旨在为养驼同行及畜牧兽医工作者提供参考。

1 发病情况

2022 年5—7 月份,甘肃省张掖市某养驼场,陆续出现驼羔死亡的病例。经调查,该养驼场以驼羔繁育及驼奶生产为主,存栏双峰驼440 峰,其中成年驼310峰,驼羔130 峰。发病及死亡病例均为2~3 月龄驼羔,先后死亡驼羔7 峰,其中5 月27 日、5 月28 日及6 月13日各死亡2 峰,7 月5 日死亡1 峰。发病及死亡病例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为主,多表现为突然发病,8~10 h后死亡。

2 临床症状及剖检观察

发病初期驼羔行走步态呈摇摆状,后期卧地不起,多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同时伴有干咳和腹泻症状;病死时多表现为“醉酒”状态。剖检显示,胃肠道及肺脏组织病变较为明显,其中,皱胃有明显溃疡、胃黏膜脱落(图1A),小肠有明显的臌气,肠壁菲薄且有出血(图1B),肠系膜淋巴结有肿大可见(图1C);肺脏呈“大理石样”病变(图1D),剖面有脓性出血(图1E)。胸腔及腹腔有少量积液可见,肝脏有轻微淤血,肾脏软化且被膜易剥离(图1F),剖面有轻微出血;心脏及脾脏未见明显病变。

图1 病死驼羔内脏剖检病变观察

3 实验室诊断

3.1 血常规检测

采集症状明显驼羔的血液,使用动物生化分析仪(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除血小板数量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及白细胞总数略微升高外,其余指标均表现基本正常。初步怀疑为细菌性病原感染。

表1 发病驼羔血常规检查结果

3.2 可疑菌染色镜检

将无菌采集的鼻拭子、内脏组织及肠内容物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预处理,使用刘心等[6]和杨志刚等[7]报道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将预处理后的病料分别涂抹于普通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购自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别置于有氧和厌氧条件下37 ℃培养24 h。结果显示,厌氧条件下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生长良好,可见半透明、表面光滑、中间凸起的菌落,且有溶血环;在有氧条件下,在两种平板上均有菌落生长,多数为表面光滑的露珠状菌落。挑取生长良好的菌落涂片,分别进行瑞氏染色、革兰染色。镜检观察发现,瑞氏染色后可见蓝紫色球杆菌,革兰染色后可见部分蓝紫色粗大短杆菌,无芽孢。

3.3 病原核酸检测

挑取3.2中的可疑菌斑,接种于液体培养基进行增菌培养,收集菌体使用核酸提取试剂盒(购自天根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取全基因组DNA,以16S RNA为目的基因,参照石远菊等[8]和王晨骁等[9]报道的检测方法,进行疑似病原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鼻拭子和肺组织中所分离的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核酸呈阳性;肠内容物及淋巴结样品中所分离的细菌,魏氏梭菌呈核酸阳性。

3.4 动物试验

为确定毒素对本次发病是否有致死作用,收集肠内容物进行毒素检查。选择4 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2组。取所采集的肠内容物5 mL,加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稀释,4 000 r/min 离心15 min,在无菌条件下取上清液分为A、B 两个组份;A 组份置于60℃条件下处理30 min,B 组份不做处理;后分别取A、B 组份各0.2 mL静脉注射于小鼠体内,A 组份和B 组份各注射2 只小鼠,观察记录小鼠健康状况。结果显示,注射A组份的小鼠一直存活,而注射B组份的小鼠在8 h左右时开始死亡。

4 诊断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及内脏剖检病理变化,初步确定为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相关病原感染;经血常规检测后发现为细菌性病原感染;进一步使用细菌培养及染色镜检观察发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同时存在;最后使用PCR 法进行可疑病原基因检测,发现有魏氏梭菌及溶血性曼氏杆菌目标条带;结合毒素试验进一步确定了本次发病与魏氏梭菌的关联性。最终诊断本次发病是由感染了魏氏梭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所引起的。

5 防治措施

临床检查及解剖病理观察后,立即指导场主按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畜”的原则,采取了病健分离、消毒灭源、紧急免疫和增强抵抗力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5.1 隔离治疗

立即将有症状驼羔转移至隔离圈舍,参考已报道的治疗方法[6,8]和陈萌等[9-10]报道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紧急治疗。其中对于呼吸道症状明显的驼羔,使用硫酸头孢喹污粉剂(10 mg/kg体重)及氟尼辛甲胺(2 mL/100 kg 体重)进行肌肉注射,连续给药3~5 d;对于有呼吸道症状并伴有腹泻的驼羔,在上述给药的基础上,肌肉注射硫酸阿米卡星(2 mL/100 kg体重),并口服诺氟沙星(6~8 粒/峰),每日1 次,连续3~5 d。

5.2 紧急免疫

对隔离的健康驼群,采取紧急免疫和增强抵抗力等措施。一方面,使用羊三联四防灭活苗(购自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牛曼氏杆菌病灭活疫苗(购自北京生泰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免疫接种,其中,羊三联四防灭活苗每峰接种8 mL(驼羔减半);牛曼氏杆菌疫苗每峰4 mL(驼羔减半)。为确保安全,在免疫前先选择2~3 峰成年双峰驼进行小范围免疫试验,待观察24 h 无免疫副反应后再进行全群免疫。另一方面,使用双黄连等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通过精料拌服或饮水给药,进一步提高驼群抵抗力,以防被传染。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微生态制剂,用来调节胃肠道菌群,以促进反刍和增加采食,进一步增强消化及吸收功能。

5.3 无害化处理和消毒灭源

及时将病死驼羔尸体、不洁垫料、污染饲料及舍内粪便,采取焚烧或深埋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原扩散。同时,为彻底杀灭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巩固防治效果,避免二次感染,参考韩小丽等[11]和王丽娟[12]报道的方法,对圈舍、外环境及食槽水槽等进行彻底消毒。其中,隔离驼舍使用0.3%的过氧乙酸溶液或用聚维酮碘配成3%的碘溶液进行消毒;健康驼舍及外环境使用0.05%的次氯酸钠及20%漂白粉溶液进行交替消毒;水槽、食槽及饲喂器具等使用20%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每日1次,连续消毒1周。

6 讨论

骆驼是戈壁、沙漠等荒漠地区的主要畜种,它既是荒漠地带的主要运输工具,也是当地游牧民族的主要奶源和肉源,其乳因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而被美称为“沙漠白金”[1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驼乳及其他驼制品需求的增加,加之荒漠旅游的逐步发展,舍饲养驼的比例也在逐步上升。受此影响,骆驼所感染的疫病也呈现为复杂性和多发性,给养驼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据国内现有报道,骆驼所感染的重大疫病及人畜共患病主要有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炭疽[14]及魏氏梭菌病[4]。此外,长期以来骆驼采取自由放牧方式,因而体外常寄生蜱虫、原虫等[15-16],这些寄生虫群体庞大、繁殖力强、宿主谱广、携带病原复杂,进一步增加了骆驼感染疫病的风险。

6.1 疫病流行情况

魏氏梭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作为一类条件致病菌,常共栖于健康动物体内,当动物机体受到外源感染或气候、运输、饲喂等环境改变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它们常会迅速繁殖而破坏体内正常菌群而使机体发病。根据国内现有研究报道,魏氏梭菌感染牛、羊等家畜的病例较为常见。近年来,也有报道其感染东北虎[17]、小熊猫[18]及赤猴[7]等野生动物的病例,但关于双峰驼感染魏氏梭菌的病例却很少见。另外,近几年河南省、新疆地区、西藏地区报道了牛、羊感染溶血性曼氏杆菌的病例。2021 年,甘肃省肃南沿山地区出现了牦牛感染溶血性曼氏杆菌的病例[19],但目前尚未见有双峰驼等荒漠类牲畜同时感染魏氏梭菌病和溶血性曼氏杆菌病的报道。在本病例中,首次确诊了双峰驼感染魏氏梭菌及溶血性曼氏杆菌,这提示该类病原在本地区的流行和发生呈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趋势,但对于其流行的主要血清型,有待于通过深入研究来确定。

6.2 病因分析

魏氏梭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研究表明,气温骤变、饲养管理差或更换饲料等均可诱发魏氏梭菌病,污染的粪便是其主要的传染源[12]。对于溶血性曼氏杆菌病而言,运输应激、饲养管理差、气候变化或外源感染等是其发病的主要诱因[11]。在本病例中,发病死亡驼羔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主。经询问场主,该场周边50 km 范围内无其他养殖场,且养殖场周边草场无放牧牲畜;场内近一年内无双峰驼调入,且驼羔均为本场母驼所产;故排除外源传染及长途运输而发病的可能性。经与饲养员交谈得知,曾在驼羔2 月龄以后,开始补饲以玉米为主的精料;现场调查发现,驼舍内饮水槽为废旧铁皮桶改造而来,且槽中饮水多日未更换,水槽卫生较差。经后续询问得知,该养驼场由养羊场改造而来,场内设施及饲喂工具均沿用养羊场的,整体表现为舍内阴冷、通风不良及过于潮湿。综合分析,引起本次发病的主观原因是给幼驼补饲精料过早,加之饮水不洁,而使驼羔消化不良而发病;潜在原因是因消毒灭源不彻底,养殖环境中可能存在前羊场遗留的病原或芽孢;客观原因是养殖环境差、饲养管理粗放。但是否是由于感染了魏氏梭菌而继发产生了曼氏杆菌病,尚有待于通过动物回归试验来确定。

6.3 病原诊断

快速而准确地找出病原,是临床上实施针对性防治的前提。家畜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白细胞,对外来细菌具有吞噬、分解作用[20],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1]。因此,可依据白细胞等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对机体感染微生物的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在本病例中,驼羔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在发病初期表现为升高,发病后期有呈现降低趋势,这可能与溶血性慢性杆菌可特异性溶解反刍动物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有关[1]。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确诊病原的常用方法,通过对培养后的可疑菌进行菌落观察和菌体染色观察,可进一步缩小病原菌的范围。在本病例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同时存在。为尽快确定病原,笔者使用普通PCR 检测方法对可疑菌进行了16S RNA 核酸检测,将病原锁定为魏氏梭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但也有研究报道,非魏氏梭菌致死的家畜也容易在死后被魏氏梭菌侵染[1,2,22]。因此,检出本菌也并不能说明它就是病原[1,22]。随后,笔者通过动物试验进行了肠内容物毒素检查,进一步验证了毒素与本次驼羔死亡的关联性。但对于所感染魏氏梭菌的型别和毒素的类别,由于试验条件有限,未进行深入的毒素中和保护试验。

6.4 综合防治

魏氏梭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病都具有超急性、病程短、死亡率高等特点[23-24],犊牛、羔羊等幼畜是主要发病群体。目前,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和由溶血性曼氏杆菌引起的肺炎及急性败血症,已呈全球性分布[25-26]。由于这类病发病急、死亡快,发病后常来不及治疗,因此,“早发现、早隔离、防重于治”仍是当前控制该类病的主要措施。研究表明,该类病原作为一类条件治病菌,易受饲养环境差或气候因素变化而发病,因此,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并根据病原的流行特点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对于预防该类病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病例中,由于场区环境差、饮水不洁,加之补饲精料过早而导致发病。发病后,立即组织实施了“病健分离、紧急免疫、消毒灭源、改善环境”等综合防治措施,在第一时间内无害化处理了病死驼羔及其污染物;并使用不同消毒剂对养殖环境及饲喂工具进行了更替消毒;更换为精料补充料进行饲喂,同时将饮水槽更换为橡胶材质的或陶瓷材质的,定期清洁水槽做到饮水干净卫生;最后,对健康驼群接种疫苗进行紧急免疫,逐步控制了病情。

7 结论

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及剖检观察,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测方法,确定了本次发病是由于感染了魏氏梭菌及溶血性曼氏杆菌引起的;发病诱因与饲养管理不当存在很大的关联性。通过实施病健分离、隔离治疗、紧急免疫及消毒灭源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后,该养驼场骆驼的病情逐步得到控制并恢复了生产。

猜你喜欢
魏氏组份魏氏梭
鲍曼不动杆菌双组份调控系统研究进展
不同组份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强度研究
猪魏氏梭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控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湖南桂阳县魏氏宗祠舞台题记考述
谈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魏氏叛逆”
一种干法复合聚氨酯胶黏剂组份含量实时检测系统的开发
一例种母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措施
微氧对SF6局部放电分解特征组份的影响
古田县兔魏氏梭菌病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