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对河南中药材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讨

2024-02-07 19:12张学智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叶面肥中药材田间

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天气影响极其重要,中药材种植应选择“旱可浇、涝可排”的地块,根据品种不同采取适当的种植模式,以应对极端天气。极端天气发生后应采取适当应对措施,以降低损失。

一、气候变化的特点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目前,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有以下几点:一是温度平均值明显上升。气温上升会加重病虫害对农业的影响。二是降水分布不均衡,区域性与季节性不均衡。 三是极端气候现象发生频繁,如干旱、洪涝、暴雪、飓风等。四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入侵。海水入侵会使土壤盐渍化,给农业造成严重影响。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形成的极端天气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

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明显而复杂,可能造成夏季风减弱,雨带偏南,形成北旱南涝的现象。拉尼娜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以及“南旱北涝”的反常天气。近年,河南受极端天气影响较大,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多。极端天气容易带来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雨涝和倒春寒等。

(一)干旱

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而且影响大,是影响河南农业生产较严重的气象灾害。持续的干旱除了对农作物的影响,对中药材的生长影响也比较大。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直接影响大多数中药材生长。花类与果实类药材易落花落果,种子类药材结实率低,中药材大田病虫害发生严重。

易受干旱影响的河南中药材品种有党参、连翘、芡实等。

(二)雨涝

雨涝是指因暴雨或连续阴雨、淹没造成的灾害。雨涝主要使中药材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也受到影响,中药材病虫害加剧,造成中药材减产或绝收。河南2023年5月25日起,连续几天的“烂场雨”,使小麦发芽、霉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给中药材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易受雨涝天气影响的河南中药材品种有白术、栀子、野菊花、猫爪草、女贞子、地黄等。

(三)倒春寒

倒春寒一般出现在冷暖气候高频交锋时期,属于气温的极端突变。倒春寒这一术语最早来源于农业,主要是指3—4月,进入春季后气温回升很快,但后期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明显下降。简单来说,就是还没充分享受到春日暖阳,就突然迎来了降雨降温的乍暖还寒的天气现象。倒春寒会造成大片地区农作物遭受冷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凡是在此期间开花的中药材都容易受到影响,极易造成中药材冻害,导致烂种、死苗和落花落果,进而导致中药材的减产减收。

易受倒春寒影响的河南中药材品种有(果实类、花类、籽仁类)连翘、山茱萸、金银花、桃仁、苦杏仁、山银花等。

三、在极端天气影响下河南中药材种植的应对措施

(一)干旱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1.地块选择。中药材种植应根据中药材品种选择“旱可浇”、有一定灌溉条件的地塊,以应对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

2.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及时进行天气预警,做好防灾、减灾措施及生产技术指导。

3.及时灌水抗旱。宜在清晨、傍晚采用喷灌或地面沟灌等方式及时灌溉补水,即灌即排,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花类与果实种子类中药材在灌溉时,可适当补充肥料。灌溉后进行覆盖,提高保墒效果。切忌中午高温时大水漫灌,中午高温漫灌会导致中药材大面积患根腐病而死苗。有条件的可配备喷滴管设施与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

4.及时遮阳覆盖,防晒保墒。根据基地中药材不同种植情况,可选用不同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进行植株行间地表覆盖、种植行植株浮面覆盖、单株浮面覆盖、搭架棚式覆盖等防晒降温保墒。

5.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杂草生长会和中药材争夺水分、养分。保持田间墒情,可减少杂草生长和水分蒸发。同时,高温天气还容易造成土壤板结,除草锄地可以将土壤散开,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提升根部活力,提高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6.合理施肥促生长。高温干旱时,可结合灌溉进行追肥。追肥以“勤施薄施、少吃多餐”为原则,施肥浓度不宜太高。根据中药材品种特性和生长情况,可选择喷施叶面肥,以减轻高温干旱的危害。或结合灌溉浇施低浓度水溶肥,促进根系生长,增加细胞液浓度,提升植株抗高温和抗旱能力。高温干旱缓解后,视田间中药材长势,及时加施含氮叶面肥或复合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保产增效。对于根茎类中药材,切忌长时间干旱后大肥大水,否则易导致裂根。

7.做好病虫害绿色防控。及时清理落叶及枯枝,合理施用微生物菌剂,化学农药要选择广谱低毒、高效的内吸性农药。高温天气宜选择8:00前、17:00后施药防治,避免因高温造成农药灼伤植株。严禁施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应用杀虫灯、昆虫性诱剂、色板等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农药施用次数和施用量。施用农药时,应做好防护,防止中暑及农药中毒。

(二)雨涝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1.地块选择。中药材种植应根据中药材品种选择“涝可排”的地块,以减少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

2.对丹参等中药材品种采取高畦垄栽培技术,以降低雨涝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

3.做好灾害预防管理,及时关注天气预报,认真检查田间各类排涝设施,及时做好维修和保养,做好沟渠疏通与清理。

4.出现积水的地块及时排水清淤,疏通中药材田间沟渠,缩短中药材受淹时间。及时整理大田,清理枯枝、断枝。对倒伏的中药材及时人工扶正,并清理叶片上的淤泥。

5.雨后排除田间积水后,为防止土壤板结,影响根系生长,要及时做好中耕松土,并及时施用药剂防止病菌侵染,避免造成病害暴发。

6.加强病虫害防治。雨后高温高湿中药材易发生多种疾病,注意做好预防措施,并加强病虫监测,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

7.做好科学施肥。汛期长期雨水浸泡,导致中药材根系受损和田间土壤养分损失,应适时施肥。对于根茎类中药材,可增施钾肥。对花果类中药材,可增施磷钾肥。对叶类及全草类中药材,可喷施以磷肥为主的叶面肥,促使植株恢复生长。

(三)倒春寒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1.做好天气预警。中药材生产部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进行天气预警,做好防災减灾措施及生产技术指导。高度重视和警惕倒春寒,认真检查各类防寒防冻设施,及时做好防御工作。

2.冻害防御。一是清沟理墒。为增强抗寒抗冻能力,积水田块要及时清沟理墒、排涝降渍,防止低温阴雨寡照导致烂种烂苗烂根,促进中药材根系生长。二是施肥防冻。加强中药材田间管理,适时喷施磷钾肥、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提高中药材抗逆性,减轻冻害。2023年3月,豫西、豫北地区连翘、山茱萸正值盛花期,针对倒春寒,因地制宜采取喷施糖氮液(50 kg水兑0.3 kg红糖、0.1 kg尿素)等技术措施。三是设施防冻。寒潮来临前,在中药材田间覆盖遮阳网或覆盖秸秆,减少晚霜和中药材的直接接触,可减轻冻害。对一些设施栽培中药材破损棚架和覆膜,要及时修复,及时加固,防止设施倒塌和破损而导致中药材受冻。

3.冻后补救。一是施肥壅土。为促进中药材隐芽萌发和植株恢复生长,寒潮后及时进行中药材田间追肥壅土,保护根系。二是适度修剪。为促进中药材萌发新芽和新枝,气温回升稳定后适时适度清除中药材受害组织,减少次生病虫害发生。三是喷洒叶面肥。因地制宜对受冻中药材选择在晴暖天9:00—15:00间,喷施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或高效复合叶面肥,每隔5 d喷施1次,连喷3次,补充营养,促进中药材恢复生长。2023年3月,豫西、豫北等地中药材生产部门对受灾的连翘、山茱萸,为防止花蕾脱落,采取喷施糖氮液(50 kg水兑0.3 kg红糖、0.1 kg尿素,另需按包装要求加入通过酒精或高度白酒溶解的芸苔素内酯),效果明显。使用方法:待枝条积雪消融后,在中午时段,连续喷施2次,每次间隔3 d。四是病虫害防治。要及时清除枯枝枯叶、冻伤枝叶,防止冻后中药材病虫害发生,以保持中药材健壮。同时,加强病虫监测,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减轻病虫害。

总而言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对农作物、经济作物危害越来越大。这关系到河南农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河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农业战线的从业者,要始终保持对天气、自然灾害的敬畏,不断改进中药材种植技术,总结完善预防措施,提高应对灾害天气的能力,帮助中药材种植者增产增收,不断推动河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张学智(1972—),男 ,河南沈丘人,会计师,大专,主要从事专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责任编辑   刘沛儒)

猜你喜欢
叶面肥中药材田间
春日田间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中药材促农增收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几种常见棉花叶面肥保蕾铃效用试验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