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试验

2024-02-07 19:12贺蜜都张莉余新亚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叶斑病粒剂主茎

贺蜜都 张莉 余新亚

为了进一步探索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田间用药量,筛选出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案,2022年8月,农技人员在正阳县吕河乡吕河村张姚庄村民组夏花生田做了花生叶斑病防治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 试验基本情况

(一)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田设在正阳县吕河乡吕河村张姚庄村民组李世伟的夏花生田,总计1.33 hm2。该田块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土质重黏土,土壤有机质1%,前茬作物为冬小麦。该试验主要防治夏花生叶斑病,种植品种为远杂9102。每667 m2施45%复合肥40 kg,尿素5 kg,花生播种期时花生种子用高巧+卫福一套拌花生种子15 kg,等行距20 cm机械平地播种。该田块花生苗期长势

良好。

(二)试验药剂

试验药剂为42%戊唑醇·百菌清水分散粒剂(A),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B),25%吡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C),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D)。

(三)试验设计及方法

该试验共设5个处理(见表1),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在0.26 hm2左右。在花生叶斑病发病初期开始用药,各药剂处理区按照用药说明要求剂量实施,共用药3次。空白区直接喷施清水。根据当地农民用药习惯折合每667 m2每次喷液量15 kg,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在16:00时以后进行施药,避免气象因素的影响,以充分发挥药效。

二、试验药效调查结果分析

(一)  施药前病情(第1次)调查

按照试验要求,于该试验喷药前调查病情基数,即在8月6日调查各药剂处理区花生叶斑病的发生情况,每小区“Z”字形5点取样,每样点选4株,每株调查主莖全部叶片(包括主茎上的已经脱落的叶片,脱落叶片按9级计算),分级调查样点内花生叶斑病发生情况,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

由表2可知,2022年花生生长期干旱,7月中上旬降雨较少,曾一度出现花生因干旱叶片失水萎蔫现象,直到8月初出现1次透墒雨,花生恢复正常生长,同时加上花生生长幼嫩,所以前期花生叶斑病发生较轻。第1次施药前调查: 花生植株仅下部个别叶片有极少零星病叶。此次调查各处理区病情指数均在0.5左右。

(二)第2次喷药后10 d叶斑病防效调查

第2次施药后10 d,调查各药剂处理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每小区“Z”字形5点取样,每样点选4株,每株调查主茎全部叶片(包括主茎上的已经脱落的叶片,脱落叶片按9级计算),分级调查样点内花生叶斑病发生情况,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9月1日病情调查时叶斑病较重,病情指数高,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病情指数分别32.7、58.2、29.1、1.5;防效依次为40.2%、

-6.4%、46.8%、97.3%。

(三)第3次喷药后10 d叶斑病防效调查

第3次施药后10 d(即9月11日),分别调查各药剂处理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每小区“Z”字形5点取样,每样点选4株,每株调查主茎全部叶片(包括主茎上的已经脱落的叶片,脱落叶片按9级计算),分级调查样点内花生叶斑病发生情况,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由表4可知,第3次施药后10 d叶斑病病情调查结果为:8月,适宜的湿度、温度和郁闭的田间花生群体,各处理区病情发展都较快,病情指数较高,叶斑病几乎都侵染花生植株上、中、下全部叶片,其中,处理1、处理2的中下部叶片脱落严重,病情指数分别为79.3、93.6,防效分别为0.5%、-17.4%;处理3、处理4区域下部叶片脱落,病情指数分别41.4、18.6、防效分别为48.1%、76.7%;空白区中下部叶片脱落严重,但其新发出的嫩叶不感叶斑病,病情指数为79.7。调查结果显示:不同药剂防效差异较大。

(四) 第3次喷药后14 d叶斑病防效调查

第3次施药后14 d(即9月15日),调查各药剂处理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每小区“Z”字形5点取样,每样点选4株,每株调查主茎全部叶片(包括主茎上的已经脱落的叶片,脱落叶片按9级计算),分级调查样点内花生叶斑病发生情况,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由下页表5可知,第三次施药后第14 d调查结果为:各处理区叶斑病病情严重,尤其是处理1、处理2叶斑病严重发生,叶片几乎脱落90%以上,仅留顶部4~6叶片,吡唑醚菌酯区相对稍好,叶片脱落50%左右,植株上留有6~8片叶,肟菌酯·戊唑醇区处理1下部叶片脱落,中上部叶片尚留于花生植株上,植株上留有10片左右。空白区由于顶部叶片感病晚,下部叶片脱落仍然严重,上部叶片存留6~8片叶(空白区每株花生叶片高于施药区5~6片)。处理4、处理3病情指数分别是29.6、50.3,防效分别为65.1%、40.7%,其余处理防效均为负值。

(五)产量分析对比

技术人员在农户收获前1 d即10月10日进行了每667 m2理论产量调查,每小区“Z”字形5点取样,每点1 m行长(行距20 cm),调查2垄,分别调查样点内双果数,单果数,总果数,称重,计算百果质量、理论产量,比较增产率。

从表6中可以看出:花生收获时各药剂处理区花生产量有明显差异。其中,增产明显的是处理4,增产率为37.5%;其他增产一般 ,处理1、处理3、处理2的增产率从高到低顺序依次是21.5%、18.1%、7.4%。

三、结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试验区对叶斑病防治效果较好,42%戊唑醇·百菌清水分散粒剂和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试验区对叶斑病防治无明显效果。

作者简介:贺蜜都(1981—),女,河南正阳人,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工作。

(责任编辑   刘素芳)

猜你喜欢
叶斑病粒剂主茎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主茎密度与植株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