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实录

2024-02-07 20:59张岐月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任务情境

张岐月

【摘 要】 教师应设置具体的情境,以任务为驱动,将文本阅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相勾连,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在连续的活动中,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了解闻一多的言和行,感受他身上的爱国精神。

【关键词】 情境 任务 活动 爱国精神

情境设置:我校文学社决定以“夜空中最亮的星——纪念闻一多先生”为主题编写一期专刊——《纪念闻一多》,文学社诚挚邀请咱们班的同学参与专刊的策划和编辑。

活动1:预习成果展示,完成人物介绍卡。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非常充分的预习,哪位同学来完成这张人物介绍卡?

生: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死水》《红烛》,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活动2:圈画难点字词,学习先贤言行。

师: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和文章标题息息相关的四字短语或成语,请同学们去文章中找一找,圈出自己喜欢的四字短语或成语。

生:我喜欢“声震天地、昂首挺胸”,读起来很有气势。

生:我喜欢“锲而不舍、目不窥园”,这些短语让我感受到闻一多先生治学很认真。

生:我选的是“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沥尽心血、群蚁排衙”,读起来很优美,而且也可以用在我的作文中。

师:你找到的四字短语最多,那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四字短语和文章标题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发现这些四字短语有的可以用来修饰闻一多先生的“说”,有的可以用来修饰闻一多先生的“做”。

师:我也找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四字短语,请同学们帮我看一看,这些四字短语可以用来修饰闻一多先生的“说”还是“做”呢?(出示)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声震天地 昂首挺胸

生:前三行都是“做”,第四行是“说”。

师:我的小构思很快就被你们发现了。那可以说得更具体一些嗎?

生:前六个四字短语都是作为学者的“做”,后两个四字短语是作为民主战士的“说”。

师:概括得十分准确!前六个短语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做”,却没有写他作为学者的“说”,由此可见,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对待“说”和“做”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找出文中的原句。

生: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师:那作为民主战士呢?

生: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是“说了就做”。

活动3:从具体事迹认识闻一多。

师:闻一多先生到底做了哪些事?说了哪些话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生: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写作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生: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起草政治宣言,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与游行示威。

活动4:从作者笔触认识闻一多。

师: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对待“说”和“做”迥乎不同的态度体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作者又是如何让这一形象跃然纸上的呢?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生:“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闻一多先生钻研典籍比作寻求宝藏,让我知道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刻苦钻研的学者。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了闻一多的学者形象。

生:“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这句话中的四个“越”字,让我觉得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

师: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话呢?

生:我觉得应该重读这四个“越”字。

生:除了重读,我觉得还要注意节奏,语速可以逐渐加快,会显得那种想钻研的劲头很足。

师:你的意见非常好,请你试一试。

(生读)

师:作者还刻画了闻一多先生什么特点?

生:“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这句话中的“尽”是“完,没了”的意思,可以体现出闻一多先生想要把中国文化全部学完。

师:作者抓住了关键字来写。

生:“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这里是细节描写,写了闻先生一心治学。

师:作者抓住了细节来写。

生:“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这里将闻先生与其他人做对比,体现了闻先生不慕名利、醉心学术的品格。

师:作者通过对比来刻画闻一多先生。

生:我找的是闻一多先生作为民主战士的语言描写——“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我觉得“定”这个字体现出闻一多先生坚定的决心。

师:既然是语言描写,那请你读一读。

(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如何?

生:语速由缓至急,音调逐渐高昂,重读了“定要”两个字,我觉得他读得很专业。

师:你的评价也很专业。

生:我也找了两处语言描写:“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两句话是在李公朴先生被暗杀,警报迭起,国民党特务已经在暗处将枪口指向了闻一多先生的情况下,闻一多先生在群众大会上演说的内容,体现出闻一多先生的英勇无畏。

师:作者还给我们补充了这两处语言描写的背景——聞一多先生在这一次讲演之后,回去的路上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印证了他自己说的那句话“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结合这个背景,我们来读读,试着读出闻一多先生当时的语气。

(生齐读)

师:你觉得闻先生这句话是说给谁听的?

生:说给台下的群众听,呼吁他们一起反对独裁。

师:还说给谁听?

生:说给站在暗处的国民党特务听,告诉他们自己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要站在这里控诉他们的罪行。

师: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语气要更加坚定。“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师范读后,生再读。)

师:我听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决心。再试试另一句。

生:(齐读)“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师:我们还可以怎么调整以便读得更好?

生:这一段话用了反复的手法,还有两个感叹号,可见闻一多先生说这两句话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我觉得他的心情是愤恨的。

师:如果他的面前有一张桌子,他恨不得——

生:拍着桌子说。

师:如果他手中有一根拐杖——

生:他会用拐杖砸地。

师:文中说他的动作是怎样的?

生:他怒气冲冲,指着暗处的国民党特务。

师:说得很好!我用简单的几句话为大家设置情境,大家可以走上讲台,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演一演。

师:李公朴先生的死,如坠入河面的石头荡起了层层涟漪,一时间群情激奋,警报迭起。在国民党特务的暗枪之下,闻一多先生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他说——

生:“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缓缓踱步,站定,炯炯目光看向角落,情绪激动,指向远方,声音雄浑高昂。)

师:他又说——

生:“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言辞恳切,目光坚定。)

师:同学们的表演情真意切。课后,同学们可以去读一读完整的《最后的讲演》,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活动5:闻一多先生明明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学潜心研究学问,过上安逸生活,却不顾自身安危走到革命中。如果是你,会如何抉择?

师:同学们字斟句酌,让我仿佛看到了闻一多先生俯首于桌案、昂首于天地的身影。热血男儿到底因何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又因何不畏生死站在民主队伍的前列?

生:我认为,闻一多先生起先醉心于学术,是因为那个时候,闻一多先生认为对于国家最重要的是文化的成长,所以他刻苦钻研学问,想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尽自己的力量。而后来,闻一多先生从书堆中起身,站到民主队伍的前列,这是因为国家处于政局动荡中,需要有人站出来唤醒人民起来反抗。

师:讲得真好。无论是什么身份,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都牵挂着谁?

生:国家和人民。

师:其实,在我国历史上不乏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爱国人士——弃医从文的鲁迅、“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甫。但也有一些文人,他们和闻一多先生一样身处政局动荡的年代,也曾想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最终却选择了寄情山水。如果是你,会如何抉择?

生:我会选择走到革命中去。读书人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每个人都选择寄情山水却置国家于不顾,那么好日子也不会长久。舍小家保大家,才能有美好的生活。

生:我觉得他的看法不全对。我们每个人擅长的东西不一样,有人擅长带兵打仗,有人擅长学术研究。如果我在学术方面的成就已经属于领先了,我可能选择保存实力,让擅长打仗的人做他擅长的事,我可以在后方通过文字的力量鼓舞军心。

师:各自发挥长处。

生:我选择革命。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由觉醒了的、有才华的青年推进的。这个时候专心研究学问无异于闭门造车,我们应该投笔从戎,参加革命,保家卫国。

师:以笔为武器。

生:我会投身革命浪潮,因为在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独善其身、静心研究并无多少可行性,只有投身革命,才能撕破黑暗,迎来光明。

师:大家的选择,无论是潜心学术还是投身革命,都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做出最有利于国家发展的选择。我想这就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传承。

活动6:《纪念闻一多》专刊编录了同学们搜集到的相关材料,请你联系相关内容,为栏目写一副楹联。

师:同学们今天的积极发言为学校文学社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我们学校是楹联教育基地,为了彰显我校特色教学,学习闻一多先生精神,请同学们以本文为素材,写一副楹联。

生:立志同挑革命担,同心共写振兴诗。

生:救民安有息肩日,革命方为绝顶人。

生:做学问,严谨刻苦;为革命,英勇无畏。

生:潜心贯注,钻探古代典籍;正直无畏,坚持民主斗争。

生:说,视死如归起身呼民主;做,全神贯注执笔写典籍。

生:敢于高喊真理,勇于以身殉国。

师:字字铿锵!大家写的楹联将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爱国之情展现无遗。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今天的这一活动中有所感悟,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传承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任务情境
弘扬爱国精神 凝聚侨心侨力
不同情境中的水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会计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明确“任务” 文中有“我”
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教会学生做人
教学秘书在高职教学管理与实施中的作用及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