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德育:语言与精神的共生

2024-02-19 05:54吴树超韩琳梅娇艳
新班主任 2024年2期
关键词:壮美神州珠峰

吴树超 韩琳 梅娇艳

学科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要素,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链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性学习提升核心素养,实现知行合一。

笔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为例,谈一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融入德育内容,实现语言与精神共生。

内容选择,凸显传统文化教育

《神州谣》是一篇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赞美了祖国壮美的山河、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本课文字虽少,但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中华儿女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的强烈愿望。

本课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第1、2小节,感受神州大地山川壮美、风景如画;通过认识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让学生在语言的习得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树立文化自信。同时,教师运用汉字溯源、图文结合等方法引导学生随文识字,让学生在学习字理字义间感受汉字的源远流长,以达成育人目标。

学习活动,体现语言与精神的共生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5个部分。笔者结合具体教学过程,谈谈学科融合德育的教学思路。

(一)祖国地名我来猜

1. 联系旧知猜地名。

2. 看中国地图全貌,齐读祖国全称。

3. 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各地美景的照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感受祖国疆域辽阔,激发爱国之情。)

(二)祖国童谣我会读

1. 根据自学要求开展自主学习。

(1)读一读:借助拼音读课文。

(2)想一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又称        。

2. 分小节读课文。

3. 读带有生字的短语,谈谈发现。

4. 与教师合作读儿歌。

(设计思路:教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学生自己读、合作读、拍手读……通过多次诵读,学生发现童谣具有音韵美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诵读—发现—再诵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加深了对文本的记忆,体会到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美,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熏陶,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祖国名称我知道

1. 说一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又称       、          。(神州 中华)

2. 识记“州”字,了解祖国名称的来历。

(1)读准字音“神州”。

(2)识记字形:回忆原有知识,通过比较“州—川”识字。

(3)看图猜意:“川”是指河,“州”是指河流中的小岛。

<E:\新班主任\新班主任2024-2内文\Image\image11.png>

(4)追溯字源:听一听《“州”的故事》。

(5)联系生活识字:杭州、广州、苏州……

3. 了解“华夏”的意思。

4. 有感情地诵读第1小节: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如画。

(设计思路:如何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教学“州”字时,通过看图片、听故事追溯字源,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学生说说带有“州”字的城市名称,巩固识字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地域辽阔。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还积累了“神州大地、炎黄子孙、巍巍中华、华夏儿女”这些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四字词语,把积累语言文字与根植民族精神相融合。)

(四)祖国美景我来夸

1. 圈出童谣中的祖国美景,学习“峰”字。

2. 感受黄河、长江的壮美。

(1)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对“黄河奔  长江涌”的感受。

(2)通过动作、声音知道“黄河奔”指黄河水流很急。

(3)读出黄河的奔腾之势。

(4)通过视频了解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

(5)带着自豪的感情读“黄河奔  长江涌”。

3. 合作学习,感受长城、珠峰的壮美。

(1)查阅资料,说一说个人感受。

(2)认识“耸”字。

(3)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设计思路:本课中有黄河、長江、长城、珠峰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意象。对于成人来说,这四个文化意象并不陌生,但笔者课前询问了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其实并不了解,最多知道黄河、长江是河流,长城在北京,知道珠峰的人就比较少。如何让孩子了解这些陌生的文化意象呢?课堂中,通过观看黄河、长江的科普视频,学生知道了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是炎黄子孙,长江滋养着亿万人民。学生感受到“黄河奔,奔出的是炎黄子孙的力量;长江涌,涌出的是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长城的样子像一条长龙,历史很悠久;知道“耸”字写出了珠峰的高,从而感受到长城、珠峰的壮美。通过资料的适切拓展,学生感受到祖国不仅山川壮美,更有悠久的历史。)

(五)祖国壮美我来赞

1. 赞美祖国山川。

黄山(    )    西湖(    )

华山(    )    九寨沟(    )

2. 再次诵读课文第1、2小节,读出自豪之情。

3. 积累词语:神州大地  华夏儿女  巍巍中华  炎黄子孙。

4. 带着爱国之情书写词语:神州大地  巍巍中华。

5. 课后拓展:联系各地美景,创编《神州谣》或者制作《神州小报》。

(设计思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学习完课文后,我们还可以开展“联系生活,创编神州谣”“收集资料,制作神州小报”“跨学科学习,书画神州美景,歌唱神州童谣”等活动,在生活中学习,在跨学科活动中育心,在实践中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过程性评价,见证学生素养进阶

本课教学中,笔者通过智能设备记录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生成评价报告,分析学生有效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情况。同时,笔者设计了评价量表,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整体过程进行星级评价,评价表如下。

在教学活动中,无论哪一门学科都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德育情境,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壮美神州珠峰
如何才能登上珠峰
咦?珠峰“身高”在变?
壮美广西
神州春天更灿烂
揭秘珠峰身高
每年都在长高的珠峰,是怎么测“身高”的?
壮美的城市景观
壮美篇章
神州共渡好年华
壮美的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