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然地理图像解读路径及教学案例探究

2024-02-19 11:40杨雪华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1期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事象课标

杨雪华

高中地理教材的自然地理图像把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地貌、植被、土壤等知识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呈现,图像精美、类型多样、寓意深刻,承载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对教材图像进行较为深刻的解读,准确把握图像的内涵信息,充分开发图像的学科价值和育人价值。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图4.2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为例,透析教材中自然地理图像的解读分析路径。

一、自然地理图像的认知过程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将学习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注意刺激→刺激编码→信息的贮存与提取。结合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知迁移理论等学习论,把教材中的自然地理图像的认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级加工阶段、精细加工阶段和知识迁移应用阶段,如图1所示。

二、图像表层解读

图像表层解读是分析图像最直观、最明显的内容,本质上是要学生了解图像的事实性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辨析能力,能通过观察提取图像信息,能够辨析图像中具体的地理事象;二是描述能力,能用地理专业名词叙述图像主要地理事象的信息。自然地理图像表层解读主要包括归类分析、对比分析,如图2所示。

归类分析是对教材的图像进行分门别类,例如能反映区域特征和地理事象的景观图、直观显示地理事象时空变化特点的统计图等。图像对比分析则主要针对图像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比较,由于这些地理要素构的数量、规模、分布、形态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通过对比分析能为解读图像内涵做好铺垫。

三、图像深层解读

图像表层解读最大的缺点在于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即缺乏深入思考自然地理事象的本质。图像深层解读本质上是教材资源的二次开发,能体现从“教图像”向“用图像教”的转变,从而实现教材理解“走向知识体系、方法论、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融合”。教材中自然地理图像的深层次分析主要包括课标、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和课堂教学建议等四个方面,如图3所示。

1.课标解读

教材依据课标编写,图像体现课标要求。深层解读图像可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是摘录课标。教材图4.2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课标1.4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第二步是分解课标。课标1.4中,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是行为条件,识别地貌和描述景观特点是行为要求。

通过分解课标,可将课标表述具体化:“通过图像,识别主要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和“通过图像,描述地表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景观特点”。此课标还可以延伸为“描述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景观演变的过程”。

2.地理核心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首先是“对区域本身的认识”,该示意图凸显自然环境特征是气候湿润、地形起伏较大、可溶性岩石广布等,主要的景观特征是可溶性基岩高原表面发育的溶沟、溶蚀洼地、垂直裂隙,基座连接、起伏高度、峰缘坡度差异的峰丛、峰林,孤立分布且起伏高度差异的孤峰和残丘。其次是对区域内地理现象的时空变化加以“认知”,图示喀斯特地貌演变的时空特征是岩溶高原的高海拔区,溶蚀作用时间短,发育期程度浅,形成溶沟、溶蚀洼地、垂直裂隙;随着溶蚀作用时间的增加,发育期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峰丛、峰林,垂直裂隙演化为深切河谷,最后形成孤峰和残丘。

(2)综合思维。该示意图展示喀斯特地貌区气候、地形、岩石、水文等基本特征,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形、岩石、植被等多要素综合分析其地理形成,推断其主要形态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组合,并进一步探讨合理的开发利用。

(3)地理实践力。结合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态特征及其空间组合特点,拟定考察區域以及分析地貌形成、发展的因素表单,培养独立分析和过程探究的科学态度。

3.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学业质量水平是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之后取得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定位在1级与2级水平,而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定位在3级与4级水平。图4.2学业质量水平可分为三级,详见下表。

4.课堂教学建议

教材图像的内容与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结合具体情境,可以开发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考试要求的问题,并运用于课堂教学。针对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图4.2的使用应重在“识别喀斯特地貌”和“指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形成因子”。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说出图示地貌的名称和地貌类型(水平1);指出图示地貌形成所需的气候、地形、岩石、水文主要特征(水平2)。

而针对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其使用应重在“描述地表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形态特点”和“分析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发展演化”。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教学开发以下问题:描述图示地表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形态特征,并简析其成因(水平3);综合分析图示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并简单说明该地貌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平3)。

注: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地理教研基地(中山)项目(2021-202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喀斯特地貌事象课标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诗学事象研究综论
旋挖灌注桩施工工艺在喀斯特地貌区域的应用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钻孔灌注桩溶蚀地质施工技术措施
贵州地区牧草养殖水平初探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地理事象运动与分布的教学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