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联动、纵横连线”的区域教育共同体教研机制建设研究

2024-02-19 11:40陈辉霞王涛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1期
关键词:镇街顺德校本

陈辉霞 王涛

为健全区域教研体制机制,佛山市顺德区努力构建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主体、中小学校为基地、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教研工作格局,创新教研工作方式,对标国家对教研工作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立足区域实际,发现问题,剖析问题,探索解决之道,努力构建“四方联动、纵横连线”的区域教育共同体教研机制,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区域教研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顺德教研情况,发展中心组织人员深入镇街和学校,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分析,发现顺德教研工作存在不少困惑和弊端,如教研工作的基层乏力,教研氛围不浓厚;有的教师教研意识、合作意识淡薄;教研形式单一,通常以听评课为主,教研开展没有针对性,导致教研工作流于形式,实效性不高;教研整体规划有待提升,没有教研特色,区域联动辐射欠佳;教研实施过程中环节的科学性、发展性还有待提高,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教研活动考勤制度执行不严,导致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等等。可以说教研机制的有效性成为制约顺德教研工作有效开展的瓶颈。

为解决以上问题,经过研讨,发展中心决定以广东省基础教育县(区)教研基地建设为契机,以“研究、创新、引领、服务”为核心理念,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一重点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教研机制,着力打造“四方联动、纵横连线”教育共同体及其管理机制,以促进顺德教育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

二、构建教育共同体的基本要求

“四方联动、纵横连线”教育共同体,是指在发展中心的管理体制下,通过跨学校、跨区域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协同发展机制,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优化配置。发展中心以顺德10个镇街和6所区属初中为工作对象,在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则上建立,并根据各自特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联合互动,共同开展教研,从而形成一种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良好教研生态。

为提升教研过程中的实效性,让教师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参与教研,成员之间能相互交流、互助合作,从而形成持续性、交流性以及分享互助的教研特点,发展中心着力研制相关的教研机制,以教师交流研讨和联合教研为主要形式,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教研机制包括教研组织和教研活动两个关键要素。其中教研组织负责制定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推动教研成果的应用等工作。教研活动则是指教师通过合作、交流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在教研活动中,教师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际教学情境的研究和分析,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方联动、纵横连线”教育共同体工作体系,立足本区域的实际需要,聚焦解决区域的焦点问题和主要困惑,通过结对镇街、校本教研基地、学校分类联盟、学科教研员工作坊等,使区域内的教师有一个共生的学习和提高的平台,促进各学校、镇街教研教学质量发展更加均衡化,提升学校的课程研制与开发能力、教师的课程创造力,活化课程活动的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师解决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全区中小学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顺德教研新样

态。

三、区域教育共同体教研机制建设内容

发展中心重点聚焦“教研尖兵打造”“课程教学改革”“教研方式创新”“师生素养提升”“教育质量评价”等问题,建立“市级引领—区级统筹—镇街联合—校际协同”的“四方联动、纵横连线”区域教育共同体。主要是通过“跨镇学科结对—跨校分类联盟—校本教研基地—学科教研员工作坊”等工作形式,探索共同体教研实施的方式与路径,营造全区、全面、全员教研的氛围,实现“共建、共享、共研、共进”的共同体教研目标。最终,通过“区域联合教研项目组”考核制度,形成“以评定研—以评导研—以研促评—以研优评”的评价机制,建设“四方联动、纵横连线”的区域教育共同体教研机制。具体如下图所示。

1.制定镇街(区属学校)学科结对制度

通过学情调研,以自愿原则,双向选择,镇街之间进行学科结对。例如,均安镇的英语学科较为薄弱,因此与英语学科在区域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大良镇街结对。从参与活动的数量、质量进行评价,打破镇街之间的学术交流壁垒,以达到优势互补、互学互助的目的。

2.组建学校分类教研联盟

组建三个分类教研联盟——“创新卓越学校教研联盟”“品牌高质学校教研联盟”“特色优质学校教研联盟”,以此为切入点,学校教研联盟实施月轮值制度,围绕教研主题,系统推进。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组建原则,由区内学校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愿组成;研究内容,如课堂共建、教研互促、名师共育、管理共研、文化融通等;工作内容,如共同制定“教研联盟”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等。统筹核心素养展示活动,包括统一教学进度、活动方案制定、活动实施、统计、质量分析等工作。牵头单位统筹开展学科备课、专题教学研讨、听课观摩、中考备考等教研活动,重点研究方向是“双减”背景下和新课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中考备考工作。

3.开展校本教研基地建设

以顺德省级校本教研基地建设和顺德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示范校建设为核心,从全区范围内挑选十余所课改种子学校为校本教研基地,围绕教学评一体化等教研主题,重点探索“深度学习”的校本课程开发路径、“深度教研”的校本教研机制和方式,打造“深度成长”的教师队伍,带动区域校本教研关键环节的改革,提升基地校对课程的研制与开发能力、教师对课程的创造力,活化课程活动的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师解决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全区中小学提供适应时代发展的顺德教研新样态。

4.建设学科教研員工作坊

以学科教研员工作坊为平台,探讨通过理论学习、专项培训、主题研修、案例研讨、课例展示等多元系统培养方式打造学科微团队的研修策略及效果,并通过转化研究成果,形成区域内的共享优质教研资源,如理论资源、教学设计、课例、论文等,助力各学科教学提质增效。目前实施的“学—研—展—行—评”学科教研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5.建立教研共同体评价体系

设立教研评价组织,成立专门的学科教研团队和教研管理团队,通过质量监测、数据跟踪,对区域联合教研共同体作出具体评价。这既有教育先进镇街的评价,也有学校办学质量评价。评价主要是从共同体组织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示范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区域教育共同体及其教研机制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发展以及实现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四方联动、纵横连线”区域教育共同体完善了顺德教研体系,使顺德教研工作更具有融通的价值追求、明确的目标定位、总体的行为规范和统一的评价原则,并打破了区域、镇域和校域界限,打通交流合作渠道,使区域内的师生有一个共生的学习和提高的平台,各镇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更加均衡。

四、实践成效

學生学业水平快速发展。根据国测报告显示,顺德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均衡发展的得分在全省排位第二。

教师教学能力稳步提升。一是高层次人才剧增。目前,顺德基础教育共有在职特级教师34人、“特支”教师5人、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2人,广东省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13人。二是教师素质加速提升。如在2022年佛山市中小学教学能手大赛上,11个小学学科中,顺德8人获得第一名,40人获评市“教学能手”,占比91%,比市平均值71%高20%;15个初中学科中,顺德6人获得第一名,55人获评市“教学能手”,占比92%,比市平均值67%高25%。2023年,顺德区36人荣获佛山市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称号,63人荣获佛山市基础教育“骨干教师”称号,总人数居佛山第一。

社会效益和影响不断扩大。2023年,顺德被广东省教育厅立项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参考文献:

[1]余逸,陈辉霞,任富华.新时代区域教研的改革探索:以顺德区实践为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8.

[2]姚丽萍,饶从满.区域教研机构功能定位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01):4-7.

[3]黄丽娴.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县)级教研机制研究[D].广州大学,2017.

[4]卢红,沈凌,郭淑琴.基础教育教研制度与机制转型的理性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2):10-11.

[5]解腊梅,梁建梅,贾霞萍.“四通道  立体式”区域教研机制探索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5):20-22.

注: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县(区)教研基地(顺德)、佛山市新课程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区域教育共同体有效教研机制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FSJY2023A0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镇街顺德校本
补齐能力 短板打通安全管理“神经末梢”——连云港市大力提升镇街安全生产管控能力
7.1声道定制影院+KTV案例 顺德华侨城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世界美食之都——顺德
蓬莱市人大:“三抓”实现镇街人大工作全面提升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完善镇街财政体制“新样本”
如何上好会计岗位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