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失败教育:概念解析、价值意蕴与路径设计

2024-02-20 11:26唐朝永师永志
科技创业月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概念价值

唐朝永 师永志

摘 要:创业失败教育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认知、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也是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创业失败教育研究较为匮乏,难以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基于创业失败教育的独特性及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差异性,解析了高校创业失败教育的内涵,解决创业失败教育“是什么”的问题;从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业认知、学习能力以及创业失败与成功的辩证关系等揭示了创业失败教育的价值,解决创业失败教育“为什么”的问题;从创业失败教育目标、课程育人、师资队伍和文化氛围等方面设计了高校创业失败教育的实践路径,解决创业失败教育“怎么做”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创业失败教育;概念;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308110

Entrepreneurship Failur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oncept Analysis,Value Implication and Path Design

Tang Chaoyong1,Shi Yongzhi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 Baoding 071001, China; 2.Modern Educational echnology Center,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071001, China)

Abstract:Entrepreneurship failur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which not only helps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correct entrepreneurial cognition,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but also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ship failure education, which is difficult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uniqueness of entrepreneurship failure education and its differences with other educational for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failur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what is it. This paper reveals the value of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ntrepreneurial cognition,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and success, and solves the ‘why problem of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education. This paper designs the practical path of entrepreneurship failur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curriculum education, teaching staff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how to doof entrepreneurship failure education. It can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 Words:Entrepreneurial Failure education; Concept; Value; Path

0 引言

隨着《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创业创新政策的出台,我国“双创”实践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创业教育改革号召,修订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创业学院或创业研究院,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参加国家、省、校等多层次的“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创业大赛和“双创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业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然而,创业活动具有极大风险和不确定性,存在很高的失败率,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更是如此[1-2]。比如《2022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大约有60%的创业失败率。一方面,表明我国当前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较高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创业失败教育缺位,揭示了创业失败教育和创业实践割裂的结果。因此,创业教育理论必须增加失败教育的内容,创业失败教育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一些学者如张国圣[3]、于晓宇等[4]、张敏[5]、徐银香等[6]对创业教育存在的“创业成功导向”、课程设置和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认为创业教育不能忽视失败教育的作用,应把失败教育融入创业教育过程。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指出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拥有从过去所犯错误中提取新知识,并将其以更具生产效率的方式应用的能力”,揭示了失败教育对于成功的关键价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有文献远不能满足创业教育实践的需要,特别是对什么是创业失败教育的概念、创业失败教育的价值以及如何实现创业失败教育缺乏系统探讨。基于此,本文从多角度辨析创业失败教育的内涵,探讨其社会价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失败观,明确创业失败的意义,并从目标、课程、师资和文化等角度设计创业失败的实践路径。为我国大学生创业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为创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借鉴和决策参考。

1 创业失败教育的概念解析

1.1 创业失败教育的概念界定

当前创业失败的概念尚無定论,有学者把以所有权的终止或转让为特征的企业退出作为创业失败的概念[7],也有研究者把创业失败理解为以企业破产或倒闭为标志的企业关闭[8],还有学者把创业者未实现目标或期望,不得不终止经营或退出企业的情形称之为创业失败[9]。囿于“失败偏见”影响,人们对失败缺乏正确的认识,难以从失败中学习,导致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为了破解创业失败难题,McGrath[10]呼吁开展创业失败教育,认为创业失败认知、学习、修复对创业失败管理具有关键价值,强调了创业失败教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创业失败教育是以创业失败经验为基础形成的创业失败知识生成、共享、学习、应用的理论体系,旨在向创业者传递科学、实用的创业失败知识和应对策略,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增强危机意识和抗挫折能力,树立创业信心,并辩证汲取失败经验,树立正确的创业失败理念,提高创业能力,形成“理性对待失败、认真剖析失败、积极管理失败”的新型创业教育范式。创业失败教育涵盖失败基本理论、失败经典案例解读、失败归因、失败学习、失败修复以及在模拟实训中失败情景教育和再创业等知识体系。以往研究表明,创业失败教育以建设创业者积极创业态度为主导,剖析创业失败根源,引导创业者坚定信心、保持理性的心态正视失败,以顽强的意志应对失败,最终走向创业成功[4,6]。因此,失败教育带给创业者的不仅是对创业失败的“脱胎换骨”式的观念转变、心理变革和行为转变以及探索精神,而且还能激发创业者从失败中学习,识别失败根源,提炼创业知识,总结有价值的经验教训,获取避免重蹈覆辙的技能以及从失败阴霾中快速恢复的能力[11]

1.2 创业失败教育不等同于挫折教育、逆商教育

首先,挫折教育是指应用科学的育人理念,遵循恰当的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挫折观,通过自我管理提高抗挫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12]。挫折教育旨在磨炼意志、建立自信和增强挫折应对能力。在我国高校创业实践中,创业失败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挫折之一,培养其抗挫折能力仅仅揭示了创业失败教育的间接效应,尚未完全阐明创业失败教育的独特内涵。这是因为创业失败教育重在培养正确的创业失败认知,摒弃传统的创业成功偏见,培育创业失败学习的机制和行为,掌握从创业失败中快速恢复的技能[9],并非“谈败色变”,而是要形成正确的创业失败观和百折不挠的创业韧性,以及屡败屡战的创业精神和高水平的失败管理能力。其次,逆商教育是通过激发大学生内心的抗逆诉求,挖掘心理潜能,使其直面困难,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学会理智地分析、判断困境的实质,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快速地从困境中复原。其基本目标是探索大学生成长的动力,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结果[13]。创业失败教育与逆商教育密切相关,逆商通过控制、起因和责任归属、影响范围以及持续时间等维度来考察人们对逆境的处理能力,逆商高的人往往会主动适应环境变化,进行理性归因,承担社会责任,及时制定有效行动方案,削减逆境的消极影响,实现快速修复。创业失败是创业者必须面对的逆境事件,逆商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创业失败的认知,以及如何对创业失败进行归因,从而能否采取正确的学习方式实现失败修复的过程。因此,逆商教育服务于创业失败教育,为创业失败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1.3 创业失败教育是创业失败和创业教育的融合

在推进创业失败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既不能让创业失败成为一个理所当然的孤立的社会现象,或者基于“创业成功偏见”把创业失败解读为不正常和令人难以启齿的事情,甚至赋予失败为一种极深的贬义,也不能把创业失败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挫折教育或逆商教育。只有把创业失败与创业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握创业失败教育的独特概念。一方面,高校创业失败教育的效果不应该仅仅消融于创业失败教育的手段之中。高校创业失败教育不是简单地开设创业失败课程、学习创业失败理论或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而是要最大程度地揭示创业失败教育的价值导向、哲学内涵和社会意义,发挥创业失败教育的育人功能。比如高校如何通过创业失败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哲学意蕴以及传统的“创业成功教育”存在的不完美之处[14]。另一方面,高校创业失败教育的手段影响创业失败教育的效果,应始终服从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创业失败教育,既有创业教育的一般属性,也有其独特优势,即要把“直面失败”“失败学习”“失败修复”等作为教育手段来培养有使命坚守、社会担当、顽强毅力、抗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业者。

2 创业失败教育的价值意蕴

2.1 完善大学创业教育,推动“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大多基于“创业成功”视角设计创业教育目标、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创业教育理论及实践,鲜有考察创业失败认知、失败成本、失败修复、失败学习、再创业等相关问题,这说明我国当前的创业教育已经难以支撑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理论需要[6]。一方面,“成者王侯,败者贼”的传统文化观念或许对高校长期以来在创业教育中偏重成功要素、忽视失败价值提供了文化理念层面的解读;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双创”教育向纵深发展,学者们逐渐发现了创业失败教育的重要意义,呼吁把失败教育融入到高校创业教育,构建基于失败学习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4,15-16]和实践路径。然而,创业失败的客观现实与创业失败教育的缺失难以调和。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创业失败教育有助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更科学、系统和全面,实现创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在价值理念、本质属性和社会效应的融合统一,促进“双创教育”顶层设计优化、结构合理和科学高效[17],更好地推动“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为我国大学生“双创”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丰富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2.2 纠正创业认知偏见,激发大学生创业精神

创业成功教育是传统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一旦大学生系统地接受了这种教育模式,掌握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很可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创业就大概率会创业成功。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的创业认知,这些大学生创业者可能在学历、年龄、家庭、人脉资源、经济基础以及创业理论知识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自满情绪,导致其对创业风险缺乏清醒的认识。而创业失败教育通过特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及创业实践训练,一定程度上纠正片面的创业认知。众所周知,创业失败是创业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社会现象,应坚持辩证的观点分析创业失败的“双刃剑”效应,不是仅仅关注创业失败在心理、情绪、经济、家庭等方面的负面作用[18],而是要分析其有意义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要促进创业者重新审视创业过程,分析失败原因,激发创业斗志和潜力,为未来创业成功提供实践基础。此外,创业失败教育升华了思想、观念、个性、品质、梦想和坚持等创业精神的丰富内涵,磨练了创业者顽强不屈的奋斗意识,培育了创业者坚毅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养[19],塑造了创业者的屡败屡战的进取精神,养成了变革创新、不畏艰难的实干作风。

2.3 树立正确的失败观,增强大学生失败学习能力

渴望成功是每个创业者的追求,但创业失败是难以回避的客观现实,也是创业活动中的一项自然构成部分[18]。然而,绝大多数人往往认为创业失败是一个没面子、见不得人、如噩梦般的存在,或者存在把创业失败“灾难化”“以偏概全”和“不合理推断”等创业认知谬误[14]。这是因为创业失败后创业者面临着财富损失、自信心受损、抗挫折能力下降、人际关系危机和情绪崩溃等诸多负面效应,从而导致其难以正确地认识创业失败,给失败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不仅影响大学生创业者再创业,也对个人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基于此,创业失败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失败观,不是把创业失败视为“拦路虎”或者完全否定创业失败的意义,而是要秉持辩证唯物主义,充分挖掘创业失败带来的积极价值,形成正确的创业失败观,从根本上建立一种更具弹性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正向建构创业失败的意义。高校要通过创业失败教育引导创业失败大学生转变创业观念,获得“海阔天空”的成长智慧和人生哲学,摆脱创业失败的负面情绪,培育成熟理智的心态,提升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创业韧性和失败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创业失败教育的实践性[20]

2.4 激发创业教育思考,厘清创业失败与创业成功的辩证关系

我国高校以往的创业教育模式更多地注重“大成功”式的创业教育,在此情境下,大学生一旦创业失败,将难以正确应对,大多数创业者会信心丧失、心灰意冷、破罐破摔。创业失败教育的核心不在于创业成功,而在于如何面对创业失败,也就是要把创业失败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首要问题。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失败、如何管理失败,而不是满脑子装着“点石成金”的创业成功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转型、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等因素加剧了创新创业环境从相对稳定有序向高度动态复杂的转变[21],创业失败风险陡升,创业成功并非“唾手可得”,创业“大成功”背后必然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大失败”或“大牺牲”[2]。创业失败教育有助于厘清创业失败与创业成功的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揭示了二者关系的真谛,失败教育让大学生对创业失败有了全方位的认识,考虑了失败在创业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阐释了失败与成功共生的法则。同时,创业成功是创业者的终极目标,但这个目标的达成既需要“积跬步,至千里”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也需要无数次失败的磨炼进而具备低成本试错和高效失败管理能力,才能避开失败陷阱、扩大知识集合、重构社会资本,达到成功的彼岸。

3 创业失败教育的路径设计

3.1 构建创业失败教育目标,明确创业失败教育的定位

通过创业失败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建立基本的创业认知,加强创业风险防范,增强创业失败管理能力。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失败观。创业失败是一把“双刃剑”,不仅给大学生创业者带来经济、心理、人际、生理等方面的消极作用,也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阅历和成长机会。同时,通过创业失败教育,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失败理念,认识到创业失败的普遍性和常态化。其次,提升大学生的抗风险意识。创业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或可能成功或可能失败,借助创业失败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能够增强其创业风险感知能力。此外,高校不仅要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对创业风险有前瞻性思考,提升创业失败的承受力,还要避免大学生盲目创业,帮助他们做出客观理性的创业决策。第三,提高创业失败修复能力。大学生创业者往往有强烈的创业动机,渴望创业成功。然而,一旦创业失败,很可能长时间难以走出失败的阴霾。高校要通过系统的创业失败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失败修复能力,教会他们直面创业失败并进行自我修复,从而降低创业失败的负面影响。第四,提高创业失败学习能力。创业失败不仅带来物质、心理和社会等消极作用,也为创业失败者提供了学习机会。从失败中学习能够增加其未来创业成功的经验,但并非每个创业失败的大学生都具有这种能力。基于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能力整体偏弱的现实,需通过创业失败教育,强化失败认知、归因和质疑精神,培养大学生创业失败学习能力[6]

3.2 探索课程育人新路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韧性

2002年教育部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我国创业教育已初步形成了政府、高校、市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自2016年起,我国教育部规定高校都要设置“双创”教育课程。然而,由于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及参与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当前的创业教育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课程育人模式单一,创业课程仅充当专业教育的补充或边缘课程,尚未完全体现创业课程对于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战略价值。显然,这种传统的创业课程定位与当前倡导的创业实践存在较大差距。探索新的创业课程育人方式刻不容缓。作为一种新的创业教育范式,创业失败教育摒弃了傳统创业教育聚焦的“如何成功创业”的主题[15],围绕创业失败、失败学习、失败修复、创业绩效等把创业课程归为创业前、创业中和创业后3个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重在传授创业基本理论,风险意识和自我认知,旨在使创业者掌握创业基本理论,摒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理念,建立正确的创业失败观,为创业做好思想、思维、知识和决策准备。第二个环节注重团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逆境心理学和危机管理,重视危机干预和健康心理素质塑造。同时邀请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或创客以座谈会或讲座的方式开展授课培训[16]。或者通过创业论坛及创业联盟加强交流,探讨创业故事和创业难题,提升创业韧性。第三个环节涉及到战略管理、失败管理、失败归因、失败成本、市场风险、失败学习、失败修复和流程再造以及再创业等方面。综上,接受过创业失败课程的创业者不仅能够识别和把握市场机会,还能够认识失败和理解失败,以及失败后怎样开展失败学习和失败修复进而提高再创业成功率。

3.3 實施专、兼导师结合方式,构建多元化创业师资

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创业失败教育的关键力量,其规模和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业失败教育的效果。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如火如荼、蓬勃开展,创业教育队伍不断壮大,创业师资整体素养逐步提升。然而,由于创业失败教育很少受到高校的关注,导致师资严重短缺[22]。高校创业失败教育导师既要具备一般创业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创业技能,也要具备创业失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创业方法。这对创业导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破解高校创业失败教育师资匮乏的困境,可通过“引培结合,专兼结合”的方式解决。一方面,从短期视角,聘请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者、行业专家、创业能手、企业家、创客、心理咨询师和其他高校或创业研究机构的学者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校外创业导师,提高创业教育师资规模和水平,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传授创业成功、失败管理的经验教训,开展心理咨询,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创业动机和创业决策能力,增强创业失败修复能力。另一方面,从长期视角,高校亟须健全创业教育政策,加强财力支持培育自己的创业失败教育师资队伍。通过访学、进修等方式到国外创业教育发达的知名院校接受专业、系统的创业失败教育培训或派遣创业师资到双一流高校进修创业教育专业,形成专业化的创业失败教育团队。同时,创业失败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教会大学生创业失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创业师资队伍还要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探索创业失败教育前沿的理论知识,把握创业失败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动态,为创业失败教育提供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

3.4 营造宽容的创业失败文化,促进创业失败教育发展

创业失败教育离不开创业文化的支撑,宽容的创业文化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创业认知、培育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愿和再创业绩效[23]。因此,营造“鼓励冒险、尊重失败、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势在必行。首先,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失败观,做到既渴望成功,也不惧失败,以包容、理解和信任的心态理性对待创业失败,做到对事不对人,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讨论创业失败的价值。其次,高度重视失败学习的价值,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失败学习活动,不仅要进行单环学习,更要开展双环学习,不仅要学习如何捕捉创业机会,保持创业警觉性,也要学习如何管理创业团队,提升创业团队的失败学习能力。再次,打造积极的校园创业文化。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无边界传播作用宣传校园创业文化。比如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短视频、学报、创业社团等活动传播创业失败故事、创业案例和失败经验,学会如何应对失败,加强失败管理能力,避免大学生盲目投入创业浪潮。第四,强化创业心理咨询的组织支持,建设涵盖创业教师、心理咨询师、创客等创业心理服务队伍,通过创业心理讲座、访谈、在线咨询等渠道,传播心理知识和应对策略,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失败引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应激障碍,提升大学生的心理修复能力[14]

4 结语

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失败教育旨在通过明确创业失败教育目标、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培育大学生创业失败知识体系,建立正确、理性的创业失败观,增强抗挫折能力、失败学习能力和失败修复能力。高校开展创业失败教育不仅是我国创业实践的客观需要,也是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说,创业失败教育是创业失败理论与创业教育理论的有机融合,是创业教育的首要环节,绝非是一种简单的挫折教育、危机教育或逆商教育。我国“双创”背景下的创业失败教育,从宏观层面为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有益补充,为双创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助力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微观层面看,培养大学生对创业失败的感悟、体验和认知,使其追求一种超越成功与失败的更高修养境界,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强对创业失败的认知和风险意识,也能快速从创业失败中修复和学习,促进“三全育人”改革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 大学生创业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4):90-92.

[2]陈忠卫,胡凡,郝喜玲,等. 失败后如何从头再来——基于大学生创业竞赛失败修复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2):160-165.

[3]张国圣. 创业教育不应“忘记”失败案例[J]. 成才之路, 2009(18):9.

[4]于晓宇,桑大伟,韩雨卿. 基于创业失败学习视角的创业课程设计[J]. 复旦教育论坛, 2012,10(5):68-72.

[5]张敏. 创业教育不可忽视失败教育[J]. 现代企业文化, 2018(6):112-113.

[6]徐银香,张兄武. 基于创业失败学习的高校创业失败教育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41(15):14-17.

[7]BRUNO A V, MCQUARRIE E F, TORGRIMSON C G. The evolution of new technology ventures over 20 years: Patterns of failure, merger, and survival[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2, 7(4):291-302.

[8]ZACHARAKIS A L, MEYER G D, DECASTRO J. Differing perceptions of new venture failure: A matched exploratory study of venture capitalists and entrepreneurs[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1999, 37(3):1-14.

[9]于晓宇. 创业失败研究评介与未来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1, 33(9):19-26+58.

[10]MCGRATH R G. Falling forward: Real options reasoning and entrepreneurial failur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1999, 24(1)13-30.

[11]叶丹容,谢雅萍. 失败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J]. 江苏科技信息, 2016(16):39-40.

[12]張斌,李爽. 有效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8):39-40+43.

[13]唐新华. 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逆商教育[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12):22-24.

[14]林刚,刘芳. 创业失败大学生创伤后成长的教育促进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 2020,14(6):41-49.

[15]陈剑林,张雯. 基于失败学习研究缺失下完善高校创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启示[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95-102.

[16]周翼翔,吴俊杰,王学渊. 基于创业失败修复视角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18,18(1):91-95.

[17]缪昌武. 双创教育驱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逻辑、策略及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6):18-23.

[18]赵文红,孙万清,王文琼,等. 创业失败学习研究综述[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26(5):95-105.

[19]李彦斌,张玥,蒋奖,等. 大学生创业教育、坚毅人格和创业意向: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21(3): 425-432.

[20]宁德鹏,何彤彤,邓君雪,等. 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以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为中介的大样本实证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2):93-105.

[21]于晓宇,杨俊,厉杰,等. 失败管理:破解不确定环境下创新创业成功的密码[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9,31(4):1-3,151.

[22]张兄武,徐银香. 试论基于创业失败学习视角的高校创业教育[J].我国高校科技, 2018(9):85-87.

[23]石永东,蓝雅,刘榆潇,等. 宽容的创业文化对再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J].科学学研究,2022,40(7):1254-1262,1284.

(责任编辑:吴 汉)

猜你喜欢
概念价值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论间接正犯概念之消解
概念的限制